研究生扩招形势下党支部创新管理模式的研究

2022-11-24 02:28:08赵明远
关键词:支委组织生活支部

贺 巍,刘 刚,赵明远,王 佳

(辽宁工业大学 研究生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研究生党员拥有相对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较成熟的政治思想理论。研究生党支部是党组织与广大研究生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调研中曾指出,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是党的重要基层组织,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部分之一,直接担负着对研究生党员的教育引导工作。同时,发挥好研究生党支部的作用,是高校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新生中的党员数量逐渐增加。近几年,新生中的党员约占研究生总数的1/4,甚至可达到1/3。对于这样一支庞大的党员队伍,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创新研究生党支部的管理模式,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对于研究生教育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生党支部是团结、引领研究生思想的基层组织,抓好研究生党员、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切实发挥优秀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有效衔接至关重要,对全面提高广大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一、研究生党支部的特点

(一)研究生党支部党员分布复杂化

许多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几乎都是按照培养单位来划分的,支部党员包括一年级到三年级的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占2/3 以上,这样就会有大部分二年级研究生党员外出实习,从而可能影响党支部组织学习的开展。有的学校,为了保证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的质量,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由教师党员担任,但大部分支委成员是由一年级、二年级的研究生党员担任。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方向,除了兼顾自身专业学习、科学研究外,还要负责支部建设、组织管理等工作,在时间和精力上很难做到平衡。同时由于各年级学术重点不同,在时间协调、人数规模、活动场地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下,无法真正做到见行见效、入心入脑。

(二)研究生党支部发展党员标准多元化

研究生党支部在发展党员的实际工作中,除了考察发展对象的思想政治觉悟、入党动机是否端正等,还需考虑其在科研学术中诚实守信、在学习生活中坚守道德标准、在志愿服务上无私奉献等方面是否能够发挥表率作用。发展党员工作要注重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精神,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这样的综合考察会有效地促进有入党愿望的同学重视学习、热爱科研、全面发展,进而提升支部组织力,增强政治功能。

(三)研究生党支部党员政治理论学习任务化

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工作相较于本科阶段有其自身独有的特点。由于研究生的科研学术生活大多以课题组或师门为单位进行,由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在校教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因而研究生在认知上就会将课题组或师门优先于班级、党团组织。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方面,研究生党支部仅仅依托“三会一课”制度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组织学习内容,大部分会按照文件通知和参考资料,采用线下召开会议集中学习研讨,通过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党日活动、讲党课等学习讲授的形式进行,这样的组织学习方式较单一,与科研学术缺乏有效的融合。研究生党员往往是作为一项任务在完成,形式缺乏创新,不能引起研究生党员的高度重视,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二、研究生党支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党支部支委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研究生群体虽然具有思维缜密、创新性较强、计划性较好、科研能力较强的特点,但党支部支委没有从事党务工作的经验,对党务工作并不熟悉,支部建设的规范性不够。对于学制2.5 年的研究生,支委一般任职一年后,由于进入毕业论文关键时期,可能就需要进行再次调整,导致党支部工作的传承性较差。另外,研究生党支部支委缺乏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会出现基础性党务工作不扎实的问题,缺乏计划性和可延续性,导致党支部工作经常处于被动状态,难以将党支部活动建设成品牌化项目。比如,研究生党支部开展的微党课展示、党史知识竞赛、红色电影展播等系列活动,由于党支部支委的频繁调整,活动结束后没有很好地总结凝练,未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基层党务工作经验和方式方法,导致党支部活动形式单一、积极性不够、效果不好,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二)党支部的组织生活缺乏创新

研究生党支部开展活动,往往会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安排部署进行,缺乏科学系统的设计和融会贯通的思考。一方面,党支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总是停留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全文传达代替分享解读的阶段,促使党支部组织生活往往流于形式,表现在政治性不强、创新性不够、参与性不高等问题。另一方面,研究生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时候,并没有充分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利器去查摆问题、剖析根源。在查摆问题中不愿具体化、不敢具体化,更多的是讲情面当老好人,达不到让支部党员真正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的效果,使得党员的党性意识淡薄,党性原则不强,有时还会出现正式党员表现不如预备党员,而预备党员表现不如积极分子的现象。另外,除研究生党员之间进行互相交流外,缺乏教师的加入和引导,致使组织生活流于形式,难以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党支部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由于当前研究生党支部存在党员人数较多、年级和专业结构复杂、党员流动性大的特征,党支部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人员不齐、质量不高、流于形式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来源于支部活动,多是按照上级党委统一部署安排。支部党员未参与到活动的准备过程中,仅仅只是按照通知要求参加,因而导致部分党员不会主动承担责任。另一方面来源于党员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落实不到位。部分研究生党员对自身职责不明确,参与活动缺乏主动性,这给支部党员日常管理、监督工作带来很大的冲击。由于研究生党支部较多,党支部书记多数为研究生党员,他们对于支部工作思考得不够全面,在思想上对于抓党建有畏难情绪,加上未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主要靠自觉,对党员多是肯定成绩,批评较少,未做严格的考核约束。

三、创新“五位一体”研究生党支部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研究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是基础

加强研究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切实将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群众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2]。这就要求党务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认真开展“基层党建制度落实年”活动,提升组织活力。优化党支部设置,根据研究生的特点,按照专业、课题组等形式设置党支部。支部规模最好控制在20 人左右。这样设置的党支部,支部党员为同专业同学,彼此有很多共性,便于高效开展支部工作,有利于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更有利于加强党建与科研活动的紧密联系,让支部工作成果与科研工作相融合,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3]。

(二)选优配强支委成员是抓手

支委会是支部的核心,选优配强支委尤为重要。党支部书记是支部的领头人,其个人理论修养、工作方法对支部的凝聚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肩负着主持支部全面工作的重要责任,支部书记应有良好的工作作风,经常开展谈心谈话,善于听取和整合各方面的意见,与支部支委共同做好支部日常管理和组织生活工作,凝聚支部党员力量。全体支部委员要认真履行自身职责,积极参与支部建设[4]。针对研究生支委党务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定期组织开展党务工作能力培训。这样更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党支部工作水平,更好带动支部党员共同进步。

(三)创新开展党支部组织生活是关键

党支部应该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中突出政治学习,加强党员再教育,注重党性锻炼。党课应当注重与实际相联系,采取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以实际事例促进理论学习。主题党日活动应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参观实践、民主议事和志愿服务等。而如何有效地将支部组织生活转换为适合研究生教育学习的形式,一直是创新研究生党支部管理的关键问题。可以尝试采取在党支部组织生活中增加科学研究的元素,确保活动不脱离实际。在常规学习的基础上,应将理论学习结合实例分析、微党课等方式,定期开展与研究生息息相关的专题研讨,更大程度地调动研究生党员的积极性。同时应重点围绕“两学一做”、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多方面利用现有平台和资源,如学习强国APP、共产党员、辽宁高校党建公众号,开展时政方面的学习,及时了解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形成全员学习热潮。要打破教师讲党课的常规,可以采取支部党员轮流讲授方式,增强党员的参与感。

(四)完善党支部制度是根本保证

完善党支部工作制度,规范党支部建设,坚持把“三会一课”制度落到实处,是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加强党员教育,严格党员管理的重要手段。要完善考核制度,制定合理的党支部工作考核办法,在党支部内部定期对党员进行考核评价,使党支部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要及时更新完善支部党员名册、入党积极分子名册、入党申请人登记表等基础材料,组织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严格落实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统一党员思想,增强研究生党员党性修养和组织观念。明确党员义务,不断强化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做好培养联系人工作。通过定期的思想汇报和谈话交流,初步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和基本情况,同时提出新的要求,督促他们不断进步。推荐表现优秀的积极分子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增强组织战斗力。制定支部工作目标,强化纪律意识,对无故缺席会议的党员及时进行约谈。组织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专项行动,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5]。

(五)激活党建和科研同频共振、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最终目标

作为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战斗力应该体现在思想、学习、科研各方面。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探索和实践,凝练“思政融于专业”的特色研究生党员教育管理新方法[6],在理论学习中融入学术道德、学术不端等问题,警示研究生远离学术高压线,尊重科研,敬畏科研。积极参加全国研究生创新系列竞赛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外出实践,鼓励研究生党员在创新竞赛、发表学术论文、考博就业等方面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打造一支思想进步、实绩突出的党员队伍。对于那些积极参加志愿实践活动的(如参加家乡抗疫行动、研究生支教、暑期三下乡等)、国奖获得者、科研工作表现突出的,在学习生活中能够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的党员,进行表彰和宣传,树立典型,积极发挥“头雁效应”,服务支部建设。同时带动激发研究生创先争优的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家向榜样看齐,实现党建工作与科研学术同频共振。

研究生党支部要充分发挥“五位一体”支部管理模式的优势,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党组织为目的,最终带动整个研究生群体在综合素质、学习科研、道德品质上共同进步。随着研究生党员人数与结构的变化,学生党支部书记如何既能成为优秀的支部书记又能高质量地完成学业、支部党员如何能积极主动参加组织生活又能高效地完成科研实践等环节,还需进一步探索与实践,以真正达到在学习工作中锤炼党性,提升研究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猜你喜欢
支委组织生活支部
基层党组织“支委+团队”工作法的实践与思考
科学与财富(2022年2期)2022-06-06 06:31:21
支部联建润“甘泉”
当代党员(2022年7期)2022-04-14 21:51:05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支委+”党建管理模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活力(2021年4期)2021-07-28 05:35:04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当代陕西(2020年20期)2020-11-27 01:43:16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支部建设(2019年11期)2019-05-17 07:50:32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夜郎文学(2017年4期)2017-09-17 09:35:30
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支部园地
当代贵州(2012年27期)2012-09-06 09: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