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经济建设中绿色发展理念的融入策略研究

2022-11-24 01:23田苗苗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绿色农业农村

田苗苗

(中共阜阳市颍州区委党校,安徽 阜阳 236000)

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农林牧渔业的总产值也节节攀升,如今甚至比改革开放时期翻了将近百倍。然而,农民农村问题与城乡经济差距问题也就逐渐暴露出来:农村环境污染,农民生产力水平落后,城乡居民收入差异较大等。基于此,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该战略于2017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上初次亮相,仅过2个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其目标再次扩充,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乡村振兴战略之中。农村的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社会保障等问题无不凸显出:发展并不是单一领域的问题,其涉及到众多领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性便逐渐显露出来,其融合于农村经济建设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话题。

1 绿色发展的内涵及目标

1.1 绿色发展的内涵

文中所提到的“绿色发展”主要是指农业绿色发展。它是致力于将农业生产各环节“绿起来”,自觉主动地将维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思想观念贯彻落实到整个农业产业链之中。绿色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包括多种形式,如绿色农业、低碳农业、可持续农业、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农业等。另外绿色发展的概念内涵在各学者研究中也有不同见解。例如王宝义[1]认为绿色发展、农业生态化,究其目的来说两者是一致的,都是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率。于法稳[2]则指出,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点是保护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农业农村部在2018年颁布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中还对绿色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及总体目标进行了全方位的规划设计。

综合来说,农业绿色发展归根结底上是要求在生产的每个阶段中落实“绿色”因素,学习和使用绿色生物技术、绿色产品工程技术等科技手段,实现农业生产与食品安全、资源友好、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1.2 绿色发展的目标

1.2.1 提供高质量农业产品

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得以不断提升,对于农产品种类、安全性,营养成分等条件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但反观这些年来,出于对农产品“量”的不断提高,使得农业市场对于“质”的方面难以取得与“量”相匹配的提升。加之,由于农业生产的从众性和盲目性导致产品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敏感度感知不足,尤其是在涉及到食品多元化(如绿色农业食品)、个性化需求等方面未能做出精准有效的反应,导致农产品浪费或未有效开发的现象层出不穷,而对于市场真正需要的高质量、多种类等产品往往无暇顾及。农业绿色发展是乡村农业的“发电站”,为乡村农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乡村绿色发展对于市场需求有着宏观、动态的把控,使供给更加精准、高效,进而带动乡村经济的攀升。

1.2.2 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针对农业绿色发展指出,应大力建设农业现代化,且必须将其作为核心宗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本质与农业绿色发展的目标相同,都致力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农业绿色的发展并不仅靠投入资本就可以实现,而是提高效率。农业绿色发展不仅是认识水平的提高,更是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工具的更新换代贯穿于人类的整个发展史,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到现代化科技工具的推广与普及应用,生产力水平相应也在飞速提高。乡村农业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在科技工具的运用中,将从以往的高投入、高排放逐步转变为低能耗、低排放。在维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缓解农村经济建设中发展慢、投入高、回报低等问题。

1.2.3 建设美丽乡村

由于生产作业、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生产对乡村环境的破坏愈发严重,秸秆焚烧、农药化肥污染、生活垃圾污染等层出不穷。乡村是广大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承载空间,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价值。在乡村设立多个垃圾堆放点并定期回收,可以有效缓解乡村生活垃圾“无人问津”的问题。利用土地中的有机物辅助以沼气设备,例如畜牧或生活的排污进行二次发酵处理,并将其用于农田灌溉,这一方面能避免环境污染得以建立绿色生态环境,一方面还能拓展农作物所需有机肥料的选择,实现从根本上避免农业生产污染,将绿水青山还给美丽乡村。

2 当前农村经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将绿色发展合理融入于农村的经济建设,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摸索的阶段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尝试,在这一过程中难免遇到困境,对此,笔者主要针对较为凸显的问题展开分析。

2.1 农民意识薄弱

目前,我国农民在生产中仍深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一观念的影响。在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相互权衡时,他们难免会产生“短视”心理,往往以经济利益至上。而乡村的经济建设最为重要的是长远的利益,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由于短视心理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需要远超短期利益的代价才能得以缓解。农民是乡村经济发展的主体,他们是维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的主要执行者。其次,绝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程度有限,对于农村经济建设的政策无法做出正确的解读与理解,因而落实的效率也就相当有限。他们奉行的一些过时的旧思想与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有所冲突,也就不能科学地去处理与协调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

2.2 资源投入不足

资源投入较少、基础设施落实、建设资金不足等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病根”。原因在于,农村地区的生产建设周期较长、矛盾问题多、不可控风险多等,很少有企业愿意主动向农村投入资金,进而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此类恶性循环的影响下,基础的配套设施不健全问题在各个地区的农村经济建设发展中层出不穷,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的聚集性发展、辐射性发展以及多元化建设。不仅如此,由于资源投入不足,我国的农业生产绝大多数仍属于粗放型。由此造成了大量的水资源浪费以及农药化肥污染。尽管我国的水资源相对短缺,但在农民的生产过程中,漫灌、超灌的现象时有发生,水资源严重浪费。与此同时,为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解决我国人口吃饭的问题,生产环节中大量使用农药与化肥,其双刃剑般的影响也逐渐凸显:土壤肥力衰减,河水富营养化,这与农村的绿色发展理念大相径庭。

3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经济建设中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的实现路径

3.1 构建制度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从完善乡村绿色发展政策、建立补偿机制、制定专业管理机制三方面出发维护乡村绿色发展有序、高效地进行。

完善政策方面。想要将乡村绿色发展进一步实施,首要的是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绿色生产生活进行深入了解,从而统筹制定相关法律以及政策。

建立补偿机制方面。合理的补偿机制有助于促进绿色发展,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在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上取得新突破,让保护生态环境的不吃亏并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3]。

制定专业管理机制方面。各种管理机制是乡村绿色发展的“尺”,对其起着规范和约束作用。要尽快将农产品、环境要素、农业模式等内容进行综合考量,由专家进行权重打分,建立定量定性的绿色农业标准体系,规范农业绿色发展。应进一步明确县城与乡镇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起到的引导作用,加强各项工作落实,逐渐在农村形成环境执法的新格局,力争避免能造成环境污染的事件发生,例如城市工业排污、村内的生活排污或农业排污等,以切实管控农村环境,助力绿色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协同并进。要发挥绿色金融工具的支持和调控作用,在一些优质绿色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资金短缺时施以援手。不仅如此,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受到天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风险相对来说更具有易发性,所以绿色农业保险的各项产品也需要及时地更新与完善,使其更有益于对不确定风险的保障。

3.2 落实政策执行

乡村绿色发展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现代农业,不断调整农业发展方式使其更加契合环境资源,不能涸泽而渔、焚林而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对于农村绿色发展有了明确的要求,即最大程度化地实现可控资源的长时间且可持续性利用,致力于构建出农业绿色生产方式的新格局,强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能力。

首先是构建“绿色农业+”模式,引导农村“三产”——农业、加工业、旅游业的有机统一。要落实绿色农业科技的普及,让科技切切实实地改善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方式。发挥榜样作用,以示范园区的方式推动绿色农业科技走向小农户的家庭。为了更好地落实乡村绿色发展,需要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定期考核、实行奖惩制度,良好的行为得以奖励,而破坏绿色发展的行为将得到相应的惩罚。

其次,乡镇及县级相关单位的干部、党员、村委干部需要发挥好带头作用,村委干部的绩效将与绿色发展监督与维护情况进行挂钩,不仅需要坚持绿色发展观,还需要有绿色政绩观,并建立且完善县、乡、村三位一体的环保机构,夯实乡村环境执法的队伍。

第三,推动农村生态文明乡风建设,将绿色发展理念潜移默化融入村规民约,以乡村大会、乡村大舞台、农民夜校等方式,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职工培训、农牧民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体系中,以巩固和提升村民的绿色发展意识,力争让每个村民都发自内心愿意成为绿色发展拥护者、支持者和践行者,从而将乡村绿色发展的最主要力量得以凝聚与汇合。

3.3 建立科学管理体系及评价体系

对于绿色发展成果的考核,需要建立起合理、标准的评价体系,从而起到量化评判的目的。参考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CSDIS),从经济发展情况,资源环境情况、社会民生情况3个指标进行刻画。经济发展方面由乡村总产值(反映农村的生产情况)、固定资产投资(反映生产资金投入的基本情况)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这三者综合衡量。而资源环境方面由单位产值电力消耗(反映生产的资源投入产出水平)、单位立方米河水的化肥农药含量(反映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每亩露天垃圾个数(反映农民生活垃圾的污染问题)这三者综合衡量。社会民生方面由人均文教支出比(反映教育的重视程度)、人均劳动力负担人数(反映乡村居民生活压力)这两者综合衡量。

具体做法是,在村内设置环境监测点,添置专业的监测及配备专业的监测人员,重点监测土壤、水体、空气的污染情况,并由县级单位的专业工作人员固定时间到村内收集资料,整理指标,着重将一二级指标交由县级以上专家进行打分,得出每一指标所占权重后,便可以方便对于各乡村绿色发展水平进行量化分析,用打分的方式对农业的绿色发展道路进行规范和预警,从而制定更符合实情的政策措施。同时要制定奖惩机制,根据监测结果,对优良行为予以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对不良行为根据严重程度予以口头警告、罚款、公开展示等。

4 结束语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最为根本的目标,然而如果要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则生产、生活与生态之间的矛盾便不可忽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通过绿色发展改善农村经济这一策略,需要构建完备的制度保障并保障政策的落实,同时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于发展水平进行量化分析,更好地把乡村绿色发展从理念转化为法律意志、政策机制和具体行动。

猜你喜欢
绿色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