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林顺,李敬明
(菏泽市生态环境局东明县分局,山东 东明 274500)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体系已经获取理想的成果。也是在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观念的指引下,人们环保意识日益强化。农业环保的有效推进,能够产生更好的可持续性发展效果。在农业生产时不仅要关注物质利益,也要注重生态效益,有效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等,在强化农业环保技术过程中,保障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农业环保科技对农业未来战略布局会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农业生产发展时,尽力降低其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国家战略规划,力争保持农业生态平衡。
农业可持续发展属于世界范围的重要发展议题,第一产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全球各国对相关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总结原有发展经验时发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选择节约劳动型可持续性发展模式,以日韩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选择节约土地型可持续性发展模式。有关发展体系的构建,均是参考本国的资源环境特征与劳动力分布特点后确定[1]。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在农业生产时,由于农药化肥污染与产生的废物随意排放等,引发更加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些负面现象的产生会直接影响整体农业生产区域的环境质量,这是导致农业病虫害与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的首要因素。从整体层面上进行分析可知,农业生态资源环境会对其可持续发展产生显著的正面促进作用,或者负面阻碍问题。当农业生态环境有着严重的污染问题时,就会显著加剧病虫害与水土流失现象,甚至会对第一产业可持续性发展产生巨大阻碍。有效做好农业环保工作,并且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有效实现农业资源的科学利用,不断增加农作物的单位产量与质量,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国家战略规划[2]。
耕地资源属于核心的土地资源,这是农产品生产的重要媒介,在农业建设领域中有着难以取代的地位。鉴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出现日益增加的粮食生产量需求,由此引发耕地资源破坏问题、农产品质量弱化问题以及农业土壤退化问题等。
近些年,伴随国民经济繁荣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提速,人们的水资源使用需求量显著增加,同时出现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现象,造成水资源短缺问题。尽管地球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不过海水占比达到75%,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较为稀缺,而且可利用的水资源也呈非均衡性的分布状态,加重水资源的紧张态势。我国有着五大水资源体系,包括长江流域、东南诸河流域、西南诸河流域、西北诸河流域及珠江流域等,由此出现南方多水,而北方缺水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而实质上水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在人们持续不合理地利用与浪费后,水资源短缺问题会日益尖锐。
当前我国农业污染种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农业化肥领域、农业薄膜领域、农业废弃物领域、农村生活垃圾领域、工业三废领域以及畜牧粪便领域等。当土壤中出现大面积扩散的污染问题,才考虑到农业化肥和农业薄膜的不科学使用;不具备对畜牧粪便的有效处理能力,随意将其排入到地下水层中;没有科学排放垃圾废水等,使得农业污染问题不断加剧,无法保障农产品安全,水资源污染持续加重,以及农业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从而会对人类生活环境带来破坏,进而危害人类身心健康。
种子的磁化处理是要对未播种子进行磁场作用,通过磁化处理的种子有着显著增强的环境适应力,具有更高的出芽率,可以降低种子的浪费,并且增加种子的后续产量。
作物的声波助长是用音响播放指定频率的声波,让农作物显著提升营养吸收率,从而促进农作物生长情况,不仅可以减少作物生长周期,还可以充分保障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以此达成“双增”的农业生产任务,即实现农业增产目标与农业增收目标,充分保障农业可持续性发展[3]。
依据化学反应可知二氧化碳会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持续强化农作物的新陈代谢,而且也会使农作物持续生长发育,尤其是在温室环境下种植,可以选择二氧化碳增强的方式提升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病虫害问题成为导致农作物质量变差与产量减少的核心要素之一。原有的农药防治方式,既会出现大量的农作物药物残留现象,也是会对土壤产生污染,或者对水源进行污染[4]。所以,可以选择空间电场技术,在预防病虫害时,能够产生较为理想的环保效果。主要使用方式是在地面和相关空间中安装所需的空间电场,让粉尘等物质在电场中出现脱粉反应现象,以此抑制农作物表面,或者空气中出现的各类病菌。利用空间电场防治病虫害,不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可有效达到预防农作物感染病虫害的效果。
如果想要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务必要依托于财政扶持,重点是要强化农业环保领域的投资力度,优化农业生产环境与条件,降低废料的环境污染与各类资源浪费情况。譬如,在德国政府主导下,该国已经创建三级农业环保系统,在底层环保体系中对农药与化肥进行控制,在中层环保体系中对土壤与生长调节剂进行控制,在高层环保体系中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政府需要加大农业环保投资力度,合理优化农业生产的综合条件,尽力规避出现环境污染与农业资源浪费等问题[5]。同时各地政府也需要结合环保农业发展的实际水平以及相关需求,确定与之相匹配的经济补偿标准,以此展开农业环保补贴工作。基于此,可以激发农户环保积极性,从而保障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在农业机械化与产业化的持续升级发展进程中,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能够产生良好的农业资源利用效能,显著降低农业资源与能源的消耗与浪费,更好地提升自然环境供给水平。而且,技术的持续创新也会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功能性,生态环境系统成为农业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保障。我国幅员辽阔,不过人均耕地资源相对较少,所以要在各个农业生产领域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借助于各类先进技术发展农业,譬如农作物轮作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业肥料管理技术以及机械化操作技术等,要转变原有的农业运作模式,持续加强农业发展的技术水平。
大力普及应用农业环保技术,可以持续强化农作物的环境适应力,不断增强农作物的生存能力。降低农业资源的浪费情况,避免农作物由于环境问题而导致产量或质量下降,既能增强各类农业资源的利用效能,也会更好地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农业环保技术即采取避免污染的科学技术,辅助农业生产活动,控制农药的超量使用,在综合层面上达到生态环保效果。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发展趋向。要想更好地体现出农业环保对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增强效能,务必要深入探讨其作用机理。首先从农业生态环境角度进行分析可知,这涉及土壤、水资源、气候以及农业遗传资源等方面。在长期生产活动中,农业的生态环境已经是具备较为完善功能的生态经济系统,要将其生态性和经济性有效地统筹,在不损耗生态环境成本的基础上,实现当地经济发展规划,规避后续农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负面问题。所以,在现有农业发展时,需要关注农业生态环境的优化,选择自然循环的农业发展体系,循环利用环境资源,保障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想要农业产量得到提升,就需要应用农业环保技术。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表现,不只是体现在农作物产量与质量方面,也体现在农民收入大幅提升的层面。在利用农业环保技术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有一个核心议题即农业增产增收,如果可以不断增强农作物品质,便会极大地激发农业生产者的农业环保技术意愿。尽管很多农民不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会限制其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不过,在现代化农业持续发展的全新时代下,更多的农户群体会积极学习有关的农业与环保技术,势必会从整体层面上强化他们的农技素养,为农业可持续性发展培养重要的人力资源。
农民素质亟需提高,很多农民不了解农业专业知识,也不知道怎样通过科技应用来发展农业,可以通过农业环保技术解决相关的问题,在农民的农业生产活动中,使其潜移默化地学习所需的农业知识与技术,并且应用在实践中,这会对农业可持续性发展产生重大促进效果[6]。
创建系统化的法律机制,使其成为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法理依据,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各主体进行相应的法律规范,防范出现消耗生态资源以获取短暂农业效益的情况。我国在建立农业环保法律机制时,应该积极汲取先进经验。譬如,在立法模式中确立分析与教育模式,构建环保式农业生产体系,不断为企业带来创新支持。而且,需要创建农业资金与化学制品的投入制度,降低环境污染,减少资源浪费现象[7]。除此之外,借鉴日本在有机农产品生产管控领域中的成熟经验,将企业纳入到农业环保政策体系中,从而促进有机农业有效发展。
总之,农业是国家的第一产业,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与个人收入水平增加的重要支撑维度,在分析现有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后产生的负面影响时,需要更多的农业生产者高度关注农业环保技术的使用效能,也需要有关农业部门强化相关宣教活动,不断增强农业生产者的农业可持续性发展观念,积极利用农业环保技术,以增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效果,有效地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