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琰
(兰州工业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 730050)
202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推动课堂革命,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1]。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为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2]。
《202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当前近80%的电商企业存在人才紧缺的情况,在未来几年内,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持续增加[3]。报告显示,我国各大高校在电商人才培养方面需要改进的两大核心方面为加强实践性教学及加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由此可见,电子商务领域对具备一定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切。
目前,《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存在教学环境固化、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式保守、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造成培养目标与需求脱节、学生综合能力不强,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目前,部分高校《网络营销》课程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在教学中重讲授轻操作,重理论知识轻实际应用,既缺少与现实社会需求的对接,也无法深入实际环境开展实践。然而,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网络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导致该课程内容严重滞后于网络营销的发展,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加之课后缺少相关的延伸性活动,难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学生缺少综合运用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等,难以适应对大学毕业生能力本位的要求。
传统的课堂依然是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听课的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单向机械地传授知识,这种过程仅完成了知识的输出,由于缺少互动,很难了解学生的接受和掌握情况,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以学生为中心,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5]。
大多数教学场所都在桌椅固定的教室,导致教学活动受限于教师在讲台上活动,学生在座位上听讲。即便是经过环境升级的智慧教室,适合开展小组研讨、师生互动,但是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所有专业的需求,而且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难以实施。固化的教室、同质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教学缺乏应有的活力,如对于实践部分的内容,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得不到保证,学生的体验感差,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6]。
课程考核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监控作用,同时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重要的导向作用[7]。目前,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仅重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检测,而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往往被忽视[8]。在高校课堂教学中,侧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分数标准考量,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过于追求对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对知识的消化和运用,未能实现全面发
展[9]。
传统商科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而电子商务的工作岗位对于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均有较高要求[10]。教学中,课堂讲授多以理论知识为主,没有经过实践检验。教师团队基本为本专业教师,相关专业和跨专业教师较少,教学以理论研究为主,实践机会少,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弱,难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11]。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12]。
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导向,以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为目标,将《网络营销》课程和实际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打破教材体系的框架,以任务为主线,使教学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使课程内容“任务化、情景化、实践化”[13]。多年来,教学团队在《网络营销》《网络营销实训》和《市场营销》等课程的教学基础上,探索出一套理论实践一体、虚拟现实结合、过程结果并重、紧密联系地方特色的“田间营销实践助农”教学模式。
为了解决学生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以理论为铺垫、实践为导向,将教学内容划分为理论30%,实践70%,课堂与社会联动,走进田间营销,通过社会实践开展学习。
在实践教学中,以甘肃特色农副产品、特色资源为营销对象,利用网络营销方法,将直播营销、短视频营销、社群营销等前沿的手段引入课堂,开展教学。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营销手段,依托校内实践基地,学生分小组,为家乡的蜜桃、苹果、土豆等产品进行网络营销策划,直播带货,实现了《网络营销》课程内容的重构。
结合不同内容,采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实践调研法等不同方法,将讲授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具体任务学习,拥有学习主动权。
以任务驱动法为例,构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笃行之、明辨之”[14]的学习过程。
博学之阶段,为学生自主的课程预习阶段。
“审问之”即任务提出,师生走进百年梨园,通过观察体验,以“金秋的百年梨园新媒体营销”为任务,激发学生以解决问题开展实践。
“慎思之”即方案设计,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相关知识,根据任务要实现的目标,进行方案设计。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微博、抖音等媒体进行方案设计,教师引导各个小组根据不同媒体平台的特点,选定不同主题,设计不同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笃行之”即方案实施,在教师的引导下,各小组根据已制定的方案,通过参观、交流、劳动,进行人员分工,采取拍照、小视频、文案等方式,选择不同的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亲身体验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明辨之”即方案评价,作为总结性的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该任务中,通过点赞量、转发量、评论等指标,对小组作品进行评价。学生边学边做,总结规律和技巧,将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为下一任务提供经验。教师通过实践结果反馈判断学生是否达成学习目标,切实体现教学相长。
在实践中开展教学,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其中。教师指导学生制作问卷,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市场调查;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感受春耕秋收,利用专业所长,开展助农营销活动,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和成就感。
课程考核围绕教学目标知识点设计方案,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由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
过程性考核由课堂表现和实践模块组成。实践模块共有10 个实践项目,每个项目由实践项目完成情况、实践报告2 个环节组成,成绩以百分计。期末以综合实践形式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网络营销方法、网络营销平台的选择、网络营销的策略。
构建师德师风良好、学历结构合理、年龄阶梯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团队。学校为网络营销专业的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参加网络营销行业会议、进企业学习锻炼、师生共建企业等。以《网络营销》课题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在教学之余,积极参加各种课题相关会议,参加网络营销、跨境电商、企业运营等方面的技能培训,使教师通过进企业锻炼,将更多的理论融入实践、融入专业教学。
打破以往教学以教材为本、课堂以教室为主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最新信息技术手段,走进农村,引导学生以“农特产品入课堂,线下产品线上营销”的方式,丰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走向田间走进农村,培养学生热爱乡村、建设乡村的情怀。实践内容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知识,将学习成果转化到实际应用,开展网络营销,助力乡村振兴,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回报社会。
将理实结合、课赛一体的教学模式贯穿课堂教学、课后实训、课外创新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前期内容以理论知识讲授夯实基础,后续内容以融入现实产品的实践为主,提高了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结合现实农副产品营销参加“互联网+”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竞赛、全国大学生市场调研与分析大赛等相关赛事,以创新竞赛驱动学生创办创业企业,将理论充分应用于实践,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本成果以培养“高素质、重应用、善创新、强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为指导,针对《网络营销》课程教学问题开展研究与实践应用,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检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具体应用情况如下:
学生多次走进周边农村,参加永昌县、临洮县、隆德县等电商协会主办的直播助农活动,取得良好效果,获得当地群众好评。为永昌县震藩农业公众号运营,为天水长城电工集团搭建跨境电商平台,参加2021年甘肃省“千百万”工程直播达人大赛奖1 项。
近五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获奖,包括“互联网+”省级一等奖2 项,省级二等奖4 项,省级三等奖8 项,校级奖励15 项。
近五年来,主讲教师获得校级教学竞赛一等奖,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 项,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等大赛获得省级二等奖2 项、省级三等奖2 项,考取网络营销师资格;团队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等大赛获省级一等奖1 项,二等奖1 项。
主讲教师发表相关论文2 篇,出版《网络环境与企业网络营销决策研究》专著1 部,在研省级创新创业教改项目1 项,在研校级新文科教改项目1 项,负责校级一流课程1 门(已推荐省级)。
该成果紧紧围绕当前社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需求,对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结合学生特点、专业特征,利用校内资源及校外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探索适合本学院、本专业学生的课堂改革之路,取得了丰富成果,具有示范和引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