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庆芝,刘禹赓,高学军,王 强,高 燕,贾 然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感染科,北京, 100043;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西院护理部,北京, 100043;3.北京南郊肿瘤医院,北京, 102600)
紫外线灯管消毒主要用于空气消毒[1],使细菌和病毒DNA和RNA发生变性,细胞不能繁殖,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外环境中[2]。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紫外线消毒方式有推车活动式、固定贴墙式、有罩悬空吊式和无罩悬空吊式。推车活动式、固定贴墙式和有罩悬空吊式均因其罩背面空间阻挡了20%~40%的紫外线照射,降低了杀菌效果,需消毒2h才能达到Ⅲ类标准,并且只能维持1h[3]。
根据北京市紫外线灯管使用标准及规范要求,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均采用无罩悬吊式紫外线灯管设置,距离地面高度2 m。为了确保紫外线消毒灯的杀毒效果,需要定时给紫外线消毒灯管进行消毒清洁擦拭[4],紫外线灯使用过程中,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的清洁,每周用75%酒精纱布擦拭一次[5],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层、油污时,应随时擦拭[6]。现有的紫外线消毒灯需要工作人员踩踏人字梯用抹布蘸酒精消毒清洁,不仅效率低下且危险[7]。针对此现状,本院感染科自行设计与制作了一种无罩悬吊紫外线灯管擦拭装置(下称新型擦拭装置,专利号:ZL 202120762092.2),于2021年3月起应用于发热门诊、肠道门诊、留观病房、清洁区各区域的158个紫外线灯管的清洁,取得满意效果,均达到防控要求。现将装置介绍如下。
传统擦拭2 m高度的悬吊式紫外线灯管方法,是借助扶梯进行工作,尤其是在发热门诊污染区,工作人员需要在身穿防护服、靴套,佩戴双层手套等防护装备下爬梯完成,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避免工作人员摔伤或跌落,另设1名工作人员扶梯,2人合作进行工作。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医院的防控隔离要求更加严格,部分特殊区域的医疗设施的擦拭消毒工作量大,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时间,不仅安全隐患大,且不利于疫情防控。
本科室研制的新型擦拭装置(图1)由金属材料制成,夹环部位根据紫外线灯管直径大小设计弧度,粘贴双层白色PVC管固定片放置夹环内,环内粘贴双面胶勾面,纱布贴附于双面胶勾面上(双面胶由绒面和勾面构成,见图2-3),正常情况下,通过勾面和绒面接触,把两个物件表面粘贴在一起。本装置中的白色PVC管上均粘贴双面胶的背胶,暴露勾面,借助双面胶勾面,将纱布临时粘附,每擦拭完一个灯管,使用纱布八面折叠法把已污染纱布面内折,使用清洁面擦拭下一个灯管。中间更换纱布方可直接将粘附在勾面的纱布取下,然后更换新的纱布即可。该装置即使在使用过程中经受一定的擦拭力度,勾面仍会将蘸有酒精的纱布牢牢固定,避免纱布打皱或移位。工作人员站在地面1人就可以手持握柄,对2米高处的灯管进行擦拭消毒。新型擦拭消毒装置整体实物图见图4。
图1 新型擦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 局部结构
图3 新型擦拭装置头端结构示意图
图4 新型消毒擦拭装置整体实物图
使用该装置的时,首先握住图1中的握把6,并将连接管5抬高,使灯管位于夹环3内,紫外线灯管位于两个纱布1之间,然后扣动扳机7,带动夹环3合拢,使纱布1贴着紫外线消毒灯的灯管,然后移动清洁灯管,清洁完毕放松扳机7,带动夹环3回归原位,放松灯管。。经实践,新型消毒擦拭装置较传统消毒方法成本低,效率高,安全性提升。
传统紫外线灯管消毒作业一个悬挂紫外线灯管平均需要60 s,新型消毒擦拭装置作业一个灯管仅需要5~10s,缩减了擦拭消毒时间。新装备能提高擦拭消毒操作的安全性,用时缩短,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消毒效果良好,在发热门诊、隔离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等高危场所具有很大应用价值。同时,对于手术室、普通病房、门诊等悬吊式紫外线灯管同样适用。
感染科需要穿防护装备在污染区进行作业,受靴套、鞋套的塑料材质影响下,作业困难,容易跌滑,加之传统的消毒方法需要爬梯擦拭,可能引起跌落甚至摔伤的意外,存在很大的人身安全隐患。新型消毒擦拭装置仅需站立于地面即可完成作业,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
传统擦拭方法需要2人协助,1人扶梯,1人爬梯式作业,不仅安全性差,同时也需要耗费更多的设备和人力。新型消毒擦拭装置仅需要1人操作,且耗材成本更低,操作更灵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推进了污染区的清洁效果,对院内感染防控有很大帮助[8]。
研究[9]发现,病毒和真菌能污染并存活于医院的物体表面上,存在导致院内感染的风险。紫外线灯管为医院消毒必备用物,本身的擦拭消毒环节尤其重要。新型消毒擦拭装置在简化操作流程、减少成本的基础上依然能实现优秀的消毒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