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新郑市第三中学一名刘姓历史老师上网课后在家中不幸去世。
据刘老师家属提供的视频和图片显示,刘老师在上网课时,直播间被人故意播放刺耳音乐,有捣乱者恶意威胁,种种话语不堪入耳。
近年来,网暴事件大家并不陌生。社交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而网络的匿名化、情绪化与碎片化传播,助推了网络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
专家表示,网络暴力一般分为四大类别:对事实的捏造,造成公民个人人格权益的损害,或者对相关企业捏造谣言,对企业商誉进行损害;对个人进行辱骂;标题党,包括断章取义、带节奏、扣帽子等;网络暴力中一般伴随着“人肉搜索”。还有9 种行为属于网络暴力:言语谩骂、私信轰炸、人肉搜索、恶意剪辑、造谣诋毁、篡改P 图、侵扰生活、引战营销、煽动对立。
今年3 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分别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工作报告。在报告中,周强明确指出,对侵犯个人信息、煽动网络暴力侮辱诽谤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北京海润天睿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瑞涛律师表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暴力除了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肖像权等人身权利,承担民事责任之外,公安机关也可视情节和后果而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相关人员作出行政拘留和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情节严重的亦可能以侮辱罪或者诽谤罪追究相应刑事责任,处3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此外,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虚假信息,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行为可能涉嫌寻衅滋事罪,处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甚至可能处5 年以上10 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