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高职教育新型专业师资队伍构建研究

2022-11-23 19:02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职业技能证书

李 美

(牡丹江大学,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一、“1+x”证书制度改革的背景

(1)学校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目前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早已印入到每名高职教师的内心深处,由于存在各种原因,几乎都是每个高职院校自己主导推动的产学合作或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中所有企业投入的资源不多,学校仍然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职院校在自行了解行业和企业的用人标准后再进行教学改革,会产生很大的滞后性,无法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如何有效地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有效地施行“1+x”证书制度,促进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2)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双证书”制度已经无法跟上。“双证书”制度是在2011年我国高职教育提出来的,即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在“双证书”中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没有上机实践考试,并且知识更新周期长,与学校职业教育有差别,另外知识覆盖面不够广。随着现代互联网+的发展,职业资格证书的实施无法跟上市场的需求,无法跟上新形势的变化,高等职业教育亟待寻求新的证书制度支持。高职教育体系融入“双证书”的理念是值得肯定的,正是施行“双证书”制度,才为最新提出的“1+x”证书提供了探索和实践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必要性

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衔接。”积极推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2019年4月全国开始逐步实行“1+x”证书制度,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需要转型以适应证书制度的要求。“1+x”证书制度的总体要求与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相匹配,满足以产教融合、终身学习为核心特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要求,随着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进一步深化,[2]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资水平、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等并不太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在要求、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所以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是必要的。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施“1+x证书(web前端开发)”制度的意义

“1+x”证书制度需要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稳步推进。“1+x”证书制度的实施是教学改革中一项重大的举措。在高职院校中实施“1+x”证书制度,首先要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做好学历证书工作,学生在毕业时获得学历证书,同时积极考取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目的是提升学生创业、就业的本领,并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3]

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的本质就是努力完成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职业教育的导向是“打造学生拥有学历的同时掌握一技之长”。在完成此导向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培养出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需要的岗位人才。[4]

计算机专业在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中选择“web前端开发”证书的开发背景。第一,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类型的互联网公司,提供的就业岗位有web前端开发、web后端开发、UI/UE设计、网站测试、产品等,对于网站开发设计员岗位越来越细分,这些岗位既分工明确而且还需要紧密配合。目前各公司大规模招聘web前端开发工程师,岗位需求量很大,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存在的岗位。

第二,Web前端开发人员数量已远远超过计算机主流编程语言例如Java、Python、ASP、JSP开发人员的数量。在2017年京东、百度、58同城、智联等招聘网站中,招聘要求显示,只会HTML5、CSS3、JavaScript一种技能的求职者不受企业喜欢,企业更喜欢聘用一人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根据目前计算机软件行业发展的情况,在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培养工程和Web 前端开发与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项目中,计算机专业实施“1+x证书(web前端开发)”的意义重大。[5]

四、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施“1+x证书(web前端开发)”制度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指导性文件,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人才培养的实施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考核方法等,具体有:专业名称、代码、职业面向、入学条件、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安排、毕业条件等。[6]“1+X证书(web前端开发)”制度要融入到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之中,也就是说要适时调整和改革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要根据自己的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实际和办学特色制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如何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专业人才培养相融合,具体措施如下:

(一)确立人才培养标准——职业技能与教学标准等级标准融合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标准和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都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人才培养标准可以将二者融合到一起形成。我们依据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计算机专业标准,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比较强的人才培养标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可以以此为依据。我们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将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标准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有效衔接。在制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时,应当以学生作为主体。例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能力目标是“通过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站建设的知识,能对web全栈的综合应用”,而非“教会学生计算机网站应用的方法”。

多种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可针对不同的岗位证书,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划分不同的拓展课程,所增加的课程要求适应不同的岗位证书。对于“1+x证书(web前端开发)”课程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中没有的,可以通过拓展课程来实现。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所有划分的拓展课程,要与专业对应的X证书课程对相应,同时也要与区域行业、地方企业需求相吻合。即使技能等级标准中没有的课程,但是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急需,也必须加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

(二)专业课程的设计——证书培训内容与学历教育课程的融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x证书(web前端开发)”课程设置应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如何处理好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学校实际情况之间的关系,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时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应突出专业课程设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1)职业教育特色——实用性。专业课程的设置直接反映了对职业教育教学的理解层次。以学生能胜任就业工作岗位为首要目的设置课程,即“从职业能力到课程设置,从课程内容到教学实施”的设计思路。深入分析研究各工作岗位所需技能对应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一个课程模块对应一条职业能力。从而使课程设置有的放矢,精确定位。所有职业能力的积累就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2)课程模块自由组合——灵活性。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是由课程模块按一定的逻辑组合而成。高职院校根据地方区域内企业需求及学校办学条件等因素把课程模块按不同的形式进行相应的整合和调整,形成兼具地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深刻分析并理清课程与课程体系之间的关系。每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所占比重以及与课程体系中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专业课程与工作任务一一对应,把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设置,把真实工作岗位之间的逻辑关系植入体系中,把“1+x证书(web前端开发)”课程HTML5、CSS3、JavaScript等课程融入到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为能充分认识、更好把握所讲授课程内容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各专业课教师应该与教研室及企业专家共同探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核心课程,使课程定位更明确清晰,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将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融入到课程设计中,有助于教师教学实施。

(三)专业课程的实施——教学化处理证书课程内容

按照“1+x”证书制度web前端开发标准开发计算机专业课程和技术路线,计算机专业岗位的技术路线,是从具备的岗位能力到课程设置、再到课程内容的设计,就是将真实工作岗位的场景转换成课堂教学现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通过分析行业、企业真实岗位的工作任务,制定专业课程。课程的能力目标是学生掌握的岗位职业能力。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专业课程中“三标”融合,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使专业课程的内容符合学生学习规律适合职业教育的学生。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的课程,不仅要与“1+x”证书要求的内容相吻合,还要涵盖职业技能不同等级标准的所有课程,同时对设置的课程内容要和课时作相应的整合,做到应讲尽讲又避免课程重复设置。制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涵盖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所有课程,课程内容应作教学化处理。

五、计算机专业实施“1+x证书(web前端开发)”师资队伍构建的必要性

(一)打造与“1+x证书(web前端开发)”衔接的教师创新团队

一项教学的改革和实施,首先要打造一支具有先进理念并且对“1+x”证书制度和“Web 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深入了解和研究的全新的强有力的教师团队。作为教师团队的核心——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带头人更要加强对“1+x(web前端开发)”证书制度这一新事物、新理念的学习,精准把握“Web 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内涵和要求。并能带领专业团队的教师共同研究制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1+x(web前端开发)”证书教学及考核工作。其次和教师团队成员一起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同时引进行业的高技术人才为团队教师作指导,全面提高教师团队实施“1+x(web前端开发)”证书的教学与培训能力。

(二)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以“1+x(web前端开发)”证书制度为导向,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三多二分”多元化、多层次、多结构和分类别、分方向的培养模式,开展双师资格的培训。“走出去,请进来”大力支持鼓励教师“走出去”到企业、公司去参与、承接真实项目,以丰富实践经验。同时不定期地把有企业经验的人员、专家、公司的高级技术管理人员和社会上的能工巧匠“请进来”,指导、帮助教师提升所欠缺的实践授课能力。双管齐下以培养打造更多的计算机专业前沿并具有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双元育人机制。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企业、行业和学校共同商议,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吸引企业参与,形成学校、企业命运共同体,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学校。企业和学校要深度合作,教师和企业共同编写与“1+x(web前端开发)”证书教学目标相统一且更为实用更具有实践意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同时融合改进后的教学内容、重新整合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资源。

(三)建设引领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师创新团队

高职院校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建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教学模式的改革、学习资源开发、科学评价职业院校的办学质量,都离不开教师团队的完成。

在教学模式改革中,我们学校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首先调整了专业核心课程,以适应“1+x(web前端开发)”证书的课程标准。专业核心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一般由6-8门组成,并可根据区域、行业、企业的需求对部分专业核心课程进行调整。为了与“1+x(web前端开发)”证书相应课程吻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为6门,涵盖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里的核心课程要求。2020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核心课程进行了调整,删除了JSP程序设计的课程,增加了MSQL数据库的应用。其次调整了“1+x(web前端开发)”证书所涵盖课程的学时。2019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删除了网站建设与维护课程,增加了“PHP程序设计”的课时,由原来一学期4学时改成了两学期8学时。

建设教师教学团队,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根据《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高职院校要聚焦战略重点领域,努力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基于职业工作过程的模块化、项目化,引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四)聚焦“1+x(web前端开发)”证书制度开展教师全员培训

为实施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可采用国内、外培训和教师提高相结合的方式。首先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建立新教师为期一年的教育见习和为期三年的企业实践制度。同时分年度、分批次选派职业院校骨干教师、负责人赴德国研修,学习借鉴“双元制”职业教育先进理念和经验。为推进“1+x证书制度(web前端开发)”试点工作和行动导向的模块化教学改革,培育打造一批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教师。

结束语

高职院校是“1+x”证书制度的重要执行和实施部门,首先,要调整和优化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其次,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结合等多种措施和方法,加大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力度,建立有深度的阶梯型师资储备。再次,以在校生为主体的同时积极拓展面向社会人员的职业培训业务并为地方区域培养人才。最后,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引入、培训、考核等关键环节上,要一丝不苟,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和规定,确保教学质量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含金量,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职业技能证书
WJCI 收录证书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CSCD收录证书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收录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收录证书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