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两个结合”

2022-11-23 08:46张弛
北京支部生活 2022年11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中华马克思主义

文◎张弛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二部分深入论述了党的理论创新,深入阐述了“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领会“两个结合”、“六个坚持”,正确认识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

“两个结合”从何而来

“两个结合”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党一百多年的理论探索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有着深厚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能有丝毫动摇。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首先要解决为了救亡图存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然而,由于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把苏联经验模式化,使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一度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经过艰辛探索,并付出沉重代价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成功。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党在清算了教条主义的错误路线后,才“真正找到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的道路”。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标志着我们党在理论上开始走向成熟。之后,我们党自觉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成功。坚持理论创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中得出的宝贵经验。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绝不是偶然的。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中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与马克思主义的许多重大观点具有高度的、内在的契合性,是中国人民接受并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深厚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思维、大同社会的理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产生时的三大直接思想来源的理论资源。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体现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样表达了人民大众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毛泽东同志也曾经用“大同”一词来描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传统,这成为20世纪初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桥梁。

与此同时,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第一个结合”本已蕴含着“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脉络。例如,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运用中国古代阴阳辩证思维以及“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相反相成”,诠释唯物论的认识论,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943年,党中央提出进一步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2001年,江泽民同志指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强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朱熹园,品读传承千年的文化精粹,意味深长地说:“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

“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定自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也是坚持“两个结合”、勇于推进理论创新的时代真理。在推进“两个结合”的过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许多新话,在治国理政的各个领域都提出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要坚持问题导向,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境界。比如,将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相结合,揭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阐明了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我们党执政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深刻洞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共建“一带一路”等,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丰富的文化滋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华文明为源头活水,从5000多年璀璨文明中承继人文精神、道德价值、历史智慧的精华养分,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比如,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相结合,提出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重大论断;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观相结合,深刻阐明生态文明理念,提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大论断;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与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深入阐发“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传统文化资源,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提出“两个结合”,还是为了防止一些错误倾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如果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容易导致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如果中国实际不能实现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就容易导致狭隘的经验主义。如果不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就有可能导致文化复古主义;如果马克思主义不能实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有可能出现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倾向,马克思主义也就无法在中国生根开花。

深入理解“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深刻内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命题被正式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叙事达到了新的境界。

马克思主义只有融入中华文化的有机体,才能获得永续创新的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守正创新,“正”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是被实践反复验证、相对持久,表现出深刻规律性的社会现实。“新”呼应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之新、我国发展阶段之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格局之新、社会主义矛盾变化之新、党的奋斗目标之新。只有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延续性,才能不断将当下之“新”转化为长久之“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准确把握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面提供了度量衡和定盘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奠定了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心理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把文化自信提升至党的事业精神动力的高度。他形象地指出,中华民族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从而给我们提供了无比坚强的前进定力。在新征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能遇到风急浪险,甚至惊涛骇浪的考验,始终需要依靠自信自强的精神属性汇集磅礴之力。文化自信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也包括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精神和价值观层面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厚植了党治国理政方略的思想根基。他指出,“中国古代就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其中就有很多具有永恒价值的内容”。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这些“永恒价值”结合起来,提升为全人类共同价值,进而可以抵御西方所谓“普世价值”的浸染和腐蚀。

不断推进“两个结合”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培育了精神基因。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但是拒绝走西方资本主义走过的道路,而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破除资本对人的控制和人对物的依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注重人本主义,追求和谐共赢、天人合一,对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之路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价值支撑。中国文化对人伦的高度崇尚,更是有助于抵御资本所造成的人的“物化”。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本身就是“两个结合”浑然天成的命题,“两个结合”又必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的历史高度。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中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浅析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的基本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