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 (辽宁 大连 116033)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神经中央监护仪在重型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80例重型脑卒中患者,均采用神经中央监护仪,对图像及数据变化随时观察,一旦出现异常,马上进行相应的处理。结果:80例患者中,好转出院65例,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3例,死亡2例。与治疗前的日常生活状况评分(1.08±0.37)分、活动能力评分(0.98±0.41)分、家庭支持评分(1.47±0.45)分、生活感受评分(0.91±0.43)分和健康感受评分(0.87±0.53)分相比,治疗后的(1.94±0.30)分、(1.47±0.26)分、(1.86±0.32)分、(1.35±0.14)分和(1.30±0.09)分均明显偏高(P<0.05);与治疗前的SAS评分(41.25±3.65)分和SDS评分(39.35±4.15)分相比,治疗后的(32.35±4.51)分和(30.36±3.65)分均明显偏低(P<0.05)。结论:重型脑卒中患者救治过程中,神经中央监护仪的应用可以根据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一旦出现异常状况,马上进行相应的处理,有助于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效果提高。
脑功能严重受损是神经科重症监护室常见的一类患者,一般情况下,在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呈现阳性之前,脑部结构或者功能便已经发生了改变,且属于不可逆,所以,早期检查、发现临床症状特别重要。神经中央监护系统中,对脑功能持续监测可以反映神经功能紊乱期间有关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再次损伤,为临床医生诊治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以连续评估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针对神经中央监护仪在重型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随机抽选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接收的80例重型脑卒中患者,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45~91岁,平均(69.32±5.47)岁。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由患者本人或者患者家属签署书面同意书;临床资料完整、齐全。排除标准:合并器官功能不全,包括肾、心、肝等;具有精神疾病史;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合并恶性肿瘤;具有凝血功能障碍和感染性疾病。
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中央监护仪,设备为Solar 2000N神经中央监护系统,自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后,密切监测临床各项指标,包括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视频脑电监测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准确安装8-16导电极,联用盘状电极,均匀涂抹导电膏,使其位于电极碗内,外置弹力帽并固定。通过五电极法监护心电,同选择一次性电极,分别放置在左侧锁骨下(黑色)、右侧锁骨下(白色)、右下腹(绿色)和左下腹(红色)、右胸前乳头下方(棕色)。在患者上臂包裹无创血压袖带,袖带导管出口位置在肱动脉上,合理调整袖带松紧度。在手指肢端放置血氧饱和度探头夹子,光源指向指甲。在患者床头放置视频图像采集系统,启动监护系统后,向神经中央监护系统上传图像和有关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后,在电脑显示器上显示处理后的图像和数据。由医护人员对图像变化和数据变化进行观察并处理。
注意事项:①监护前: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仪器内容和操作内容,同时介绍监护系统使用的重要性和应用的目的。告知患者家属该监护设备并不会伤害患者身体。连接前,对患者皮肤进行清洁,脑电检测前,利用乙醇棉球对头皮进行清洁,如果发量较多,将放置电极位置的头发剃除,并取下耳环、发夹、眼镜等物品,避免对监测结果造成影响[2];②监测期间:要求每个电极摆放正确,并检查线路连接状况,以病情变化为依据对报警值进行调整,同时将每个参数设置好,并对监测结果准确观察,同时记录。每位护理人员均需要全面了解、掌握神经中央监护仪监测到的各项内容,并对监测结果准确分析。若怀疑监测结果,就不能只关注显示器结果,也要对患者及其病情变化进行观察。监测期间,一旦发生异常状况,马上向医生汇报,并进行处理。在此期间,对导联连线状况进行观察,避免患者挤压设备,同时定期更换指夹,避免压疮的发生。针对意识模糊者,设置专人陪护,必要时采用约束设备,保证患者安全。
统计治疗效果,包括好转出院、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和死亡。评估存活患者生存质量,包括日常生活状况、活动能力、家庭支持、生活感受和健康感受,分值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好,反之表示生存质量较差。分析80例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SAS量表和SDS量表,分别对应焦虑程度和抑郁程度,分数越高表示心理状态越差。
80例患者中,好转出院65例,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3例,死亡2例。
日常生活状况、活动能力、家庭支持、生活感受和健康感受评分方面,治疗后均比治疗前高,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比较(±s,分)
表1. 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比较(±s,分)
时间 n 日常生活状况 活动能力 家庭支持 生活感受 健康感受治疗前 80 1.08±0.37 0.98±0.41 1.47±0.45 0.91±0.43 0.87±0.53治疗后 80 1.94±0.30 1.47±0.26 1.86±0.32 1.35±0.14 1.30±0.09 t 15.945 8.914 6.238 8.593 7.06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与治疗前的SAS评分和SDS评分相比,治疗后均偏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分析80例患者的心理状态(±s)
表2. 分析80例患者的心理状态(±s)
组别 n SAS(分) SDS(分)治疗后 80 32.35±4.51 30.36±3.65治疗前 80 41.25±3.65 39.35±4.15 t 13.720 14.549 P 0.000 0.000
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是一套特殊的监护系统,服务于神经科,是脑卒中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专属监护系统。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将常规生命体征与高导联数脑电(8/16导)深度融合,实现了同步检测。该系统具有脑功能分析与监测的作用。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能有效地反映出可以生命体征参数变化,以及高级中枢系统生理指标的变动情况,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重症监护、脑功能状态的分析和监测等,主要应用在急诊、癫痫中心、外科、神经内科,以及重症监护病房。针对脑卒中患者而言,第一时间区分脑受损区域,确定缺血性损伤的种类,是采取最佳治疗方案的关键,也是诊断的重要步骤。任何疾病从发生到治疗之间所间隔的时间与预后效果成反比,即便是神经病学的专家,也无法快速地评价患者的功能状态,而神经中央监护分析系统实现了对患者功能状态的全面监护,全面地反应出患者全脑功能,对脑卒中的诊断与治疗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是提高诊疗效果的最佳辅助工具。
神经中央监护系统是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监测和脑功能变化监测的主要设备,其能够对演变趋势密切观察,以便及时发现病变,从而对患者预后状况进行检测[3]。神经中央监护系统具有安全性高、无创、操作简单、方便等特点,其在重症监护室中具有重要作用。神经中央监护系统本身包含了自动报警系统,一旦出现异常状况能够及时提醒,实现早发现和早治疗的目的。重症脑卒中疾病病情相对严重,且发展速度快,若没有及早发现并提供有效治疗,则会对最佳治疗时间造成影响,有些则会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GEEG作为神经中央监护系统重要组成成分,其能够将脑部缺血、缺氧等状况清晰、准确反映出来[4]。其能够对脑缺血状况进行预测,并及时发现,对颅内压和脑水肿状况进行监测,判断昏迷患者转归状况,并对癫痫药物治疗进行指导等[5]。在重型脑卒中患者救治过程中采取神经中央监护系统具有重要性。神经中央监护系统能够长时间、连续性且实时显示出患者的脑功能变化情况,反映出患者的重要生命体征,能够观察患者各项功能变化情况,尽早发现患者出现的异常现象,为患者提供针对性干预措施。应用中央监护系统还能够对患者的预后效果展开预测,具有简便性、无创性和安全性等特征,患者的临床接受度高,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来说具有积极意义。同时,神经中央监护系统含有自动监测系统,当患者出现异常表现时,能够自动报警,从而实现早发现、早诊治这一目的。在救治重型脑卒中患者时,采取神经中央监护系统具有必要性,重型脑卒中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在未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情况下,容易错过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该病患者的预后效果差,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6]。神经中央监护系统,无论是对于大脑代谢异常、缺氧、缺血还是神经功能障碍来说,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被临床认为是NICU内监测脑功能的一项重要手段。针对缺血损伤,神经细胞敏感性较高,在脑血流降低为25~30mL/(100g·min)时,表示神经细胞功能呈现紊乱,且处于可逆期,脑电信号存在变化,具有 、 活动缺失现象,与此同时,伴有 波、波。但是在CBF降低为10~12mL/(100g·min)时,神经细胞往往会出现不可逆损伤,且伴有显著EEG异常现象。神经中央监护系统能够预测和发现患者出现的脑缺血现象,能够对患者的颅内压和脑水肿展开监测,可以对处于昏迷状态患者的转归情况起到促进作用,能够对采取癫痫药物治疗的患者提供有效指导。神经中央监护系统在重型脑卒中患者救治过程中具有效益性,在为患者实施神经中央监护系统时,临床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中央监护仪屏幕观察到患者的各项监测信息,医务人员不需要来回走动,该监测模式的应用,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病情变化,能够促使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减少,对患者的实际管理效率进行提升。同时神经中央监护仪的应用能够突出患者的临床医护重点,促使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护理质量提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7]。神经中央监护系统是一套科学化、高效化的监护工具,在重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监护工作中实施神经中央监护系统,便于临床医务人员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脑电、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变化情况等,能够提供出全面化、精细化的信息,便于临床医务人员尽可能快地发现患者出现的再次损伤,医务人员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及时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对患者出现不可逆性、持续性脑损害展开阻断,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具针对性和高效化的干预措施,从而促使患者抢救成功率提升,预防患者出现致残和致死现象,临床效益显著[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80例患者中,好转出院65例,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3例,死亡2例。与治疗前的日常生活状况评分(1.08±0.37)分、活动能力评分(0.98±0.41)分、家庭支持评分(1.47±0.45)分、生活感受评分(0.91±0.43)分和健康感受评分(0.87±0.53)分相比,治疗后的(1.94±0.30)分、(1.47±0.26)分、(1.86±0.32)分、(1.35±0.14)分和(1.30±0.09)分均明显偏高(P<0.05);与治疗前的SAS评分(41.25±3.65)分和SDS评分(39.35±4.15)分相比,治疗后的(32.35±4.51)分和(30.36±3.65)分均明显偏低(P<0.05)。
综上所述,重型脑卒中患者救治过程中,神经中央监护仪的应用,可以根据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一旦出现异常状况,马上进行相应的处理,有助于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提高,值得采纳、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