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编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出,增强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创新策源能力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原始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 全国已有多个省市提出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提出,在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能力上下功夫,在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上下功夫,努力成为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的重要策源地。《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大幅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建设产业科技创新策源地。 天津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重庆提出, 成为更多重大科技成果诞生地和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武汉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成为中部地区崛起和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策源地。
早在2019 年12 月1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就已赋予安徽新的使命:“发挥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 生态资源良好、 内陆腹地广阔等优势,推进皖江城市带联动发展,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 ”这意味着安徽从改革开放之初的 “科教大省”,到2013 年成为全国第二个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最终将有望成为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格局中布局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安徽已确立把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作为“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突破点。 《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的更大增强”。 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催生重大原创科技成果, 创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聚焦产业“卡脖子”重点领域,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构建“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加快将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扩大创新开放合作,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安徽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安徽见行动,创新结硕果的要求,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和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体系, 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奋力谱写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