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国壁(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业财融合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重点关注的环节,其在无形中要求企业财务部门展现积极作用,主动转变传统业务监督、核算模式,以此来保障有关部门间呈现高效的协作关系,同时全面收集业务管理相关信息,确保后续业务工作正常展开,在这一情况下,企业市场竞争力会大幅度提升。针对财务管理、风险管控等环节来说,业财融合会带来直接性的影响,通过完善业财融合,能够从根本上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实践性。因此本文围绕业财融合带给企业财务管理的全面影响展开分析,确保企业财务管理获得出色的实践效果。
在企业发展运行中落实业财融合,实际上就是利用有效措施整合企业的财务管理、业务活动,由此来保障真正达成统筹管理目标[1]。在分析传统财务活动后可以看出,其实际承担的大多是事后核算性工作,在大部分情况下事中监督、事前预算等未能得到全面关注。
如果想要真正实现业财融合,则相关财务人员应主动转变传统思维,明确了解业务活动,并有序展开统筹谋划等工作,积极参加到企业的规划经营工作中,确保企业在创设发展战略时,可以获得合理的依据。特别是在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企业商业模式发展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通过合理运用管理会计工作,可以实现财务管理、业务活动间的有机整合,以此来保障企业财务管理获得预期中的效果。在业财融合过程中,不仅包括了有关业务的渗透,也要以财务变化为前提,科学调整财务管理指标,通过这一举措保障企业发展目标有序达成,最终获取到可观的经济效益。
企业想要真正落实业财融合,则必须要创设出多元化的业财融合体系。在实践工作中,业财融合体系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特征:
①全局性。企业想要实现有序发展,则要注意强化业务、财务管理水平。对于业财融合来说,将业财融合的程度、范围作为依据,能够明确展现出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如果能够进一步拓展业财融合范围,则能够真正意义上提高出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②开放性。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为了确保企业在发展中体现出开放性特征,因此在创设体系的过程中,企业应将开放性作为重点关注对象[2]。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压力,为了始终维持竞争优势,创新是其中无法避免的主要因素,因此想要确保创新的目的得以达成,则势必要引进更为积极的管理理念。
③过程性.企业的发展过程势必离不开财务工作,这也意味着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始终紧跟企业发展步伐,实现动态化的跟踪和管理。
④协同性。想要保障业财融合的效果达到预期,则企业的业务、财务部门势必要构建起紧密的协作关系,面向企业的发展目标共同发力,确保协同工作更加深入。
通过围绕业财融合展开深入分析,企业方面能够融合业务端、财务端内容,有序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沟通,确保企业发展可以始终维持均衡状态,大幅提升管理实效性。针对企业而言,财务管理十分关键,通过业财融合能够进一步强化管理实效性。
现阶段,企业财务工作更多的通过业务结果的方式进行呈现,这也导致最终得出的财务管理手段十分单调。该项管理形式弊端十分明显,企业在工作开展过程中难以精确预判各项工作内容,致使财务管理的企业决策辅助作用很难真正发挥,导致企业发展受到局限。
但如果企业能够充分运用业财融合,则企业决策过程中,可以精确展开风险预测,进一步强化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最近几年,业财融合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在企业管理领域。虽然其受到了我各大企业的接受,但想要将其真正运用在财务管理中,并发挥出实践效果,则需要有关部门对其做出清晰认知。
现阶段,我国国内需要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并未全面落实业财融合理念。从一方面说,财务部门不了解公司业务情况,这也导致有关工作难以正式开展,这也会导致财务管理受到极大影响[3]。而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业务部门缺乏财务管理工作了解,其认为烦琐的管理工作环节,将会导致工作效率受到影响,同时也无法短期内提升业务部门工作成绩。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企业始终坚持传统管理理念,并且这一理念已经根深蒂固。财务、业务部门分别负责核算、经营工作。财务部门只是单纯的企业经营支持性质部门,而并非管理性质部门,其能够对企业经营运行情况做出反应。除此之外,不论是企业的业务、财务部门来说,其对于引进先进理念始终秉持着不愿接受的态度,同时对业财融合也未能体现出深刻的理解,只会简单地认为由于业财融合导致自己工作量的提升,最终使得有关工作无法有序开展。针对业财融合来说,其实行目的并非单纯提升公司经营生产核心地位,而是要深化相互之间的沟通了解,为后续生产经营过程的执行、决策做出坚实的保障,在避免经营风险的同时,确保企业经营目标有序达成。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业务部门工作开展更加重视业绩增长,为了获取出色的工作业绩,大多数业务人员会将资金回笼、客户数量等当做业务开展的核心,但其在业务活动中实际消耗的成本,却并非得到深刻重视。但财务部门却不尽相同,财务人员在工作中更重视企业利润,其重点在于企业经营运行成本的把控,保障成本投入不超出预估范围,以此来预留出全面的利润空间[4]。针对财务部门而言,其除了会将成本利润当作重点核心以外,还要针对性管控经营运行可能存在的风险,同时依据企业发展需求提出具备可实践性的措施。但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业务部门的工作开展,甚至出现影响限制性作用。与此同时,企业财务、业务部门想要实现的关注的目标,始终存在一定差异性,这样就会导致企业发展意见无法协调,最终导致的影响结果在于管理成本的提升十分明显,同时企业的未来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程度地影响。
想要真正实现业财融合的目的,则财务管理工作有关人员,应首先具备出色的专业素养,除了要充分了解有关财务管理理论外,也要进一步强化实践应用能力[5]。并且也要对企业业务活动中包含的流程和内容有所了解。但依据现阶段我国实践情况可以看出,核算型财务人员的基本素养可以符合工作需求,但业务型财务人员数量仍然稍显不足。在财务工作情况中,不论是成本核算、账务处理等工作环节都能科学开展,但是与之相对应的财务人员,却仍然不了解相关业务活动,这也导致最终财务支持力度很难达到预期中的效果。此外,大部分业务人员也并不了解自我承担的工作责任,缺乏财务数据的分析能力以及对财务风险的重视。由此也可以看出,由于无法满足人才的实际需求,企业的业财融合同样受到极大的风险威胁。
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新时代下,企业必须着重关注信息化建设因素,以此来最大限度满足管理需求[6]。但依据现阶段企业发展状况可以看出,虽然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序展开,但其中的业财融合管理现状依然十分落后,这也导致对应的信息化程度无法达到对应标准。虽然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相继构建了信息化建设系统,但其无法得到全面整合,最终导致信息无法真正共享,同时信息传递在实效性方面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同时企业各部门所运用的信息系统,往往不是在相同时间开发的,各系统的要求本身也有着一定区别,这一问题也导致系统整合越发困难,特别是其中的服务功能很难真正达到预期标准,最终得出的结果自然是业财融合目标难以真正达成。
为了确保业财融合有序开展,企业方面应明确评估业务、财务工作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但从现状来看,我国很少有企业能做到这一点。现阶段,大部分国内企业依然存在传统想法,认为业财融合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这也导致其在业财融合工作中,仍然将财务管理当作核心要素。依据实践状况可以看出,如果业财融合脱离业务本身则缺乏实践意义。例如,在签订合同时,需要明确规定其中的付款节点、税费要求等,条款内容的不同将导致企业经营风险、成本控制受到巨大的影响。但在企业合同签订工作中,由于财务部门很少提前介入,而与之相对应的业务人员又缺乏对财务知识的了解,这就会导致公司生产经营受到一系列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除此之外,通过现阶段部分企业的考核内容可以发现,针对财务部门的核心考核内容,主要在于财务核算工作,以及编制财务报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考核内容的片面性,在针对业务部门作出考核的过程中,也仅是简单的考核业务指标的完成状况。这样一种考核机制缺乏足够的完善性,其核心矛盾点在于难以推动业财部门的有序协同,其二者之间也很难开展良好协作,最终导致业财融合效果无法达到预期。
在企业业财融合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强化内控水平,这是确保工作成效达到预期的核心要点。但依据现阶段企业实践状况能够看出,大部分企业的内控体系并未真正构建,有许多部门的职责缺乏显著性,同时各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制度性冲突问题,无法落实监督管理工作环节。
在管理工作中,企业方面应着重强调约束、激励,通过创设积极的约束制度,以此来实现企业有序发展,全面发挥出激励制度的深层作用,从根本上提升企业凝聚力。在该部分工作中,企业应建立起正确认知,创设出健全的管理制度。从实践角度来说,企业管理人员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创设出对应的监督激励机制,充分整合现有资源,确保经营成本被控制在科学范围内。除此之外,还要创设对应的问责机制,由于业财融合中各环节的展开,都需要派遣专业人员负责,因此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必须予以问责,以此来使企业员工明确业财融合的关键性,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落实业财融合的积极作用。
想要实现业财融合全面落实的目的,首先,财务人员应具备出色的专业素养,在日常工作中完善工作职责,以此来保障财务信息的处理、分析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其次,企业方面应创设出由财务人员参加的常态化生态经营机制,并组织财务人员进入一线生产环节,积极融合到合同的执行、洽谈过程中,确保财务人员能够确实了解公司相关业务。
除此之外,企业方面应围绕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展开财务知识培训,同时对其进行考核,以此来强化企业工作人员综合能力,这是实现业财融合的重点。同时双方共同深化对专业知识的深入性了解,并尊重各自差异化的侧重点,有序进行协作沟通。由此企业在业财融合开展过程中,才能真正展现出财务管理人员的作用,并真正落实财务监督,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为后续财务风险管控工作提供坚实的信息决策基础。
针对企业来说,业财融合十分关键,为了确保相关工作有序展开,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深入性了解信息技术的实践作用,业务、财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出色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企业方面要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展开,通过创设信息化财务共享平台,实现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最终深化业财融合的实践效果。
企业在建设平台时,应注意全面调研财务、业务部门信息,明确了解两部门的各自需求,同时充分整合和衔接相关需求,以此来保障关键信息的共享性和唯一性,确保数据始终精确无误。针对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而言,其能够使业务活动的开展始终被把控在动态管控中,以此来强化财务分析的针对性。相关业务、财务部门,同样可以运用该平台共享有关信息,大幅度提升信息的传递效率。
首先,企业要树立积极的成本控制理念。针对企业发展而言,应树立起健全的经营成本控制观念。公司管理人员必须主动转变传统意义的成本控制理念,通过业财融合模式的实践,尽可能以较低的实践价值,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其次,企业应构建起多部门协同的经营成本预算体系,将经营成本预算作为一种管理方式,明确成本预算的关键点,通过优化经营成本预算能力,以财务部门带动业务部门,由点及面推动业财融合的实现。
想要确保业财融合目标的成功实现,则企业方面应确保财务、业务两部门始终保持紧密沟通,使业财融合真正运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
详细来说,企业方面应创设出全面化的沟通机制,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紧密关联财务端、业务端,真正达成信息共享化目的,这也会在无形中提升各部门信息传递的流畅性,确保业财融合的目的得以达成。除此之外,企业也应酌情强化业务、财务部门间的沟通,系统性管理生产经营工作。通过全面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企业需着重关注该方面,同时选择针对性的安全软件,大幅度提升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这也可以使业务、财务数据获得全面保护,避免出现损失问题。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企业面临极大的发展压力,经历的风险因素也越来越多,企业必须致力于在管理方面持续创新,才能实现积极应对。因此在未来发展中,企业应着重处理业财融合的核心问题,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