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荣 西山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需要在室外进行。混凝土施工时会有室内外温差,在此过程中,混凝土会因热膨胀和冷收缩而变形,导致建筑物表面出现裂缝。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温度裂缝经常发生,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种情况,可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添加适量的缓凝剂。缓凝剂的使用可以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使混凝土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较大的温差。同时,可以添加适量的钢筋或纤维,以减少混凝土裂缝问题。
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设计在具体进行时,如果伴随高荷载现象,就可能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开裂现象。比如在设计环节可能会存在荷载过重的现象,在结构计算的过程中,漏算或者不计算、计算模型不合理、结构受力假设与实际受力不符等,均会导致由于荷载因素出现混凝土裂缝。另外,内力与配筋计算出现差错、结构安全系统达不到设计标准、设计断面不足、结构刚度较弱、钢筋设置数量不足或布置时出现错误等,都可能对建筑混凝土荷载造成影响,导致其裂缝问题的发生。在建筑工程修建的过程中,没能结合施工图进行操作,操作步骤不标准,未能掌握预制板架构受力的状态,随意传递物料、没能检测建筑架构的稳定性等,都容易在重力的影响下,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开裂现象。
麻面是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原因是拆模过早,模板表面未刷足够的隔离剂,使构件表面的混凝土容易黏附在模板上,形成麻面剥落。当混凝土出现点蚀问题时,不仅会影响建筑结构的整体美观,而且容易导致建筑物表面出现裂缝和凹凸不平,甚至影响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承载性能,这将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考虑到整个工程的美观和质量,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相关问题对工程后续施工的不利影响。
材料配合比例指的是依照材料类别差异科学设置比重,建筑施工人员需要在建筑施工方案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现成施工环境、认真计算施工成本,以保证建筑施工工程的科学合理性。对于配比施工流程而言,建筑施工人员在开展搅拌施工之前,需要认真测量分析混凝土集料实际含水量与理论含水量之间的差异,重新计算确定最佳配合比例,以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符合建筑规范标准。在保障建筑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水化性较低的混凝土材料,通过降低混凝土结构内部温度的方式避免表面龟裂问题的出现。
待确定混凝土配比方案后,需要认真进行混凝土拌和工作,建筑施工人员需要严格依照配合比例添加每种材料组分,尽量将配比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常情况下,集料材料的添加用量实际误差需要控制在-2%~2%,建筑用水、水泥材料及外加剂的添加用量均需要控制在-1%~1%。建筑人员在确定好各建筑材料添加用量后,还需要依照特定顺序依次加入,并合理把控搅拌力度及拌和时间,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拌和物在冬季搅拌3min 左右即可,其他季节只需要搅拌2min左右即可。
高层建筑混凝土的强度和黏度更高,同时会增加泵送高度,这大大增加了泵送施工的难度。虽然当前我国建筑材料性能和设备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优化。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强混凝土高泵送技术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比如深圳京基大厦用C120高强度混凝土泵送技术建设了高达417m 的建筑物,创造了历史纪录。高层泵送技术通常需要使用2 泵2 管或者一泵到顶的方法完成施工作业。采用双泵技术主要可以保证一组发生故障时另一组继续浇筑,减少浇筑暂停等问题,有助于提高混凝土整体性,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
通常在高层泵送施工技术应用时要做好备用泵和管道系统的设置,以备不时之需。超级高压泵配备的清洁技术可以高效清理混凝土活塞、眼镜板等,通过水洗技术清洗干净混凝土泵送管道,避免发生堵塞或者混凝土块污染混凝土材料的情况。
在实施混凝土浇筑的时候,要求混凝土从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斜度不能够超过2m,如果浇筑过程中吊口下落自由倾斜度超过了3m,则是要求施工人员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改善。
在实施混凝土浇筑的时候要分层、分段地进行,同时,施工人员还需要根据混凝土浇筑层的结构特点、钢筋疏密情况来确定最终的混凝土浇筑高度,并将混凝土浇筑振捣器的长度控制在50cm以内。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操作的时候,施工人员需要选择插入式振捣器,并在振捣实施操作的时候做到快插慢拔,在快插慢拔的过程中还需要确保插入点排列的均匀、混凝土浇筑的密实,在实施混凝土浇筑时不能够遗漏任何一个插点,振捣也需要确保均匀密实,移动的间隔距离切忌不能够超过混凝土振捣半径。
混凝土浇筑原则是需要连续作业,如遇特殊情况必须要间歇,则要在完成下层混凝土后立刻进行。全部完成之后对表面行2~3次的抹压工作,抹压完毕后用保鲜膜覆盖,进行养护处理。在混凝土完成第一次凝结之后还需要在其上面每天洒水,养护的期限在7d左右。在养护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养护管理不恰当,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则是不能够立即拆除模板,需要等到混凝土结构达到设计的标准之后才能够进行下一道的操作工序。
在混凝土浇筑环节中,浇筑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主要是振捣环节所决定的。在施工中,工作人员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以及施工规范合理选择振捣器。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浇筑环节是重要的一项,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浇筑技术应用过程中,会导致混凝土技术无法很好地把控。因此,要确保混凝土质量,确保振捣工作一次性完成。在振捣混凝土中,需要从三个方面下手:底部、中间层和顶部,在混凝土中插入振捣器,然后进行均匀振捣,要避免出现漏振。与此同时,对于振捣器的移动长度还有插入的深度要把控好,要将混合物均匀并充分地搅拌,才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浇筑振捣施工结束后需要进行混凝土养护管理,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与效率的同时确保建筑工程牢固安全。待浇筑剥离完成后需要在12h 内向混凝土表面定期洒水,合理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提高混凝土结构抗压强度,以便于后续的混凝土施工工程养护管理。
若混凝土材料塑性不高,需要在完成浇筑振捣工作后采取喷雾洒水的养护方式;若使用的是低塑性的混凝土材料,则需要在浇筑剥离后立即进行喷水防护。无论是定期洒水还是喷雾洒水都需要采取持续性的养护方式,并且确保养护时长不低于14d,以确保混凝土表面结构始终处于湿润的状态。
无论使用的是哪种类型的混凝土材料,都需要在浇筑完成后加强温度、湿度控制,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硬化、凝固。气候相对炎热的时节,为了避免混凝土表面结构出现裂缝龟纹,有必要用湿润的毛毡、麻片或草帘进行遮盖处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及其质量控制目标的稳健达成,有赖于人、财物等多维度资源的统筹配合及协同一致。由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具有很强的专业复合性,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多类型资源调度融洽的实际难度,为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构筑设立起相对比较系统完备的整体机制体系,通过这种方式从源头上保证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及其质量控制有章可循及有法可依。
具体来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现场管理涉及多个上下游单位,不同上下游单位承担着各不相同的职能定位模块,这其中总包单位肩负着不可替代的牵头组织作用,其需要在安全质量监督管理上发挥出应有的统筹引导作用,着力于用好用实绩效考核这个先进成熟管理技术手段措施,进而逐步实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及其质量控制的高质高效。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于任何工作事项来说,如若没有坚实可靠的底层基础性工作作为背后的关键核心支撑,很难真正保证后续相关具体工作取得应有的积极成效。具体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提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及其质量,控制所涉及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素养,通过这个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及其质量控制创造出积极有利条件。
具体来看,一方面需要严格把控好所涉及工作人员的入门关口,对于候选工作人员关键核心资质水准进行慎重审议考虑,与此同时,也需要对候选工作人员的延伸拓展性及专业复合性进行统筹考虑,从源头上保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另一方面需要扎实做好针对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及其质量控制所涉及工作人员的定期培训,必要时可采取脱产培训方式,重点考虑将日常施工操作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成果进行整合提炼。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施工物资的总体品质对于建筑工程行业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涉及各种类型的施工物资,为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确保所涉及施工物资的扎实可靠,这其中相对重要的就是需要在基础施工物资选择应用以及搅拌工序平稳开展上下足功夫、做足功课。
具体来说,就是需要在自身建筑施工项目进行清晰明确的把握,尤其是需要重点关注施工物资的客观现实需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施工物资的科学有效及合理有序选择应用创造出积极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当今可供选择的新兴施工物资进行研究把握,着眼于将与时俱进核心理念深度融入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及其质量控制当中,而在现阶段人机结合日益密切的整体宏观大背景之下,如何处理好工作人员与设施设备之间的关系也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重视。
细节决定成败。建设项目的顺利、健康实施有赖于众多专业业务模块的联动和整合。作为重要的基础环节,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优化相关流程和步骤的整体科学有效水平,这是因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所涉及的工艺步骤具有较强的上下游联动属性特征。因此,有必要从更宏观、更长远的角度看待当前的实际问题,将安全第一的理念融入相关具体工作的内涵中,在不知不觉中实现预期目标。
作为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因素,拆模时间和养护时间必须科学合理地控制,因为过早拆模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破坏,从而延误养护时间,并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各种裂缝,影响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拆模,才能科学合理地控制混凝土拆模。做好混凝土的冬季养护工作,防止温差产生裂缝。及时进行测温,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保温工作。在整个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进行混凝土质量检验,做好混凝土质量和强度检验,是保证整个施工工程质量的有效措施。
(1)横向缩缝。在处理横向缩缝时所使用的方法是钜缝法,在钜缝操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握实施操作的时间。从实际操作上来看,施工最理想的时间是在混凝土强度为25%的时候,在具体实施操作的时候过早过晚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2)胀缝。这类问题一般出现在胀缝的一边,在完成混凝土浇筑之后要将胀缝的模板进行拆除,并将钢筋支架预留在混凝土的内部。在使用压缝板条之前需要提前涂抹润滑油,并在完成混凝土浇筑之后对其抽动,并在最终凝结之前予以拆除,将填缝料分填筑在缝隙的内部。(3)纵向裂缝。将沥青混凝土涂料涂抹在混凝土浇筑缝壁上,之后再进行临近混凝土板的浇筑。
总之,混凝土施工关系着工程项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所以应对相关技术的应用给予足够重视。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的研究,找到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以高标准、高要求,进行相关施工的质量管理。提前做好计划,加强施工过程的操作管理及后期的养护处理,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同时,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使整个工程施工得到稳定推进,提高工程施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