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厚植路径

2022-11-23 19:29苏丽梅李春忠
普洱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学科

苏丽梅,李春忠

普洱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云南 普洱 665000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是落实教书育人使命的主战场。教师教育课程是师范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未来教师成长的依托,是践行课程育人的重要媒介。当前,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体系正在形成,积极发掘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涵,是把握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方略。

1 教师教育课程思政的内涵

1.1 以培育 “人师” 为己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一大批好老师”[1]。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学成之效在于师。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师培养全过程,以培育 “人师” 为目的,培养出掌握精深专业知识,具有高尚品格的教师。

1.2 以强化学科育人为引领

学科育人是实现和拓展现有学科价值、提升教育质量的准绳。 “学科育人的本质是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性,促进学生作为人的社会本质、文化本质和精神本质的生成,发展学生新时代所必需的学科核心素养”[2]。学科育人需由课程育人、教学育人来实现。学科育人理念规约着教师教育课程的发展向度,教师教育课程思政是学科育人的重要手段和表征,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需以学科育人为引领。

1.3 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

2018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大师生座谈时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教育的使命在育人,育人的根本在立德。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就是要将立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与教师树己、树人相结合,深植于一言一行中,以使教育生发润物无声、春风化雨般的效能。

2 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意蕴

2.1 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新教师的需要

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师范教育甚之。徐特立先生曾指出: “学校之责任无更大于师范学校者”[3]。这是对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提出的更高期待和要求。从 “给一方水土就能照亮他人的灯塔” ,到 “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再到当前学生情感的点燃者,教学资源的整合者,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奉献祖国等的引路人,无不是教师角色与担当的真实写照。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取向,新教师的职责也愈加任重而道远。

2.2 是彰显教师教育自在价值的必然要求

教师教育学具有知识价值、社会价值和育人价值,这肯定了教师教育学在生产学科高阶知识、提供社会服务、培养教师教育专门化人才方面的贡献[4]。大多数学者则看到了教师教育在培养教师和教师教育者中的作用。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为彰显教师教育自在价值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越发坚定了其在课程育人、学科育人中的重要地位。

2.3 是实现新时代教师教书育人使命的基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的本质是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教学生变成先生的是师范教育。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业务素质,过硬的政治素质,还需具备高超的育人水平。

3 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3.1 对标开课,以课养人

首先,深刻领会政策文本要求,把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导向。比如,《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是 “国家对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要求,是制定教师教育课程方案、开发教材与课程资源、开展教学与评价,以及认定教师资格的重要依据”[5]。《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 “健全国家教材制度,统筹为主、统分结合、分类指导,增强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系统性,完善教材编写、修订、审查、选用、退出机制”[6]。《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倡 “发挥专业优势,开设厚基础、宽口径、多样化的教师教育课程”[7]。《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要将师德教育细化落实到教师教育课程,注重课程内容不断更新[8]。这些文件为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敞开了国家视角,提供了政策话语。

其次,观照区域发展规划,遵从学校办学定位,恪守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要义及变律。 “现代大学的功能具有综合化的特征,它们以人才培养为落脚点,在具体实践中大学通过科技发展、社会服务、知识传授来培养人才”[9]。为此,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须观照地区发展需要,结合地缘经济、政治发展战略,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

最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树牢教师教育育德育才本位。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指引下,由各专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并执行的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及具体要求;是学校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和开展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

3.2 团体建课,以智养智

首先,国家及相关部门是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者。要做好顶层设计,规范、有序、可操作的政策文本是政策话语的书面表达,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国家这一系列课程思政相关文件,无疑为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其次,师范院校是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信息衔接者和资源整合者。《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指出: “发挥师范院校主体作用,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教师教育布局结构”[8]。一方面,行政职能部门应时刻保持对政策要求的敏感度和洞悉力,能及时进行客观解读和恰当决策,确保信息在上传下达中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教育教学部门则要依规行事,提质增效,履行好相应的职责。

最后,教师和学生是课程思政建设不可割裂的两个主体。拉尔夫·泰勒指出: “如果要实施全校范围内的课程重建计划,就需要让全体教师广泛参与。……因此,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参与课程的规划,其参与程度至少要使他能够充分理解这些宗旨和手段”[10]。此外,师范生能动地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有助于对教育宗旨、培养目标的深入了解,还能体验课程思政入脑、入心的教育乐趣。

3.3 由课生德,以德育德

首先,承认课程本身具有育人价值。课程是专业的基本单位,专业是形成学科的基础。不同学科拥有不同的知识体系,是维系专业区隔的关键。课程思政就是要由课程实现育人与育才之目的。从广义上看,各学科之间并无间隙,均为培养具有中华民族特质和本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奋斗。从狭义上看,各学科则以 “专业” 之名实现 “术业专攻” ,这自然是以承认各学科课程本身具有育人与育才功能为前提的。

其次,承认课程本身的价值实际上就是对课程合理性的确认。通过课程实施,分别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给予学习者相应的心智能量和社会化能力培养。故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善于抓住课程内容的着力点,从内容本身出发延展出滋养和点化学习者的思政元素,最终实现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无缝对接。

最后,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式上应由强加向需求转变。在教育中,教师要从课程本身出发,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引,尽可能兼顾思政融入的相宜性和适切性,这是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由课生德,内外相济的重要途径。

3.4 合理施课,以效育人

首先,深化课程与教学目标,践行知识、能力、价值观合一的教师教育课程建设旨归。深化课程教学目标就要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观目标上同时下功夫。价值观与知识、能力互为条件,良好的个性能力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习得,还有助于价值观的形成。

其次,优化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将价值观养成贯穿于课程实施全过程。教师要统筹优势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课程建设者的集体智慧,整合精简课程内容,研制契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办学定位的课程群,凸显专业特色,需在数量上有取舍,质量上作加码。尝试以课程模块为依托,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为引领,构建课程实施耦合体,确保课程实施各环节的整体性、迁移性和教育性。

最后,构建评价体系,以评促建促改,评建同频共振。教育评价是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采用系统而科学评价方式,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与修正,进而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与学质量的活动。为此,基于合理的评价目标,实现评建同频共振,有效构建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

3.5 信念养成,以情育人

首先,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离不开教育信念的支撑和教育情怀的浸润。教育信念是教师对教育活动所秉持的稳固的主观看法,其对教师的教育行为、专业情意、专业觉醒等具有引导和定向作用。如果说信念是教育的精神力量,那么情怀就是其精神食粮。新时代 “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11],已成为全国广大教师的坚定不移的追求。

其次,教育信念和教育情怀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育人环境。教育信念和教育情怀是教师形成教育实践兴趣,确立终身从教决心的精神支柱。教育始于知识,却根植于爱。教师教育课程思政是培育教育信念和教育情怀的重要举措,其建设绝非仅有 “课堂教学” 这一主渠道,还应把校风、教风、学风等隐性教育资源建设协同推进,让学习者置身于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教育氛围中。

最后,良好的育人环境需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变革。教师教育课程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基本依据,是向学生系统传授教育教学知识,培育教育情志的媒介。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在于培养情智相融、身心和谐健康的教师队伍接班人。教师是塑造生命、塑造灵魂、塑造人的职业。教师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应走出知识的桎梏,而迈向知识与生命共舞的卓越。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学科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