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微
读叙事类散文作品,如何看作者唠家常,谈生活,表面上作者在向读者述说着所经历的往事,实则是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蕴含于其中。结合学生对叙事类散文作品的解读情况看,更多注重的是散文中的人或事,对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关注不够。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解读叙事类散文作品呢?对此,本文就结合《小狗包弟》的教学作简要分析。
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中结合自然、社会、人生等的思考、感悟的表达,是作者借助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认识、思想和情感的,这也就使得作品会烙印上作家和时代的印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在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了解作家及其时代背景,可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
阅读文学作品应从了解作者着手。文以载道、文以抒情,语言文字不过是作者借以抒发自己情感、表达自己观点的载体,只有了解了作者,根据其生平、阅历、情感经历等,才能更好地解读作品。“知人论世,在真实与文本中互照,体味情感、揣摩人物形象。[1]”首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巴金的一生是充满曲折的曲折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1936年和陈蕴珍(萧珊)结识,直到1944年才结为连理,文化大革命期间巴金受到迫害,其妻萧珊因患癌症住院,但巴金却到萧珊与世长辞终未能与其见上一面。应该说,“文革”带给巴金内心的伤痛是无法用语言来叙说的,但他并没有局限于个人的情感,而是由此及彼,借一条狗来控诉“文革”的罪恶。《小狗包弟》写于1980年,是“文革”结束之后,作者是站在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去回忆那段不堪的往事,借一条狗祭奠那个残酷的时代,反思自己。在读该文前,若学生对巴金的经历不够了解,也就很难理解作者为何要写“作艺术家和狗的故事”,难以理解作者想要借助该文表达对小狗的“歉意”。
任何一部作品必然会有时代的影子。文学作品的形成是作者所处时代的缩影,要让学生更好地解读作品,必须得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文革”结束后,巴金开始创作《随想录》,《小狗包弟》就是《随想录》中的一篇,作者借助《随想录》将“文革”给他及亲朋好友所带来的璀璨进行了真实地描写,但作者并未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四人帮”,而是怀着“奴者在心”的心态,痛定思痛地进行自我剖析。《小狗包弟》借小狗包弟悲惨的命运来侧面反映“文革”的惨无人道,包弟的厄运也给作者内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故文末写到“我想向它表示歉意”,这“歉意”是真诚的,也是作者对自己的忏悔。故在该文的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革”的罪恶,可借助课件呈现“文革”期间的各种图片,甚至视频,让时光倒流,用直观的方式冲击学生的视觉,感知“文革”,为体会文中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奠定基础。
叙事散文一是叙事,二是抒情。要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首先还得弄清事情的经过。在叙事散文教学中常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将叙事散文当作小说来教学,重事件、人物、景物等的分析,忽视了蕴藏于事件之中的“情”。二是将只重情感的分析。“散文的叙事归根到底是服务于抒情主体的情感表现。[2]”试想,如果没有事件,人或物自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同时,人的情感自然是在事件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的。只关注情感的分析而忽视了事件,文章也就成了空洞的抒情。《小狗包弟》中有两条狗,一条和艺术家成为朋友的狗,另一条则是作者所养的小狗包弟,事件就是围绕“我”和包弟展开的。首先,文章开篇给读者讲了一个悲伤的故事,接着叙说“我”和包弟之间的故事。“我”和包弟亲密接触的过程中充满欢乐的,但当得知包弟要被送走时,心中充满了忧虑,因为不知道如何安排,当包弟被送走后,内心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又变得不安,心情沉重,最后则表达对包弟的歉意。文章是以“我”的情感为线索逐层展开的。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故在叙事类散文阅读中,学生初读作品后难以把握作品的思路,故对作品内容的梳理、情感的揣摩也就成了空中楼阁。要促进学生更好地解读散文作品,定要让学生学会找出线索,根据线索理清文章的思路。在《小狗包弟》的阅读中,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和背景后,引入“楔子”,即“艺术家和狗的故事”,表面上看该部分和包弟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仔细阅读不难发现,故事所叙说的是“文革”期间的事情,即交代了故事的发生的背景。同时,艺术家被批斗,小狗跑去亲、闻、舔艺术家却被专政队用大棒打断了后腿,哀叫了三天就死了。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狗,都是悲惨的,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悲伤的。由“艺术家和狗”的故事引出包弟(序幕),再写“我”和包弟七年的相处(发展),不得不说,这段时光是令人难忘的,是充满欢乐的,而故事的结局却是悲惨的,因为包弟要被送走,“我”内心充满了忧虑。最终,包弟还是被送走了(结局),尾声则是表达自己对包弟的怀念和忏悔之情。在阅读中引导学生紧扣“我”的情感变化线索,阅读文本并理清作品的行文思路,这样才能为内容的探究奠定基础。
叙事散文以事为抒情的载体。要通过文本的阅读体会作者透过事件所要表达的情感,还得引导学生围绕事件梳理作品的内容。在《小狗包弟》的教学中,作者重点写了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包括怕生识趣、客厅作揖、守候亲热,也包括日本客人给包弟拍照、日本女士过问包弟、爱人讨骨头喂包弟。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包弟的聪明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作品找出具体事件后,可追问作者如此写包弟的目的是什么?包弟越可爱一家人就越离不开它,但包弟始终没有逃出被送上解剖台的厄运。在“文革”期间,人人自危,为了自保,不得不将小狗送走,包弟的命运的悲剧不在于养它的主人,其根源是残酷的社会。正是因为如此,“我”才会感到“愧疚”。在阅读该文时,若学生没有弄清事情的具体内容,很难揣摩作者的情感,故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后要结合事件梳理具体内容。
分析事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因为叙事散文中情节并非是完整的,甚至可能是零碎的,但其中必定会有串联的线索。“叙事散文自然要讲事件,这使众多教师将教学的眼光过多地投注于文本所叙述的事件上,却对散文写作表情达意的特征关注不足。[3]”叙事散文,作者都是“心有所感,兴之所至”,真实地反映作者在事件中的情感。所谓事出必有因,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作者的情感也必然是随之而变化的,正是因为情感的起伏变化才能让读者更好地去了解作者的内心,体会其所要表达的情感。如在《小狗包弟》中,若小狗包弟不曾被送走,心情自然就没有了沉重。事情是引发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所在。在理清思路和内容的基础上,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或物对作者的情感变化进行分析。
物体是客观存在的,情感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想让学生透过文本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就必须抓住文中的事或物,透过对事和物的分析体会作者蕴藏在其中的情感。结合《小狗包弟》的教学来看,作品的感情基调是悲伤的,对小狗包弟的情感是随着小狗的经历而不断变化的。包弟被转送给“我”,和“我”亲密接触,此时“我”的情感是欢快的,当包弟被追杀,不知道如何安排时,内心是忧虑的,担心的,包弟被送走后,心里变得轻松起来,可接下来却又变得沉重,最后表达了对包弟的歉意。在教学中可采用问题驱动教学,如“包弟有哪些经历,在这些经历中‘我’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去读文章,找出相应的事件,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读课文后能找出具体的事件,但不会根据事件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故教学中要利用问题启发学生多展开交流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理清事件后体会作者的情感,但此时学生所获得感受是浅显的,还不够深入。作者的情感变化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要抒发的情感。在《小狗包弟》中,“我”送走小狗前后的情感变化和文章的主题是密切相关的,也只有弄清了“我”的情感变化,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为何会愧疚。送走包弟前是胆战心惊,心中充满了害怕,还暗自流泪,睡不好觉,为何“我”会有这样的心情?在“文革”期间,作者尚且无法自保,留下包弟可能给自己带来“抄家”,这自然让“我”感到苦恼和害怕,在劫难和包弟之间只能二选一,在这样的痛苦抉择中,“我”只能暗自流泪。送走包弟后,由轻松变得沉重再到自责,轻松是因为包袱解除了,但想到包弟要被送上解剖台,进而想到为了自保将和自己相处了七年的包弟送走,内心无比的愧疚。在阅读中,可先引导学生结合“我”送走包弟前后的感情变化展开交流,体会作者的无奈和痛楚。
文以载道,语言文字是作者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不仅要引导学生读懂文中的事件,还要结合事件体会情感。与此同时,要紧扣文眼和时代背景,结合全文分析。《小狗包弟》所写之事不过是一家人和一条狗之间的故事,再平常不过,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一条狗则无法逃脱被送上解剖台的厄运,可想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又将面临怎样的遭遇。作者正是基于这一点,通过叙述和小狗包弟之间的亲密相处,直至小狗被送走,自己内心无比的愧疚。小狗包弟是不幸的,更不幸的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作者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将小狗的遭遇和命运与人的遭遇和命运联系在一起,让读者透过作品更好地去了解那个时代,控诉“文革”的罪行。
在叙事散文的阅读中,不少学生虽然能通过文本的阅读概括其中的事件,对景物的特点进行分析,但难以把握作品的主题。“通过静读,深入对话抓文眼,是解读叙事性散文的关键;与文本进行零距离接触,在静品中见微知著,读思并举,体悟叙事性散文用词的精髓和匠心; 用静悟的方法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进入作者的主观世界,真正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情怀,充分挖掘文本本身的情感内涵。”的确,散文不同于小说和戏剧,叙事散文则更多是通过事件的叙述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反映社会生活。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紧扣文眼探究作品的主题。
在《小狗包弟》中,文末写到“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我”为何要向包弟表示歉意?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作者是具有善良和正直的品格。“文革”带给了那个时代人太多的伤害,但却很少有人像作者一样能主动地自我反思,而这也正是我们这个民族在“文革”时代所缺少的精神,作者正是想通过自己的反省去唤醒社会的公正和人性的善良。那么,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歉意的呢?教学中就可引导学生阅读作品并勾画出表示歉意的相关句子,仔细阅读并展开交流活动,从中感悟作者的自省精神。如从“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句子中体会作者无比愧疚的情感。
任何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如果一部文学作品所写只不过是作者自己的哀怨与彷徨,那必然是狭隘的。而当一部作品能反映社会生活,其影响力才是深远的。《小狗包弟》所写的是一条狗的遭遇,作者正是通过包弟的遭遇来反映“文革”的现实。小狗虽小,但也是一条生命,理应获得生命应该享有的生命权,但在“文革”时期,一条小狗也难逃被送上解剖台的厄运,由此可以想象,“文革”时期任何生命都难免要受到侵害。
同时,作者也是借小狗来写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写自己的心路历程。“文革”和学生所生活的时代相去很远,学生对“文革”并没有直观的感知,若教学中只是单纯地进行介绍,或利用作品让学生去了解“文革”,学生难以获得体验。为此,在教学中可借助课件,以图片、数据、视频等方式来呈现“文革”对人们的迫害,让学生获得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思考作者为何要通过一条狗的遭遇来反映“文革”的现实,从而深入探究作品的主题。
要让学生真正读懂叙事散文,要紧扣作品的创作背景,弄清感情基调。在叙事散文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展开阅读,理清文章的思路,这样才能更快、更准确地梳理内容。在此基础上,紧扣线索,揣摩作者蕴藏于人或事背后的情感,结合细节探究作品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