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瑶(重庆市荣昌区融媒体中心)
新媒体快速普及之前,文化类电视节目已经拥有了相对比较广泛的受众,而且电视节目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影响力整体比较高。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拓宽了文化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渠道。而在此背景下,部分文化类电视节目还并未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进而导致节目的传播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讲,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能在手机等小屏幕上观看各类型电视节目,这些都是传统传媒无法做到的,同时也是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换的一个契机。
从这种角度考虑出发,传统的利用电视传播媒介的方式根本就无法完全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对文化类电视节目的需求,许多人不再单单选择利用电视传播媒介的方式观看文化类电视节目,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传统媒介的健康发展。
新媒体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构成,它们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和用户的需要、喜爱等为他们提供必需的新闻资料,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从当前融合现状来看,文化类电视节目创新传播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的处理,尤其是新媒体与文化类电视节目融合的发展前景方面,根本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新媒体技术是未来社会必然的发展趋势,而文化类电视节目在传播过程中过于守旧,不注重创新,未能够融合先进的新媒体手段,进而导致传统传媒发展受到阻碍。其次,研究的主要方向不明确,尚未考虑趋向于新媒体发展。最后,文化类电视节目传播管理机制难以适应现代传媒发展需求,同时管理人员的意识与理念不足,导致两者的融合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媒体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将影响到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传播。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套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并充分了解各种媒体的内容,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各种媒体的融合意义,明确文化类电视节目创新传播的优势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都是推动和促进我国传统媒体实现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条件。
新媒体工作的正常开展,媒体从事者需要熟练掌握先进的电脑计算机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这些都是推动和促进我国传统媒体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条件,但是当前许多传统媒体的工作者并没有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没有积极投入先进知识的运用和学习中,导致许多工作者并没有熟练掌握与新媒体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所以也就导致了我国的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在转变传播模式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并不能推动我国传统媒体事业的长期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以后,电视节目创新传播需要对自身的运营模式、市场竞争优势进行全面分析与反思,结合实践经验明确工作的重点内容,对原有节目进行优化与创新,实现相关节目的再次开发。将数据信息与影视节目内容充分融合,并分析它的应用价值,实现资源再运用。其着手点可以选择大众关注的时事热点、娱乐新闻等,同时根据当地的气候、风俗、文化等内容,在节目中融合更多的元素,有助于更好地激发受众的兴趣,提升库存资源的利用率。结合有关数据的分析结果来看,电视节目再次创新以后,收视率越来越高,还吸引了其他省份受众的注意力。这种方式能够充分发挥融合的运用,同时也为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创新传播提供经验。
在新媒体环境下,实现电视节目创新传播,除了需要重视网站的创建、节目的开发等,还需要技术的改革。例如:将新媒体技术应用到电视节目创新传播中,可以创建出电视节目的官方APP,创建官方微博账号。技术的应用,是电视节目创新传播的重要保障。同时,电视节目要能够利用公众号加大推广力度,通过微视平台的方式,与节目受众进行交流,能够充分发挥传统广电的活力。电视节目需要充分考虑自身优势,并积极融合新媒体技术手段,加大与电商平台之间的合作,将广电视角转向电商行业。一方面能够达到全方位营销新闻管理目的,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广电在本地区的影响力,实现自身收视率的提升,进一步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电视节目的社会地位。
除此之外,电视节目可以利用社交平台,进一步拓宽传播渠道。电视是传播文化节目的一个重要平台。从当前的新媒体环境来讲,节目的传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渠道。在青年人群中,网络传播成为大众青睐的一种重要渠道。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充分发挥社交平台的优势,进而实现电视节目的创新传播。比如:豆瓣、百度等,切实提高电视节目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电视节目。在很大程度上,当大众对电视节目进行热议时,节目的信息传播效果和效率将会明显提升。比如:通过豆瓣评分,对电视节目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比较典型的代表有《国学小名士》,利用抖音直播等形式,拓宽了电视节目的讨论空间,提升了观众的互动性。除此之外,电视节目也可以尝试利用公众账号等形式,提高大众对节目的热情和参与度,促使大众加深对电视节目内涵的了解。
语言驾驭能力是电视主持人必备的素养,这是因为电视的主持人主要是利用语言来传递信息,让观众可以通过语言欣赏电视的各项节目。所以,必须要培养主持人的语言驾驭能力,从而提升电视的收视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准确地进行语言表达。在电视的主持过程中,主持人的言语表达和行为,都将会对电视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主持人在语言表达方面出现歧义,那么将会导致观众对整个电视效果产生不好的印象。对此,电视主持人必须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精确性,尽可能避免使用类似于口头禅等不恰当的用词。与此同时,还需要注意说话的语速,避免语速过快或者过慢。只有在保证观众能够理解的前提下,才可以更好地吸引大家对电视的注意力。第二,电视主持人需要适当了解一些方言,在一些非正式性的电视中,需要通过方言增进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可以让观众体验到亲切感。第三,电视主持人在进行言语表达时,一般需要把编剧提供的文字转换成需要,同时还需要把文字转变成具有文艺性与舞台性的语言,所以电视主持人具备一定的思维创造力,从而能够在电视中灵活应变。第四,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驾驭能力,作为电视主持人,必须要有自己的风格与语言特色,能够依靠自己的魅力吸引观众,从而提升电视节目的收视率。
由于电视节目比较多,而且相对分散,所以电视主持人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同时,电视主持人为了满足现场观众的需要,必须要保持较为高涨的情绪与热情。为了提升电视主持人的心理素质,主持人自身需要想办法及时排解情绪,避免影响自己正常的主持任务。同时,主持人需要强化自身的责任感,能够认识到自己作为主持人的重大使命。为了千家万户收看一场别开生面的电视而努力把个人不良情绪化解并消除,为主持工作倾尽心力,最终实现提高电视主持效果的目的。
语言交际的时间、地点等,是对语境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是依托于具体的节目存在的,所以其语言表达必须要符合节目的语境。针对一些专题节目,主持人更需要充分考虑语言环境,这将会对主持人把握语言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电视专题节目所涉及的节目场景相对比较多,比如:演播室、自然山水以及具有地域特点的民居等,在这种情况下,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必须要具备极高的应变能力,并能够快速地对环境作出反应,结合实际的语境改变语言表达方式等。在节目的录制过程中,为了保证节目的真实性,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可以和当地的居民一起生活,共同参与田间劳作等。在这一过程中,主持人更需要注意自身的语言表达技巧,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采用合适的语言进行主持,提升节目的收视率和影响力。
家国情怀是由人们指向社会结构和文化的正性情感凝聚而成的,同时也是人们嵌套于宏观和中观结构中的互动过程所唤醒的一种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情感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大众对民族的认可以及大众凝聚力的提升,需要有积极正向的情感引导。电视节目中,利用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等,能够更好地激发受众的情感体验,进而使其在观看节目过程中连接家国情怀。在电视专题节目中,通过营造仪式感,可以让受众形成情感共鸣,进而产生对文化价值的认同。主持人具有串联节目、传递信息和营造氛围的作用,观众在主持人营造的氛围中,能够快速地产生情感共鸣,最终体会到节目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家国情怀,进一步增强大众的文化自信。比如:朗读者,主持人采用充满仪式的语言“我们去朗读吧”,将朗读和访谈联系在一起,并在朗诵之前使用“谨以此篇献给……”,营造出一个具有仪式感的氛围,有效地强化了受众的情感体验。
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品牌尚未形成核心资源。为了实现媒体的融合,就需要加快全媒体顶端平台的创建,能够提升品牌的市场影响。具体实践路径如下:可以采取单一的品牌模式,也可以采取多样化的品牌模式,前者主要是利用当前品牌的核心价值,达到提高品牌影响力的目的;后者是利用新媒体品牌实现的,结合媒体融合的实际需求,充分考虑到目前的市场发展特征,塑造出一个全新的品牌,有助于达到品牌独立发展的目的。
网络平台,能够为传统广电与新媒体的有机结合提供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是科学技术与社会信息的综合体。积极构建出一个全新的网络平台,除了需要将传统广电内容转移到网络平台中,还需要加快传播渠道和方式的优化。例如:广电传媒需要结合目前新媒体的发展方向,积极创建出新媒体与传统广电融合的运营部门,对原有的内容进行创新,创建出世界网站等方式。这种网站可以为受众提供电视节目,也可以为受众提供广播节目,让用户能够在这个平台查询信息等。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打破单一传媒方式内容的局限性,从而让用户能够更加快速地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相关链接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从空间上来看,“新媒体”特指当下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以数字压缩和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可以跨越地理界线最终得以实现全球化的媒体。
广义的新媒体包括两大类:一是基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媒体形态的变革,尤其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电视、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手机终端等;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前已经存在,现在才被应用于信息传播的载体,例如楼宇电视、车载电视等。狭义的新媒体仅指第一类,基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媒体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