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与推广

2022-11-23 13:31冯岩智
广东蚕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大豆高产栽培

冯岩智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与推广

冯岩智

(第四储备资产管理局山东青岛266000)

文章围绕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与推广进行分析,以期为大豆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环境,促进大豆产量的提升,充分发挥大豆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进一步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大豆;绿色生产;技术;推广

大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豆不仅可以促进人体的发育,还能用于工业生产,为甘油、汽车喷漆等产品提供重要原料。为了确保大豆能够实现健康生长,保持较高的产出效率,需要栽培人员充分认识到大豆高产栽培要点,并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从而满足市场需求。

1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1 合理选择种植品种

若想确保大豆的产量能够大幅提升,便需要合理选取种植品种,优先选择抗逆性强、抗病虫性优良、耐旱性高的大豆品种,因为该品种即使在恶劣环境中,豆苗也能具有极高的存活率。同时农户也要充分考虑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以及天气状况,确保选取的大豆品种能够与种植区域的自然环境相匹配,并在实际种植前做好大豆的品质检查,种子颗粒饱满、无病害,使大豆的发芽率得到有效保障。此外,大豆在种植前还要经过一系列处理,比如:晾晒处理,需要将大豆晾晒24 h~48 h,并使用药剂进行拌种工作,消除种子内可能存在的有害细菌,处理时要采用专门的药剂包衣,对种子的外表面进行覆涂,使其干燥后能够形成多功能保护层,进而达到提高大豆存活率的目的[1]。

1.2 规划种植区域

与其他农作物相比,大豆的根系较为发达,因此大豆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获取大量的养分与水分。为了给大豆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需要对种植区域的土壤性质进行全面分析,判断土壤的酸碱程度,要求种植区域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并在确立种植区后开展整地工作,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疏松性,使其保持高水平的肥沃力。在整地过程中确保土壤内的残存杂物得到及时清除,并在深翻土地时使土地处于平整状态,将深度控制在25 cm左右,这样不仅可以使底部土层保持一定的疏松程度,也能切实起到降低土壤结块可能性的作用。同时栽培人员还要利用农机设备进行灭芽工作,切实改善土壤结构,降低病虫害的威胁程度,发挥大豆肥茬优势,利用多功能灭茬旋耕机器消灭草荒,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在进行灭芽整地处理后,大豆产量能够上涨15%~20%[2]。

1.3 明确播种时间

第一,栽培人员要掌握不同播种时间所需栽培技术之间的差异性。例如,夏季播种时,需要对墒情不佳的地块进行灌水处理,并进行大田封闭除草,根据夏天大豆生长季节较短的特点,完成适期早播,处理好大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保证单位面积上的光能与地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秋季播种时,则要优先进行稻田犁翻以及分厢处理,将厢宽控制在2 m左右,穴距为0.3 m,种植密度保持在3万株/亩。除此之外,由于大豆容易受早晚温差影响,如果播种时间过早、温度较低,容易导致大豆产量大幅削减。因此,栽培人员控制好播种温度,充分考虑大豆的生长特性,尽可能将种植温度控制在10 ℃左右。

第二,要科学设定播种密度,合理选择播种方法,在进行播种密度的设定时同样需要考虑大豆的品种特性、基肥使用量和栽培方法,避免播种密度过低,浪费田地资源,影响大豆的产量,也要防止播种密度过大,以免影响大豆的养分汲取。通常来说,大豆的播种密度保持在15 000株/亩,行距为40 cm~50 cm,能够确保大豆的良好生长,可以实现产量的最大化。

在播种方法上则要根据种植区域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密植法,其目的在于增加单位面积的大豆产量,缓解大豆种植面积不足的问题,能够保证大豆根茎具有良好的透风性,可以正常实现光合作用,进一步降低豆苗的水分流失。以某地区大豆栽培技术为例,该地区土壤肥力优良,蓄水能力突出,年降水量为250 mm,可以采用密植法。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将大豆植株行间距控制在35 cm,而对于植株相对矮小的大豆豆苗则要将行间距控制在30 cm,确保田地播种量可以达到1 kg/95.3m2。

等距离播种法,是指利用机械设备完成等距离穴播作业,通常适用于土壤肥沃力相对均匀的地区,可以切实提高达大豆的栽培效果与播种效率,能够充分发挥土地含水量均衡的优势,实现大豆产量的提升,并降低播种时间。

窄田密植播种,大多适用于耕地环境,能够有效减少耕地田垄距离,起到提升耕地行数的作用。与等距离播种法相比,该方法对机械设备的依赖度更高,在栽培过程中需要均采用机械化作业[3]。

1.4 加强施肥管理

施肥管理不仅能够决定大豆的生长速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豆的品质,使大豆可以充分汲取所需营养成分。栽培人员需要认识到大豆对肥料的需求量较大,因此需要充分把握大豆生长特点,利用有机肥料与复合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肥处理,将有机肥用量控制在25 kg/亩~50 kg/亩,而复合肥料用量则要控制在20 kg/亩~30 kg/亩。同时要把控好复合肥料元素比例,将N、P、K元素比例控制在1∶3∶9,并根据大豆实际生长情况适当进行追肥作业。在追肥过程中需要根据大豆所处的生长时期采取差异性追肥方法,例如,在幼苗期可适当添加尿素,保持5 kg/亩的用量,用以推动植株的快速生长;在开花期以及结荚期则要添加纯氮,用量控制在3 kg/亩。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在施肥过程中要遵循肥种分开的施肥原则,将化肥添加在种侧下4 cm~5 cm的位置,确保能够有效调节化肥用量,若每亩土地的磷酸二铵用量在20 kg以上,则要采取分层施入的方法。例如,上层种肥深度在5 cm~7 cm,施肥量需要占到总体的1/3;底肥深度在10 cm~15 cm,施肥量需要占到总体的2/3。或者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将发酵后的有机肥撒在地表,之后将肥料耙入土中,实现粪、土的充分混合,以此为大豆提供养料丰富的生长环境。

在完成施肥管理后,为了进一步提高大豆的产量与品质,还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加强中耕、除草等管理内容的工作质量,要求栽培人员在第一片复叶前完成锄头遍地,实现猫眼草的清除,避免伤及苗茎,达到松表土的目的。而在苗高达到10 cm时则要开展二次中耕,并在10天后进行第三次松土作业。至于除草工作,则可借助光灭灵除草剂进行作业,此类除草剂可以对大豆田间的多种杂草产生抑制、消除作用,要求栽培人员在实际使用前进行用药量与浓度的合理配置,比如光灭灵乳油的浓度需把控在48%左右,每公顷用量约为2.5 kg,并在喷洒时避开湿度较大的天气[4]。

1.5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种植人员需要根据大豆的病虫害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胞线虫病,该病害会破坏大豆根系的正常发育,造成须根过多的情况,此类病害大多发生在东北大豆种植区域,当大豆被胞线虫病侵染后,会出现植株矮小的状况,并在苗期之后发病,使大豆子叶变黄,直至发育活动受到严重阻碍。若大豆在成熟期之后受到胞线虫病侵染,则会导致结荚数量大幅减少,甚至会产生不结荚现象,最终造成植株枯死。此类病害的防治难度较高,且胞线虫的存活期较长,能够在不同寄主身上完成寄生,因此需要以化学手段进行治理,比如采用浓度在2.5%的O-甲基氨基甲酰基-2-甲基-2-(甲硫基)丙醛肟,使其与土壤充分混合从而起到灭虫效果,并注意药剂用量要控制在40 kg/公顷。

灰斑病,其发病原因大多为大豆尾孢,会对叶片位置产生严重损害,不利于大豆种子的正常发育。当发病时会在植株叶片呈现红褐色病斑,并伴有蔓延趋势,最终扩散形成圆形区域,中心位置表现为灰褐色,使叶片逐渐发生脱落,影响大豆质量。调查结果显示,此类病害能够使大豆产量降低10%~15%,同时发病后的大豆品质也会出现一定的衰减。为了彻底消除灰斑病,可采用浓度在70%左右的甲基托布津WP 1 000倍液作为喷洒药剂,需要种植人员把控好喷药时间,在发病初期或籽粒易病期进行喷洒,并根据病情的发展状况,适当调整喷洒间隔周期。

食心虫,此类虫害问题是大豆生长过程中最常见的,食心虫不仅会危害豆荚的自然发育,还会以白丝网罩蛀入的方式将幼虫投入豆粒处,从而将豆粒啃咬至残破状。对于此类病害需要使用聚酯类药剂与水混合,之后以喷药的方式完成防治处理,并确保施药范围覆盖大豆结荚的每个位置。同时也可使用浓度为1.5%的甲基粉剂,并将用量控制在30 kg/hm2[5]。

2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为了实现大豆的绿色高产,实现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价值的最大化,需要相关人员重视技术推广工作,扩大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范围,帮助农户更新理念,切实加强技术应用效益,解决以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推广方式落后、推广内容不完善等问题。

2.1 明确技术特点

为了确保高产栽培技术得到高效推广,农户需要认识到不同农业技术的优势、特点与使用区域,从而提高推广的精确性,实现技术应用范围的精准定位。

地膜覆盖技术,是指利用农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土壤温度,降低雨滴打击力度,避免产生冲刷与结皮现象,防止土壤水分过度蒸发,优化农作物的水分吸收效果,减少地温下降速度,促进肥料的腐熟与分解。该技术的经济成本较低,增产幅度极高,适用于干旱少雨的地区,能够消除恶劣天气对大豆生长造成的不良影响。

机械化种植技术,是指借助高性能的机械装置进行人力资源的替代,节约农民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代替以往在播种、除草、种子处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环节的人力劳动,利用先进的点播机、无人机完成农药喷洒并进行大豆生长状况的实时监测。这样不仅可以实现保苗、保墒、增产的栽培目标,还能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支出。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派遣技术人员进行基层指导,带领农户掌握科学、规范的设备操作技巧,学习正确的设备维护方法,提高机械装置的使用寿命。此外,政府相关部门还要制定一系列租赁优惠政策,鼓励农户进行种植技术的现代化转变。

保护性农耕技术,是指依照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耕地的保护力度,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避免出现土壤沙化情况,利用相关绿色种植手段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消除农业污染,实现生态型生产。农户可使用益生菌原液替代传统农药与化肥制剂,益生菌原液是以人工配比的发酵液进行自然环境有益菌群的模拟,能够起到益生效果,可以有效促进植物生长,抑制病害发生,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保持根系发达。

2.2 树立推广意识

首先,推广部门要树立良好的推广意识,认识到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与应用价值,在原有推广内容与方式上进行优化与创新,并大力开展技术讲座活动,帮助农户明确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重点与经济效益。其次,推广人员要积极宣传相关惠民政策,使农民能够明确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享受到政府发放的各项福利。最后,要加大推广力度,传播最新的病虫害防治知识,使农户可以根据病虫害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手段,在认识到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异效果后主动学习相关技术的应用方法。

2.3 完善推广体系

一方面,各地政府要加强与龙头企业的合作交流,加大融资额度,共同创建农业示范基地,有效培养农户的创新意识,通过实践操作提升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促进耕地质量的提升。

另一方面,要打造完善的推广体系,加强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多媒体平台的应用效率,借助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短视频平台,建立系统性的推广模式,使农户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快速、系统地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明确各环节的应用要点,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快速地将建议与意见反馈给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使成功的栽培案例和种植数据能够得到传播与共享。

2.4 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交流

一方面,农户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使新型科研成果能够有效推广。比如:渠道防渗技术,是指降低渠道输水渗漏损失的工程措施,能够起到解决灌溉用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的作用,进一步提升渠道输水能力。通过改变渠床土壤的渗透性,降低土壤的空隙率,利用压实、磨光的方法强化土壤的不透水效果。膜上灌溉,是指用地膜覆盖田间的垄沟底部,使灌溉水能够从地膜上流过,通过磨砂小孔渗入作物根部,实现土壤灌溉,此类方法能够实现深层渗漏,降低蒸发损失,节水效果明显。实际调查结果显示,膜上灌溉方法能够节约30%的水量,且水资源的利用率可高达80%。膜下滴灌,是指利用滴灌带以及滴灌毛管进行灌溉,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将加压水通过过滤处理后与水溶性肥料形成肥水溶液,之后依次流入输水干管、支管、毛管,再经过滴水器均匀定时、定量地浸润大豆的根系。该方法的滴水强度小于土壤的渗入速度,因此不会出现土壤板结状况,且膜下滴灌能够促进土壤的水分循环,使肥料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推广部门要加强与农业部门的合作,分析大豆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生产效益,明确大豆生产中采用的高产栽培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农民需求提高推广策略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2.5 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

切实提升推广人员的素质,能够保证推广效果的最优化。首先,有关部门要帮助推广人员明确推广重点。进一步改进推广团队的人员结构,要求负责推广工作的人员尽可能年轻化,具备先进的思想,能够主动接纳新鲜事物,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其次,要加大推广人员的培训力度,制定合理的培训体系,定期完成推广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使推广人员能够快速学习新媒体的运用方法,明确各项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推广部门要促进人员间的协作交流,分享工作经验,总结共性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结论

通过对合理选择种植品种、规划种植区域、明确播种时间、加强施肥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等大豆高产栽培要点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明确技术要点、树立推广意识、完善推广体系、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交流、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等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策略,以期能够切实促进大豆的健康生长,提升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1]杨瑶.曲水镇甘蔗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与管理措施[J].农家参谋,2022(4):40-42.

[2]郝海南.马铃薯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与主要病虫害防治[J].农家参谋,2022(2):42-44.

[3]马力,吴俊江,王金生.根瘤菌介入大豆大垄栽培施肥模型与经济效益分析[J].大豆科技,2021(6):6-14.

[4]王奇.抗旱节水栽培技术在大豆栽培中的有效应用[J].种子科技,2021,39(19):37-38.

[5]李辉.小麦套种玉米复播大豆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24(10):85-86.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4.26

S565.1

A

2095-1205(2022)04-78-03

冯岩智(1991- ),男,汉族,河南信阳人,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作物种植。

猜你喜欢
大豆高产栽培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冬春大棚草莓栽培管理技术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高产基因
春季调饲料 蛋鸡可高产
草莓的立体栽培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大豆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