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素养的初中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2022-11-23 13:14黄嘉亮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技能运动素养

黄嘉亮

(霞浦县第六中学,福建 宁德 355100)

体育学习能力是学生从事身体实践活动所必备的知识、身体素质、技能和方法等。发展学生体育学习能力,既是学生自主终身体育锻炼的基本条件,也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必备要求。新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随着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体育教师作为新课程的组织者、执行者和建设者,应依据核心素养内涵,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立足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地实施课程。

一、初中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概念界定

何谓体育学习能力,沈阳体育学院的冯晓辉认为,体育学习能力是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表现为学生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快慢和质量,包括理解体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掌握动作技术的精确度,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1]河南大学体育学院的万茹等人还认为,体育学习能力是指保证学生顺利获得体育知识、技能的个性心理特征。并提出按照体育学习能力在体育学习中的不同作用,将体育学习能力分为获得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2]综上可见,对体育学习能力的概念界定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无法揭示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二是将获得知识、技能简单等同于掌握能力;最为关键的一点是缺少学习能力终极的价值指向——落脚到人的个体素养上的体育能力。体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领域,体育教育必须致力于促使受教育者从身体和个性心理上发生变化,从而促进他们的成长,这些变化和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成为受教育者所需具备的体育能力。因此,运动能力的增长、对运动概念和运动原则的运用能力、健康水平的提高、学会欣赏比赛和他人体育能力等更为靠近体育核心素养的体育能力应该在体育学习能力概念中得到体现,因为,这些体育能力是学习的结果。基于此,笔者认为体育学习能力是指学习者在顺利掌握知识、技能基础上,对知识、技能的临场组合运用的个性心理特征,使学生能科学地、独立地开展体育锻炼、身体运动和不断健全人格的能力。

二、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表征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及技能体系为重要基础和载体的,它包含三大核心素养、十个维度。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体育学习能力特征主要有三方面的表现:

一是体育学习能力的主体性特征。体育学习能力是学生个体体育知识学习内化转化、体育技术及技能掌握的一种身心品质的综合体,它的主体应该是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掌握体育学科知识与技能,参与形式多样的展示或比赛。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让学生体验运动的魅力,领悟体育的意义,发扬刻苦学练的精神,逐渐养成“校内锻炼1 小时、校外锻炼1 小时”的习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观察、记忆、模仿、想象、练习等能力去获得知识,能力的培养取决于学生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以及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是一个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的个性化过程。

二是体育学习能力的实践性特征。体育学习能力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体育能力,即除了能够从事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外,还能够在将来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职业特点、年龄性别的身心特点和健康情况等独立地、科学地从事体育锻炼以满足自向的身心健康需要,这是一种终身需要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的生成是学生借助一定的情境或围绕特定的任务,运用已有经验去解释抽象知识的过程,它是在知识的运用中形成的,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一般认为,在实践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运动认知和战术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积极适应外部环境。

三是体育学习能力的可持续性特征。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养成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和稳固的、终身受益的体育品格是体育教育的又一目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健康行为、体育品德无不指向学生的终身学习。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最终表现不是对知识的简单套用、模仿,而是对知识、技能的临场组合运用[3]。表现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就是对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能力,例如解决健身问题的能力、解决体育娱乐问题的能力、解决运动损伤问题的能力等。这些能力贯穿于体育活动的全过程,也是课程目标追求的树立健康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的必备手段。

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策略

在当前,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体能学习能力对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重要性,良好的体育学习能力还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良性影响。但是在体育教育实际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时数的有限性、体育项目种类的广泛性与发展性、学生个体兴趣爱好的差异性与层次性等现实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所以,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学科素养、学科价值及学科思维方法和学科目标实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已成为众多体育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亟待思考、探索和解决的课题。笔者认为,至少应该从三个层面的实践来带动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生成。

(一)树立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锻炼能力

加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一直秉持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这种淡化学生基本技术传授的教学模式,不仅未能为学生提供展示主体性的平台及自由表达的机会,而且无助于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及运动行为的形成,这对培养新时代合格人才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4]。

鉴于此,教师要在落实核心素养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和思想,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及积极进取的精神,让学生在充满自由、宽松和谐且能展示才能的氛围中掌握技能、提高能力[5]。例如,为提升学生“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动作质量,教师未设置具体的练习内容和练习手段,而是提出练习要求及练习目的,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学习基础,选择自己喜欢且能提高动作质量和自主锻炼能力的练习方式。其结果是有的学生结合挂图,边看图片边模仿徒手移动、正面双手垫球,有的学生采用移动步伐的方式进行对墙垫球练习,有的学生采用两人合作的一抛一垫,有的学生还采用小组形式围成圆圈的形式进行互垫……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增加了学生练习的兴趣与机会,还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平台,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重要理念。

再如,为提高学生的耐久跑能力与水平,教师只对学生提出动作要求及注意事项,学生跃跃欲试的情绪便展露无疑,并且表现出极为兴奋的状态,“五花八门”的练习内容与方式令人眼前一亮:有的学生采用6 分钟跳绳的方式进行练习;有的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手握一根竹竿在统一节奏下进行练习;还有的采用“贴膏药”“同心协力”“来回穿梭跑”等游戏练习,甚至有的学生自由结伴进行跑、跳相结合体能锻炼……这种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和练习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负荷,激发学生的运动欲望,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性的参与精神,较好地发展了体能水平,掌握了基本技术,促进了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

(二)挖掘校外资源,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校外体育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与学校教育密切相关的家庭和社区,也有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运动才能的少年宫、业余体校等训练场所,还有在“双减”背景下从事体能与技能为主的体育俱乐部等,这些资源不仅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活动内容与活动时间,而且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6]。为此,教师要结合本区地域特点、学校环境因素及学生身心特点等实际,积极挖掘丰富的校外课程资源,主动探索、创编、开展校园特色的运动项目,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促进学校特色项目发展。一是民间体育项目,譬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滚铁环、学生喜欢的“斗鸡”、变化莫测的踢毽子、令人眼花缭乱的花样跳绳以及集体力、技巧及技能为一体“拔河”等竞赛体育活动;二是传统体育文化项目,譬如老少皆喜的“舞龙、舞狮”“赛龙舟”等。这些体育项目不仅各具特色,深受学生的青睐,而且具有不可忽视的锻炼价值。三是自主创编类项目。譬如在简化规则的基础上,创编活泼、新颖、有趣的绳操、拍手操、篮球操、哑铃操,还可以改造传统体育项目或新兴运动项目,形成具有丰富性、独特性等特点训练内容等。例如,根据时代发展和学校条件等实际,将舞蹈的元素与社会上流行、健康的内容结合起来,创编出适合不同年龄特征需求的校本教材——有氧健身操、五禽戏、少年拳、健身街舞、搏击操等,使其成为时代感强且更受学生欢迎的健身项目,这些有别于日常课堂教学内容的运动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及学生体育实践动手能力[7]。

(三)立足育人目标,培养学生的终身锻炼能力

体育核心素养理念明确要求教师要构建“以运动实践”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思想,实现由完成“三基”的教学任务转变为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让“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伴随着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进而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与健康行为。这就要求教师一是培养学生体育审美能力,即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遵循美的原则,善于挖掘体育课程中所包含的各种“美”的因素,并将这些因素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创造性教学,在满足学生学习欲望的同时,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体验美育带来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促进美育教育实效和教学目标的达成。二是把学习的舞台让给每位具有个性化的学生,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绚丽多彩的体育活动中,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掌握科学锻炼的必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欢快地学习中形成正确终身体育观,促进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三是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渗透于平时的课堂教学与培育目标中,在引导学生学好体育基本知识的同时,倡导学生通过选择具有趣味性及健身价值的教学模式,结合自身制定的锻炼方案,指导自己进行科学健身,不断提高学生对运动技能及运动技术的认知水平和运用能力。

例如,为了树立学生学好排球扣球的勇气及掌握“挥臂”“击球有力”等正确动作,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排球扣球练习时,要根据学生在弹跳力、爆发力及排球运动基础等方面存在着的差异性等实际,设置适合不同学生能力水平的网高,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有的选择2.1 米的网高,有的选择2 米高的,还有的选择1.8 米高的,甚至有的学生选择1.5 米的网高。这种积极为不同层次学生创造成功机会的练习方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扣球“得分”的喜悦,以此激励学生充满自信地学好排球扣球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从而达到终身进行自主锻炼等目的。[8]

综上,为了把青少年学生培养成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必备人才,落实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及锻炼的实效性。作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一线体育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的个性品质和运动潜力,促进学生从小养成乐于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教学活动中享受进步的乐趣,进而较好地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并且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掌握科学可行的自我锻炼方法,在提高自身运动能力与水平的同时,逐步提高适合终身发展的体育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技能运动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不正经运动范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