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超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 421002)
1.1 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组成 内部控制包括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环境和风险信息等监控活动。我国财务管理构成主要从其内部管控的目标出发,基于环境因素及时识别企业经营风险,并通过控制活动采取管控行为,将风险范围压缩,进行信息收集、沟通与传递,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监督和实施的评价机制,及时找出内部控制过程暴露出的动态弱点(曾瑷君,2020)。内部控制的整体构成是控制财务管理的一体化现代信息流程。
1.2 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特色
1.2.1 财务决策权层级方面 不同的饲料企业,其业务和财务决策分析也存在差异。从层级关联层面讲,不同企业交易过程关联财务决策权,展现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资源效率的多层次表象。同时,由于饲料企业的公司规模取决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决策联动,因此,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在财务决策权层级上有着不同的影响。这种差异重新界定了饲料企业的财物权利,体现了饲料产品在市场中的资源竞争优势(黄莉,2020)。
1.2.2 企业经营策略方面 我国饲料企业的地域分布广阔。随着产品营销的扩张,企业间结构层次分化,使财务内部控制的环境呈现出属地板块多样性(刘晓钰和东海,2020)。这有别于传统的小规模企业产权结构,而是在全国范围内的不同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同时存在分割而治,以此形成企业中持有股票的交叉内容。这也体现出饲料企业子公司产权关系在企业经营策略的不同,影响了饲料产品地区销售战略部署,使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矛盾突显。
1.2.3 法人主体监管方面 公司法人决策管辖权利决定了饲料企业的经营状态是以出资方为主导,依赖资本管控,对企业产品研发、生产、财务及营销等环节都有管理权限。但因其成本和权利的设置顺序不同,此类控制关系在不同的法人设置中也存在着迥异的内部监督约束力量。在牵涉权力资源较大的饲料企业各监管环节中,其主体间控制内部权利的监管相对较弱,导致企业法人主体与监督权力的分离。这种分离影响了企业经营决策的标准和权利提案推行的速度,导致设置经营环节过于复杂(张燕,2019)。
1.2.4 企业业务市场方面 饲料企业的市场业务拓展增强了产品经营资源的多种发展方向,联合供应链上下游,可增强企业实力,抗击市场对产品的检验风险。由于饲料产品具备天然的食品属性,企业必须在开拓市场的同时,探索不同地域产品的模块化差异经营。采取树立典型、秉承多元理念,应对市场经营的竞争风险。企业业务市场的属性还反映在财务管理中,内部控制的主要因素涉及公司经营体系,也涉及产业的内部联动。饲料企业承担起本地区饲料供应的同时,也应及时掌握风险情况,划分风险等级,应对各地区不同的市场环境(马骁、曹杨,2018)。
2.1 风险分析会法 风险分析会法是指对某类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风险设置专题会议,邀请专业的参会人员对企业内部的风险进行分析。这些专业人员从不同的层级及企业内部大环境得出风险存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邀请参会的专业人员不但要具有财务风险分析能力,还需要具备识别风险的专业知识,并达到精通的程度。同时在会议前,企业对可能存在的内部风险内容提出探讨提纲,以保证会议严格按照企业所需要的分析内容进行,得出具有应用前景的信息素。
2.2 共性风险目录法 共性风险目录法具体是指不同企业依据自身行业发展特点,以及财务内部所具备的风险情况进行风险共性实验,从而列出风险等级目录并进行汇总,寻找出不同行业间财务风险的共性问题。行业间企业财务报告的详细数据和信息虽然有所不同,但利润和资产等会计记录和交易行为往往存在一定的共性。共性风险目录登记后,公司可在合规范围内判断财物编制的准确性,并得出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条款(王郁舒,2018)。
2.3 风险调查法 风险调查法是基于会计事务的专门流程,设计并分析所设立的内部控制中风险识别调查问卷的方法。该方法以调查者为实施对象,通过书面等方式收集调查问卷提出的答案。风险调查法能使风险在初始阶段就集中暴露。通过调研意见,审计人员再将内部管控的风险分析列出讨论提纲,并与问卷设计、调研参与者共同制定出应对内部风险的对策。
2.4 流程分析法 流程分析法是根据目标风险等级和损失记录,从技术上通过掌握控制流程防范风险。它是针对损失事件的风险记录,判断数据信息中内部控制制度的细节缺失点,以找出流程审查目标,再依据设定的风险识别标准,对其进行规范性的推理。流程分析法主要运用在内部控制风险的措施制定上。审计人员与公司管理层或管理人员共同研讨,得出流程中已暴露或尚未暴露出的风险存在原因,形成损失记录。
3.1 财务报表环节不够准确导致内控制度漏洞 虽然饲料企业下达的预算目标在财务审查机制中取得了差异性效果,但大多数饲料企业尚未对计划方案的目标进行精细化管理及综合指标测算。在调整企业全年生产任务分配与考核上存在较大差距。这一差距暴露出饲料企业对真实情况审查不足,这给实际生产经营带来了较大的隐患。忽视资金管理中收款和付款的财务报表登记环节,反映了内部管控的权限分配存在漏洞。在日常计划任务下达时,管理措施只针对规定数额进行标准规制,而无法对所有银行账户的进出项按权限设定划转,即企业对资金分配权限没有全流程的监督(赵江红,2018)。
3.2 岗位授权规范不够细化导致签批原则空置 岗位授权规范与审批之间关系密切。饲料企业资金管控措施也体现在岗位资金运营和授权上。企业应严格执行负责——签字——审批制度,推行追责审批授权的资金业务制度,将总体框架下的资金活动管控在审批原则内。但目前饲料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在财务资金较小的审批事项上,由于人情往来变通性过大,财务申请无法及时复核,导致上级签批权力较大(胡蒙,2018)。这容易使小额资金审核在审批项目环节流于形式。
3.3 组织体系不够健全导致制度协调功能较弱 饲料企业组织体系构成及建立财务账目的工作需引起各部门的重视。但目前饲料企业工作人员层级任命制度突出,此种环境下各部门间对接的内部控制流程较弱,承担监督协调的内部机构无法主动投身到内部管控的资金流限制中,导致制度协调缺位,在财务人员的内部控制思维中仅代表了审计报表中的单一化符号。数据统计和信息加工功能缩水。这种无效执行带来的不良后果在饲料企业中也日益增加。
3.4 合同状态更新不够及时导致审批速度缓慢 饲料企业日常签订的合同形式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类。虽然均由系统规范模式打印,但一些传输的已签订完成的流程文本并未及时更新到线上。这种时间差异导致饲料企业的合同文本存在审批速度延误。在审批环节中,对已签订合同的状态尚未及时更新,使审批文件滞留,无法及时将签批后的文本传达到下一环节。同时,纸质文本在回传中也有一定的时间差,如在此期间,饲料企业需另行签订补充协议,追加合同文本与原合同在修订中也存在变动较为频繁的情况。无法及时修正源文件,更增加了合同管理难度。
4.1 调整产品管理中销售业务的归并 饲料企业若想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规避风险,首先需要调整产品,控制销售流程。产品的信用、定价、合同、发货、收款等流程都有各方面的风险(张琼,2018)。但此类风险流程图在内部控制中可加入有效的核算系统,建立资金信息结算库,以公司统一的名义规定银行账号,管理销售风险。销售计划变化的动态调整可追踪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示出非超额的风险情况,及时为财务计划变更情况提供样本。支持与客户间的财务账户管理及管控,以应对商业活动的基本支出。
4.2 强化财务管理资金活动的监管 建立起资金活动集中管控体系,在支出计划中列明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和账户基本核算功能,并进行多维系统查询。开设银行账户,并进行统一经营监管。落实财务专人负责的收支复核计划,严格落实审批活动中的责任人,复核其收支业务,及时核查原始凭证的合法性。提供货币资金业务流的预算审批控制节点,对记账、对账和收付流程进行全过程的岗位监督。对饲料企业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分工,明确其工作职责,控制资金审查,加强凭证和单据的管控制度权威性。对需要防范的重点资金舞弊问题进行惩治,并披露关键信息,编制正确的财务报告。根据科学有效的方法计量对财务会计政策进行分类,保证报表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4.3 加强公司管理内部控制的约束 饲料企业要严格执行公司内部的现代化财务制度控制,并根据风险分析的等级列明不足,提出处理报告,向公司实际经营者汇报,以控制饲料企业经营活动不受财务风险干扰。严格落实财务责任,针对检查到的内部风险压实责任,分类指导,营造饲料企业内部控制的良好环境。这一环境的营造对饲料企业资金流内部管理控制提出约束,并重新定义了资金管理执行的监督权利。这种内部控制的约束,对饲料企业今后的组建、改制和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4 完善合同管理中应用文本的规范 合同管理是饲料企业在产品交换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规范和完善合同管理应用文本是影响到饲料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重要措施。分析存在的内部风险,并针对合同签订的条款进行明确判断,监控企业合同审批权限和签订流程,在完整程序下给予合同签订工作人员专人专送或实施代理等方式,监管合同的签批、报送,减少中间流程造成的审批延误情节,将最终的合同结果进行电子化管理上传系统,以减少线上和线下签订合同的时间差。落实线上系统中甲乙双方和合同类别、金额等关键信息的准确性。电子化管理也为应用文本的规范打牢了基础,从合同签订到合同保管等环节都要严格执行,形成整体流程的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