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豫
(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铁门关 841000)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不断突破,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撑,促进社会各个行业全面发展。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与汽车工业密切关联的汽车维修专业也得到快速发展,因此,市场对汽车维修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为了满足社会和市场对相关专业人员的需求,多个中职院校开展了与汽车维修专业相关的教学课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中职院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及受到汽车市场应用方面的局限,中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学生的专业能力无法满足现有行业需求,对我国汽车维修与汽车应用等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改善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教学质量,怎样培养适应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专业型人才,是中职院校教师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下文根据相关教学实践,从实践分析促进中等职业院校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改进的对策。
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接触汽车维修专业的基础,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教师应该根据现有汽车技术水平,不断改善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因此需要不断改善中职院校师资队伍质量,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满足经济市场发展需要。科技水平的提高,使得市场上售卖的汽车类型不断增多,相应地需要维修人员有更高的知识储备,而目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讲授的知识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导致中职教师所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由于上述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中职院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质量不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如同医生在诊治病情时需要知道不同的病理知识,汽车维修人员也应该掌握更多的汽车行业知识。因此,需要根据社会发展不断完善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教师的定期培训、邀请高级专家讲座指导等方法提升教师知识水平。学校应该让教师了解新出现的汽车技术及维修设施,培养教师学习新的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促进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因此,为了改善教学质量,要不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有关汽车维修专业的知识理论,进而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的完善[1]。
教师根据教材教学是目前中职院校开展汽车维修专业课程的普遍教学方式,但汽车维修专业知识体系具有抽象、复杂的特性,难以通过教师的口头讲授或板书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方式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激情,影响学生理解知识、内容。因此,中职院校教师需要改变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实践,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可以在学校的教室挂上设计原理图,在进行实践授课时,提供教学模型,教室内有收纳专业工具和仪器的储物柜,地面上需要有汽车台架,上课时可以通过VCD、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态度,促使学生更好理解汽车维修专业知识。在教学中,还需要根据市场上最新出现的汽车技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教授学生学习汽车概念时,如学习汽车发动机时,需要结合与发动机技术相关的技术如废弃物回收利用技术、可变气门、柴油机共轨技术等;在学习车辆底盘相关知识时,要同时学习自动控制技术、悬架电子无级变速传动以及GPS 技术、自动空调技术等与汽车行业及车辆底盘相关的专业知识。通过不同知识的相互结合学习更好了解汽车知识,为以后汽车维修中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思路,提高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知识素养[2]。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普及,学校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国家也不断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而职业教育对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有积极意义。但中职院校自身教育受限于学校所在地经济水平,各地中职院校教学水平也不尽相同,这些情况与中职院校本身教学水平也有密切关系。除了学校自身的教学水平以外,学生的学习情况也需要得到改善,不仅要改善学校教学质量还要提高学生专业学习水平[3]。
根据我国教学体系,中职院校所接收的学生一般是因成绩较差无法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这种情况造成学生因被动进入中职院校,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具有被动性。此外,这类学生还具有不良的学习习惯,这些对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都有不利影响。进入中职院校学习的学生与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相比,学习、理解、掌握知识的基本素养、基本能力的水平是不同的,在学习上中职院校的学生更缺乏自主能动性,学习习惯较差,导致中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尽理想,难以实现学校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中职院校的学生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上课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注于学习,对于教师的批评难以接受甚至反抗老师等。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对学生的学习都会造成不良后果,此外,由于某些原因,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分清自身学习的任务及自身的学生身份,缺乏对父母和老师的感恩之心,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是非不分,甚至打架斗殴发生安全事故。
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教学现象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在社会上,家长或其他社会人员对中职教育仍有偏见。
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中职院校的办学目的是为不能进入普通高中学习的学生提供发展渠道,其教学目的是为了给社会提供具有更高专业素养、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早年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提供了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但随着社会技术水平的完善,社会发展环境出现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对中职教育的发展带来冲击,造成中职院校的教师教学过程中脱离教学实际,忽略学生现状,教学模式刻板化。中等职业院校教学应该侧重实践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针对汽车维修专业这些技术类的专业,更加侧重的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没有实践课程只学习理论知识是偏离教学目的的。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中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根据课本进行理论教学,侧重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在期末考试中理论测试作为主要考核标准,对于记忆力强的学生,其专业知识学得好成绩也就理想,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不一定能够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情况造成中等职业院校为社会提供的技术人才不能满足社会要求,这也是当代中职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述问题的存在不单单是中职教育人员的工作问题,中职教育院校在选择专业教材时也是不合理的,课本教材内容由于不能根据时代不断更新,与现实社会存在脱节,尤其是汽车维修与应用专业,存在不科学的课程安排,缺乏实践课程强调理论知识授课,这种现象严重阻碍学生素质发展。
在社会实际发展过程中,中职院校师资力量短缺,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担任多门专业课的授课,实际上,这种现象是有风险的。这种教学情况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师是否能够保证每一门学科的教学质量?教师针对如此多门专业课的授课,是否能够做到每一门专业课都精通?这种教学方式造成教师无法深入研究专一的学科,事实上,任职的学科越多,其教学水平越不能得到保障。由于很多中职院校的教师一毕业就在学校任教,虽然理论体系建立得比较完善,但是缺乏社会实际的工作经验,尤其对于发展迅速的汽车行业,教师在授课时能否将新发展的科学技术增加在课堂中,这些都是学校需要考察并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以上现象,如果中职院校师资队伍难以得到改进,缺乏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是不利于学生专业水平的培养,中职院校学院需要不断增强师资力量,建设师资队伍。
在教育教学体系中,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应该以为服务学生为目的,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主体的差异性,要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合理地安排教学,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此外,在使用教材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对于课本中的知识,要精选适合学生未来发展需求、满足学生实际需要、促使学生完成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完成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师还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理解、掌握教师讲授的专业内容。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有针对性地主动学习,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导教学,如在讲授曲柄连杆机构时,采用多媒体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注意,让学生对学习有极大的兴趣,而且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新知识。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之间的运动关系,让学生了解发动机内部结构运行原理。当然,如果学校有条件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拆卸零部件,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授课,让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知识。
在讲授汽车电器的相关专业知识时,教师单独讲解电路图只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枯燥,没有积极性,容易让学生死记硬背理论知识,难以形成长期记忆。教师在讲解汽车电器的图解时,如果将学生分成小组,将识图拆分为单项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分析、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学习就会简单、轻松。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最后进行知识归纳,而对于学习成果优秀的小组,也可以进行鼓励,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育体系中,汽车维修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强的专业,对于技术性专业要求较高的实践性教学,需要教师有更高的专业素养。教师在进行理论授课的同时,还要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完善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体系过于庞大,实践性的教学更能让学生理解,而对于汽车理论专业而言,其理论知识过于复杂,教师更要注重实践性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时间,要通过实践教学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让学生不仅学到理论知识,还要知道如何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综合性能力的培养,对于比较难以理解的专业知识,教师更要注意授课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理论知识,从而减少操作失误造成设备故障。如果教学中教师只进行教学示范,学生只观摩不动手,理论教学按照课本依葫芦画瓢,会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利用现学的知识进行实践指导,并对复杂理论知识进行基础分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通过将大知识划分成一个个小知识,学生对这些小知识进行细致学习,在实际操作中就会减少操作失误情况的发生。在实践课程中,学生分组讨论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对学生分组后学习的情况分别指导,教师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讲授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中职院校对学生培养的目的是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在中职教育中,学校可以与企业进行联合,增加校企合作。学校通过使用企业资源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就业。企业则可以从中职院校中得到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学校和企业都要注重课堂教学和学生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为社会培养出专业性人才,满足社会发展。
在目前的汽车维修专业授课中,专业课教师过于强调理论专业知识,忽略培养学生实践素养,造成学生在学习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体系,难以完成实践操作。汽车维修专业作为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专业知识素养,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对于汽车维修专业而言,其教学目标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还要学习焊工、钳工等专业技能,不断完善学生知识基础。通过学习力学等基础知识,提高学生机械专业水平,促使学生掌握汽车的构造原理。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分组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不断提高自我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对学生分组讨论得到的方案进行点评,促使学生完善理论知识体系,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随之而来,对汽车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汽车工业的发展为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而作为培养汽车维修专业技术人员的中职院校,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建设更加完善的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方式,完善课程实践,结合社会需要及中职院校学生实际发展情况,对于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使用新型教学方法,将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