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品质的关系分析

2022-11-23 11:41杨德臣
黑龙江粮食 2022年8期
关键词:密度产量玉米

□ 王 慧 杨德臣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临沂 276100)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在种植玉米作物。玉米作物顺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增加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在农作物的种植中,相关人员一直关注继续性的栽种培育。然而在实际的玉米种植中,种植密度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玉米的产量和玉米的品质,若相关人员没有规范化管理玉米种植密度,很有可能产生玉米产量降低和品质不佳等相关问题。结合山东省临沂地区的玉米种植情况,本文对玉米种植密度与产量品质的关系进行具体研究,目的是更好地推动本地区玉米作物的生长

一、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品质带来的实际影响

(一)玉米产量层面

第一种情况是玉米种植密度指数较大,使得玉米叶片的系数得以增加,玉米可以在生长阶段获得光合作用的条件支持,提高玉米产量。叶片作为玉米生长中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和小麦的生长或者水稻的生长都存在不同,叶片对应叶肉细胞以及薄壁维管束鞘细胞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对应面积的形成也关联着玉米产量,若对种植密度指数有所提升,很有可能使得玉米对光照的利用率指数提升,直接促进玉米生长。若玉米种植的间距指数比较大,影响了叶片对光照面积的吸收程度,自然而然影响到光合作用的效果,导致玉米生存环境受到约束。这样单个玉米和整体玉米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无法保障玉米种植的产量[1]。对玉米种植密度进行一定范围的管理,从根源上提高玉米种植产量,不要因为间距指数较大影响玉米种植的产量。第二种情况是玉米种植密度指数较小,如果土地资源是存在局限的,大多数的农户都会减小玉米种植密度。可是若玉米种植密度比较小,势必会阻碍玉米正常生长,难以保障玉米产量。玉米个体体现均匀发育的趋势,才可以确保玉米健康发育,内在的营养成分比较丰富,还能够进行科学的光合作用[2]。对玉米种植密度进行恰当控制,不会影响到玉米正常生长,避免种植密度小对玉米产量带来较大的影响。同时,玉米种植过密的现象,玉米穗数会受到影响,农户应规范化的调整种植玉米密度,使玉米得到充分的阳光与营养,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

准确来讲,土壤肥力与品种是影响产量的关键因素,前者在不相同的区域,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是出现差异的,如果土质以沙土为主,便能够给玉米的密植提供条件,黏土便不能适合密植。土壤肥沃的现象比较适合实施密植操作,贫瘠的土壤应利用施肥的方式促进玉米生长,不要盲目对玉米的密植度进行设置。应该按照实际的情况采取对应种植方案。由于品种的不同造成玉米产量的不同,玉米品种存在差异。在种植密度层面涉及对应的适宜范围,不相同品种的玉米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维持科学的增长区间密度能够进一步提高产量。

(二)玉米品质层面

首先是种植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蛋白。玉米基本营养成分以高蛋白为主,而蛋白质会由于种植密度的差异呈现出相关变化。一般而言玉米种植密度指数比较大的情况,玉米蛋白质含量不多,要想提高蛋白质的含量,应该管理好玉米种植的间距。种植密度会影响人体是否可以有效吸收玉米营养,种植密度比较小的情况不利于保障玉米品质,减少人体对玉米营养的实际吸收量[3]。其次是种植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脂肪含量,脂肪含量是玉米的另外一个组成成分,若种植密度指数比较大,直接影响到玉米脂肪含量。密度指数大造成脂肪含量有所减少,不利于保障玉米灌浆的质量,减少了玉米的脂肪成分。以提高玉米脂肪含量为基本条件,农作护要保证选种的合理性,适当调整一定范围内的玉米植株数量。再次是通过玉米子粒脱水的速度对玉米种植品质带来影响,要想科学地对玉米品质关键指标进行评价,子粒脱水是一个研究的因素,种植密度指数比较小时,玉米生长环境比较优质,不管是通风或者光照条件,都会促进子粒脱水。峰值种植密度的因素影响下,玉米个体得到养分等基本因素均会影响到玉米的生长速度,那么子粒产生了事先脱水的问题,玉米在此种现象下对应的品质会受到影响。最后是种植密度影响到玉米淀粉含量,种植密度充当影响玉米淀粉含量的一个指标,种植密度指数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引出淀粉含量有所提升。与此相反玉米种植密度不高,引出玉米淀粉含量降低的结果,所以应调整玉米种植密度的指数,合理提高玉米淀粉含量,让玉米可以茁壮成长。

二、提高玉米种植产量与品质的相关思考

(一)科学调整玉米种植密度

要想保证玉米产量与玉米品质,应该凸显玉米种植密度指数的科学性设置,通过有效的种植模式,结合当地区域的生态环境,农作物切合实际的挑选玉米品种完成玉米种植。以规范的整合玉米生产环境与种植模式,理性分析玉米种植的方式,通过多样化的种植手段调整玉米种植密度。不相同种类的玉米适合的种植密度是存在差异的。如果玉米种类属于紧凑型,对应的耐力性指数较高,应该科学增加玉米种植密度;如果玉米种类属于平展型,应该科学调整种植密度,如果密度指数比较大很有可能引出宽叶型玉米产量减少的趋势,一般而言每亩可以进行3000株到5000株的玉米种子种植,按照具体的品种生长需求针对性设计玉米种植密度[4]。

(二)提供良好的水肥支持条件

玉米的生长与发育,产量与品质是受到土壤条件影响的,并且种植的密度也和土壤环境存在一定关联。通常情况下,生态早熟区域的玉米生长时间比较短,普遍存在着玉米个头小和粒数少的情况,玉米粒的重量也是比较小的。所以若种植区域属于早熟生态区,要合理地增加种植密度,比如融入密植的模式,让区域中玉米种植的产量能够提高。若区域属于其他类型的生态区,选取紧凑型的种子合理增加密度指数,让玉米种植能够增加产量。在此阶段思考玉米种植密度以及玉米单株对阳光的实际需求存在关系,要想给单株玉米提供充分的营养,起到抗倒伏的作用,相关人员可以选取稀植型良好的品种。肥力指数比较大的水浇地区域,融入密植模式体现水肥的作用,让玉米的成穗数可以增加,继而保障玉米产量与品质。在种植玉米过程中供水难度大的问题处理上,农作户要减小种植密度,不然很有可能产生丹竹玉米与水肥相争的结果。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为基础,可以选择肥力指数比较高的区域进行玉米种植,增加对应的种植密度指数[5]。

(三)高效率利用施肥技术

要想保障玉米种植的产量与品质,施肥技术充当玉米种植的基本分支,在很大程度上关联到玉米质量。明确玉米种植产量目标,农作户要整体上计算好施肥与所需土壤营养总量,科学的按照施肥量挑选对应施肥先进技术。首先是合理进行玉米种植的肥料选取,施肥充当保障玉米种植品质的基本项目,玉米实际生长的养分以及水分都是不相同的,因此要规范化地安排好施肥模式,首选农家肥。施肥过程,农作户严格调整施肥量,不要由于施肥过多造成玉米生长受限;其次是了解玉米养分基本需求,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幼苗植株比较细,对应的根系不能完全发育,针对养分存有的吸收能力不佳,植株氮元素含量比较多,所以苗期给予氮肥需求量是不高的[6]。玉米幼苗的具体生长,氮元素含量有所降低,玉米越来越多的需求氮元素,在玉米转变为穗期生长过程,对氮元素的需求量达到最大指数。玉米开花与拔节时期,玉米生长需求相关的养分,因此必要性进行氮肥使用。玉米花粒时期要求农作户合理调整施肥量,关联玉米实际的生长情况,苗期以及花粒期需求养分量少于穗期。可玉米幼苗的发展,穗期却更多的需求磷元素,所以要对磷肥与基肥以及种肥结合起来使用;再次是施加基肥与种肥,

玉米种植结束后,农作户要关联高效率的施肥先进技术关键点,及时对玉米种植加以基肥使用,所谓的基肥便是播种玉米之前执行施肥项目,基于耕作手段与播种手段对施加肥料的形式进行整合。具体的方法运用上,可以是撒肥、穴施,还可以是条肥,一般来讲基肥要把有机肥料视作首选目标,结合玉米实际生长现象科学的运用化肥,使得土壤结构可有所改善;最后是种肥的施加,利用种肥可保障玉米发芽效率,体现幼苗稳定发育的优势,一般农作户要挑选速效化肥,给玉米的发育带来充分的微量元素成分和氮元素、钾元素以及磷元素。在引进氮素化肥的情况下,明确肥料具体性质强化施加效率,大多数情况把磷肥以及钾肥视作基础种肥,让玉米可更多的提高产量与品质。借助穴施的手段对相关肥料进行施加,结合土壤肥力和基肥运用情况调整施加肥料的量,适当增加动物粪便的使用。

(四)关注玉米种植形式的整合

从某种层面上来讲,玉米种植形式充当影响玉米产量与品质的一个因素,农作户应结合玉米具体的生长需求规范选取宽窄行种植手段,让现有的土壤条件可提高玉米种植产量,促进单株玉米的正常生长,给玉米的生长提供更多营养成分,强化玉米种植效率的提升。实际的宽窄行种植阶段,首选平川水地,对玉米种植的田间产生显著的通风性调节成效,相同行距的状态下科学调节种植密度,实现了玉米种植的增产和提高品质,推动玉米生长中光合作用的发挥效果[7]。需要注意的是,农作户不可无节制对种植密度进行增加处理,而是避免叶面指数大幅度增加的现象,避免产生玉米吸光量受到阻碍的问题,调整植物光合作用,全方位思考玉米对有机物的需求量,使得玉米种植模式和玉米吸收养分之间互相适应。

(五)融合先进的玉米种植模式

农作户要及时利用好信息化技术,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对种植密度进行有序整合,全方位强化种植玉米的管理,依托信息技术控制玉米种植的密度指数。借助玉米种植研究软件,分析本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光照条件以及土壤肥力,接下来以计算机软件为入手点合理界定玉米种植的实际密度,对玉米种植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得玉米种植能够凸显现代化的元素。利用生物技术调整玉米种植密度,让玉米种植有适宜的环境作为支持,发挥生物技术的优势调节玉米种植的密植性,按照耕作的模式尽可能提高产量与品质。种植密度直接关联玉米产量,所以要利用先进技术精准判断玉米种植产量和种植数量,让玉米能够拥有足够的养分。更新技术,规范化地节约种植玉米成本,这对防虫害的防治是意义非凡的,玉米种植的技术学习应建立在先进的观念之上,围绕玉米的具体发育周期强调施肥与防御,对种植密度加以调整。灵活引进绿色有机玉米的培育技术,农作户人员吸收与时俱进的技术理念,强化玉米种植的田间管理,及时了解玉米生长中是否遇到风险,强化玉米种植的综合效果。

(六)控制病虫害与黄苗的出现

实际的玉米种植与培育,农作户要结合玉米的需求,利用好对应的除草剂。在玉米植株存在缺氧的状态,要在一定时间内处理弱小植株,让玉米种植田间拥有良好的透光率。病害以黑穗病与灰斑病为主,虫害以玉米螟为主,一旦产生病虫害,农作户要挑选农业的防治手段和生物防治手段以及物理防治手段,必要情况下增加化学防治手段。围绕玉米病虫害的出现影响因素,通过科学的模式规避玉米病虫害出现。针对玉米黄苗的预防中,玉米出现黄苗病虫害疾病,大多数情况是受到氮元素影响不管是玉米的秸秆还田还是土地播种,都会由于种子质量不佳引出种子悬空的结果,这样玉米难以得到足够的养分以及水分生长,继而产生玉米黄苗[8]。所以强调秸秆还田处理以及土地翻耕处理及时规避玉米黄苗的问题,如图1所示。

玉米种植密度决定着产量与品质,农作户要挑选科学的模式进行玉米种植,通过科学调整玉米种植密度、提供良好的水肥支持条件、高效率利用施肥技术、关注玉米种植形式的整合、融合先进的玉米种植模式、控制病虫害与黄苗的出现等措施,高效率利用土地资源,不断提高玉米种植成效。

猜你喜欢
密度产量玉米
2022年全球虾产量将突破500万吨
伊朗红肉月产量增长11%
矮壮素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