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川越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在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学习兴趣设定教学内容,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则在实施教学的工作原则下将其分为相同的知识模块。产学研一体化教学不是一来就有的,而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这就说明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介绍一些与专业知识背景相关的知识。通过情境创设法等方法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工作能力。而且从另一个角度看,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毕业之后很快适应本专业的实际需要;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也能引导学生在岗位任职期间不断成长进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产学研一体化是指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通常指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为技术供给方,其实质是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因此,用户直接参与产学研合作,不仅能够减少技术创新的盲目性,缩短新产品从研究开发到进入市场的周期,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成本。而对于科研机构而言,他们秉承着技术公开,思想交流,共同进步的工作理念,唯有技术做大做强,才能提升科研机构本身的价值。而企业的工作理念中,不仅要有技术的支撑,还要有数据的支持,他们希望做闭环的研发。有一句话说得好:“能够赚钱的技术都不会公开出来。”企业的KPI是项目的上线,业务的收益。科研机构的KPI是科研基金项目的申请,论文的发表。因此,这就导致高校和企业的目标不一致。如今中国高校,越来越重视论文发表的数量,甚至还要求单位和作者都必须排名第一[1]。
艺术类学生毕业之后可以进入企业去实习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开发类的实习,这一类实习是为了满足公司业务需求,采用比较成熟的技术。还有一类实习是研究型的,这类实习的目标也是发论文,这样可以提高公司的知名度,用户也觉得比较可靠。但这种对实习一刀切的方式,认为实习就是为公司卖力,未免太过于武断。以计算机视觉专业为例,计算机视觉的很多技术,或者说很多方向都是来源于实际的应用场景。例如说行人再识别、换装、文本识别,在这些方向,公司具备高校无法提供的环境,例如数据集和应用场景,同时,公司也能指导研究需要攻克的主要方向。禁止实习会让学生脱离实际生产环境,缺乏研究动力。长此以往,那些开放合作、拥抱变化的高校将有着更好的发展。企业也偏向于用这个高校的毕业生,那么此高校的口碑会更好[2]。
随着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推进,艺术类院校学生不仅应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技术,从而帮助自身迅速适应实际工作场景、顺利进入工作状态,也是当前企业用人的重要标准。但艺术类院校与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他们培养人才的真正目的在于培养专业性强、具有一定社会适应力和独立自主的艺术类院校人才。而目前很多艺术类院校教学已无法满足企业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实际需求。造成这一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艺术类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本上的艺术知识和教学场景来展开实地教学训练,例如:开展舞台剧表演、现场演出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表演能力[3]。
从目前高校培养出来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总量来看,虽然与市场的需求大致保持平衡,但在岗位供求上仍存在一些矛盾,例如结构性供给存在短缺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艺术类院校高校的产学研一体化人才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较落后,课程设置也不合理,与目前的岗位需求相背离。加之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过分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2]。
由于大多数学校的基础设备与实验场地有限,很多学校就产学研一体化实训主要通过班级与互联网结合的形式进行实地模拟。而对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而言,校外实训既要掌握专业知识、节奏技巧、专业动作、舞台呈现等基础性能力,校内实训也是产学研一体化实训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校内实训的过程中,实训实践环节的薄弱往往使学生在实训任务中成功率得不到质的提高,例如:网络不佳、案例陈旧等;而在传统营销实训方法的制约下,艺术类院校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的校外实训方法也与校内实训有几分相似。相比校内实训任务,校外实训任务课本上的知识大都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4]。
在新商业模式下,对艺术类院校高校产学研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就目前培养出来的产学研一体化专业人才,比较注重其单项能力的培养,与企业要求的艺术类院校人才要求不符,究其原因是教师的营销实践能力较差,在对人才培养的模式上并未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来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从而造成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艺术类院校应该要面向市场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来检录高校的管理和评价机制,同时充分发挥本艺术院校的科研资源和学科优势,与相关的传媒公司开展紧密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的发展,为科技成果的转换建设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此外,要想推动艺术类院校产学研一体化工作的顺利发展,学校还可以根据本校的科研实际制定相关的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措施,并对教师在职称评定、工作考核等方面向科技成果转成做得好的教师倾斜,对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个人和团队也可以给予适当的激励,以此来提升艺术类产学研一体化工作质量[5]。艺术类院校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还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新型的教学手段,提升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的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将案例分析、角色游戏、管理沙龙等教学方式融入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教学来丰富课堂学习内容,例如使用现场教学法带领学生走进工作岗位,让工作人员面对面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与社会接轨[6]。
企业为了进一步完善艺术类院校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内容,还应该对学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引起充分重视。具体来说,在信息技术的现代社会,可以利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来对当地的艺术类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目标和理念进行一个详细、科学的了解调查,并且借助空间大数据来分析两者的具体情况[7]。
1.强化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提高教师队伍和人才培养质量
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提高艺术类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以H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它与当地医学院的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并对校内模拟药房进行针对性改造。同时还在学校原有的训练设施与基地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成了校内GPS药房。因此,基于产学研合作背景下的艺术类院校也应强化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提高教师队伍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聘请专业的艺术家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8]。
2.建立企业冠名的“老百姓班”教学模式,开展艺术类院校人才培养
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艺术类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一大重要途径。例如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可以与当地的广告传媒公司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而确定培养目标与对象。在进行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企业的需求,将图片的设计、处理以及制作等工作进行反复实训,并通过当地公司员工专业授课的方式,部分教材选用公司内部的培训教材,进而提高“订单式”人才的学习效率,使得他们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与实用性。此外,在培养艺术类院校人才的过程中,还应该渗透一些游戏设计、游戏美术制作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从而帮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来对所设计的产品锦上添花,增加设计产品的附加值,最终实现艺术类院校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模式的教学目的[9]。
综上所述,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教学法已发展成为艺术类院校教学中一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手段[10]。因此,艺术类院校的教师在学生所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针对艺术类院校学生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教学模式现状制定针对性应对策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表演能力[11]。同时坚持以真实性为工作原则,根据学生见习场景定时发布任务,以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与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教学中的工作能力。
为了最大限度提升艺术类产学研一体化人才的综合能力,教师还应在教学评价方式方面下足功夫,一方面将综合能力方面的内容纳入课程的考核内容和防止之中,在确定好教学考核标准的基础上将创新因素作为重要的指标之一;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减少客观题在考核中的比例,以突出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鼓励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在学生入学之后,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情况采取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对于大一新生而言,他们培养的重点应该放在专业兴趣、创新意识的启蒙方面,并举办一些专业知识讲座、社会实践学分等活动;而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理论,教师便可以加强学生对某一个行业的岗位需求能力进行个性化指导,让他们对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岗位需求有一个清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