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魏发(潜山市林业局 安徽 潜山 246300)
薄壳山核桃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我国种植范围较为广泛。薄壳山核桃可直接食用,也可烹炒、榨油,制作糖果等。此外,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收益也较为理想。目前潜山地区仍然使用实生的方式进行种植,对品种质量不利,主要表现在结果时间、产量和效益等方面,应创新山核桃栽培技术,提高山核桃产业经济效益。
选择平坦且土质疏松、肥沃的土壤进行种植,具有良好的灌排条件,交通相对便利。通常在霜降前深耕,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施加农家肥。整地后,做宽度为1 m 的苗床,具体长度可依据地形和苗量等条件而定。
选择具有较强适应性、种子饱满度高、出仁率和含油率均较高的树种作为砧木。10月下旬进行采种工作,在果实裂开一半时便可进行采收[1]。
当核桃青皮掉落后,需翻晒4~5 d,放置在布袋内晾干,同时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不能让阳光直射核桃。或将核桃与湿沙进行混合存放,放置在0~5℃的环境中为宜。
用50℃温水浸泡种子24 h 后,分层沙藏催芽即可。
选择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进行秋播,3月下旬至4月初进行春播。可先覆盖地膜,温度约为12℃时进行点播,每个种穴撒播的种子数量约为3个,株距为20~30 cm。需保证种子的缝合线垂直于地面,种尖统一朝一侧摆放。播种深度3~5 cm,播种后覆土3~5 cm。播种量为干核桃下种1500~2250 kg/hm2,保苗量为12 万~15 万株/hm2。
2.5.1 施肥灌水在春播之后20 d 左右,便可出苗,40 d 以后基本便可出齐。在苗木出齐前提供充足水分,保证苗木能够顺利生长。5~6月,灌水3次左右,同时施加速效氮肥2次,如硫酸铵150 kg/hm2;7~8月降水量较大,可施磷、钾肥2次[2]。
2.5.2 中耕除草在幼苗前期,需将中耕深度控制在2~4 cm,后期5~8 cm。通常中耕次数为2~4次,同时进行施肥和除草等操作。
选择干径大于1 cm 的一、二年生砧木。接穗时,需从生长态势良好、没有被病虫害侵害的母树上采集穗条,或者从采穗圃中获取。如果是枝接接穗,可选择长度1 m 左右、直径在1~1.5 cm的枝条,发育良好,髓心较小;如果是芽接接穗,需具有较为理想的木质化效果,成熟度也需保证。
在实施采集前,需选择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品质的薄壳山核桃母树,同时也需衡量其生产性状的稳定性。在选择穗条期间,需倾向于选择母树树冠外侧的枝条,其可接受更多的光照,择其优质枝条进行嫁接,保证完成嫁接后,植株对病虫害具有更强的抵抗能力,且粗细匀称,长势良好。
3.1.1 第1年砧木苗的管理完成春播后20~30 d,薄壳山核桃种子便会陆续出苗,经过约40 d便可出齐。为提高苗木的生长效果,除了需在核桃苗木的生长期间按时进行中耕、除草等管理工作,还需开展下列工作,以保障核桃苗木的生长质量。
3.1.1.1 摘心除梢在砧木苗的高度达到30 cm时,便可进行摘心操作,保证根部发育粗壮。如果发现顶芽受到损伤,在长出2~3个新梢时,需将弱梢进行及时修剪,仅保留较为强壮的苗木即可。
3.1.1.2 断主根促侧根可使用断根铲在苗木根部20 cm 位置,以45°进行斜插操作,同时还需用力蹬踏板,从而切断主根,并及时补充水分,完成中耕。15 d 后再次向叶面施肥2次,以此来保证苗木获得足够的养分[3]。
3.1.1.3 病虫害防治薄壳山核桃苗木易感染的病害主要为细菌性黑斑病,虫害主要为金龟子等。可全园喷洒溃腐灵,杀灭病菌,防治黑斑病。防治金龟子,可于4月中旬于成虫出土盛期用5%久效磷200 倍液喷洒树盘土壤,或于显蕾期用20%灭扫利2000 倍液喷施树体,也可人工捕杀,成本低,效果好。
3.1.2 第2年砧木苗处理梅雨季节,薄壳山核桃的长势会受到影响,芽接成活率较低。如果提前嫁接,则砧木的直径未达到嫁接的要求。如果无法在当年完成嫁接,便需在第2年实施,所以需在嫁接之前对砧木苗给予必要的管理。
3.1.2.1 间苗在翌年土壤解冻到萌芽之前,便可针对苗圃实施间苗操作,嫁接前实生苗保留7000 株/亩,同时清除弱苗。
3.1.2.2 平茬除萌在翌年土壤解冻后,便可实施平茬操作,可将实生苗高于地面位置剪断。平茬之后会形成萌蘖,只需保留生长良好的新梢,其余全部清除,此后生长的也需及时清除。
3.1.2.3 施肥浇水2年的实生苗需施加必要的肥料和水分,施肥时需注意少量多次。
3.1.2.4 病虫害防治重点需在萌芽期针对金龟子进行防治,可使用功夫菊酯等药剂进行查杀。
通常可选择在萌芽后到展叶前进行嫁接,即在3月下旬到4月下旬完成。倾向于选择长势较好的新梢进行嫁接,5月下旬到7月上旬完成较好。
3.3.1 枝接即以枝条作为接穗进行嫁接。该种方法的嫁接成活率较高,具体可分为插皮舌接、皮下接等几种。
3.3.1.1 双舌接选择1~2年的砧木,枝条的直径大致为1.5 cm。起苗后便可将其运送到室内,需对受到损伤的根系进行重点修剪,选择质量较好的砧木,当天完成嫁接操作。实施接穗工序时,需选择与砧木粗度相近的,此后将砧木和接穗削减为长度6~7 cm 的斜面,在斜面上削出小接口,深度约为2~3 cm,实施插合处理,用塑料膜绑扎好,可控制水分流失的速度。
3.3.1.2 皮下接将原本尖锐的砧木削平,在光滑的位置划一刀,方向从上到下,切成倒三角的形状。在接穗上侧切出大削面,长度约为7 cm,削去表皮,将接穗插入到砧木中,即可顺利连接两个皮部。使用塑料膜绑扎好,密封完整。
3.3.2 芽接以芽接穗,多采取方块形或“丁”字形进行芽接。
3.3.2.1 方块形芽接选择发育良好、大小适中的接穗,取其中下位置,选择2~3年树龄的砧木当年生枝,选取其中下位置完成嫁接。可先切除小块砧木,再从接穗上切除方块形状的芽片,形状与砧木切块相同,此后挑起树皮,快速将其插入砧木切口,保持砧木与芽片连接的紧密度。选择长度为4~5 cm、宽度为2~3 cm 的芽片,同时注意保持芽片内的纤维不受损害,以此来保证成活率。在完成嫁接环节后,便需使用布条进行绑扎,将接芽保留在布条外即可。
3.3.2.2 丁字形芽接选择一、二年生幼苗,去除接穗上的芽片,在其中上位置进行接芽操作。在高于地面4~5 cm 的砧木上选择相对平滑的位置做出“丁”字形的切口,将芽片放入其中,保持切口与芽片上部保持持平,最后使用布条进行绑扎即可。
完成嫁接后,通常在嫁接成活的7 d 内不宜灌溉,直到新梢的高度超过10 cm 时才能施肥和补充水分。接穗出现萌芽后,还可施加150~225 kg/hm2的氮肥。在苗木的高度超过20 cm 时,还需注意防风害,可通过设立支柱的方式抵御大风。最后,还需避免病虫害对植株的侵袭,以此来为苗木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接芽的苗木可在完成嫁接的7~10 d 进行剪砧,15 d 后对其成活情况进行监测,如果出现未成活的情况,还需进行补接处理。
完成剪砧之后,便会在生长期内形成较多的萌蘖,种植人员需及时将其去除,从而保证苗木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促进接芽顺利生长。
针对长速过快、嫁接口与风向相反的新枝,需在植株旁边插立木杆,将新枝与之绑定,可避免新枝出现断裂的情况。
完成嫁接30 d 后,嫁接口便会愈合。此时便需将接膜去除,避免新枝的长速过快而受到接膜的束缚,从而发生枝条断裂的情况。
苗木高于1 m 后,便可选择在8月末完成摘心操作,这样枝条的长势更为理想,有利于提高嫁接苗的生长质量,便于苗木顺利过冬。
完成嫁接后20 d 内,无需提供水分和养分。当新梢超过10 cm 时再进行浇水和施肥,同时完成除草等工序。
4.7.1 白粉病薄壳山核桃感染白粉病后,叶片会表现出病变现象,叶片硬化较为明显。对该类病害进行防治,可侧重提高林地的管理工作质量,同时倾向于应用有机肥料,确保树木生长的肥力供应,从而使薄壳山核桃树木自身具有更高的抗病害能力。春季是白粉病的高发期,可用可杀得1500~2000 倍液进行查杀。如果病害正在蔓延,也可每隔7~10 d 喷洒药剂,共喷洒2~3次为宜[4]。
4.7.2 褐斑病褐斑病主要对薄壳山核桃的叶片造成威胁。病害较为严重时,会对植株的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在防治该类病害时,可先全面清理枯叶,降低病源感染的概率。此后使用叶枯青1000 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影响薄壳山核桃苗木生长的因素较多,如气候、土壤等。有效的嫁接手段能够尽量避免不良因素对核桃树生长的影响。为促进苗木的健康生长,可结合具体的条件来使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完成嫁接,同时也需全面衡量影响苗木生长的各类情况,最终确保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