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利民(吉林省榆树市弓棚镇综合服务中心农业服务科 吉林 长春 130400)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安全战略基地,粮食常年调出量在250 亿千克左右,总产量接近400 亿千克。在吉林省粮食生产中,玉米作物占据半壁江山,且90%以上的玉米达到一等品质,这与当地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密不可分。吉林省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是一种通过变更垄向与垄距充分利用光能效益、四年一轮回休耕的栽培技术,对提升吉林省玉米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创新意义。
依据营养成分充足、耕层深厚、保肥保水、排水性佳、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则,尽可能选择平川地或二洼地,避免选择低洼地、岗坡地。这主要是由于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技术强调改变垄向、垄距,先向小垄两侧种植,再整体右移种植。同时将传统南北方向调整为南偏西18°~20°,大垄双行密植,但不适用于集中连片分布的低洼地、岗坡地。
秋收后,种植户应选择适宜时期整地。为充分破碎犁底层,种植户可以利用机械翻耕工具,控制翻耕深度达到20~25 cm。在翻耕后第一时间进行平整碾压处理,避免立垡、漏耕、土块坷拉等问题出现。整地后,种植户应向2个播种行内施加底肥,底肥施加深度为14~16 cm,施加45%氮磷钾复合肥500 kg/hm2或尿素450 kg/hm2+硫酸钾350 kg/hm2+二铵350 kg/hm2。也可以施加腐熟农家肥25 000 kg/hm2。在春季土壤化冻层深度达到或超过15~18 cm 时,种植户应将高茬割除,随灭茬随旋耕拖平。
在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用品种选择时,种植户应根据优质、高产、耐密、生育期适中的原则,选择生育期超出或等于126~129 d 的玉米品种,并确保玉米适宜积温在2650~2750℃。如吉林省在2018年审定的新品种“德美300”,生育期在108~127 d,需有效积温2600~2700℃,株高可达到270~275 cm,穗长可达到22~24 cm,具有高抗病虫害以及幼苗早发性质,较为适宜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模式。再如“福源1 号”,出苗至成熟期在126 d,需10℃有效积温达2650℃,穗位高度可达到95 cm 左右,植株高度在270 cm 左右,株型半紧凑,高抗黑穗病,较为适宜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模式。
在品种确定后,种植户可以将种子全部摊开晾晒到平整地面,晾晒48~72 h,中间适当翻开,可达到改善玉米种子表皮通透性的效果,为玉米后熟、酶活性的提高提供条件。
在种子晾晒完毕后,根据玉米苗期地下害虫、鼠害、玉米丝黑穗病防治需要,可以选择7%克百威包衣剂,将其与晾晒后的玉米种子拌匀,包衣剂与玉米种子的比例为1∶50。具体操作时,需将晾晒后的玉米种子摊放到平整水泥地或者塑料薄膜上,一边缓慢倾倒包衣剂一边利用铁锨翻拌。在充分拌和后置于阴凉位置晾晒0.5 h,之后将其装入塑料袋内。用肥皂充分清洁双手、面部,并利用清水冲洗铁锹。
在深度达到5~10 cm 的土地温度稳定在8~15℃时,种植户可以准备播种。根据玉米种子发芽对耕层湿度的要求,在播种前应适度浇水,确保玉米种子播种层湿度达到20%。
3.1.1 播种带处理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技术强调改变垄向、垄距,先向小垄两侧种植,再整体右移种植。在地块处理完毕后,农户应根据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技术,按照“种一垄空两垄”“大垄种的株数高于常规种法的3 垄株数”等专业操作要求,将玉米种植垄向由以往的南北向转变为南偏西18°或南偏西20°,并根据太阳高度角、方位角,结合玉米株高,设置大垄与小垄结合的组合垄,组合垄距为200 cm,大垄行距为165 cm,小垄行距为35 cm。根据组合垄参数,利用播种机处理平整后的土地。在第1年,农户应将玉米播种在行距35 cm 的小垄两侧。在第2年,农户应向右侧移动种植带(小垄两侧)、休闲带(大垄),移动距离为30 cm。同时将第一年玉米秋收后留高茬30~35 cm,将秸秆均匀堆放在高茬带之间,形成提高地温、防止风蚀与水蚀的阳坡挡风墙。在第3年,农户可向右侧移动种植带、休闲带,移动距离为30 cm。第4年,农户可继续在第1年位置播种[1]。
3.1.2 播种密度与方法一般玉米密度在65 000~70 000 株/hm2,相邻玉米植株之间距离为14~15 cm,播种深度3~4 cm,播种区域内播种深度相同,并在播种后第一时间利用周边土层镇压。但是,在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模式下,由于垄距的差异,播种方法也有所区别。
对于宽度在70 cm 左右的小垄,在第1年,种植户需要根据耕作行宽度40 cm+休闲行宽度164 cm 的标准,将2 行玉米播种到耕作行,相邻玉米植株距离为14.5~15 cm,播种密度为65 000 株/hm2;或者调整相邻玉米植株之间的距离为15~16 cm,播种密度为60 000 株/hm2。
对于宽度在65 cm 左右的小垄,在第1年,种植户应根据小行距标准处理耕作行,耕作行宽度为40 cm,同时根据大行距标准处理休闲行,休闲行宽度为155 cm。进而将2 行玉米播种到耕作行,相邻玉米植株之间的距离为15~16 cm,播种密度为65 000 株/hm2;或者控制相邻玉米植株距离在17 cm 左右,播种密度为60 000 株/hm2。
对于宽度在68 cm 的小垄,第1年种植户应根据宽度为40 cm 的标准处理耕作行,并根据宽度为164 cm 的标准处理休闲行。将2 行玉米播种到耕作行,控制相邻玉米植株之间的距离为15 cm,播种密度为65 000 株/hm2;或者调整相邻玉米植株之间的距离在16.3~16.5 cm,播种密度为60 000 株/hm2。
3.2.1 施肥根据玉米植株营养成分需求规律,结合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种植特点,种植户可选择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的方式,适量施加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微量元素肥。在播种时期,可以面向玉米植株一侧下方5~8 cm,施加氮磷钾复合肥(15-15-15)为78~82 kg/hm2,或者施加二铵45~76 kg/hm2。
在种肥施加的基础上,种植户应选择定苗后14 d,依据种苗与肥料隔离的原则,选择种苗外侧8~10 cm 范围内,利用机械深层施加尿素,施加深度为8~10 cm,施加量为420~480 kg/hm2,可在保证营养供应的同时,避免肥料烧种苗。
3.2.2 补种间苗在玉米播种后7 d,种植户应对种苗发芽情况进行检查,第一时间发现缺种问题,第一时间催芽补种。在全部出苗后(播种后14 d),种植户应及时检查出苗整齐度,在发现缺苗问题的第一时间进行补充栽植[2]。
在玉米苗子叶量达到3~4 片时,种植户应全面检查出苗情况,及时将弱小、明显病虫害种苗间除,保留茁壮种苗,并根据1 m 保留种苗6~7 株的标准进行定苗。
在玉米苗子叶量达到6~10 片时,种植户可以根据说明书要求喷施“玉黄金”等药剂,以控制玉米穗位以及空秆、阴影长度,达到增产目的。
3.2.3 病虫草害防治种植户可以在玉米播种后到出苗前,喷洒90%乙草胺乳油3000~3750 mL/hm2,或者72% 2.4-丁酯乳油1050~1200 mL/hm2,均与600~750 kg/hm2水混合,达到预防狗尾草、马唐等单子叶杂草或者藜、苣荬菜等阔叶杂草的目的。对于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则可以选择38%莠去津4500 mL/hm2,与600~750 kg/hm2水混合,均匀喷雾喷施。
在玉米种子发芽后,选择4%苞乐水剂1500 mL/hm2与225 kg/hm2水混合喷施,可有效防治单子叶杂草以及多数双子叶杂草。
为降低玉米蚜虫危害,可以均匀喷施40%氧化乐果乳油1000 倍液或者40%乐果乳油1200倍液。
为降低玉米大、小斑病发病率,在选择高抗病品种的基础上,种植户应根据玉米抽雄前后病株率情况,利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900倍液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混合,每间隔7 d 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3.2.4 收获留茬当玉米籽粒去除尖头冠后无乳线且可见明显黑色层时,应及时收获。收获后留高茬30~35 cm,将玉米秸秆薄厚一致地有序堆放在茬带之间,打造阳坡挡风墙,在降低风、水腐蚀的同时,提高地温与土地含水量(地温提高1~2℃,土地含水量提高2%~3%)[3]。
作为吉林省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技术的推广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种植提质增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农户应在传统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上,落实因地制宜原则,适当调整高产栽培技术方案,并着重控制技术要点,为玉米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应用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