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红琼
(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特殊教育学校 湖北黄冈 435400)
聋校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主要具有不同程度的听力缺陷,所以在日常与人交流、学习知识时总是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为了让学生们正常接受文化教育,学校往往需要配备专业的教师和专业的设备,能够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真正学有所得。而作为一名聋校的语文教师,更要端正个人态度,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不断优化阅读教学的策略,且应当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对课堂结构、教学资源、教学形式等加以调整和完善,使学生们在充满趣味、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高效地积累各种语言知识、文章写作技巧,并受到情感上的启发,完善个人的价值取向,由此顺利提高其学习和发展质量,实现语文课程的育人目标。
在聋校的课程体系中,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关系着学生们学习其他课程的效果,且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具有显著的导向作用。而阅读作为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也在聋校学生的终身发展中发挥着十分积极的意义。首先,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学习开阔自己的眼界,储备更多语言知识和文化常识,并掌握多元的阅读技巧,而后据此开展更加富有难度的学习活动,同时可在阅读中了解更加多彩的外部世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远大的人生理想,并形成开阔的心胸,有助于培养聋校学生健康的心理,促使他们更好发展。其次,通过学习各种类型的阅读文,聋校学生可以不断扬长避短,即掌握更多读写的方法与技能,主动将学过的所有知识化为所用,学会表达自我、展示自我,从而在弥补个人缺陷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1]。
在聋校中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要考虑学生的特殊性,按照以下原则推进教学进程:第一,趣味性。聋校学生本就存在听力缺陷,所以教师在传递关键信息时,往往无法通过语言交流来进行,且只靠手语与学生互动,难免会使之感觉到无趣,不愿意配合教师引导,那么要想避免此问题,语文教师就需要借助其他的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积极落实趣味性原则,让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表达,并在探究中取得良好的阅读成果,由此不断强化教学的成效。第二,层次性。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采取更加符合其认知的手段对他们进行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从阅读文中提取知识、学习技能、吸收情感,并对他们进行分层评价,从而促使每个人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更多进步。第三,开放性。阅读教学应当是一个开放的过程,不能用“标准答案”来限定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应当为他们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让其根据个人的实际以及理解提出相关的看法,且只要合理即可,而学生们在分享时也会受到他人的启发,不断完善个人的认识,同时整合信息提出更加新颖的观点,辅助强化其创新意识。第四,发展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不断储备知识和技能,也会获得情感、思想层面的提升,所以其一直处于发展的状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方案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及时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方法等进行优化和升级,使之能够起到一定的“拔高”作用,便于学生们在参与中取得更多进步,辅助强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第五,生成性。阅读教学方案可以提前预设,但实际的教学过程却是动态的,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聋校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必须要关注各种生成性资源,且要提前构想,能够更为妥善且灵活地处理各种突发情况,或是立足生成点进行拓展指导,不断完善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2]。
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聋校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是由于所处环境比较复杂,学生又比较特殊,所以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依然存在较多问题。第一,很多聋校的语文教师对于阅读教学工作的重视度依然不够,认为先教学生们认字比较重要,所以很多时候,教师都是借着阅读教学的平台和机会引导学生们认识字词、朗读文章,却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导致阅读教学工作流于浅表,无法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在组织聋校学生开展阅读学习活动时,教师使用的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即教师容易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也会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使用手语和学生们交流,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只要学生分心,就很容易错过教师传递的关键信息,无法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串联起来,进而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成效,难以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第三,阅读教学内容过于单一。由于聋校学生学习起来本就存在较大难度,所以教师们总认为学生只要能学好课本中的阅读文就已经达成目标了,很少专门为学生们补充更加多元的课外阅读文本,也没有让学生在阅读丰富资源的过程中获得更加积极的体验,因此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进而影响了最终的阅读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并阻碍其学习其他课程的进度。第四,阅读课堂中缺乏实践环节[3]。理论学习必须要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将所学化为所用,形成更加深刻且完整的认知。然而从实际来看,很多聋校语文教师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比较重视理论引导,往往会要求学生记忆大量的词句知识,却没有依据课程目标和学生能力发展需求设计实践活动,以至于多数学生对各种知识的理解总是停留在理论认知阶段,没有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内化和吸收,进而影响其发展成效,不利于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般来讲,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但是学生们的发展需求是多元的,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数量却是有限的,即便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模板,也很容易因此禁锢学生的思维和眼界。而通过使用互联网技术,聋校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们补充更加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尤其是可以搜集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文本类型,从而使之在主动阅读和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感,并不断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遣词造句、描写表达的技巧,同时可以让其在阅读各种类型的阅读文的过程中接触更加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辅助开阔其视野,助力他们语文素养的稳定发展。
有效的教学方法往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观察和思考,并获取丰富的信息,不断完善个人的思维与能力。为此,聋校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来创新阅读教学的形式,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色彩、动态可感的学习环境,并不断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便于学生们从不同维度理解所学文章,同时提出更加多元的观点,再据此进行深度理解,继而顺利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通过在聋校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应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其充分意识到阅读的趣味性,并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能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提升个人的语文素养。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能够发挥个人的优势去挖掘阅读文本的主题,或是从中提取重要的知识信息,并加以鉴赏和解读,从而不断强化其主体意识,有助于推动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稳定提升,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成效[4]。
考虑到聋校学生的特殊性,语文教师在指导他们学习阅读文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创设富有趣味的动态画面情境,即便学生听不到声音,也可以根据画面来分析对应的信息,有助于简化其阅读过程,并提升他们的阅读学习积极性。以教材中的《家乡的桥》一文为例,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语文教师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为学生们展示各种类型的桥的图片或视频,包括江南水乡的小桥、气势浩大的长江大桥、动画片中的桥、学校周边的桥、旅游景点的桥等,然后同手语提出问题:“桥的作用是什么?不同的桥有什么特点?”据此引导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而后依靠手语表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则可依据学生们的答案进行提示,以引出本课的要点:“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作者家乡的桥,了解一下其有什么典型的特点。”据此,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状态,更加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并对照教师最初提供的各种图片和视频寻找与文本所描述的桥最相似的素材,通过认真观察总结出文中桥的名称与造型特点,尝试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有助于降低学生理解文章的难度,不断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通过在阅读课上创设情境,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和立体,以更为直观且有趣的方式向学生们传递信息,便于其充分调动个人的思维,并通过整合分析获得完善的结论,继而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凸显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聋校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工作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发展需求,根据授课目标、文章内容设计合适的合作学习任务,并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导学作用,以便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之在自主参与、互动探究中获得更加完整的知识信息,同时准确把握文本的核心要点,形成开放的思维和良好的总结能力,继而推动其语文素养的稳定发展[5]。以教材中的《我和姐姐争冠军》一课为例,教师可提前用互联网技术设计微课导学课件,分别于不同的页面有序展示如下任务:(1)认识课后汉字和重要词语,合作了解汉字与词语的含义,同时完成造句任务;(2)分析和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3)重点阅读“我”和姐姐争夺冠军的语段,梳理完整的过程;(4)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分析这些语句的含义。而后,教师可在正式讲课时展示微课课件,让学生们按照分好的小组落座,在组内自由交流,并围绕不同任务提出合理的看法,通过商讨达成共识,且可以画出表格或思维导图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再选派代表于班级中分享,通过更加广泛的交流获取完善的信息,便于各组形成灵活的思维,辅助强化阅读教学的效果。
结合学生的终身发展需求以及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聋校教师可以依托互联网技术为学生补充丰富的阅读资源,以此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开阔其视野,并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使之在迁移应用中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以课本中的寓言故事《亡羊补牢》为例,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技术出示课外的寓言故事《画蛇添足》《掩耳盗铃》《此地无银三百两》,以此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去阅读和品味,从中吸收更多道理,且可以设计群文阅读任务,出示一个不完整的表格,引导学生们将课内外文本综合起来展开详细分析,如表格中的表头可设为“故事主人公”“主要事件及结果”“道理”这三个部分,学生们可据此分别提取每个故事的要点,在总结的过程中挖掘关键信息,形成灵活思维,并将获取的道理与个人的实际联系起来,通过深入思考完善个人的认知体系与价值取向。当然,教师在阅读课上补充资源时,也可根据文章的主题补充不同体裁的阅读文,从而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更多文体规范,不断完善自身的阅读思维,有助于切实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并辅助其掌握更多类型文章的写作规范,潜移默化地提高其写作水平,以便推动他们语文素养的稳定发展。
聋校学生虽然在听力方面有欠缺,无法用语言直接沟通和交流,但是他们的肢体表现力并不差,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设计趣味表演活动,并利用互联网技术为他们的表演提供帮助,即要求学生们分别扮演文本之中的不同角色,选取其中一个情节或是将整篇文章作为表演对象,而后进行排练,借助手语、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还原文本情节,以便切实提高他们的成就感,使之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同时能够在演绎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主旨,切实提升其阅读水平。以课本中的《开演之前》一文为例,教师可以在讲完此文之后,先使用互联网技术展示文章的结构和完整的故事情节,便于学生再次梳理要点,接着可以将重要的事件圈出来,同时列出对应的角色名称,要求学生们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而后自由组合,按照课文内容进行排练。这时,语文教师还要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通过搜集和下载合适的图片来为学生们提供表演所需的舞台背景,且要在其演绎时及时切换,形成“转场”的效果,有助于提升整个表演过程的趣味性,使学生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为准确地把握“解放军战士”“红领巾”和“我”的美好品质,辅助提高他们的阅读学习质量[6]。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聋校教师也要关注学生们的差异性,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分层教学工作,以便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使之在良好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自我,进而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例如,在讲授教材中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之前,语文教师就需要认真分析本班学生的语文能力差异,而后为他们设计分层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并使用互联网技术展示出来。即后进生需要重点关注教材中的字词句,能够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并对关键语句进行鉴赏;中等学生需要在掌握基础的同时,准确分析写景文章的特点,从文中积累更多修辞手法;学优生则需在阅读期间总结相关的方法,学会画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要点,同时掌握鉴赏文章的技巧与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去分析同类型的课外文本。在此期间,学生们会产生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围绕适合自己的任务展开探索,并有所收获,有助于端正其学习态度、优化其阅读思路,使之以更加轻松的方式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辅助实现整体教学的目标。
在聋校阅读教学工作中,教师也要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改进评价工作,以便给予学生全面且科学的引导,使之不断完善自我[7]。例如,学生们在课上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先用手势和面部表情做出反馈,肯定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的勇气和思考的成果,而后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加以引导,辅助学生再次梳理所得信息,及时发现个人所给答案的不足,然后进行完善,从而形成清晰的思路,在改进中取得更多进步。而到了阅读总结环节,语文教师也可以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进行评价,即可以提前输入学生们在课堂中的各项表现数据,包括举手回答问题次数、课堂练习成果以及小组合作交流时的表现等,由大数据系统呈现出更加客观的结果,便于学生据此了解个人的优势与不足,而教师也可在此过程中分享个人的观察结果,依托手语进行补充式点评,且要发挥激励评价的作用,主动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不断唤醒其积极情感,从而顺利提升教学评价活动的有效性,让学生们在良好的氛围中不断完善自我[8]。
总而言之,在聋校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本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无论是传输信息还是交流互动,都处在一个“无声”的世界当中,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兴趣,进而影响教学进度和成果。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聋校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使学生们掌握更多理解、剖析文章的方法,并引导其从文本之中积累丰富的知识、挖掘各种人文元素,教师可以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来构建充满趣味的阅读课堂,为学生们呈现更加多彩且富有动态的课堂,同时补充丰富的阅读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以多元形式展开探索,以便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之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不断完善自身的认知体系和精神世界,继而顺利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助力他们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