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环境保护

2022-11-23 05:00丁丽华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0期
关键词:秸秆环境保护土地

丁丽华

(江西省赣州市畜牧水产研究所,江西 赣州 341401)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保障,农业发展的水平也决定了国家的经济状况。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助推了我国农业发展,但是过快的农业经济发展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破坏。参照欧美等国家的做法,他们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之后纷纷开展农业环境保护,这也为我国农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在农业发展的道路上,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环境的保护,二者相互协调,才能促进农业发展。

1.经济发展与农业保护相辅相成

农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是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发展势必会影响环境。在原始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发展对于环境的作用较小,但是伴随生产力的提升,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化肥取代有机肥,这些行为很大程度上使农业发展超出了自然的承载力。另一方面,农业环境的破坏已经对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缺少了绿水青山使得经济发展方式变得单一。种种表象说明,要想长远发展,必须兼顾经济发展和农业环境保护,要用经济发展反哺农业保护。

2.农业经济发展给环境保护带来的影响

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这种过量的农药、化肥的使用会造成含水层、河流、湖泊、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我们将这种污染称为非点源性的污染。

其一,化肥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化肥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长,但是化肥在进入土壤的过程中,经过化学反应之后会有一部分以气态的形式扩散到大气之中,而且在土壤中的化肥,会伴随雨水逐渐向土壤深层扩散,影响地下水,也会随着河流流入湖泊之中,影响河流和沿岸环境。在化肥的使用中,氮元素的用量最大,氮元素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当人们饮用或食用含有该物质的水或食物后,会造成高铁血红蛋白症。另外,很多饲料中添加亚硝酸盐,因为过量的亚硝酸盐导致牲畜死亡的事件也屡见不鲜,如果人再使用这种肉制品后,可以在人体形成致癌物,严重危害人的健康。而且,伴随这些化肥的不规范的使用,也对土壤起到了不可逆的伤害。比如现在在很多地方比较常见的土地重金属超标,其根源就是来自含磷化肥的使用。它们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很难被生物体分解排除体外,而是随着食物链的递增,作用逐渐被放大,而且含磷的化肥还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的大量繁殖,破坏水体和水生物的生存环境。

其二,农药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农药能减少虫害,保障粮食产量。农药的副作用主要体现在大气、水体、土壤的污染。农药喷施于农作物之后,药液会附着于农作物叶片和粉尘上,叶片上的农药残留很难清洗干净,会对食用者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而粉尘上的农药则会散落到江河湖泊,造成水体污染。像新疆每年要使用大量的农药,不但污染环境,也会影响人的健康。

其三,农膜的使用带来的影响。农膜的制造过程中会使用增塑剂,这对农作物的毒性很大,尤其是比较炎热的夏天,会破坏植物叶绿体的形成,使植物的叶片发白,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而且,农民在使用农膜之后,没有进行合理的处置,大部分是随意丢弃,由于农膜具有难以降解的特性,需要很多年才能降解掉。因此,对农膜的乱丢乱弃的行为对环境的副作用是一直存在于环境之中的。

其四,养殖畜禽对环境的影响。伴随环境的整治措施,原来无序化的畜禽养殖模式得到了整改,现在我国畜禽养殖主要是集约化、工厂化,这种养殖模式如今也面临比较大的挑战,主要问题是畜禽的粪便处理难,这些大规模的畜禽养殖基地粪污排放不达标,排放含有亚硝酸盐和氨氮的粪便严重的污染了水源。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要想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首先要了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各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总的来说,农业发展过程中影响环境的成因并不复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保护没有正确的认识,环保意识薄弱,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不强。第二,农民在生产种植的过程中缺少环境保护意识,这种环保意识不足是因为在过去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很长时间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第三,农村环境保护措施不足。就现阶段我国农村环境保护设施来看与其他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现存的环保设施不足以应对当前环境问题。第四,农业农村建设时对于土地的应用没有合理的规划,导致不同类型的土地混在一起,既浪费了一些质量较高的土地,也对周围环境形成破坏,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第五,老政策难以解决新问题。新的生产技术的产生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环境污染问题,依据老的管理办法无法对这些问题进行规范和管理。

4.环境破坏对于农业发展的阻碍

4.1 改变气候环境

近些年来,人们对污染物的乱排乱放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高,使得全球气候变暖。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年平均气温正逐年升高。当气温升高后,致使农作物体内水分难以达到平衡,造成农作物的死亡。同时,当空气重的碳和氮含量的升高,也会影响环境,产生极端气候。

4.2 工业排放物对于农业的影响

工业排放物不仅会污染环境,也会使农作物减产。虽然,环保部门对于环保规定三令五申,仍有部分工厂受利益驱使不顾相关规定将废水排入河流,致使农民不能引用河水灌溉农作物,如果强行灌溉会使农作物减产,甚至产出有毒有害的农产品,很难在市场流通。工业堆放的废渣,会在雨水的冲刷之下流入地下水系统,影响地下水的饮用。

4.3 不合理的利用农业环境

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城市周边的产业发展,这对于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不合理的利用农业环境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方面,一些企业以开发旅游项目促进经济发展为由,私自改变农业土地用途,将农业土地“房地产”化。这种发展方式破坏了当地的农业环境,留下了“建筑垃圾”,在一段时间内很难恢复,极大的浪费了土地价值,而且不能从中收获利益。另一方面,城镇化使得劳动力外流,土地被闲置,长久下去,不利于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

5.农业经济和环境发展如何做到协调统一

5.1 要对农业经济和环境发展的关系正确的认知

无论是各地政府还是企业,必须要认识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环境保护是一项相辅相成的工作,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应该定期组织政府和企业开展座谈会,向其宣传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另外,一些农业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相关管理部门要制定地方性行政法规来约束农民和企业的行为,法规要对保护农业环境、防范农业污染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做到有法可依。在应对土地的开发上,相关责任人要按照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农业环境。譬如,严格遵循18亿亩耕地红线的要求,减少对土地不必要的开发。土地开发方面要以当地环境的承载力为限度,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5.2 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原因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现在生态学认为,农业生产由农业生物、农业资源环境和人类活动范围组成的农业生态系统。它包含:农、林、牧、副、渔的亚系统。在各个亚系统之间,存在能量转化、物质转化,从而使各个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绿色生态农业是以保护环境为目的建立起的一种生态模式,它能够提供清洁食品也能降低农作物的种植对环境的破坏。绿色生态农业的特点是:第一,多样性。绿色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第二,高效性。绿色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第三,高效性绿色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因此,要加强对绿色生态农业的扶持。

5.3 推广高效农业技术,依靠科技提高生产能力及农产品品质

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农药、化肥利用率相对较低,浪费了资源而且污染了环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不断提升农业技术的生产效率。对此,要求在农产品种植的过程中减少农药、化肥、劳力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生产的外部成本。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生态物质的交换规律,提高物质的转化率,促使物质能够循环利用,同时降低物质因为利用不充分对环境的影响。如:建立循环模式:猪-沼-果或菜、粮、桑、林等,形成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生态循环农业新格局。

5.4 持续加强农民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提升对秸秆的综合利用的能力

农民是农业发展的直接参与者,农民的环保意识直接决定其对农业生态保护工作开展的配合程度。基于该原因,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要做好农民的工作,提升其环境保护的意识与责任。以“焚烧秸秆”为例,焚烧秸秆一直是农业生产过程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如果秸秆不及时焚烧很有可能影响农作物的种植,另外大量的秸秆焚烧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焚烧秸秆一直处于一个比较难管理的行为。对于该问题管理部门必须要探索新的管理办法,一方是要提升农民的环保意识,二是也要提升对秸秆的综合利用能力,从根源上解决农民处理秸秆难的问题。要提升农民的责任感。通过宣传车等进行入村宣传,向种植户宣传随意焚烧秸秆可能会产生的后果,在村内营造良好的禁烧氛围。要联系一些环保科技型企业寻求合作,利用秸秆开发新的产品,比如在市场上销量可观的秸秆碗筷等,同时可以将秸秆用来生产清洁能源,变废为宝。

5.5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资源利用的效率越高,对环境的影响就越小。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受资源条件的限制,无限增加资源是不现实的,所以,只能尽可能提高资源利用率,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大的农业价值。就比如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被企业占用后很难恢复成农田,就像一些化工企业,因为其生产的产品的属性会对厂区附近的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即便之后迁厂,在一段时间内该片土地仍然无法种植,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土地的使用有合理的规划,要限制农地转为非农地,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与此同时,在种植农作物时,要注重与科研院所的沟通交流,开发立体化种植,创造循环经济。不断探索提升农业资源效率的方法,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比如:南方的一些地区,在进行水稻种植时,探索出水稻绿色养鱼的方法。该方法实施过程中仍然以种植水稻为主,利用稻田水面养鱼,可获得鱼产品,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这种“稻鱼互补”(稻田里同时养鱼)、“一田两用”的模式,可以大大提升农田的综合收益,而且,比单纯种水稻,可以节约肥料、农药等,水稻能够增产10%左右,比单纯的养鱼可以节约土地和水等。而且,单从收益上来说,通过营造这种绿色种植养殖的环境,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可以进一步扩宽农民增收的路径,在保护农业环境时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5.6 加强农业相关政策的灵活性

在农业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要根据现实情况不断变革管理制度,增强政策的适应性。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农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各种新型的污染也随之而来,所导致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不利于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要及时调整以往的管理政策,针对新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在落实政策时切勿“一刀切”,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落实新政策前,要注重农民意见的收集,确保政策在落实的过程中不会引发村民的抵触情绪。同时,要引导村民积极参与、配合改革工作,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7 农业土地利用要基于国情和遵循制度规定

土地的总体规划是国家进行土地调节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土地规划的调节达到宏观控制土地的目的。土地管理部门要基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发展和土地使用的相关规定,严格审批土地的开发利用,对于以发展经济为旗号发展房地产的企业要加强监管和惩处。与此同时,国家政策把对未来的主要希望寄予农业规模化,积极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现代农业项目,这也为解决在外务工农民的土地耕种提供了解决方案。相关部门可以牵头创办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吸引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减少闲置土地资源,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因城镇化而导致的过度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6.结束语

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环境保护两者之间存在辩证统一关系,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因此,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要做到二者的协调统一,共同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秸秆环境保护土地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让中原更加出彩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九台区秸秆利用取得新成效
SONG OF SMOG AND FIRE
分土地
万能秸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