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军工记忆的精神史诗

2022-11-23 03:28
法治新闻传播 2022年4期
关键词:石槽二厂兵工

王 帅

在芳菲殆尽、柳絮轻扬的时节,我走进了刘伯承工厂。它就像是一位故人,不动声色地在那里等待着,等待着你的寻找、你的拜访。

刘伯承工厂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南石槽村,是全国唯一以共和国元帅命名的兵工厂,现在它是一座军工遗迹,也是一个革命教育基地,当地老百姓习惯称它为南石槽兵工二厂。它背倚青松苍翠的塔岭山,前临城市外环路,塔岭山居高临下,视野广阔,即使放在今天,战略位置依然优越,进可攻、退可守,将兵工厂选址在此,可谓得尽地利。

一位开国元帅的名字如何与一座工厂联系起来?这个工厂是当年刘伯承参与建设的,还是刘伯承当年在繁重的战争任务中分身有术来担任厂长?这些疑问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散……

走进修旧如旧、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厂门,是一座用红砖铺就的整洁院落,迎面是青灰色的苏联风格的厂房,厂房内摆放着一些老的军工机床。走在一如当年的环境中,刘伯承工厂,从对它只知其名到渐知其事,再到终知其史,我被它吸引了、感动了、震撼了。我深深地感到,它不是一座普通的兵工厂旧址,它的身上承载着共和国一段曲折而又辉煌的军工记忆。

一二九师留火种,太行山上砺军魂。——刘伯承《太行山上》

元帅中朱德、陈毅都是写诗高手,刘伯承写的诗不多,但从他不多的诗中仍可以读出这位戎马倥偬的战将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怀。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太行山是一个主要战场。1945 年,上党战役胜利以后,晋东南地区城镇已全部收复和解放,军工部为了改善军事工业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决定将山区里部分军工厂搬迁至城市附近,军工厂几年之间从榆社韩庄的深山、黎城黄崖的峭壁、平顺西安村的沟壑,来到了南石槽村这个当年离城10 里的所在。之所以选择这里,我想是因为进可攻、退可守的优越地理位置。去过黄崖洞的人都知道,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对军工生产的重要性。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军工厂从黄崖天险到南石槽村,也反映了当年军事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山沟里面运输条件的限制已经难以满足战斗的需要。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毛泽东《七律·忆重庆谈判》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1946 年6 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悍然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英勇自卫,开始了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1946年11月3日,中央军委电令薄一波、刘伯承、邓小平、滕代远“运动战中迫击炮作用甚大……应大量制造”。11 月7 日,中央军委又电令刘伯承、邓小平、滕代远“一切外援断绝,军火必须自力更生,特别是炮弹子弹”。南石槽兵工二厂正是82迫击炮的主要生产厂,军令如山,战事紧急,兵工二厂跟其他兵工厂一起,加班加点生产武器弹药供应前线。

直到1947 年初,战略反攻形势出现,同年6 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中原,直插大别山,进行外线作战。当时的邯郸中央分局指示各兵工厂要生产优质产品供应前方,以保证战争需要。在刘邓大军开拔以前,出现了一个插曲,刘伯承为太行兵工厂书写了一面锦旗“提高兵工质量,增大歼灭战役时效”。当时太行山有十几家兵工厂,军工部决定开展一次生产竞赛评比活动,以此确定锦旗花落谁家。活动于是在各兵工厂轰轰烈烈地展开,从1947年2月持续到1948年4月,历时1年零2个月。

在这次活动中,南石槽兵工二厂与其他各厂相比,在设备不变、原材料供应困难的情况下取得了以下成绩:一是产量高,82 迫击炮弹由开始时的月产13000 发增长到34000 发;二是质量好,徐州淮海战役纪念馆的展览词至今对南石槽兵工二厂生产的82 迫击炮赞美有加;三是成本低,单位成本降低1000 元;四是技术改造成绩大;五是运动声势大,职工每天工作12 个小时以上,有的职工吃住在工房,刚生产出炮弹就被门外的骡马车拉往前线。

南石槽兵工二厂最终夺得“刘伯承工厂”荣誉称号,《人民日报》对此作了专题报道。据史料记载,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后,职工们奔走相告,一片欢腾,唱戏三天。1948 年5 月1 日,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到工厂视察时亲笔题写下了“刘伯承工厂”这五个大字,挂在工厂大门上。

千万居民齐拍手,欣看子弟夺城关。——刘伯承《记羊山集战斗》

在这场竞赛活动中,全厂90%的职工立功受奖,涌现出众多知名与不知名的先进人物。该厂的运输队员王化庭,负责二厂与榆社10 厂的工具运输,史料记载,其日行80 里,完全靠腿走,寒来暑往,保证供应,出色完成了任务。老兵工韩忠武,与工友用手抠出八路军第一支冲锋枪,朱总司令为其题词“生产英雄”。他来到南石槽二厂之后,与工友一起将工效提高40 倍。还有一位在史料中没有留下姓名的徒工,当年因为生产条件恶劣,厂里的工人主动捐款捐物,这名徒工没有什么可捐的,他的父亲骑着毛驴来看望他,他即向组织提出将毛驴捐出来……

青山有幸,忠骨长存。透过历史的烟尘,从王化庭身上,我看到了一种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从韩忠武身上,我看到了一种谋创新、争先进的拼搏精神;从无名徒工身上,我看到了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某种意义上,刘伯承工厂已经是一座精神的富矿,只要你愿意去发掘它、愿意去追忆它,愿意用它的精神来观照当下,那么,它随时会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长治市退伍老兵王祥生从2011年起,走遍大江南北,遍寻军工后辈,历时7年整理出关于刘伯承工厂400 万字的资料,还原了那段尘封的历史。旧垒萧萧,故人不知何处;感天动地,当年精神仍在。我相信历史的记忆在某个瞬间一定会被点燃,升腾起熊熊的烈焰,这是一缕民族的正脉,这是一段国家的记忆。

猜你喜欢
石槽二厂兵工
石磨
石磨
老兵工精神永放光彩
二厂汽水
打造气田高质量发展样板
从“二厂”的全世界路过
纪念人民兵工创建85周年暨《人民兵工精神》图书出版发行座谈会召开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兵器工业的关怀与嘱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兵工企业的内迁
更正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