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县蚕桑产业发展探究

2022-11-23 02:38史传勇黄永强任晓晓罗朝斌韩世玉
广东蚕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小蚕蚕茧蚕桑

陈 彪 史传勇 黄永强 任晓晓 罗朝斌 韩世玉

罗甸县蚕桑产业发展探究

陈彪1史传勇2黄永强2任晓晓1罗朝斌1韩世玉1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喜农蚕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黔南550100)

蚕桑产业是典型的经济作物种植和养殖业结合的高效产业,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其最终经济效益的获得必然是种养皆成功的结果。为推进罗甸县蚕桑产业发展,文章对罗甸县蚕桑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分析了罗甸蚕桑产业发展存在群众积极性有待提高、配套设施设备还不完善、标准化小蚕共育点数量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注重产业布局,不断延伸产业链,高效生态蚕桑产业建设、集成与示范,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建设规划的发展建议。

蚕桑产业;发展;模式;对策

蚕桑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自西汉开始,我国就通过“丝绸之路”将中华文明传向世界各地。蚕桑产业涉及种养、加工、商贸、文化等多个领域,产业链较长,覆盖面较广,是能够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地区支柱性产业[1]。此外,国家实施建设“一带一路”和“东桑西移”“东丝西移”工程,为蚕桑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贵州得天独厚的生态气候和优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种桑养蚕的高度可行性和丝茧产品的高品质,因而被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列为“东桑西移”后期工程的最佳承接地[2]。

蚕桑产业是罗甸县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经过3年的蚕桑产业发展实践,以镇、村示范带动取得了明显的效益,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接受种桑养蚕产业,并将其作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如沫阳镇高峰村、边阳镇翁纳村、龙坪镇兴未村等。近年来,贵州喜农蚕业科技有限公司加大桑园管理力度,并实践了大蚕饲养和小蚕共育模式,产业效益明显,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罗甸蚕桑发展模式”成效初显。

1 产业发展优势

1.1 发展潜力

1.1.1 市场潜力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及桑叶、桑葚、蚕茧、蚕丝新用途的不断开发,国内外市场对茧丝绸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蚕桑生产国和茧丝绸出口国,茧丝绸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近10年来,我国每年的蚕茧产量均在62万t以上,蚕茧年均产量65.78万t。自2017年以来,全国蚕茧产量连续3年上升,2017年、2018年和2019年较上年的蚕茧产量增幅依次为3.51%、5.30%和5.80%,且在2019年达到最高72.08万t,较上年增加4.18万t。2020年全国蚕茧产量为68.72万t,西部地区主蚕区中,广西蚕茧产量与2019年基本持平,连续多年保持稳步增长,四川、云南同比下降5.68%、12.56%,而贵州省蚕茧产量5 316 t,较去年增长5.08%[3-6]。

我国生产的蚕茧经过初加工后,主要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国。2019年,真丝绸商品主销市场出口交易金额分别为20 127.70万美元(意大利)、16 151.57万美元(印度)、13 715.58万美元(埃塞俄比亚)、12 696.04万美元(日本)。而且,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沿线国家发展蚕桑产业的积极性也随之高涨。印度是世界第二大蚕丝生产国,茧丝产量约占世界茧丝总产量的15%[7]。泰国、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不断加大对蚕桑产业的投入力度,吸引国际扶持,推动蚕桑产业快速发展,这为我国蚕桑制品出口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在中国,以广西为代表的西部较低质量的茧丝生产规模快速扩张,低质蚕茧过剩严重。而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以江浙为代表的生产高品质丝绸产品所需的优质蚕茧的生产基地持续以年递减13%~15%的速度萎缩,蚕茧产量严重下降。2019年,江苏、广东、浙江主要蚕区蚕茧产量分别同比下降6.8%、18.2%、7.8%,主蚕区蚕茧产量的缺口,需要西部地区填补。此外,优质蚕茧供不应求,每年有20亿元左右的优质蚕茧缺口,10年内累计缺口可达150亿元以上。由此可知,蚕桑产业市场容纳力巨大。

1.1.2 生产潜力

罗甸县蚕桑的生产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发展空间较大。经过几年种桑养蚕的成功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大多数地区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高涨,种桑养蚕的区域范围广,发展潜力大,全县177个村共有97个村参与种桑养蚕,占比54.8%,除红水河镇和凤亭乡以外,其余7个乡镇(边阳镇、沫阳镇、木引镇、罗悃镇、龙坪镇、茂井镇、逢亭镇)均开展了种桑养蚕项目,截至2021年5月,共栽优质良桑16 876.16亩。因此,罗甸县发展种桑养蚕潜力巨大。二是生态效益明显。桑树适应性强,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具有良好的生态治理功能,可作为防护林和城市绿化林木[8]。三是经济效益明显[9]。(1)投资少:蚕桑产业属于一次性投资,多年稳定收益的高效农业产业,栽桑一次,就可以保证15年~20年的稳定收入,其间只需少量投资。(2)见效快:当年栽桑当年见效,栽桑3个月后即可养蚕,第一年亩收入1 500元左右,第二年亩收入3 000元左右,从第三年开始进入至少20年的稳定丰产期,亩收入6 000元~8 000元。种桑后,每年只需冬季进行剪伐,无须重复种植,每年可养蚕8批以上,单批次只需15 d。(3)效益高:一个成年劳动力可以管理5亩~8亩桑园,单批养蚕2.5张~4张,单批(15 d)即可收入5 000元~8 000元,全年可养蚕8批以上,单人年收入4万元~6万元,单亩年收入8 000元以上,在家中就可以赶超外出务工的年收入。

1.2 发展优势

1.2.1 气候生态优势

罗甸县隶属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南部,地理位置为北纬25°04′~25°45′,东经106°23′~107°03′。罗甸县是“中国长寿之乡”,气候资源得天独厚,年均气温19.6 ℃,无霜期达335 d,年均降水量1 100 mm~1 400 mm,平均日照1 400 h,有效积温6 500 ℃左右,属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春早、夏长、秋迟、冬短的特点,素有贵州“西双版纳”和“天然温室”之称,有利于桑树种植和生产优质蚕茧[10-11]。桑树是喜光植物,最适生长气温是20 ℃~30 ℃,气温低于12 ℃或高于35 ℃时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充足的光照条件下,桑叶能合成大量的有机物质,供给桑树快速生长发育。这样的桑树一般叶色浓绿,干物质积累多,叶质优、产量高。用这种桑叶养蚕,蚕体健壮,产茧量高质好。养蚕孵化温度在26 ℃~28 ℃,养蚕适宜温度为20 ℃~28 ℃,罗甸县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桑蚕生存。罗甸县作为一个传统的山地农业县,境内没有大型工矿企业,无污染,最适宜种植高产高质的桑树,生产优质的蚕茧和高品位生丝原料。因此,优越的气候条件是罗甸县种桑养蚕得天独厚的优势。此外,近年来,贵州省农科所相关专家对贵州喜农蚕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对其所种桑树、所养桑蚕的发育情况等各项指标进行了鉴定,证明了罗甸县的气候资源条件十分适合发展蚕桑产业。

1.2.2 劳动力资源充足

罗甸全县辖斛兴街道、龙坪镇、边阳镇、沫阳镇、罗悃镇、茂井镇、逢亭镇、木引镇、红水河镇、凤亭乡共8镇1乡1街道,171个村,2个居委会,13个社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罗甸县常住人口257 551人。全县常住人口中,14岁及以下人口为69 925人,占27.15%;15岁~59岁人口为142 234人,占55.23%;60岁及以上人口为45 392人,占17.6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5 327人,占13.72%[12]。这样的人口结构为种桑养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此外,种桑养蚕还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养蚕过程只需采摘桑叶,操作简单,工作强度低,16岁以上少年,70岁以下健康老人皆可操作。

1.2.3 优质土地资源

罗甸县总面积3 015.8 km2,是黔南州面积最大的县,耕地总面积171.53 km2(25.73万亩),占据全县面积的5.69%,农民人均耕地面积0.89亩,土地资源充足。此外,罗甸县肥沃的土地资源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先后获得“中国火龙果之乡”“菜篮子生产先进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称号[13-14]。这样的土地资源,发展蚕桑产业也非常适宜。

1.2.4 大量的闲置房

农村宅基地和住宅是农民的基本生活资料和重要财产,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资源。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对于助农增收、资源最大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罗甸县平均每户可利用150 m2闲置房进行蚕房建设,宜采取因楼就建,进家进户模式发展。

1.2.5 茧、丝质量优势明显

罗甸县高产高质蚕茧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鉴定为优质蚕茧,恒盛丝绸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六合集团等多家丝厂对于该县的茧丝质量检验检测结果为平均粒茧丝长1 339.5 m,上茧率92.2%,茧层率51.8%,解舒丝长1 038.9 m,解舒率77.6%,蚕茧品质达到5A以上生丝原料水平。当前,优质蚕茧的认定标准为:上茧率90%以上,茧层率50%以上,茧丝长1 000 m以上,解舒率70%左右。罗甸县高产高质蚕茧完全达到这一标准。

1.2.6 政策利好,发展有保障

我国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并拥有较为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具备发展蚕丝产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基础。因此,将蚕茧产区逐步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战略性转移,对稳定我国蚕丝产业、保证我国茧丝绸大国地位、促进中西部地区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东桑西移”这一工程的实施,给西部地区蚕桑产业带来发展机遇。贵州被认为是国家“东桑西移”后期工程的最佳承接地,蚕桑产业是最适合贵州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产业之一,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产业链长、市场前景好、价格相对稳定和收益丰厚等特点,是贵州重要的经济作物产业之一,也是贵州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2019年,经专家论证后,罗甸县委、县政府明确将蚕桑产业列入全县“3+4”产业布局,作为主导产业培育。贵州省委2021年一号文件提出,要打造以油茶、竹、花椒、皂角、桑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基地,以优化林业产业布局,发挥林业经济功能。这些政策为罗甸县发展蚕桑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7 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健全

罗甸蚕桑产业的发展十分注重人才培养和强化队伍建设,引进了四川宜宾技术专家团队,又从贵州省蚕业研究所聘请了5位蚕桑专家(其中省级科技特派员2人),为建设优质茧生产基地县提供人才保障与技术支撑。

2 产业发展现状

罗甸县蚕桑产业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及龙头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已形成了北以边阳镇、南以龙坪镇为核心的高效优质蚕桑产业发展格局。自2018年起,不断扩大桑园面积,壮大养蚕规模,全县蚕桑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1 蚕桑基地建设情况

目前,全县共栽良桑16 876.16亩,涉及7个乡镇,97个村,覆盖农户1 800余户。年养蚕3 806张,产茧187.44 t,产值778.21万元。截至目前,累计共召开培训会800余次,累计培训35 000人次,到户指导80 000余户次。

(1)2018年,贵州喜农蚕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采取群众自种自养的方式,在沫阳镇董细村、罗悃镇干村村试种桑树520亩,养蚕3批,共151张蚕,产茧量达到7.2 t,产值42万元,带动群众务工收入98万元,土地流转收入28万元。所产蚕茧经四川农科院鉴定,达到5A以上的优质蚕茧水平。

(2)2019年新增桑园1 217.36亩,主栽桑树品种“农桑14号”,覆盖农户282户。主推家蚕品种“青松×皓月”“华康3号”“两广二号”,全年共养蚕531张,鲜茧产量达25.24 t,产值126.21万元,平均单张产茧47.5 kg,单张收入2 376元,户平均收入4 507.41元。由于产业优势,罗甸县委、县政府将桑蚕产业列入全县产业规划,围绕“蔬菜、精品水果、种桑养蚕”布局。

(3)2020年新增桑园7 672.8亩,主栽桑树品种“农桑14号”。主推家蚕品种“青松×皓月”“华康3号”“两广二号”,全县养蚕9批,共养蚕3 124张,产茧155 t,产值610万元。其中,在边阳镇新场村建设1 000亩种桑养蚕示范基地,从2020年8月起开始养蚕,共养4批,养蚕471张,产值100万元。政府为边阳新场种桑养蚕示范基地投入扶贫资金2 000万元,贵州喜农蚕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支付利益联结306万元,群众加上种桑养蚕收入等,一年可以回笼一半资金。

(4)2021年新增桑园7 466亩,其中,边阳镇3 073亩,沫阳镇1 000亩,罗悃镇884亩,茂井镇300亩,木引镇500亩,龙坪镇1 209亩,逢亭镇500亩,种植品种为“农桑14号”(嫁接苗)。

2.2 蚕桑生产加工情况

在边阳工业园区建设一个丝棉被厂,投资50多万元,固定带动就业8人,日产干丝棉100 kg,产值300余万元;在罗甸县龙兴商城后门新开一喜农丝绸形象店,投资40多万元,固定带动就业6人。产品销往贵州、四川、福建等地,产值180余万元,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

3 罗甸发展蚕桑产业的做法及经验

3.1 经营模式

采取“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公司+专业合作社+蚕农”的一体化运作模式。

3.2 发展模式

3.2.1 有企业带动

培育龙头企业技术标准和品牌要素——贵州喜农蚕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由企业统一种苗标准、统一收购分级标准并保底收购,带动规模发展。农户与公司签订蚕茧收购合同,对合作农户生产的一级蚕茧,实行最低40元/kg的保护价回收制度,蚕茧行情高时则随行就市进行收购。此外,对合作农户执行单张最低产量(40 kg)的保护制度:从栽桑到养蚕,公司全程免费提供保姆式技术服务,公司技术人员定期到蚕农桑园或养蚕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培训,在桑园发展、管理,蚕房、蚕具改造等种桑养蚕过程中给予无偿扶持帮助。确保教会蚕农高标准种桑养蚕技术,实现优质蚕业发展。

3.2.2 有村社组织

由村集体合作社组织生产环节,充分发挥“一线管理者”作用。

3.2.3 有市场销路

公司与农户签订合同,全部回收蚕茧,解决蚕农愁销路、愁收购等问题。

3.2.4 有红利共享

一是红利股,2020年兑现利益联结贫困户分红306万元;二是土地股,支付土地流转费238万元;三是管理股,龙头企业按照蚕茧0.4元/kg支付村集体合作社管理费;四是务工股,基地累计请工3.1万人,支付务工费310万元;五是拓展就业,新建丝棉被厂,新开丝绸形象店,共带动固定就业14人。

3.2.5 有综合保障

一是组织保障,县级层面成立种桑养蚕工作专班,负责指导推动全县种桑养蚕产业发展;二是技术保障,由省蚕科所专家、科技特派员、农业技术网络员、贵州喜农蚕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服务团队,为蚕桑产业提供技术支撑;三是资金保障,整合财政扶贫资金、深度贫困村省级补助资金、非极贫乡镇省级补助资金等共5 000万余元投入产业建设。

3.3 具体实施方式

3.3.1 经营主体

县国有平台公司牵头,各乡镇统筹,各村集体合作社组织农户(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到户实施。

3.3.2 资金筹措

乡镇统筹用涉及的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量化资金(2万元/户),投入县国有平台公司。县国有平台公司按程序采购生产物资,提供给村集体合作社。村集体合作社以赊销的形式,按2 500元/亩的标准将生产资料提供给农户先行发展生产。其中,在本村的量化到户资金少于赊销物资所需资金需求时,可由所在地人民政府按程序规定,通过飞地模式帮助农户进行筹资。

3.3.3 运作机制

以户为单位种桑养蚕,由所在村集体合作社统筹农户与龙头企业签订统一收购蚕茧和保底单产协议。

3.3.4 利益联结方式

县国有平台公司代表各乡镇涉及的村集体合作社与龙头企业构成合作关系。龙头企业负责将量化到户发展蚕桑产业的财政扶贫资金(不含自种自养贫困户)总额的18%(每年6%,共3年),一次性支付完成。

3.3.5 风险防控

(1)赊销款回收。一是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再享受利益联结,其赊销的生产资料(2万元以内)不予回收相应费用。二是针对非贫困户,由村集体合作社在收茧过程中,将其赊销的生产资料相应费用逐年按比例回收(第1年~第2年不回收,第3年~第6年每年回收25%)完成;若建档立卡贫困户赊销的生产资料超过2万元,超过部分也按此方法回收。

(2)蚕苗供给。综合蚕种孵化成活率来定蚕苗价,由龙头企业先赊蚕苗给小蚕共育室经营主体,由小蚕共育室经营主体培育成大蚕后再赊给大蚕养殖户,大蚕养殖户通过饲养大蚕形成蚕茧后,按保底价卖给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代扣蚕苗等费用后支付给农户。

3.3.6 采取“1+100+1 000”的方式带动示范户

“1”,建设一个1 000亩核心示范基地(边阳新场种桑养蚕核心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示范带动、效益引导”全县蚕桑产业发展,为全县蚕农提供参观认知、技术培训的优质示范基地,让广大蚕农看有样板,学有示范,做有典范。

“100”,在全县培养100户高产优质蚕桑生产示范户(包括优质桑、优质茧和优质丝),覆盖8镇1乡(边阳镇、沫阳镇、木引镇、罗悃镇、龙坪镇、茂井镇、逢亭镇、红水河镇和凤亭乡),作为引领带动乡镇村组发展的示范典型,以此调动广大群众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的积极性,激发全县农民发展产业的热情。

“1 000”,带动全县1 000户以上农户成为优质高效种桑养蚕能手,重点培养其成为引领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3.3.7 采取“1+8”模式,带动小蚕共育建设

“1”,公司在边阳新场种桑养蚕核心示范基地高质量高标准建设1个小蚕共育基地,每批共育1 000张以上。

“8”,根据桑园布局,再建设8个小蚕共育室以满足全县大蚕饲养需求。

3.3.8 实行“12355”计划

“1”,建设一个桑旅示范基地——边阳新场种桑养蚕核心示范基地,蚕桑产业覆盖100个村。

“2”,建设2个产业带:(1)以边阳镇为中心,辐射全县各乡镇,打造种养殖产业带;(2)以龙坪镇为中心,辐射边阳镇、沫阳镇,打造加工产业带。

“3”,组建3个龙头企业:组建3个龙头企业,在罗甸县形成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贵州喜农蚕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打造5万亩高效优质蚕桑产业;另外建设一家缫丝加工厂加工优质生丝;再成立一家商贸公司,经销代理,提供商品买卖贸易服务。

“5”,全县桑树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

“5”,蚕桑产业年产值达到5亿元。

3.4 示范带动,效益引导

3.4.1 以核心示范基地效益引导

种桑养蚕核心示范基地位于边阳镇新场村,2020年8月开始投入使用,基地采用“政府平台公司(即甲方)+项目实施公司(即乙方)+合作社(即丙方)”三方合作的运作模式实施。实施桑园面积1 000亩,其中大蚕房11间,面积3 000 m2;小蚕房2间,面积700 m2;管理房1间,面积300 m2。

边阳新场种桑养蚕核心示范基地2020年1月开始建设,8月开始养蚕,全年共养蚕4批,养蚕471张,单张产茧53 ㎏,单张产值2 123.1元,养蚕总产值100万元,共育小蚕2 100张,小蚕单张产值266元,共育小蚕产值55.86万元,小蚕共育与大蚕饲养共计产值155.86万元。边阳新场种桑养蚕核心示范基地投入使用至今,固定带动就业人数46人,累计临时务工用工7 880人,累计召开种桑养蚕技术培训会5次,培训240多人。

3.4.2 以典型户示范带动

罗甸县沫阳镇高峰村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尤金锋,因父母年迈无人照料,被迫结束在外打工生活,在贵州喜农蚕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指导下从事种桑养蚕产业。2019年,尤金锋种植桑树29亩,养大蚕6张,收入1.08万元,养小蚕245张,收入4.41万元;2020年新增桑园50亩,养大蚕10张,收入1.8万元,养小蚕495张,收入8.9万元。其间帮助本村22户贫困群众解决就地就业问题,带动本村贫困群众73户种植桑树740亩,引导周边5个村63户群众种植桑树290亩,年产值至少260万元,户均增收至少1.91万元。2021年,尤金锋新增桑园53亩,桑园总面积达到132亩,成为当地种养殖大户和技术能手,充分发挥出榜样、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4 存在的问题

4.1 群众积极性有待提高

罗甸蚕桑产业在2019年被县委、县政府列入罗甸三大主导产业进行推广,围绕“蔬菜、精品水果、种桑养蚕”布局,相比于蔬菜、水果等产业,蚕桑产业在罗甸县属于一个新兴产业,虽然在全县进行大量宣传与推广,但部分群众对产业的技术贯彻、认知、参与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4.2 配套设施设备还不完善

较为完善的养蚕设施是养好蚕,提高养蚕经济效益的保障。目前,罗甸县部分桑园配套蚕房建设不够,大部分农户利用简易闲置房养蚕,养蚕环境较差,养蚕风险较高。因此,在加强桑园建设,做好桑园管理的同时,只有加速养蚕室的配套建设,提升经济效益,才能让蚕农看到蚕桑产业的希望,促进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4.3 标准化小蚕共育点数量不足

养好小蚕九成收,小蚕饲养是养蚕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目前,罗甸县共有7个乡镇97个村推行种桑养蚕产业,但只有边阳镇新场村和沫阳镇高峰村可进行小蚕共育,小蚕共育乡镇覆盖率仅有28.57%,这对于全县布局分散的种桑养蚕产业,在提供小蚕运输管理方面带来一定困难,增加了运输风险和运输成本,影响了蚕桑产业在县内顺利推广,难以实现建成优质茧生产基地县的目标。

5 总体思路和发展规划建议

5.1 总体思路

5.1.1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东桑西移”“东丝西移”的有利契机,围绕建设蚕桑产业强县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加快优质茧生产基地建设。坚决贯彻落实贵州省委2021年一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优化林业产业布局,发挥林业经济功能”要求,打造以人工商品林为主的用材林基地和以油茶、竹、花椒、皂角、桑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基地。

5.1.2 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生态环境、资源条件和技术水平等,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

(2)省力高效,规模经营。创新生产经营模式,鼓励蚕桑生产主体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发展,推动蚕桑产业向省力化、规模化、集约化、优质化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增效。

(3)整体推进,综合开发。通过政府引导、项目带动,从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创新与技术推广、资源综合开发与高效利用等方面整体推进,夯实基础,延长产业链条,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协调,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5.2 发展规划

5.2.1 产业规划

(1)注重产业布局,不断延伸产业链。蚕桑产业的稳定发展,关键是要形成稳固的蚕桑产业链,这需要放眼长远、提前谋划,坚持市场思维。罗甸蚕桑种、养、经营模式的成功,让人们看到罗甸蚕桑产业发展的无限前景,但罗甸蚕桑产业的配套基础产业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如建设蚕种生产、蚕茧烘干、缫丝、制绸、副产品加工、蚕桑文化园等产业,可通过引入蚕桑龙头企业,借助市场主体的力量完善产业链条。如今,资金、种养殖技术等因素不再是群众发展产业的最大障碍,罗甸蚕桑产业的发展急需的是在产业链上破题,尤其要解决生产环节之后的加工、销售等问题。只有科学规划、精心培育,不断完善产业链条,蚕桑产业的发展才能稳固。

(2)高效生态蚕桑产业建设、集成与示范。高效生态蚕桑产业建设,省工省力、增产增效,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蚕桑专业合作社、蚕桑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的合作;开展探索利用微耕机、剪伐机等桑园新机具高效收获条桑叶的试验示范,提高桑园管理和桑叶采摘效率;蚕桑产业应由靠劳动力投入的劳动密集型向机械化设施装备投入的省力化、智能化资源节约型生产模式转变,由小户型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大户经营转变;开展蚕桑新品种推广示范、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自动上蔟与自动采茧技术研究、农村养蚕技术集成与应用等工作。

(3)明确发展目标,确保产业开局良好。蚕茧是种桑养蚕的最终产物,蚕茧质量是蚕桑生产质量与效益的综合体现,也是后续丝绸质量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优质蚕茧的生产,对蚕桑行业、丝绸行业的稳定和发展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做好选种工作、提高饲育技术、加强上蔟管理、做好鲜茧的干燥工作,是蚕茧高质高产的关键。罗甸县近年来所产蚕茧为国内顶级优质蚕茧,且经过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检测鉴定,应坚定打造优质蚕茧生产基地这一发展目标不动摇,质量起点要求高,做好蚕农种桑养蚕培训工作,确保产业开局良好。

(4)蚕桑资源多元化开发建设规划。种桑养蚕具有显著的循环经济特色,桑、蚕浑身是宝,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对于蚕的利用可对蚕卵、幼虫、蚕蛹、蚕沙、蚕蛾、僵蚕进行医药开发,对于桑的利用可对桑叶、桑枝、桑白皮、桑椹等进行加工处理,形成如蚕丝面膜、桑叶茶、桑果、桑果汁、桑果酒、桑叶茶、桑叶菜及桑叶面条等产品。多元化利用蚕桑资源,以此拓展第二三产业,能有效推动蚕桑产业不断发展。

5.2.2 发展目标

蚕桑生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种养先进实用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应用,蚕茧产量有显著提高,蚕桑产业将成为罗甸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利用5年时间,通过效益引导和示范带动,达到以下目标:

(1)在贵州罗甸县带领5 000余户群众建成5万亩高产、高效的标准化桑园,实现年养蚕10万余张,年产优质蚕茧4 000 t以上,蚕农年增加收入2亿元以上(户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

(2)贵州喜农蚕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建立罗甸品牌缫丝厂一家,年生产5A级以上生丝1 500 t,实现出口创汇6亿元,解决就业1 000人以上。

(3)建立蚕丝被纯手工特色加工厂一家,年产销罗甸特色纯手工蚕丝被5 000床以上,年销售额2 000万元以上,解决100余人的劳动就业。

(4)建立占地200余亩的罗甸特色蚕桑文化体验园一家,年产优质桑葚2.5万kg,力争通过果桑采摘、养蚕观光体验,桑叶茶、蚕沙枕头、桑葚酒等副产品开发,实现年产值2 000万元以上。

(5)建设一个1 000亩核心示范基地(边阳新场种桑养蚕核心示范基地),培养100户高产优质蚕桑生产示范户,通过1 000户以上农户以“示范带动、效益引导”,推动全县蚕桑产业发展,重点培养其成为引领蚕桑特色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带动农户自我发展,逐步走上致富增收的道路。

(6)加快小蚕共育基地建设,在边阳新场种桑养蚕核心示范基地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小蚕共育基地,每批共育1 000张以上。根据桑园布局,再建设8个小蚕共育室,以满足全县大蚕饲养的需求。

(7)组建3个龙头企业,在罗甸县形成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贵州喜农蚕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打造5万亩高效优质蚕桑产业;另外建设一家缫丝加工厂加工优质生丝;再成立一家商贸公司,经销代理,提供商品买卖贸易服务。

待贵州喜农蚕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全产业链建成后,进一步稳定罗甸县桑园面积,加快丰产桑园体系建设,持续做大做强蚕桑茧丝绸产业,推动蚕桑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把罗甸县建设成为蚕桑产业发展的大县和强县,打造全省一流乃至全国一流优质蚕茧生产基地。

[1]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六部门关于印发《蚕桑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EB/OL].(2020-09-25).https://www.miit.gov.cn/jgsj/xfpgys/ fz/art/2020/art_9109ce49f85b465db59be4921793741f.html.

[2]凡迪,罗朝斌,冯文豪.贵州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9,47(10):66-69.

[3]钱有清,刘文全,柳恩见.中国茧丝绸行业2017年运行分析及2018年展望[J].丝绸,2018,55(7):1-6.

[4]钱有清,刘文全,柳恩见.中国茧丝绸行业2019年运行分析及2020年展望[J].丝绸,2019,57(7):1-8.

[5]钱有清,刘文全,柳恩见.中国茧丝绸行业2018年运行分析及2019年展望[J].丝绸,2018,56(7):1-8

[6]刘文全,柳恩见,赵颖,等.中国茧丝绸行业2020年运行分析及2021年展望[J].丝绸,2021,58(7):1-8

[7]陈祥平,程明,唐仕成.印度茧丝绸业管窥及启示[J].丝绸,2014,51(3):72-77.

[8]陈胜静.桑树在生态修复和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情况概述[J].蚕学通讯,2021,41(2):20-23.

[9]黄盖群,刘刚,吴钢,等.桑树快速丰产建园技术[J].四川蚕业,2018,46(4):34-35,41.

[10]杨小壮,陈阳,谢刚,等.罗甸县森林资源现状评价[J].贵州科学,2019,37(5):69-73.

[11]龚文建.桑树的栽培技术及其利用[J].现代园艺,2012 (12):53-54.

[12]罗甸县统计局.罗甸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R/OL].(2021-06-13).http://www.gzluodian.gov.cn/zwgk/xx gkml/jcxxgk/tjsj/202106/t20210623_68769287.html.

[13]龙玉.罗甸县火龙果发展前景[J].农民致富之友,2013 (14):23.

[14]石景松.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助推罗甸县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J].基层农技推广,2020,8(11):63-65.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ericulture Industry in Luodian County

Chen Biao1Shi Chuanyong2Huang Yongqiang2Ren Xiaoxiao1Luo Chaobin1Han Shiyu1

(1. Research Institute of Sericulture, Gui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Guiyang, Guizhou, 550025; 2. Guizhou Xinong Sericulture Technology Co., Ltd., Qinnan, Guizhou, 550100)

As a typical high-efficiency industry combining economic crop planting and aquaculture, the sericulture industry has "short, flat and fast" characteristics. The ultimate economic benefit must be the result of successful planting and breed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iculture industry in Luodian Count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model, and finds out that the enthusiasm of the masses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supporting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are not perfect, and the number of standard cooperative rearing sites of young silkworms are insufficient, etc. Then,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some development proposals such as focusing on industrial layout, continuously extending the industrial chain, efficient ecological sericulture industry 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and demonstration, and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sericulture resources.

Sericulture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 Countermeasures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2.02

F326.3

A

2095-1205(2022)02-04-06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成果[2021]001号);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黔科合成果[2019]4214号);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2020]1Y133);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21]一般159);贵州省农科院青年科技基金项目(院青年科技基金[2020]19)

陈彪(1994- ),男,布依族,贵州惠水人,硕士,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蚕桑育种及技术推广。

罗朝斌(1964- ),男,苗族,贵州黄平人,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家蚕品种选育与生物技术应用。

猜你喜欢
小蚕蚕茧蚕桑
忻城县小蚕共育发展对策建议
山西晋城阳城次营镇:蚕桑宴打造绿色生态品牌
三个蚕茧
蚕桑小镇规划设计作品
对现代农业形势下蚕桑产业发展的探讨
简析新时期机械化蚕桑养殖技术的应用
可爱的小蚕
小蚕儿吐丝
卖蚕茧
珍贵的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