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镇雄县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与收集

2022-11-23 02:00赵鄞申熊世安王芩飞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8期
关键词:种质作物资源

赵鄞申,叶 珩,熊世安,朱 勇,王芩飞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种子管理站,云南 昭通 657200)

镇雄县处于云南省东北部,呈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势特征,海拔在630~2418 m 之间。境内光照资源、雨水资源充沛,年均日照时数1341 h,年均降水量914 mm 左右。镇雄县沟壑纵横,特色农作物及野生资源十分丰富。深入实施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工作,能够充分挖掘传统品种资源优势,加快种业科技创新步伐,保护资源多样性。为做好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工作,需科学确定工作程序与调查收集方法,确保作物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顺利实施。

一、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的重要性

作物种质资源调查,即通过开展普查、实地考察等工作,对作物种质资源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掌握,获取某区域所有作物种质资源的数量、种类、分布等重要信息,从而明确作物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遗传演化等客观规律[1]。通过调查收集作物种质资源,能够给作物育种领域提供充足的基因资源,促使现代种业发展。同时,还可根据调查收集信息,高质量开展作物种质资源保护、评价、利用等系列工作。镇雄县地区的作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既有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又有大豆、山药、枇杷、杏子等蔬菜及果树作物。

二、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方法

1、选择优先区域

受人力、资金等因素影响,难以全面调查、收集所有分布区的作物种质资源。因此,要依据作物分布特点确定优先区域,提高作物种质资源调查的收集效率。某作物的起源中心、遗传多样性中心等较为丰富,尽量将其作为优先区域。同时,部分地区的种质资源如濒危程度较高,需及时采取抢救性调查收集工作,避免永久性失去珍贵种质资源。

镇雄县在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工作中,将果珠乡、场坝镇、中屯镇、母享镇、林口乡、泼机镇、塘房镇、芒部镇、大湾镇等作物种质资源丰富的乡镇作为收集重点。果珠乡主要收集了12份珍贵种质资源,包括天须米、李子、枇杷、山药、拐枣、花红、芋头、苎麻、杏子、野小豆、樱桃和柿子。场坝镇收集了5 份珍贵种质资源,包括香桃、李子、樱桃、青菜和香葱。

2、调查方法

(1)组建调查队伍

人才是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工作开展的基础,需提前组建高水平的调查队伍。

搭配不同专业。由于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工作涉及专业较多,因此需搭配组合不同专业的优秀人才,如植物分类学、生态学等。

搭配不同年龄。中青年专家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但也要搭配一定数量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以便应对调查收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2]。

(2)确定调查季节

不同作物对温度、光照的适应性存在着较大差异,需选择适宜的调查时间。通常,可从夏季作物与秋季作物划分作物种类,以夏季及秋季作物成熟时间为主要调查时段,则可以高效获取大多数作物的生长繁殖信息。如果部分作物已过成熟期或尚未成熟,则可搭配采用单一作物补充调查方式。

(3)选择调查方法

现阶段,文献法、访谈法以及实地调查法是作物种质资源调查的主要方法。开展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工作前,调查人员要广泛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当地植物资源、作物种类等相关信息进行详细了解,为后续实地调查奠定基础。

访谈法主要是对农业农村部门的业务骨干、农技员、农民、村医等进行访谈,引导其详细讲述种植作物的信息。为提高访谈效率,需提前编制访谈计划,重点走访那些掌握种质资源信息的人群。

实地调查过程中,需深入田间、山野等区域,对栽培作物的类型、品种、山区分布的野生近缘植物等进行实地查看。

3、确定收集方法

确定收集资源类型时,需考虑作物的繁殖方式,对种子、块根、块茎等资源进行收集。部分作物兼具有性繁殖及无性繁殖特点,需结合研究及生产需求对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进行分别收集。

确定收集时间时,需将作物的成熟期纳入考虑范围。通常在作物充分成熟时收集种子资源,在作物收获期或易繁殖期收集无性繁殖器官,保持作物组织、器官的繁殖能力,及时剔除霉变、病变等劣质繁殖体。

依据作物组织、器官差异,科学确定种质资源收集数量。主要通过种子繁殖的作物,每份资源的种子数量需保持在2500 粒左右[3]。花生、蓖麻等作物的种子粒径较大,可适当减少收集数量。无性繁殖作物,每株只需采集1 个块根、块茎等繁殖体即可。

三、加强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工作的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

相关部门需充分认识到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工作的开展意义,通过宣传教育,提升普查人员的思想认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开展相关工作。

结合地区实际,成立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行动领导小组,统筹制定行动方案与协调政策,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检查、督导调查收集工作的开展情况。

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工作较为专业和复杂,要吸纳粮食、中药材、果树等各类栽培作物的专家与技术人员,成立专家组,负责技术路线制定、技术咨询服务等工作。确定技术路线后,由普查人员全面调查、收集当地作物种质资源,详细记录调查信息,妥善保管文字、照片、影像等不同形式的普查档案,并将调查数据准确录入数据库。

2、加强培训

结合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工作的开展目标,科学制定普查与收集行动方案,大力培训所有参与调查工作的人员,以文献资料查阅、信息采集、样本征集、资源保存等内容作为培训重点,提高所有调查人员的技术能力。

及时指导调查人员的实际工作,鼓励其自主下载与学习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方面的文献资料。为保证培训效果,可邀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与专家,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活动,详细讲解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的技术标准、实施流程、注意要点等,切实改善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成效。并结合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工作实际,认真梳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集中性探讨、解决各类技术难题[4]。

3、深化宣传

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的重要意义。在乡镇、农村主干街道悬挂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方面的横幅,应用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村务栏、大喇叭等各类宣传载体,引导群众积极提供有价值的种质资源信息,被采纳与收集则提供相应的资金奖励。

4、全面掌握当地种质资源

在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中,坚持全面覆盖原则,全面普查地区作物分类及遗传特征,全面掌握各类农作物的种植历史、品种更替等系列信息,基本摸清特色种质资源的分布及重要特性。认真分析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信息,筛选出优质种质资源,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确保传承地方特色老品种,丰富国内作物种质资源的数量及多样性。

四、结语

通过开展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工作,既可以充分了解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及遗传演化规律,又能够对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等工作提供良好支持,有助于推动现代种业发展。相关部门需高度重视相关工作,科学制定调查收集方案与计划,保证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工作效果。

猜你喜欢
种质作物资源
覆盖作物及其作用的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揭示大塑料和微塑料对作物生长发育和土壤健康的潜在影响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吉林省省级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山东省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名单(第一批)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