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思政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

2022-11-23 02:2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9期
关键词:毕业生思政育人

张 鹏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024)

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同时强调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首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成为关系到国民经济建设、社会长治久安和惠及每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的全局性问题。就业很重要,大学毕业生就业更重要。大学毕业生落实就业处在突出位置的第一位,是社会问题,而且是重大的全局性问题。

一、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1.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结构性矛盾已经超过供需矛盾

大学生就业难既是供需矛盾影响的结果,也是结构矛盾突出的表现。大学毕业生不再是稀缺资源,毕业生总量增加掩盖下的各种结构性矛盾更是实质性问题。如专业层次、区域、观念、结构性矛盾等多种形式。其中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制约和影响毕业生落实就业,甚至成为整个就业进程的瓶颈的是学生所学专业的结构性问题所造成的无业可就现象。有数据显示法学、中文、英语、国际贸易等十个专业的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量占总毕业生未就业总量的33%。这十个专业的毕业生总量上供求出现了失衡,出现了明显的供大于求。为此,教育部曾经发布红牌专业进行引导。本文主要讨论的是观念结构性矛盾问题,解决有业不就的问题。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招人难现象也屡见不鲜。一方面,有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有的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的大学生。体现出岗位供给侧结构的问题,也反映了高等教育整体育人结构、专业设置和分科设置的矛盾,也有毕业生基本素养和择业意识的问题[1]。在每年数以百万的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有不少主动不就业和主动待业的学生。

大学生的“难就业、缓就业、慢就业”现象,有岗位需求与学生所学不适应的因素。但是高校更要从自身找原因,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所以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的问题[2]。

高校要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难题,一方面要解决育人和用人之间的矛盾,主动对接用人需求,调整专业门类和教学结构,实现所育之人就是所用之人,解决无业可就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和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解决有业不就的问题。需要两个方面一起动手,协调配合解决。

2.加强思政教育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需要

目前,就业市场越来越需要思想素质高的毕业生。大部分的岗位需求描述中第一条就是需要有敬业精神和合作意识的人才。思想政治素质、道德表现已经成为面试考核的重点。山东人才网对两百家用人企业的岗位需求进行调查发现,岗位需求描述中,排在第一位就是要有高度的责任感,约有1/4的用人单位感到已经录用的毕业生就业不稳定,留不住,用不好。这就对高校的育人重点提出了明确指向,高校必须要加大思政教育工作的力度,培养良好的思政素质,从而对接岗位需求[3]。

二、优势互补,协同共进,在大学生就业中实施思政教育的可行性

思政教育工作和就业工作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缺一不可。高等教育的两大组成部分是思政教育工作和就业工作。按照系统理论,二者的人员、组织、环境等各自系统内以及二者间的因素相互协调配合,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目标协同发力。

1.思政教育工作和就业工作密切联系缺一不可

高校工作中思政教育工作已经相对完善,有健全的体系和工作结构。而就业工作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逐步进入市场就业产生的,还在发展过程中。

首先,大学生思政工作与就业工作都是以大学生为对象;其次,二者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第三,两者的内容有相同的地方。毕业生的择业意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和就业政策以及就业形势,与思政教育中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法治观、国情,以及形势政策内容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4];第四,二者组织教学的方式方法可以相似。如课程设置、开展讲座、模拟讨论等,各种方法是共通的;第五,二者都是着力功在当下利在长远。思政教育工作是融入育人总过程,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德育工作者反复地进行教育。就业工作也是从生涯启蒙开始,帮助学生做生涯规划,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选择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

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和就业工作关系紧密,在教育群体、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实效性都有很多的共通点和切入点,所以在各自的教育实施工作中,能够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2.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就业工作相互促进

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以后,人才培养的内容出现了变化,如何做好毕业生的择业导向应当成为对毕业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点。除了加强就业政策答疑、简历文书技术培训等,更要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妥善处理好国家与个人、长远与当前、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在就业工作中,思政教育始终处于核心地位,这涉及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是教育的根本问题。

大学生思政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择业观的基本途径。无论就业政策咨询、择业观的教育,还是职业生涯启蒙和指导、职位筛选和简历文书书写投递的技能训练都渗透着思政教育的把舵和确定方向的作用。思政教育保证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生涯规划和基本的劳动观。

就业工作顺利开展离不开思政教育的保驾护航。当前出现的“难就业、慢就业和缓就业”现象的背后是毕业生职业道德、专业精神、团队意识等硬素质和软能力的问题。思政教育针对的正是学生的硬素质。要解决毕业生软能力的问题,就必须从思政教育这个根本抓起。

另一方面,就业工作解决学生实际问题,是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路径。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思政教育研究的新领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虽然只有20年时间,但是研究发展很快。就业教育是思政教育的一部分,就业思政教育研究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落实就业过程中思想演变特征以及规律。就业工作的深入推进会对思政教育的目标、任务、作用、内容、原则、方法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思政教育可以把就业工作作为教育培育成果落实的抓手[5]。增强思政教育在实践中的指向性和实效性,把思政教育落在实处是思政教育面临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大学生就业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重要渠道解决学生实际问题,能很好地减少思政教育理论和实践割裂的问题。

就业工作对思政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思政教育工作者依据大学生思想的特点,探索思政教育规律,结合学生就业工作的现实性和社会性,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

3.大学生思政工作与就业工作缺一不可

大学生思政工作与大学就业工作有共性也有差异。二者属于不同的学科,有各自特定教育内容和工作目的,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相互替代。

二者的产生和发展路径不同,思政教育机构是在原有计划经济环境下产生的,就业指导机构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化而产生的。

二者教育目的有所不同。思政教育聚焦在培育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等核心素养,就业工作是帮助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就业工作中的教育职能是高校思政教育和其他专业教育的延伸和扩展。

二者在教育内容、方式、规模上存在差异。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相对于容易些,思政工作不好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也相对比较大。一部分高校片面夸大思政教育的作用,认为只要做好了思政教育工作就能解决好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另外,一些高校过多强调就业服务、技巧培训等内容,对思想教育在就业工作中作用发挥重视不够。以上两种观念都会影响大学生就业和思政教育功能的发挥,影响大学生的充分就业。

三、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做好思政工作促进大学生就业

高校需要从学校层面做好思政教育与就业工作相结合的顶层设计,建立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1.树立思政与就业互相支撑的理念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招生、培养和就业。就业是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人才培养工作的保障。就业工作是学校育人的最后一公里,是育人和用人的关键一环。学生就业情况是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集中反馈。高校必须转变观念,将解决就业实际问题融入育人的大思政领域[6]。

2.加强思政教育内容的方向性

毕业生特殊群体的情绪和思想会受到社会市场等影响,在择业、就业中思想变化更复杂。思政教育要在学生的硬素质和软能力上把舵稳方向,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引导学生形成学习创新、积极进取的主动担当意识。

3.探索思政与就业融合新路径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是00后的时代新人,思想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思政教育的路径也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化。根据不同学生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有指向性的革新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路径。从课内和课外教育相结合,集体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日常和毕业教育相结合,榜样示范和躬身实习相结合,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力量相结合等五个方面创新工作路径[7];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向性和实效性;把思政融入学习和生活的所有环节;推进思政教育上网络、进宿舍、走社团,思政工作全覆盖;强化学生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团学组织的渗透优势,有方向性地引导校园文化生活。

4.强化全员育人意识

思政教育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根基,要融入大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在学校的管理体制上要不断创新,从新生入校开始就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的各个岗位的全体职工,都在从不同角度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做好大学生思政和就业工作。其中,辅导员是需要强化的中坚力量,他们既承担了日常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也负责学生找工作等细节工作。当下要强化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配齐配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途径,让辅导员走上职业化专家化的道路,为他们创造良好工作条件,发挥他们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的作用[8]。

5.思政教育支撑着就业工作的全过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状况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用人单位选人从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向注重学习能力和创新素养转变。很多单位选人标准在明显提高,面试考核也从一对一的单轮面试转向非结构化多轮多层面试。大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求不断更新,指导策略也必将进行相应的调整。思政教育支撑也必须进行对应发力,融入就业全过程。思政教育是长期和反复的过程,要想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体现出思政教育的支撑作用,应从大一入校开始融入思政的生涯教育,对学生在真正面对就业抉择之前做好思想准备,能够起到化云为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在工作中从理念、层次、路径等方面进行协同配合,形成合力,把思政和就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促进学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猜你喜欢
毕业生思政育人
南京艺术学院2022届毕业生优秀作品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