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韬
超市商品种类齐全,选购方便快捷,是普通老百姓的首选购物之地。可你知道吗,超市商品虽然大部分质量有保障,但有些超市也有一部分次品、临期,甚至过期的商品混杂其中,稍不注意可能会买到。那么,去超市购物,该注意哪些事项才能避免这些“陷阱”呢?
选牛奶,不要只图方便 有些超市营业员会将远期的牛奶放在不起眼的地方,而将快要到期的牛奶放在外侧和右侧比较显眼易取的地方,商家正是利用顾客贪图方便的特点出售临期商品。因此,如果想要购买新鲜牛奶,最好看清楚生产日期再选择。
买水果,别挑太漂亮的 在超市果蔬区,经常会看到很多光鲜亮丽的水果,样子很是诱人。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看起来漂亮发亮的水果可能表面打了蜡。根据国际标准,水果打蜡是允许的保鲜方法,合理打蜡对人体没有太大影响。但一些受利益驱使的商贩肆意使用含铅、汞的工业蜡,长期食用势必对人体有害。因此,挑水果也要谨慎,那些看着不起眼的水果其实吃起来更让人放心。
易过期,散装食品少买 超市中散装食品因为价格便宜、挑选方便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专家指出,这些裸卖的食品其实很不卫生,而且容易过期。
散装食品因为长期暴露在人多、空气流动差的环境下,表面会吸附很多细菌,而且有些散装食品甚至没有生产日期和厂家信息,质量上难以保证。因此,专家建议尽量购买正规包装的食品,安全性相对有保障。
打折品,可能花冤枉钱 超市里经常会搞打折销售或买几赠几的促销活动,但商家经常是先将一些平时不受关注的商品价格抬高很多再搞促销。建议消费者把目光放在想买的东西上,不要贪图小利买一些无用的物品,反而花冤枉钱。
分清楚,保质期与保存期 平时逛超市会发现,有些食品包装上含糊不清地标注着“某年某月前食用最佳”“此日期前食用”等,或者直接写保质期几个月、保存期几个月,让消费者云里雾里。
保质期与保存期,两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相差千里。保质期是指在标注期限内,食品品质最佳,但过了期限并不表示就发生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如果色、香、味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可以食用;但保存期则是硬性规定,食品超过这个期限会发生变质,不宜食用和销售。因此在购买前要了解清楚再行选购。
看条码,认清“山寨洋货” 有些超市为了谋利,可能会以“山寨洋货”充当进口商品高价售卖。这个时候,消费者就要学会看条形码来辨别真假。
条形码是商品的身份证,它记载着商品的很多信息,开头的几个数字代表着商品的生产地。比如,国产商品开头数字是690,349代表法国,880 代表韩国,而泰国则是885 等。通过对条形码的了解,今后再购买进口商品的时候就不会被“山寨洋货”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