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瑾
(新疆巴州和静县和静镇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巴州 841300)
我国养鸡业有着悠久的历史,鸡肉产品及鸡副产品长期在我国食品市场中占据重要比重,且近些年随着各类养殖技术的兴起及禽类养殖利润的可观性,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转型投入到禽类养殖中,这一方面扩大了鸡养殖规模,并满足了市场对鸡肉食品的需求,但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也引发了某些负面影响,某些养殖户在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并没有做好相应疫病防控工作,导致养殖过程中疫病频发,在养殖时疫病综合防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疫病防控能极大降低疫病隐患,保护鸡群健康。在养殖过程中,鸡禽流感是常见鸡类传染性疾病,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传染性决定了其对养殖业的威胁程度,基于此,养殖户要掌握鸡禽流感的发病原因及流行特点,并做好相应防控措施,防止禽流感扩散导致养殖户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
鸡禽流感能在人类和鸡群中传播,具有传染性强、危害性大等特征,在传统鸡禽流感防控过程中,存在养殖户不注重自身防控而染病的案例,人患鸡禽流感疾病时死亡率为30%,而鸡患病后死亡率高达70%,人患禽流感后通常会有一周左右的潜伏期,由于人患病后的典型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均表现出发热、畏寒、鼻塞流涕及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可能由于不重视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严重患病人员会表现出胸闷、呼吸困难及脓毒血症休克等症状,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的禽流感病毒及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因此,该种疾病对人类同样会产生极大危害,基于此,养殖户在防控过程中要做好自身防控工作,防止感染鸡禽流感[1]。
鸡禽流感在鸡养殖中主要具有以下特征:首先,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大型畜禽类严重疫病的防控和治疗工作,整体上并未发生全国性大规模鸡禽流感发病案例,且在我国规模化养殖场中已建立较为完善的疫病防控机制,但我国从事鸡养殖的个体较多,且中小型鸡养殖场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局部地区仍然疑似存在低致病性及非典型禽流感的存在,因此,我国在禽流感类疫病防控工作中仍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其次,我国存在大量小型养鸡场,这些养殖场无论是在养殖条件还是养殖免疫条件上均不符合市场管理条例,且这些小型养殖场数量每年均呈现出递增趋势,因此,局部性的禽流感发病概率仍然较大,而在大型养殖场中,由于已建立疫病免疫措施,因此,发生概率较小。再次,鸡活体交易运输是鸡禽流感跨区域传播的主流渠道,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完善,鸡活体运输方式日益频繁,相应地提升了患病风险,此外,各类禽类交易市场中病菌密度较高,且人员复杂,也是重要的病原体集散地。第四,各类野生或宠物鸟类体内可能存在禽流感病原体,受鸟类迁徙及分布的影响,导致禽流感防控工作难度较大。第五,我国先前对禽流感展开了一系列的化学手段防控治疗,当前禽流感病原体已出现了抗药性及变异,各类相应疫苗的抗病毒能力大幅下降,即使是经过免疫后的鸡群也无法完全免疫变异禽流感病毒。最后,免疫效果不稳定,现阶段,在非典型禽流感中存在患病鸡存在隐性带毒排毒情况,患病鸡的临床表现为精神萎靡及进食量降低甚至废绝,且会引发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经过剖检后发现患病鸡往往是身体抗体免疫水平较差或没有抗体,受到禽流感传播速度快、难以清除等影响,患病鸡临床表现通常与禽流感毒株性质及免疫能力相关,如患病鸡感染禽流感弱毒株,临床表现不明显,死亡率也较低,反之会出现强烈的临床表现,如呼吸困难等,死亡率也会相应提升[2]。
鸡禽流感具有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及危害大等特征,对禽类及人类均能造成感染,且当前没有特效药物进行治疗,因此,在防治过程中通常以防控为主,当出现疑似病例时要将病鸡立即隔离,且养殖户应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对病鸡进行无害化处理,无论是防控还是病死鸡处理欠妥均会造成大规模的感染,从而对养殖场甚至是整个养殖区域造成影响,因此,在养殖过程中要通过科学、有效地防控措施降低鸡禽流感发病概率,避免出现大规模疫病。
在出现疫病端倪时,养殖户要配合政府第三方兽医检测机构做好疫病诊断工作。禽流感病毒毒株不同致病性不同,所引起的鸡禽流感的治疗、防控及检测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无论是兽医人员还是养殖户,实行防治必须建立在对各类鸡禽流感充分认知的基础上,当前较为流行的鸡禽流感疫病检测诊断方式有HA 试验、HI 试验、AGP 试验、PCR 检测及分离病毒鉴定等几类,检测人员需依据疫病的不同类型针对性地展开诊断检测[3]。
为降低大规模鸡禽流感的发生,养殖户要从日常养殖管理入手展开防控,在防控过程中主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首先,明确认识当前鸡禽流感防控难度及禽流感形势的复杂性,将疫病预防作为日常鸡饲养的一部分,尽量避免跨区域采购鸡苗,通过此种预防方式能有效降低外来病原体进入养殖场中。其次,强化养殖场日常消毒工作,建立严格的鸡场消毒机制,在养殖场中设立门禁,对进出鸡场的车辆、人员及设施等均要进行彻底消毒,除此之外,做好养殖场地消毒、道路消毒、养殖工具消毒及运输车辆消毒,严格的消毒制度能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降低病原体传播概率。再次,科学规范免疫接种流程,通过接种虽然无法完全控制疫病的发生,但在很大程度上能降低发病概率,且通过接种还能防止出现新城疫等恶性传染病及内皮组织增生等免疫抑制疾病。
最后,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坚持从正规鸡苗孵化基地进行采购,待采购完成后应将新采购鸡群单独饲养在隔离区域中,疫病潜伏期过后混群饲养。此外,养殖户还应采取全进全出的养殖方式,科学控制养殖密度,科学搭配各类饲料,使用营养丰富的饲料进行饲喂,做好鸡舍通风及光照控制,尤其是在秋末及春初等疫病高发时节,要通过饲料—温度—通风—消毒等一系列规范降低疫病发生概率,最后,妥善处理病死鸡,当出现患病鸡时要通过无害化手段进行处理,严禁随意丢弃及流入市场,此外封闭整个养殖区并进行全面、彻底地消毒,若出现大规模疫病且难以控制时要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并配合防疫部门开展疫病防控工作[4]。
无论是规模化养殖场还是个体养殖单位,为了有效控制鸡禽流感,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免疫接种工作,免疫能将鸡禽流感发病概率降至最低,与此同时,基层兽医部门及政府针对接种免疫也要进行推广宣传,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免疫,当前鸡禽流感常见疫苗主要包括H5N1亚型灭活疫苗、H5亚型鸡痘疫苗以及H5+H9二联灭活疫苗等几类,在接种过程中要依据实际养殖情况及疫病发生规律,以科学的免疫程序及抗体性质检测方式进行接种免疫,养殖户要设置疫苗免疫接种制度,防止漏针和少针,且在接种时要严格依据接种说明展开,在明确接种方式、接种剂量及接种流程的前提下进行接种,接种完毕后要通过集中检测、抽样检测及常规检测几种方式检测接种鸡体内抗体水平,确保疫苗接种的有效性[5]。
养鸡场应设置专门的隔离区,隔离区与养殖区要设置一定的安全距离,当出现突发事件时首先将病鸡运送至隔离区中,且养殖人员在处置突发事件时也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当养殖场出现疑似高致病性病理时,养殖人员要在第一时间将病鸡隔离,而后将样本送至相关部门检测,并向有关部门进行汇报,必要时隔离整个养殖区,并对所有鸡只进行扑杀及无害化处理,此外,相关部门也要通过疫情常态监测机制对区域内的流行疾病进行检测,这对实现养殖产业长远发展、保障养殖户养殖利润及维护鸡肉市场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6]。
综上所述,鸡禽流感不仅会影响禽类健康,还会危及养殖户,对人们的和谐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基于此,养殖户及兽医部门要做好鸡禽流感检测工作,基层养殖人员还要做好相关防疫要求,勤消毒、勤通风,并为鸡群生长创设良好环境,通过上述工作能将鸡禽流感疫病的发病概率降到最低,更好的促使我国鸡禽养殖事业向可持续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