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杰
(辽宁省凌源市农业区划办公室(凌源市农村能源办公室),辽宁 凌源 122500)
农业是第一产业,在保证国家经济安全方面发挥着基础作用。传统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人力,生产效率低,生产强度大。随着农业机械设备等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切实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节约了大量劳动力。本文主要结合凌源市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分析了翻耕机、免耕播种机以及收获机在农作物种植中的具体应用技术。
近年来,凌源市按照乡村振兴政策的产业振兴发展要求,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工作,每年召开农业机械化现场会,推广先进经验,推荐和引进先进农业机械。凌源市委、市政府立足生态立市战略定位的基本发展思想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把生态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重视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提高应用者的技术水平和能力,年培训600 多人。同时,狠抓农机示范区和农机示范户建设,尤其是支持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发展,农机合作社已达到10 个以上,农机大户22 个。
截至2019 年底,凌源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8.3 万千瓦,各类动力机械3.30 万台,配套农机具2.76 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62 台,中小型拖拉机2520 台;耕整地机械13973 台;精量播种机1973 台,免耕播种机112 台;田间管理机械2374 台;玉米联合收割机162 台,秸秆打捆机31 台,秸秆还田机械112 台。
(1)机械化整地技术要求
农业机械化整地主要适合于干旱农田,秋季进行深松或深翻整地,保障土壤能够更好地蓄集秋冬季的雨雪,防止春旱。农机机械化整地不需要每年进行,一般2~3 年翻耕作业1 次即可,深松深度一般控制在25~30 cm,打破犁底层,也可根据土壤情况灵活掌握整地间隔[1]。
在整地处理过程中可以结合种植地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局部整地或者全面整地。全面整地就是采用深松整地机械设备在农田进行全面整地作业,可起到疏松土壤、蓄水保墒的目的。局部整地是当前较为常见的整地方式,选择齿杆或者深松铲进行整地,营造虚实结合的土壤结构,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2)农机操作技术要点
利用机械设备进行整地作业前要做好机械设备调整,按照调整类型划分成纵向调整和横向调整。农业技术人员操作前要进行专业培训,明确机械设备的操作方法,发挥设备真正的优良性能。调整机械设备的工作深度,对机具进行认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及缺陷,确保各个零部件润滑正常,连接可靠,状态优良。作业过程中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不能够带病操作,消除故障后才能重新整地作业。
(1)播种前的机械设备调整
农业免耕播种机在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播种中应用较广泛,能够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施肥、镇压等多个环节。一般免耕播种机播种作业时速控制在每小时2~5 km,整地作业每小时控制在3~7 km,阻碍较大的土壤可以减缓行进速度。
正式作业前,应正确连接播种机和拖拉机的悬挂机构、万向节、转动轴,确保机械设备前后左右保持在相同水平线。调整拖拉机悬挂机构提升杆能够对播种机的左右水平作出调整,调整拖拉机悬挂中心杆能够对播种机的前后水平作出调整。
悬挂播种机提升时,如果拖拉机出现翘头可在拖拉机前保险杠加配重块,保障机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行进中应根据农业标准要求确定最佳播种深度、播种量和施肥量,播种深度小麦控制在3~5 cm,玉米控制在3~8 cm,种肥施入种子下5~8 cm 位置[2]。
(2)田间作业要点
操作人员在驾驶之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合格之后才能上岗,不能够违规操作。进入田间操作之前要将拖拉机液压手柄提起,使刀具距离地面15 cm,结合动力传输,空转1~2 min后再挂挡,缓慢松开离合踏板,同时操作拖拉机的液压升降调节手柄,逐渐增大油门,使机械设备能够进入到土壤中,直到正常深度为止。此时可以操作液压手柄,使液压处于浮动位置,机械设备能够正常向前行进。
机械在行进中一定要匀速,根据土壤硬度调整旋耕深度。行进中要保证万向节传动轴夹角不大于10°,地头转弯时不能大于25°。作业中如果出现异常响声或者噪声,应立即停下检查,排除故障。需定期检查和更换旋耕播种机的万向节、传动轴、旋耕刀以及齿轮箱的零部件,保证机械设备行进安全、稳定[3]。
当前农作物联合收获机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加大,在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性作物收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机械设备调整
自走式联合收获机在开展小麦收获中,可以根据小麦的产量、干湿程度、自然高度、倒伏情况对脱粒间隙、拔禾轮前后位置高度进行综合性调控。为了保证联合收获机效用发挥到最大程度,收获时应始终保持大油门,不允许减小油门降低行进速度,这样会降低滚筒的转速,导致收获效率低下,甚至造成滚筒阻塞。小麦联合收获机应选择合理作业档位,一般亩产量300~400 kg可以选择二档位;亩产量500 kg 选择一档位;亩产量300 kg且地势相对较平坦、技术人员驾驶较熟练,可以选择三档位作业。
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收获期易出现掉穗或者掉粒问题,行进中应适当降低转速,防止打击板或者采收装置过快导致小麦粒损失或玉米掉穗,降低作业质量[4]。
(2)机械设备的调控
农作物收获时要随时观察机械设备各种仪表盘、收割台作物的流动情况以及各个部件的运转情况。发动机沉闷、脱离筒声音异常还有发动机冒黑烟时,说明滚筒内的脱离阻力过大,应适当调整间隙,降低速度,排除故障再进行收获作业。
加快现代化种植技术的有效推广和应用,对转变传统生产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有较大助力。应明确农业机械设备的具体操作要点,规范种植户的操作行为,确保农业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