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和县设施蔬菜机械化生产的思考

2022-11-23 01:10石良华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11期
关键词:机具机械化设施

石良华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农业农村局香泉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安徽 马鞍山 238200)

和县地处皖东,滨临长江,县域面积1319 km2,辖9 个镇,人口54万,其中农业人口45万,是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传统农业大县。和县拥有着“青山绿水到江沿,土地一半是良田”的生产条件,全境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土质肥沃、雨水丰沛,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

一、设施蔬菜发展现状

1、设施蔬菜生产现状

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产业发展,将农业机械化主要工作纳入政府年终工作管理目标考核,并出台了系列鼓励政策。截至2020 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54.73 万千瓦。

和县是安徽省设施蔬菜生产第一大县,蔬菜规模化种植自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发展,经近40 年的不断积累,已成为县域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先后被认定为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拥有“中国蔬菜之乡”、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的“菜园子”美誉。

2020 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45 万亩,其中设施高效栽培面积23 万亩,钢架大棚覆盖率98%。品种涵盖茄果类、瓜类、豆类等8 大类近百种,年产各类优质蔬菜瓜果120 万吨,总产值达30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0%,种植业总产值的70%,全县蔬菜从业人员人均种菜纯收入突破3 万元。全县有微耕机4428 台,微滴灌设备12319套,高性能蔬菜移栽机3台,蔬菜育苗流水线4套,蔬菜育苗工厂4 家,智能育苗温室40 万平方米,年育苗量3 亿株。

2、设施蔬菜生产中机械化应用现状

目前,和县的设施蔬菜生产在机耕、机灌、机植保等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大棚机耕水平达100%,大棚微滴灌率达98%,机械植保率达87%。主要使用6 马力拖拉机、大棚微耕机等小型机械开展大棚内机械化耕作,增加耕深、改善土壤墒情[1]。通过微滴灌机械,结合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大棚节水精准灌溉,优化生产环节。以机动喷雾器为主,结合使用频振式杀虫灯、防虫网、脉冲式烟雾机等,开展综合病虫害防治。

二、设施蔬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蔬菜种植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是设施农业基础薄弱、起点低,主要以技术含量较低的普通钢管塑料大棚为主,技术较高的温室发展较慢。由于栽培、植保、收获等关键环节的设施装备不完善,总体机械化水平不高。在收获后的分拣环节,基本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成本高。虽然已有近40 年的发展历史,但蔬菜产业“大而不强”,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先进适用的机型少

一些蔬菜生产机械生产设计不能与实际生产高效匹配,还需进一步改进,蔬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应用水平有待提升。起垄、覆膜等环节机械化操作水平较低,特别是移栽和采收环节,大部分仍停留在人工操作。蔬菜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全县用工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农村劳动力主要向二三产业转移,现有劳动力输出偏大,大多农业从业人员都是老人,劳动工作效率低。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用工成本占整个蔬菜生产成本的近60%,机械化应用水平不超过5%[2]。2021 年,和县鼓励3 家工厂化育苗企业引进了3 台自动移栽机,经过多次改进,目前还处于调试、示范阶段。农户自己育苗很难达到移栽苗标准,进一步阻碍了机械化移栽的推广进程,只有同步推进育苗和移栽两个关键环节,才能提升蔬菜生产机械化的总体水平。

施肥机械化水平也较低。虽然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都实现了水肥一体化,但大部分散户种植、追肥滴灌时还需人工介入,属于半机械化作业。

清杂机械化水平很低。规模化基地生产的蔬菜秸秆、杂物收集、清理及转场环节机械化应用水平不高。

2、农机农艺融合程度不高

受地理位置影响,土壤质量、田块大小等因素导致部分区域设施棚体不适宜进行机械化作业,勉强作业后也达不到蔬菜生产要求,制约了机械化全面推广和应用。

(1)基层技术力量薄弱

新机具、新技术更新速度跟不上近几年设施农业机械化发展步伐,农机人员难以向当地种植户推荐适宜机具。同时,普通种植户和蔬菜生产人员知识水平不高,不能满足机械化生产要求。

(2)缺乏设施农业机械技术标准、作业质量标准和规范

当地特色蔬菜机械化生产技术规范还未真正形成,没有整套成熟规范的生产技术指导,难以进行技术普及推广和规范化生产指导。

3、缺少蔬菜生产机械化服务组织

全县机械化服务组织较多,但服务内容局限于水稻、小麦、油菜等大田作物,针对设施蔬菜生产的机械化社会服务组织很少。大部分园区采购的机械仅限于自身生产,未向周边普通菜农开展服务,机具使用率不高,不利于整体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4、蔬菜采摘后预冷设备较落后

预冷冷链水平较低,目前和县还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种植基地采收后,需大力挖掘田头预冷和冷链物流。蔬菜采收后,田头预冷设备普及率较低,仓储能力不够,冷链物流设备较少,导致蔬菜保鲜时间短,运输距离短,大大制约了蔬菜种植规模,叶菜类尤为突出。

三、设施蔬菜发展建议

1、强化政策扶持

提倡适度规模发展,根据地域特点和种植结构,选择重点种植区域和重点品种的机械化生产技术做为突破口,从引进、调试、示范、推广各个环节推进。

2、政策引导推进

高性能设施机具价格高,一般用户难以接受。应积极争取加大高性能设施机具的补贴力度,降低农户使用成本,提高其购置积极性。重点打造一批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的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蔬菜生产机械化发展。通过机械化促进蔬菜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降低生产成本,达到提高种植者经济收益的目标。

3、加大补贴力度

对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个人和组织提供补贴,推动生产环节专业化、组织化,融入社会化作业补贴服务系统。加大购机补贴力度,充分发挥好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杠杆作用,建议补贴政策向设施蔬菜生产倾斜,提高设施蔬菜关键机具的补贴比例,扩大补贴品类范围,鼓励叠加补贴,提高引导力。加大项目支持,通过项目建设带动设施农业的发展,扩大示范区引领辐射作用。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新型适应蔬菜生产的农机具的研发推广。

4、技术培训,示范指导

依托科技支撑,常态化组织设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和种植能手外出考察培训、交流,不断学习和引进新技术,推广新经验,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育。蔬菜生产机械相对稻麦油等大宗作物更为复杂,机械操作过程更加精细化,对技术要求更高。目前,蔬菜生产机械操作技术指导人员与操作人员较少,应加快培育机械化示范基地机械管理人员、操作人员,鼓励技术人才到先进地区和有关生产企业考察学习,不断提升技术、提高技能。同时,定期召开技术培训会暨观摩会,宣传推广适宜本区域蔬菜机械化生产机械,传授机械生产作业要点、维护保养、规范操作、安全生产,加快先进适用的设施蔬菜生产机械推广应用步伐[3]。

5、促进农机农艺融合

为切实推进设施蔬菜机械化发展,农机、农艺部门应通力合作、紧密融合,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合力。加强与江苏省农科院、安徽农业大学等合作院校的交流,研发和推广适宜不同棚型、不同土壤、不同品种的新机具、新技术。重点研究适应机械移栽的蔬菜育苗标准化技术和适应机械采收的蔬菜栽培技术,扩大“宜机化”示范规模。

6、壮大合作组织

通过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投入扶持,培育高效设施农业机械服务主体,壮大专业合作组织实力,一方面,可以提高设施蔬菜生产机具利用率,降低机具使用成本;另一方面,可为中小规模蔬菜生产基地提供机械化服务,让购买服务的方式降低菜农个人负担,让专业的组织来从事专业的事情,促进规模化经营,达到生产规模化、作业标准化、效益最大化,提升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

猜你喜欢
机具机械化设施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力促农业机械化 迈进农业“高质量”——聚焦《“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试论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发展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lMLQS-40/70起垄铺膜施肥联合作业机操作使用及维护
辽宁省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措施探讨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设施农业文摘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