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教育信息技术 提升小学语文教学

2022-11-22 04:55:50王小锋
中国新通信 2022年16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摘要:现阶段的小学课堂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正处于转型与发展阶段,其需要科学地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匹配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来说,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促使语文教学获得更高的成效。基于此,本研究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展开探讨,分析信息技术应用的原则和方法,以期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信息技术

一、引言

近年来,在科技水平的日渐提升下,各个领域也在追求更加高质量、高效率地发展,从而获得更高的效益[1]。对于学校教育方面也是如此,教学水平的提升将能够有效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教师应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提升教学的成效。具体来说,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促进语文教学课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使得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

在当今信息化的环境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还可以提升课堂教学知识内容的传递效率,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2]。

(一)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应试教学模式的压力下,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容易采取满堂灌输的方式,以高强度的“填鸭式”促使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3]。在此过程中,学生就像学习机器,而老师是这台机器的操纵者。随着教育现代化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转变,教学方法也得以创新,传统的教学课堂已经逐渐被取代。通过将信息技术与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进行融合,可以更生动、活泼的解释文本内容中的深层含义。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逐步改善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此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也能够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特征。再如,教师在教学纠正错误语句时,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错误语句进行标注,并通过动画技术以动态形式将所需要纠正的内容进行修改,这种更加直观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如何使用批改标记来纠正错误的语句。在此种模式下学生学习知识的成效将会得到良好改善,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就可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更加形象直观,有效营造意境

小学阶段的学生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累一定的知识与经验,同时也初步建立了学习新知识的方式与方法,但是由于自身的认知能力有限,会出现认知偏差和误解[4]。而借助信息技术能够将学习内容以图像、视频、图片等方式呈现出来,促使一些抽象化的课程知识点更加形象、直观。同时,通过展示图片和动画,还将会培养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的能力和方法。例如,在教学《纸船和风筝》课程时,松鼠和小熊日常主要借助风筝、纸船进行交流,其中纸船是以“漂”的形式顺着小溪至小熊家,而风筝则是以“飘”的形式乘着风到松鼠家,教师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向学生讲授“漂”、“飘”的含义,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播放相应的动画,如在“漂”的动画中可以重点强调“水”,而在“飘”的动画中则是可以重点关注“风”,通过此种运动形态学生将会更好地理解两字的含义。

(三)增加课堂容量,扩大学生视野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其受到课时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大多数的教师也仅能通过课堂仅有的时间开展教学,并期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的知识点,促使学生更加清晰掌握与理解课程知识点。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将丰富的知识内容引入课堂,并优化课程知识结构,使其更加简洁、明了,同时也可将知识信息方便、快捷地呈现给学生,这对于提升学习的记忆力以及对知识直观印象而言均有着积极作用。此外,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也能够进一步丰富课文的内容,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拓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扩大学生的语文视野,最终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知识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由于现代学生对于文章所描述时代的背景并不了解,相应的感触也并不深刻,因此较难连接“中华不振”的含义,并且对于为什么要感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感到困惑。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形式将文章时代背景下所讲述的视频、图片等内容播放给学生,促使学生可以知晓帝国主义时期的侵略性,并能够体会到当时社会人民的辛苦生活,促使学生熟悉时代,体会课文内容,进一步加深对于周恩来总理人物形象的认知,激发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创造反思环境,加深理解记忆

目前,在小学语文課程中教学,存在一些抽象化的内容,学生如果仅仅的依靠教师口述讲解并无法深刻认知,而此时借助信息技术就能够良好的为教育教学提供支撑,可以通过设计并选择相应的教学课件,直观、详细、具体地将抽象化的内容简单化,引导学生理解课程难点、重点,促使学生可以有效掌握课程知识。同时,借助信息技术讲述课程知识点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边学边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迸发出新的思维,积极探索、勇于反思,从而能够深入理解和记忆知识点。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创设出反思的环境,促使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持续探索自身的认知模式,构建相应的认知思维,在激发灵感的同时也可形成自身的知识结构。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原则

(一)语文性原则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地融合在本质上来看,其是一种过程重构的形态,通过对语文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改革,进而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课堂中。在信息技术的介入下,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性质、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等并不会发生改变,其仍呈现为整体的语文性原则。而应用信息技术仅是为了可以更加有效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并为小学语文贡献充足的教育资源,教师通过充分利用和释放信息技术的价值,从而可以更加积极的探索中国教育的本质。

(二)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原则,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与认知规律,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通常科学性原则所强调的是融合的标准以及融合的过程,融合的标准主要是针对教学所需取得的各项基本规范做出了明确的说明,而融合的过程则是强调了具体可以结合的地方。此外,在内容的选择上也需要突出科学性,其主要表现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以后也需要明确教育目标和适当教学方法,确保既可以充分展现出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后的简洁性和形式的新颖性,也需要有效遵守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规范。

(三)艺术性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充满了大量的语言,而这些语言很有艺术性,促使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成长。所以,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不能打破艺术氛围和特性,确保教学活动不受影响。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性原则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方法、工具改善学习模式,提升学习的效率,激发出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相关工具来处理数据、编辑和发布作品,并可以开发其他拥有艺术性、创造性的作品。此外,学生还可以信息检索工具从各种来源查找、评估和收集信息,进而将相关内容整理成有效的学习知识结构,提升语文学习成效。

(四)辅助性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并不意味着两者在课堂上是平等的。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所扮演的角色是主要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而并非取代课堂教学。因此即使深度融合,现代科技也不能被视为教育的主体和继承体,而是应当借助工具与技术,创造出更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

四、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其对教师、学生、教育事业的进步都有很大的好处,但是应用不当等问题将会导致信息技术的作用与价值不能充分发挥。

(一)师生互动缺失,学生主导权丧失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并未正确 认知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而是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电子白板上,并呈现了大量的教学内容,仅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全面、及时掌握。而在知识传达的过程中并没有深入挖掘知识的内涵与深层意义,并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因此极容易遗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而致使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成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主体,严重忽略了学生的主导地位。此外,在教学中学生也将会更为关注课件内容的变化,机械式记录笔记,思考深度不高,也无法与教师形成交流。长此以往,教师将无法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热情也将会逐渐消退,学习的效果将无法得到保障,这与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初衷相违背。

(二)过于重视多媒体课件,忽视教材的重要性

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通常需要对大量、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搜集并整理,提取出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这将会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在课件中存在部分的内容是对教材课本知识的简单重组,并未起到良好的拓展与补充教材知识的价值。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需要在极为丰富的多媒体课件中选取相关内容,而对于教材课程知识点将会出现严重的忽略,这将会直接影响到教材的价值。同时也会对学生学习、阅读纸质书籍等产生影响,造成学生无法开展深层次的学习,长此以往将会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导致教学成效无法到达预期的目标。

(三)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忽视传统教学方式

不可否认,信息技术为新时期教育教学提供了较大的便利,但是也将会造成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出现忽視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均会习惯性的选取使用信息技术的方式进行授课。在学生学习完成后,其脑海中通常是一些彩色化的多媒体课件,而对于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印象相对较少。同时,当教师在课堂中从头至尾使用信息技术时,其也将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课程教学的重点与主要材料,而对于借助黑板讲解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关注度相对降低,这也造成了教师不再精心设计板书内容,对于课程知识的框架、重点、难点等授课效果减弱。根据科研结果,黑板上的板书内容将会带给学生更加清晰的认知,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升学习的效果。而如果教师未能有效借助板书内容授课,将会降低课程教学的效率。

五、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师生互动,突出教师引导学生主导

在教学课堂中,师生互动能够有效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持续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成效,并有助于最终实现教育的互学互鉴。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时,不仅需要准确掌握课堂教学的节奏,还应当在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互动,关注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也需要积极创设各类学习问题,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营造出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构建基于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有效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除了教材本身内容以外,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与途径为学生补充知识体系。教材中的文字内容作为学生学习的范文,信息技术则是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围绕相关知识点给学生提供讲解,从而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因此,教师需要科学、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并将信息技术与教材课本有效关联,促使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深入结合,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动力。此外,通过上文分析可知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化的知识更为具象化,有助于学生学习,但在某些情况下并不宜频繁使用。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明白,借助信息技术授课应该显示课程的大纲内容和可以扩展的课外知识点,而不仅仅是简单地对教材文章内容的重复。科学、恰当的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升教学服务,例如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教师可以借助名师讲解;而在讲解生字词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丰富知识的内涵等,通过此种形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认知知识,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提升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深入融合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性质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有效掌握运用技巧能够促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重要的价值和作用。针对现阶段教师教学中存在无法有效结合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问题,学校可聘请相关专家为教师讲解具体的融合策略和方法,提升教师教学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化程度,促使教师可以在实践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形成优势互补、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在讲授生字词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将相关知识点呈现出来,明确本知识点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然后教师再运用信息技术将生字词的内涵进行呈现,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等形式。通过教学学生将会更加清晰地明确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并深刻理解知识内涵。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鉴于当下教育的发展现状,许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对信息技术的关注度不够仍在使用传统过时的教学方法,或是无法正确运用信息技术,并采取习惯性的教学模式进而阻碍了学生潜力的有效发展。本研究通过分析,探究了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并阐明了具体的应用原则,进而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改善教师教育的观念并创新教学的方法,促使教学内容更为形象、直观,也可增加课堂的容量,为学生创造反思的环境。因此,新时期教师应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更多创新,融入新的教学工具与模式,促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与成长。

作者单位:王小锋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南关小学

参  考  文  献

[1]肖哲.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22(04):59-61.

[2]汪芳.互动反馈技术让小学语文教学更精彩——以《寒号鸟》一课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01):55-57.

[3]马钰宝.希沃教学软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新通信,2022,24(01):184-185.

[4]张巧文.基于互联网+的“双师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以广西乡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培训为例[J].電脑知识与技术,2021,17(33):244-248.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