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营商的传统代理渠道经营越来越困难,亟需转型建设新型渠道体系,异业渠道合作建设成为必然选择。本文回顾总结了近年来运营商主导的三种异业合作模式,即轻载化合作、商渠一体合作、共建共营合作,对异业合作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异业渠道未来的建设经营提出了思考和展望。
关键词:运营商;异业合作;渠道建设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经济发展和新冠疫情冲击,运营商传统代理渠道(线下实体门店)经营越来越困难,大量中小渠道甚至一些大型连锁退出合作,运营商的渠道规模呈现萎缩趋势。加快建设新型渠道,探索打造客户维系、业务销售、高效经营的新触点体系成为运营商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二、传统渠道经营的三大挑战
第一,传统代理渠道的客流下降。客户消费向核心商圈、社区便利店、商超等人流旺地集中,传统电信街、代理渠道到店客流日益减少,新客户接触不到、老客户维系更加困难。
第二,传统代理渠道的运营成本高。行业发展加快转向高质量发展、有序竞争,渠道销售费用逐年管控压降,而传统代理渠道的人工成本、门店铺租逐年增长,以运营商业务销售为主要获益来源的传统代理渠道入不敷出、难以维系。
第三,传统代理渠道的经营亟待转型。在传统个人业务萎缩、流量红利快速消退的背景下,运营商推出的各类数字化新业务,包括面向家庭客户的智家产品销售、面向政企客户的行业产品服务、面向新场景的新兴业务等难以在传统渠道销售承载。
三、异业渠道合作建设实践
异业渠道一般指主营非通信业务的线下渠道,运营商开展异业合作既是渠道触点补强的必然要求,也是细分场景拓展的重要探索。
运营商选择开展合作的异业门店一般具有到店人流大、品牌形象好、客户认可高、有一定区域影响的特点。同时,根据异业渠道的合作意愿、销售能力、门店影响力的不同,运营商会采取差异化的合作策略。
(一)异业渠道的合作模式
模式一:基于轻载化能力的广泛异业合作
以微信小程序、二维码、手机APP等轻载化能力赋能异业合作,将销售触点广泛嵌入客户生活轨迹,实现异业渠道便捷合作、高效传播、简易销售、即时激励。开展这类合作的异业渠道分布广、客流多,但门店规模不大。其中,销售能力较弱的异业渠道主要开展日常业务宣传,节假日重要时点也可作为促销合作点;销售能力较强的异业渠道开展日常业务销售,根据实际情况承载单一业务或多样化业务销售。该模式已广泛渗透到社区、农村、工厂周边的便利店、五金店等异业合作。
模式二:基于联合营销的商渠一体融合合作
以联合营销将运营商业务销售嵌入异业消费场景,实现异业和运营商业务的融合销售。通过信用购、卡券、消费券等营销工具,将运营商营销优惠转化为异业渠道消费补贴,以异业消费带动运营商业务办理。开展这类合作的异业渠道一般具有区域影响力、品牌认可度的特点,它们既是运营商的合作渠道,又是运营商的指定消费商户,同时享有业务销售佣金和营销优惠补贴,合作双方利益高度统一、业务高度融合。该模式主要在电器卖场、商超、电动车行等异业场景落地。
模式三:基于共建共营的多业态深度合作
以共建共营形态存在的跨界渠道,由运营商与异业渠道共同投入建设,共享客流和收益、共担风险和成本。开展该类合作的异业渠道一般具备一定门店规模、区域影响力,并且有较强的合作意愿和销售能力。该类异业渠道作为运营商在该区域的重要销售触点,承载运营商的各类业务销售、服务和体验。该模式主要在快递站点、品牌商家体验店等异业场景落地。
三种模式对比如表1。
(二)异业渠道的配套运营
1.统一形象管理,提高客户信任度
由于异业渠道的主营业务不是通信业务,到店客户存在不信任、不敢办理业务的顾虑。对此,运营商通过设计统一门店VI标识,如门头、挂牌、灯箱等,强化合作门店的标准形象露出,提高客户的信任感。同时,在店内有序配套台牌、货架、立柱等重要点位宣传,确保业务曝光度、销售可信度。
2.完善销售支撑,提高业务销量
由于异业销售人员不熟悉通信业务销售推广,运营商通过提供配套支撑改善异业销售成效。一是提供便捷办理工具和协同销售能力,支持客户自助办理,異业渠道仅需推介收单,系统自动分派专业队伍交付;二是搭建异业渠道、传统代理、运营商协同合作关系,由传统渠道提供异业渠道销售培训支撑,同时分享异业渠道的佣金收益;三是引入专业支撑团队,负责异业渠道的日常宣传销售和维护运营,并接受运营商的考核和激励。
3.强化激励牵引,提升合作动力
异业渠道兼营多个业务,投入通信业务推广销售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需要运营商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激励牵引。
一方面配套异业专属政策、专属激励,强化合作融合,通过建设一批有示范效应的门店,形成正向吸引;另一方面积极营造异业合作氛围,提高异业渠道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推动公司各级领导和一线员工深入参与异业渠道建设运营工作中。
四、异业渠道建设存在问题和挑战
必须看到,运营商的异业合作建设取得的成效还不及预期,在实践中遇到的三方面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投产效益不高。异业合作建设初期仍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时间、资源等开展宣传培训、销售支撑推动渠道销售正常化。不少异业合作严重依赖运营商营销投入,一旦投入减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后,仍有不少异业渠道出现业务销量低、承载业务少、产出贡献差的问题。低产出效益既影响了异业渠道的合作热情,也打击了运营商员工的积极性,甚至部分区域出现了不愿开展异业合作的情况。
二是持续经营不易。每家异业渠道覆盖服务的客户群体在时空范围内相对固定,当异业渠道开展业务销售、将主要客户群体拓展完成后,即面临无客户可拓展、无业务可销售的尴尬境地。同时,由于运营商的营销政策阶段性调整,当营销补贴力度下降或取消,异业渠道利益驱动不足,异业合作持续经营面临困难。
三是头部异业合作难。目前运营商在连锁异业、品牌异业等有规模、有影响的异业渠道合作方面还未打开有效局面。头部异业渠道合作姿态强势、约束规范较多、需求差异巨大、合作门槛较高。如何提供更加灵活、有吸引力的异业合作运营模式,是运营商異业渠道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
五、异业渠道合作建设的未来思考
未来的异业渠道建设要向着更精细化、个性化转变,充分发挥异业渠道所长,真正建成互利共赢、真实有效的销售触点。
(一)从规模化合作向精细化运营转变
异业渠道的合作建设,要统筹考虑异业渠道、传统代理渠道的经营共存,确保异业渠道的生存空间,减少与传统代理渠道的交叉重叠,保证异业渠道、传统代理渠道的积极性。
因此,异业渠道的建设合作要更加精细化,异业渠道的定位一方面是对空白区域、弱势区域覆盖补充,另一方面是对具体场景的深度嵌入,最终实现异业渠道在横向覆盖面上的补强和纵向深度上的补强。
(二)从标准化建设向个性化合作转变
区别于传统代理渠道的标准化合作流程,异业渠道合作要充分发挥异业特色和优势,通过异业渠道的客源、产品、能力、渠道、口碑、品牌、影响力、资源等带动运营商的业务销售。
因此,异业合作要考虑个性化的方案设计,按照一店一策详细规划合作经营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迭代优化,形成长效稳定的经营模式。具体合作双方可通过浅层合作、深度运营、持续迭代等分阶段的运营模式,实现异业渠道引进来、立起来,真正发挥出异业渠道价值和作用。
(三)从销售费用牵引向销售能力牵引转变
在异业渠道诉求多样化、高额销售费用补贴不可持续的背景下,运营商必须考虑新的渠道合作激励模式。通过工具、能力、产品等全面赋能异业合作,支持异业渠道线上开店、获取线上客流和商机;提供简易办理工具提高业务销售效率;以运营商资源整合搭建平台提供货源、客流、权益等优惠;将运营商的中小企产品销售和异业渠道建设融合起来,把异业渠道当做运营商业务的第一客户、第一体验官,同时又发展为运营商业务的推广员、销售员,实现异业合作深入捆绑。
(四)从产品权益合作向异业渠道合作延伸
对于大型连锁、头部异业的合作,要以异业主营和关切为切入点,将产品、权益合作与异业渠道合作结合起来,通过双方共投资源打造联合产品、融合权益,实现客户资源共享、渠道触点共享,增加客户获得感同时实现合作双方共赢。
六、结束语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异业渠道合作建设作为运营商渠道转型的重要承载,必须继续向前探索推进,运营商需要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加快完成华丽转身。
作者单位:毛栓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网格和渠道运营中心
参 考 文 献
[1]申玮.5G发展战略驱动下运营商渠道转型初探[J].通信世界,2020,(24):16-18.
[2]黄开宇.5G时代电信运营商的渠道发展策略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0,17(23):3-4.
[3]李卫卫.破解数字化时代电信运营商渠道转型难题[J].通信世界,2019,(04):27.
[4]邓文星.数字化时代运营商渠道转型微探[J].通信企业管理,2019,(05):32-34.
[5]赵婧,张阳.“新零售”背景下运营商实体渠道异业合作模式[J].通信企业管理, 2017,(10):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