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业务接入区标准化管理体系研究

2022-11-22 09:40:20陆聿龙南屏彭烨刘文娟胡蓉
中国新通信 2022年16期

陆聿 龙南屏 彭烨 刘文娟 胡蓉

摘要:本文从综合业务接入区的定义和业务发展需求出发,表明了综合业务接入区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思考综合业务接入区“怎么管”、“怎么整”、“怎么控”,对标准化管理体系进行了详细阐述,展示了标准化管理下资源规范性、基础资源储备、资源应用效能、业务支撑能力等多方面取得的成效,同时以“五化”为抓手,探讨综合业务接入区长效保鲜机制,旨在为相关人员在资源精细化管理上提供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综合业务接入区;标准化管理体系;哑资源

一、引言

综合业务接入区[1]是指为满足基站、集团客户专线、家庭宽带等各类业务接入需求,结合行政区域、自然区划、路网结构和客户分布,将城市区域或其他业务密集区,如发达乡镇,划分成多个能独立完成业务汇聚的区域。其根据业务密集程度,可划分为城区业务密集区(2-3平方公里)、一般城区及郊县中心(3-5平方公里)、发达乡镇(5-10平方公里)。每个综合业务接入区内包括汇聚节点[2]、分纤点、主干接入光缆、配线光缆、联络光缆、引入光缆等网络要素。其常见的网络结构拓扑如图1所示。

根据综合业务接入区内基站、集团客户、家庭宽带等业务分布情况,可将其划分为更小的网格管理单元,即为“微格”(其覆盖半径一般为100m-300m)。微格[3]是全业务基础网络规划的最小区块单元,承载有多元信息,包含无线、集客、家客等多种业务形态,是用户业务需求的初始来源。其根据业务形态不同,可分为住宅小区、政企单位、学校、开发园区、专业商业街、聚类市场、待建空地及重点乡镇等场景。

目前湖南移动网络资源数据总量数以亿计,其中哑资源[4]占比超过六成,每年在业务开通、资源调度、网络割接等流程中应用各类哑资源数据超过百万次。然而,作为综合业务接入区内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哑资源具有规模体量大、建设投入高、资源应用广的特征,也存在诸多管理困难:

1.系统无法自动采集。哑资源由于无源,无法通过网管进行自动采集,强依赖于人工手动录入,位置、数量等信息易出错。

2.人工审核困难。每月传输哑资源维护工单超过1万张,需拍摄审核资源照片超10万张;现有审核人员有限,只能覆盖40%资源,同时拍照质量参差不齐,审核质量难以保障。

3.生产流程场景多。传输网规划割接、无线开站、家客小区覆盖、政企专线开通、资源清查、隐患整治均涉及传输哑资源变更管理。

4.一直以来哑资源管理质量不佳、维护效率低下都是网络资源精细化的痛点难点问题。

二、综合业务接入区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2019年,随着5G时代到来[5-6],移动通信业务(集客、家宽、5G、物联网、云网等)发展进入爆发期,网络建设对于前期基础资源储备需求与日俱增。2021年,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首次提出,要构建基于5G+算力网络+智慧中台的“连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务体系,更使得作为主要基础资源汇聚的综合业务接入区标准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综合业务接入区因经验不足、现网资源管理不善、建维协同不充分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在现阶段管理中存在了诸多问题:

1.建维管理不规范,导致资源隐患较多。家宽业务末端接入距离长,光衰损耗大,ONU弱光明显;业务开通规划无序,跳接点多导致排障困难,客户业务恢复感知差;汇聚业务与接入业务同路由,发生断缆时,业务保护失效。

2.業务接入不合理,导致资源瓶颈凸显。一级分光器大量存在于汇聚机房、一级分纤点内,导致主干纤芯被大量消耗,主干管道资源被小芯数光缆占用;业务多跳接点迂回开通,在主干开接头接入,或直接接入汇聚机房等方式也是造成资源瓶颈的重要原因。

3.基础数据不准确,导致业务开通效率低下。资源调度不及时,现场资源与系统资源变更时间不协同;大量业务线下开通,现场资源数据变更后未进行或未及时进行系统数据匹配更新;系统资源数据关联性弱,无法支撑业务直接通过系统进行路径规划。

上述情况已严重影响到网络运维工作的正常开展,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难以满足市场对网络业务快速开通的需求。

三、综合业务接入区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基于上述现状,湖南移动以“管增量,控变量,清存量”为目标,决定用三年时间对综合业务接入区进行整治[7-8],实现综合业务接入区网络资源联动管理,形成一套面向业务发展、贯穿综合业务接入区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网络运维标准化管理体系。

(一)开展综合业务接入区标准化整治工作

以怎么“管”、怎么“整”、怎么“控”为着力点,开展综合业务接入区标准化整治工作,确立综合业务接入区内新增资源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现场跳纤到资源录入验收的入网规范管理标准,以及存量、变量资源从清查、整治到验收巡检的维护管理模式。

1.怎么“管”

(1)成立团队专人“管”。调整网络维护部门组织架构,组建资源管理班组,实现对综合业务接入区内增量、存量、变量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以“包机到人、分田到户、责任落地”为原则,实施综合业务区一、二级分纤点的包机管理,明确自维和代维责任人;成立综合业务接入区整治队伍,负责综合业务接入区内A-Z端业务的资源清查、数据录入/勘误,分纤点跳纤、巡检、检修等工作,实现综合业务接入区内分纤点的建维一体化管理。

(2)出台规范严格“管”。出台《综合业务接入区维护管理实施细则》,明确省市公司的职责要求,以及传输设备与传输线路、传输专业与家、集客专业间的维护分工界面,确定综合业务接入区整治队伍的主要职责为资源清查、存量业务跳纤整治、新增业务跳纤、分纤点巡检、光交箱智能门锁管理以及光缆纤芯测试。

(3)强化分工协作“管”。明确综合业务接入区资源管理团队与整治队伍、建设队伍、分公司网络部门以及区县分公司间的职责界面,强化分工,加强协同,共同提升资源管理质量和效能。

2.怎么“整”

(1)制定综合业务接入区建设标准。参照上级规范,结合本省特点,制定《综合业务接入区标准化指导意见》,定义了综合业务接入区、微格、一/二级分纤点等标准和接入原则。

(2)“三部曲”开展综合业务接入区整治工作。“一部曲”为以湘潭“白马湖综合业务接入区”为试点,根据潜在市场以及业务发展趋势,将综合业务接入区划分为多个微格;再根据微格划分制定机房、光缆、分纤点、设备、业务的优化方案,其中优化整治方案必须遵循的四个原则:一级分纤点内的末端接入光缆必须清退,一级分光器原则上须下沉至二级分纤点及以下,占用主干管道的小芯数光缆须腾退合并,业务必须实施就近接入的归属调整;最后根据优化方案开展光缆敷设、业务割接、系统资源录入、现场光交箱整治工作,从而彻底解决接入规范性、资源一致性等问题。“二部曲”为以湘潭“白马湖综合业务接入区”作为“样板间”,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各地市按照该标准在本地选取一个典型的综合业务接入区打造成“样本间”。“三部曲”为各地市总结“样板间”的打造经验,全面扩大综合业务接入区的整治规模,用近三年的时间完成市、县城区所有综合业务接入区的标准化整治工作。综合业务接入区三年整治计划如图2所示。

3.怎么 “控”

(1)建立有效协同流程,驱动业务高效开通。出台《综合业务接入区资源调度实施细则》,明确各部门在资源调度中的职责、流程规范、支撑系统及考核办法,保障4/5G业务与家、集客业务的高效开通。

(2)设计职能前移,从源头把控规划质量

将规划设计职能前移至维护部门,由资源管理班组负责方案设计,加强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同时,资源管理班组将介入建设的整个过程,所有资源的调度均由资源管理班组进行集中管理,有利于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整个流程实现双向反馈闭环。

(3)建立统一门户,实现综合业务接入区可视化

建立综合业务接入区统一门户,集中展现综合业务接入区资源、维护情况,如资源GIS地图呈现、健康度评估结果,实现资源对象“看得见,可管理”,从“虚”向“实” 转变。

(4)支撑手段IT化,实现日常维护可管可控。将管理流程和关键环节固化至IT支撑系统,提升资源管理效能。研发光路调度APP,实现工单管理清晰、路线规划清晰、设计呈现清晰、资源数据清晰、标签呈现清晰;研发巡检验收APP,实现高效维护、高质质检;引入智能光交安防系统,实现光交箱开关有迹,建设、维护工作操作可循,确保光交箱内资源安全可控。

(5)形成評估体系,综合衡量综合业务接入区健康度。

为有效评估综合业务接入区网络结构划分合理性、日常维护工作质量以及整治工作开展成效,从接入能力、维护评估、调度评估、验收评估四个维度全面综合衡量,建立综合业务接入区“四位一体”健康度评估体系,确保综合业务接入区管理“长治久安”。健康度评估体系如表1所示。

(二)综合业务接入区标准化整治工作成效

1. 综合业务接入区整治完成情况

截止至2021年6月,根据三年整治计划安排,全省如期完成了739个综合业务接入区整治,经省市公司统一验收评估后,整治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全省综合业务接入区健康度平均得分为94.16,超过90分预期值。综合业务接入区整治情况详见图4。

2.综合业务接入区能力提升情况

经过整治,综合业务接入区从资源规范性、基础资源储备、资源应用效能、业务支撑能力等多方面有了全方位提升,各地市资源性能质量改变明显,4/5G、家集客资源快速调度能力大幅提高,业务快速开通时长大幅降低,实现了业务线上的正向开通,确保了系统与现场资源的一致性。

(1)资源规范性提升。整治后的综合业务接入区一是网络层次结构更清晰,通过对三级分纤点进行调整,将部分具有业务汇聚作用的三级分纤点升级为二级分纤点,其余三级分纤点均下沉为园区光交,实现从综合业务接入区机房至业务接入点的网络层级≤2,减少业务接入的跳接数;二是业务接入规范,分纤点按照业务密集程度合理设置,业务按照微格→二级分纤点→一级分纤点→综合业务接入区的归属关系,实现就近接入,快速收敛。三是系统资源信息完善,通过资源数据清查和质量整治,资源准确性提升明显,已整治综合业务接入区资源数据准确率达到83%,资源数据合格关联率超过97%。四是光交箱整治效果显著,光交箱体有资产标签和二维码名称标签,可扫描查询系统光交箱面板信息,光交箱内光缆吊牌信息准确,尾纤绑扎标准,盘绕规范,所有尾纤均有二维码标签,可扫描查询业务A-Z段路由信息。

(2)基础资源储备提升。通过主干管道的小芯数光缆整合,完成11307条业务光缆腾退,管道资源释放超过30%,主干纤芯使用率下降34%,整治后的光交箱纤盘成端减少30%,为5G网络大规模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资源保障。

(3)资源应用效能提升。网络结构优化后,业务接入更清晰合理,末端平均接入距离从504米缩短为135米,减少了369米;网络质量提升显著,智能网关弱光率从5.3%下降至0.77%,提升4.53%。

(4)业务支撑能力提升。资源调度班组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协同各专业,加强对综合业务接入区内资源的全流程管控,实现网络资源高效调度,其中家宽资源满足率达到99%以上,政企专线1日通专线占比超过92%。

(三)综合业务接入区长效保鲜机制

综合业务接入区整治期间,为确保“管增量,控变量,清存量”目标达成,防止“前清后乱”的问题发生,湖南移动以“支撑网络运维、降本增效,支撑网络规划、精准投资,支撑业务发展、拓展市场”为定位,以资源“轻量化、高效化、全面化、智能化、集中化”为抓手,全力打造集中资源管理长效保鲜机制。

1.模型轻量化。以价值为驱动,打破“什么都想管、什么都没管到位的局面”,强调资源的价值导向,只关心对业务发展、规划建设、网络维护有价值的关键数据,重新定义“关键、实用”的有效资源字段,把哑资源字段从151个降至31个,结合APP自动采集、流程带入、尽量减少现场录入量及降低录入难度,基本实现现场人员资源信息“极简”录入。

2.流程高效化。删减不必要流程环节、部分串行流程环节改并行,以传输专业为例,共精简25个流程环节,新增两项未覆盖的场景流程,将7处串行流程改成了并行流程,大幅提升了业务开通效率。

3.专业全面化。以传输专业为试点,理清思路和方法论,逐步延伸至无线、空间、家客、集客等各专业,实现资源管理集中化流程应用全覆盖。

4.手段智能化。横向以各专业资源管理流程为重点,纵向满足省、市、县生产一线维护需求,整合各专業APP,以门户为入口,打造一站式资源管理APP,将资源管理嵌入到各专业生产流程中,在资源产生、维护、优化、退网等生产环节中完成资源变更,打破资源事后录入的现状,确保资源现场与系统信息的一致性。

5.稽核集中化。依托嵌入生产的各专业资源管理流程,组建专职的稽核团队,借助智能化APP支撑手段,现场及时采集资源数据和经纬度打点照片,通过后台稽核,完成入库归档。

四、结束语

综合业务接入区的精细化管理涉及多专业、多平台、多流程,需要建设与维护的高效协同,湖南移动花了3年的时间摸清了家底,明确了职责,理顺了流程,规范了要求,建立了长效机制,形成了一套面向业务发展、贯穿综合业务接入区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网络运维标准化管理体系。综合业务接入区的标准化管理,需要理清职责界面,综合业务接入区内地跳纤工作就是由综合代维完成,其他人员一律不得进行综合业务区内一级和二级光交箱地跳纤,自有人员和代维人员共同承担资源维护质量的考核责任,对不规范的“前清后乱”现象负责;也要拉起红线,杜绝业务的线下开通,明确业务开通时,必须触发光电路调度子流程,跳纤人员要在现场用APP完成资源采集工作,确保跳纤资源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地录入至综合资源管理系统;同时省市公司都需要定期开展“回头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督促整改闭环,将检查结果纳入考核,对“前清后乱”的违规行为进行严肃责任追究,这样才能保证综合业务接入区管理的长效保鲜。而面向未来的市场发展,如何盘活网络资源,促进网络片综合业务接入区/微格与市场片营销网格深度融合,统筹目标客户数量、营销资源、网络资源同向发力,亟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作者单位:陆聿    龙南屏    彭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

刘文娟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

胡蓉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南有限公司

参  考  文  献

[1]甘康宁,林银,安春波.面向5G的综合业务接入区演进方案[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9,32(04):88-92.

[2]陆聿,吴笛,姜艳红,等.基于拓扑势的传送网汇聚节点评估方法研究[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7,30(03):83-86.

[3]张殿虎.综合业务接入区中微网格建设模型的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17):15-16.

[4]宋继恩,李杰,夏芸.智能化光网络哑资源管理系统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8(02):79-83.

[5]韦承飞.浅谈5G前传网络与中国移动综合业务接入区接入光缆网的融合[J].数字通信世界,2020(03):71-72.

[6]蔡勇,胡海良.关于综合业务接入区在5G通信网络建设组网部署的技术探讨[J].通讯世界,2020,27(07):28-29.

[7]肖芊,李金.谋定而动——综合业务接入区提升改造的探索[J].中国新通信,2020,22(19):51-52.

[8]钟冬梅,韩军.综合业务接入区的整治管理及其效果保鲜分析[J].数字通信世界,2020(10):148-149+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