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科逸 蔡志凌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年级
4年级
设计理念
新课程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围绕收获者的发展进行教学。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基于以上理念和教材内容,本节课将从学生原有知识与思维入手,以问题为主导,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迁移、内化知识,通过合作探究、细微观察、深入研讨,激活创新思维,锻炼自主探究能力,搭建实验现象与本质间的桥梁,真正地了解、理解声音的科学概念。
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从内容上看,“聚焦”环节,教材引入击鼓情境,抛出声音如何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问题,聚焦本课中心问题;
“探究”环节,教材引导学生探究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经过实验探究理解声音传播的方式与途径;“研讨”环节,教材围绕声音在传播中借助什么物质与太空中无法传播声音两问,丰富对声音传播的认识;“拓展”环节,设计“土电话”实验,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对比声音在气体和固体中的传播,进一步理解振动。从结构上看,“声音”单元主要围绕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如何听到声音、声音的主要属性3部分展开,形成一系列发展性的概念。
作为单元的第3课,本节课旨在建立基础概念,说明声音需要通过物质进行传播,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为单元后半部分的实验与研究建立了支撑性的概念,将抽象的声音具象化,揭开关于声音的谜题,不断加深对声音的理解。
学情分析
通过前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熟悉了大自然有哪些声音,了解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从认知特点看,声音对于4年级的学生是既陌生又熟悉、既抽象又具体的存在。结合4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乐于探究等特点,教师应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并提高其归纳总结能力。从发展需求看,4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阶段,由于声波的不可视性,学生可能难以理解物体通过振动发出声音,而振动又可以引起周围物体振动,从而使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同时也很难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空气等物质进行,教师应通过示范教学,帮助学生自主总结、掌握声音传播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理解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
理解声音在不同状态物质中的传播效果不同。
科学态度
通过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效果的探究实验,体会科学探究中利用证据及想象建立假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身边科学现象的探究热情。
教学重难点
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以此探究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效果。
教学方法
教的方法包括创设情景法、讲授法和演示法,学的方法包括自主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o实验创新点
与教材上的实验(图1)相比,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图2)能同时探究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3种介质中的传播,可有效提高课堂实验效率。改进装置中,细导线接上防水蜂鸣器,将导线穿过针筒活塞处,蜂鸣器与活塞连为一体(图3)。推动活塞,能使喇叭贴紧针口端,尽量排出空气,排除了教材实验中空气对声音传播的干扰。此外,蜂鸣器音量大,可放大实验现象,让实验效果更加明显,随着电动抽气机的抽气活动,音乐声忽大忽小,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针筒、防水蜂鸣器及配套的电源、电动抽气机、烧杯、水。
教学过程
聚焦问题,激趣生疑(3分钟)
教师活动①动画导入,播放《熊出没之熊二的发财妙计》。可爱的熊二在森林中发现了新的商机——贴心传话服务,它通过跑腿帮小伙伴们传话,从而获得苹果作为报酬。可是好景不长,聪明的吉吉国王想到了一个更好的点子——土电话,不仅便宜而且更快速,于是熊二又失业了……②引导学生探索土电话的奥秘、讨论声音如何通过土电话传播。
学生答案预设声音通过土电话和中间的线传播。
教师活动板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提问:“请同学们猜想,生活中有哪些物质可以传播声音?”
学生答案预设空气、书本、水、桌子、墙壁、手机等都有可能參与声音的传播。
设计意图利用与本节课探究主题密切相关、学生熟悉的动画以及土电话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接下来需要探究的问题设疑。
活动1:探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10分钟)
教师活动提问:①如何进行实验?②如何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
学生答案预设①做一个对比实验,让声音分别在有空气和真空的环境中传播。②太空没有空气,可将声源带去太空,观察是否能够发出声音。③可以使用抽气泵,将周围环境中的空气抽走。
教师活动①出示实验装置。②简要介绍实验装置,该装置由针筒、蜂鸣器、电动抽气机组成,其中针筒的活塞与蜂鸣器是一体的,只要将蜂鸣器接入电源,闭合开关,就可以发出声音。③提问:如何利用这个装置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①思考实验步骤。②将蜂鸣器置于针筒中,密封针筒,用抽气机将针筒内的空气抽出,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答案预设将蜂鸣器与电路连接,有声且发光。
教师活动结合装置(图4)讲解实验原理,提问:在电动抽气机抽气过程中,针筒内的空气越来越少,蜂鸣器的声音会如何变化?
学生活动观看教师实验操作,认真思考,提出猜想。
学生答案预设①蜂鸣器的声音会越来越轻,意味着声音的传播需要借助空气。②蜂鸣器的声音不会发生变化,意味着声音的传播不需要借助空气。
教师活动①利用PPT展示完整实验步骤。②提问: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答案预设①实验过程中,针筒的针口要与抽气机的抽气口紧密连接,防止漏气。②实验装置用到了电源,要注意用电安全。③实验需要认真聆听蜂鸣器声音的变化,应保持实验环境安静。
实验注意事项①正确、文明使用装置。②认真倾听蜂鸣器的声音变化。③小组4位同学合理分工,1位同学操作装置,2位同学观察实验现象,1位同学记录(表1),完成实验后交换角色,重复实验。
教师活动①汇总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将蜂鸣器置于针筒中,抽气,声音由大变小;将抽气机慢慢移开针口,取出蜂鸣器,又听到声音由小变大。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②提问:生活中还能观察到哪些气体可以传播声音?③归纳:空气由各种各样的气体组成,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以及一些稀有气体。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活动2:探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10分钟)
教师活动提问:①在同学们的猜想中,水也有可能参与声音的传播,那么声音可以通过水进行传播吗?②根据上一个活动中的实验,同学们对下面的实验有什么想法吗?
学生活动将声源放进水中,听一听声音的变化。
教师活动提问:可以用与活动1中相同的实验装置(图5)进行实验吗?
学生答案预设可以,但需将针筒内的空气替换成水。
教师活动①利用PPT演示实验步骤。②提问:实验中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答案预设这是1个对比实验,应遵循控制变量原则,需将活塞推至顶部,将针筒内的空气尽可能排出。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装置,尽量将针筒的活塞推至顶部,排出空气,再将针筒吸满水。
学生活动根据实验要求、注意事项,完成实验,并做好记录。
教师活动①汇总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将水填充至注射器,蜂鸣器也能发出声音。得出结论: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②提问:生活中还有其他液体可以传播声音吗?
学生答案预设:①饮料、牛奶可以传播声音。②食用油可以传播声音。③医院消毒使用的医用酒精也可以传播声音。
教师活动归纳总结:只要是液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活动3:探究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5分钟)
教师活动①提问:还有这样一类物质,比如书本、桌子、墙面等,它们都是固体,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吗?②用调羹撞击桌面,提问:观察到了什么?③演示改进后的调羹实验(图6):首先将线缠绕在调羹上,两端留出约40 cm 的长度,然后用两只手的指尖缠绕住线的两端,塞于耳朵口,輕轻摇晃调羹使其撞击课桌,并提问:为什么声音和第一次相比,会发生这样的变化?④提问: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固体传声的例子?⑤提问:将棉线替换成金属丝、尼龙线可以吗?
学生活动①观察调羹撞击桌面的现象,思考发现。②小组合作,认真阅读改进后的实验要求,进行调羹实验。③讨论后分享实验现象。预设答案:与第1次相比,调羹的声音更响亮,也更好听。④分享实验结论。预设答案:调羹第1次撞击桌面,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调羹第2次撞击桌面,声音是通过棉线传播的。
教师活动归纳总结:固体也能传播声音。
活动4:探究3种介质传播声音的效果(5分钟)
教师活动①提问:3种介质传播声音的效果有区别吗?请同学们提出猜想。②举例探讨:古人战时为什么把耳朵贴在地上,通过听声响判断是否有骑兵来袭?
学生答案预设军队移动时,脚步会发出声音,如果将耳朵贴在地面,声音会通过地面传播到耳朵,能够及时、有效判断是否有敌人来袭,因此可推测出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比气体、液体好。
教师活动①提问:固体传播声音效果最好,那如何比较液体和气体的传播效果呢?②出示分贝仪,并提问:如何设计实验?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实验方案。答案预设:用分贝仪测量液体和气体中发声器发出声音的分贝,分贝大的介质传播声音的效果更好。
教师活动①组织学生发言,制订实验方案。②开展模拟实验。
学生活动①认真观察实验。②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实验结论。
教师活动①组织学生发言。②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出声音传播效果:固体>液体>气体。
活动环节设计意图
在探究声音在气体中传播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设计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实验,向学生强化对比实验只能改变1个条件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通过列举多个生活中固体传声的例子,拓宽学生思维边界,丰富探究形式,将科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更易理解。
趣味拓展,问题研讨(7分钟)
教师活动①提问:声音是如何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哪些物质?②结合学生的回答,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板书,构建本课知识框架。
教师活动①归纳总结: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体,声音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②提问:吉吉国王的土电话有什么奥秘?③提问:太空中宇航员为什么需要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沟通?⑷提问:当我们在河岸边行走时,为什么鱼儿会受惊呢?
学生活动应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教师活动解释问题:①土电话是利用线传播声音,原理为线传播了振动,拉直了更利于振动沿着线传播,且传播过程中不易损耗,听得更清楚。②太空中没有气体,真空中不能传声。③走路的声音能够通过河岸和水传播。
拓展环节设计意图
在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与生活中声音传播相关的趣味问题,让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提升,使其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从而学会留心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
该作品获得“第九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一等奖
点评
该教学设计整体结构比较完整,各部分内容言之有物、切中要害。主要优点包括:具体设计理念能够基于学情,创设情境,改进实验,通过声音在空气、水和不同固体中传播的比较实验,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教学流程以学生活动为主,设计逻辑严谨,由浅入深,由小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熊二的发明和土电话引入主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蜂鸣器,层层递进,并巧妙地设计了以制作简易听诊器作为教学活动评价手段,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评结合”的教学理念。
——天津师范大学孙宝玲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