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秀美
(济南市槐荫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济南 250000)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多发生在寒冷季节,各种日龄均可感染,感染后,哺乳仔猪会出现严重的腹泻和脱水,7 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几乎是100%,仔猪接种疫苗后依然会发病,低日龄哺乳仔猪感染该病后死亡率极高,高日龄哺乳仔猪生长迟缓。在后非洲猪瘟时代下做好PED 的综合防控工作对于稳定生猪生产,推进养猪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某6000 头规模母猪场,某年4 月中旬开始引种,9 月1 日母猪开始分娩,10 月7 日配怀舍后备猪出现水样腹泻,10 月8 日,后备舍两个180 日龄猪同时出现大面积腹泻,配怀舍母猪出现大面积腹泻,产房仔猪出现典型腹泻、呕吐症状,经实验室确诊为PED。
10 月10 日,收集产房腹泻仔猪全场返饲3 次。10 月22 日,返饲后仔猪腹泻好转。10 月22 日至11月26 日产房仔猪依然存在零星腹泻现象,10 日龄以上腹泻居多。11 月27 日对产前3 周龄怀孕母猪进行PED 灭活疫苗免疫,之后执行产前1 周和产前3 周免疫两次灭活苗免疫。12 月15 日产房仔猪腹泻减少,死淘率恢复到正常水平。PED 导致仔猪腹泻持续11个周,累计损失10646 头仔猪。某规模母猪场暴发PED 后仔猪死亡头数及死淘率见图1。
图1 某母猪场感染PED 后仔猪死亡头数及死淘率
猪日龄越低,PED 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越高,以7日龄内仔猪发病症状最为严重[1]。PEDV 感染早期,个别哺乳仔猪先呕吐白色未消化的奶块,紧接着大量仔猪水样腹泻,腹泻物具有特殊的腥臭味。发病后的仔猪脱水严重,惧冷扎堆,病毒迅速传播。母猪感染PED 后采食量降低,排黏稠粪便或水样腹泻。育肥猪厌食,水样状腹泻,大约一周自然康复,几乎无死亡病例。剖检仔猪可见胃内有未消化的乳块,小肠内充满大量黄色液体并膨胀,肠道变薄透明,内有气泡,镜检小肠绒毛变短至原来的2/3。
临床上可从降低和净化环境中病毒载量、防止病毒交叉感染、提高仔猪特异性抗体3 个方面进行综合防控。
感染PED 的仔猪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病毒,而极低的病毒量就可使仔猪患病,1mL 感染PED 的仔猪排泄物中所含有的病毒量可感染300 万头猪,1g 粪便可使500t 饲料中具有感染能力。PED 暴发后优先将场内10 日龄以上的仔猪断奶转走,防止污染产房环境。配怀舍进行返饲后1 周,应加强卫生管控,对主要走廊、过道进行重点消毒。配怀舍母猪转到产房后,限位栏冲洗干净,1%卫可消毒。
产房圈舍的消毒主要按照消毒、冲洗、检查再冲洗、干燥白化四步进行。
消毒:冲洗圈舍前先用3%火碱消毒圈舍,减少环境中病毒的数量,防止冲洗过程中高浓度的病毒飞溅。
冲洗:冲洗前需排空粪池,维持最小通风,使用发泡剂浸润2~3h。拆卸料槽、垫子、产床挡板、漏粪板,使用70℃热水高压冲洗,冲洗过程中员工需要佩戴头灯,关注角落冲洗。不容易冲洗的保温灯、料线电机、加热器需使用卫可擦拭干净。
检查再冲洗:兽医或场长亲自带手电筒检查,对于检查不合格的地方可以用粉笔标记,重新返工冲洗。
白化干燥:使用3%的烧碱溶液+10%的熟石灰粉(pH>12)对圈舍门框以下地方全部白化,通风干燥后关闭全部门窗,使用加热器50℃加热24h 灭活病毒。
配怀舍、产房、后备舍区分淋浴间、工作服、洗衣机、靴子,防止交叉传播,员工每天更换清洗消毒的工作服。配怀舍和产房之间设置物理屏障,穿越不同栋舍需更换靴子。产房根据生物安全级别分接产组、去势组、冲舍组以及腹泻组,接产组负责分娩房间接产和寄养工作,去势组负责4 日龄至断奶工作,冲舍组负责断奶仔猪和冲舍工作,腹泻组专人负责腹泻房间工作。
员工进出每间产房需要更换靴子,酒精消毒双手,每天对房间门把手擦拭消毒,舍内公共走廊、死猪处理间每天5%次氯酸消毒;所有员工禁止进入产床,减少母猪接产动作,只对难产母猪接产;禁止对仔猪调群寄养,防止病毒在不同窝之间传,疫情稳定后根据实验室PED 诊断决定是否寄养;腹泻仔猪及时安乐死收集肠道,防止继续排毒污染环境;仔猪去势补铁推迟至10 日龄,去势时先操作健康仔猪猪,最后操作腹泻窝仔猪,每窝更换手套、针头,酒精消毒注射器、断尾钳。断奶房间母猪和仔猪全进全出,断奶后立即对污染过的走廊先消毒,再冲洗,特别注意死角,每天收集无价值仔猪和胎衣。
7 日龄内哺乳仔猪最易感且致死率高达100%,而通过注射疫苗至仔猪产生免疫力,理论上至少需要7~10d。因此,通过母乳中母源抗体(保护力)来保护哺乳仔猪是防控仔猪PED 的唯一有效途径。PED属于肠道性疾病,仔猪通过初乳获取母源抗体,起主要保护作用的是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母猪通过肠道感染PEDV,启动黏膜免疫,激活肠道乳腺链接,从而诱导催乳免疫。收集腹泻仔猪肠道返饲,或制作口服商品化病毒活疫苗可以提高母猪产生SIgA。产前免疫灭活苗可以提高母猪体内免疫球蛋白(IgG)含量,诱导再次免疫应答来提高母猪体内SIgA 的水平[2]。
返饲包括全场的所有猪只(产前12d 母猪不返饲),按照1 个肠道对应30 头猪返饲,连续3 次,每次间隔一天[3]。具体流程如下:收集产房腹泻12h 后的仔猪肠道(非洲猪瘟/蓝耳/伪狂犬/丙肝抗原检测阴性),使用绞肉机搅碎,冷冻保存,-80℃保存效果更佳。返饲前空料,排空水槽水,加入无消毒剂蒸馏水和20mg/kg 阿莫西林防止细菌感染,逐头返饲,保证返饲质量,对于不吃的母猪用注射器注入口中。记录母猪腹泻不食情况,不同群体由于PED 感染情况不同,腹泻比例不一样。后备舍大栏返饲可以将病料混合饲料倒入料箱、漏缝地板上,多余的病料直接泼洒在猪身体上。
母猪返饲后7d 能测到低水平SIgA,14d 到达峰值,维持时间可长达6 个月,可以通过试剂盒检测母猪初乳中的SIgA 水平。由于母猪分娩后24 小时内乳汁的蛋白含量从13%下降到6.4%,所以需第一时间让仔猪吃上初乳,及时安乐死不能吃上初乳的弱仔。实际生产中观察发现返饲13d 后的母猪分娩的小猪具有抵抗力,死亡率显著降低。
PED 防控成功案例显示PED 暴发后通过返饲13d后产房仔猪即获得保护力,免疫灭活苗后17d,产房腹泻停止,同时栋舍的冲洗消毒对防控PED 至关重要。规模母猪场做好免疫管理消毒是预防PED 传入场内的基础,出现PED 暴发后,对母猪群进行返饲和注射疫苗减少母猪排毒,提高母源抗体保护哺乳仔猪,降低死亡损失。PED 稳定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猪场是做PED 净化还是做PED 阳性稳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