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晋宁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省天水市 741001
在教育深化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整体上高职院校的生源规模呈现出扩大趋势,并且生源也表现为多样化特点,依据当前高职院校的生源来源分布,通常会涉及到高考、综合评价、中职对口招生、中职转段以及扩招等类型。调查发现,这些生源在入学时具备的文化基础与学习特性并不相同,这也意味着很难用传统单一的模式开展教学过程[1]。因此,在生源多样化的状态下,采取分层分类的培养模式已经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具体调查情况,来探究分层分类培养模式的应用。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特征,本次研究以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该校汽修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详细了解高职生源多样化的现状,并为后续实施分层分类培养奠定基础,在该专业招收生源来源分布情况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如果不考虑扩招学生人数,近几年该专业的招收人数总体上处于平稳水平,生源来源情况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在生源来源分布中,综合评价学生作为最为重要的来源方向,通常在新生中所占比例较高,不过,随着最近几年的发展,其他生源来源的所占比例开始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也反映出在生源多样化的背景下,应该注重不同生源的差异性,结合当前教学需要,如果继续按照传统教学培养模式开展,必然会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与效果。
表1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修专业生源来源分布(人)
结合高职生源的具体情况,发现这些学生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基础、学习经历与对学习的需求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单一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要求[2]。通过有效分析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的特征,应当创建满足针对性、合理性的分类教学。
相对来讲,在有效判断上述不同生源的来源情况时,发现高考考生所具备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好,他们在高中接受过良好的文化理论教育,并且通常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基于高考考生的升学目标,他们更希望获得良好的教育。其次,中职对口招生的学生也会具有一定学习能力,在日常学习过程中,通常树立了明确的升学目标,总体上对待学习保持不错的积极性。而针对综合评价以及中职转段的学生而言,相比前两种生源其文化基础水平偏弱,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可能就需要借助有效监督才能促进学习,另外,自身对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2019年,随着国家高职扩招政策的出台,为社会基层劳动者提供了再学习机会,仅当年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共招收扩招学生3749人,其中高中毕业人数和各类中专技校毕业人数占比大致相当,约占总人数的43%。扩招学生学习需求迥异,学历提升需求、技能提升需求及素养提升需求分别占比为72%、17%和11%。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所有生源都按照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来进行,很可能会出现文化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难以掌握理论知识、无法跟进教学进度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还会因为成绩差而听不懂、变得更加厌学,显然不利于高职院校的教育培养[3]。相反,如果教师在授课期间过度重视这些文化基础较差的生源,主动降低学习的难度,会让文化基础好的学生感觉到教师所授内容太过简单,可能在思想层面上开始怀疑高职教育的有效性,影响到基础较好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与积极性[4]。
不可否认的是,在生源多样化背景下,学生所拥有的学习经历存在差别。例如,参加高考的学生要经过高强度的备考学习阶段,相对于其他类别的学生而言,通常拥有较强的自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更愿意主动配合学校与教师的管理工作[5]。而针对其他类型生源没有经过高强度的学习过程,在思想层面与管理层面的认知有所不足,尤其是在自制能力相对较差的条件下,还容易暴露出逃课、上网、厌学弃学的弊病,甚至有些学生会认为在高职院校学习就属于混日子,日常学习期间也没有按照学校规定去执行,在不良思想及行为影响下,会干扰到高职院校的正常教学过程。
进入高职院校,学生来源不同,进行学习的目标也不同,对学习的需求与渴望存在明显的差异。正常来讲,多数综合测评学生或者中职转段的学生更倾向于获得大专毕业证即可,自身学习动力相对有限。很显然,对于经历高考或者扩招的学生而言,他们更倾向于在日后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通常对学历增值有较强的期望。正是这种差异,才会导致学生对学习需求存在显著差别,高职院校在对人才培养进行定位时需要分别看待。按照现代化教育理念,对于汽修专业学生就应当遵循分层分类的培养模式,使其真正满足生源多样化背景下不同学生对待学习的需求。
针对汽修专业来讲,在授课期间确实存在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的情况,总体上学生在该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较多,要学习与汽车相关的诸多课程[6]。想要让学生及时有效地掌握课程知识,就需要对教学模式予以改革与创新。结合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教学现状,发现在汽修专业教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理论和实践教学没有做到有效衔接,在整个过程中实践课程所占比例相对较少,很难落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要求,并且在实践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较差。
第二,就汽车构造而言,涉及到的零部件多而杂,学生无法全面掌握所有零部件知识,这也会导致实践教学总体质量低下,学生的成绩可能呈现出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
第三,难以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经常出现旷课、迟到、上课随意玩手机、不认真听讲等现象,增大了老师的管理难度,加上教学期间对学生的监管力度不够,管理理念不满足现代化教学理念要求,也会影响到课堂纪律的维持。
第四,学生在实践期间,由于表现的较为随意,没有对实践课程引起重视,操作时会出现暴力拆卸的情况。学生缺乏责任感,无法体会到汽车修理过程带来的乐趣。
人才培养方案要实施合理的分类,确保能够满足生源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从宏观角度出发,可以划分为成人与成才两种培养方式: 针对学习需求不强的学生,可采用成人培养模式,学生只要顺利毕业即可,旨在培养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而对于学习需求较为强烈的学生,可以采用成才培养模式,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以成为汽修技师作为终极培养目标[7]。
从微观角度出发,在遵循学分制的基础上,合理增加分层培养模式,有效构建“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新制度。对课程进行合理划分,依次设定为初、中、高三个等级,不同的学生对应不同的等级,学生在具有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后,可按照预先设定的课程等级获得对应学分。例如,针对初、中、高级课程而言,在完成后可以分别获得2、3、4个学分。通过应用上述办法,可以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予以分类,使其按照自身能力来选择符合的等级,促使学生能够完成规定的学业内容。另外,还可以采用成果转换和学分认定等方式,有效节省出大量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在不同来源的背景下,具备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涉及到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在这种条件下,应当有效结合不同生源的特征,遵循针对性培养理念,合理设定课程标准。从知识目标与技能掌握角度出发,对其进行有效分类,以便提升学生教育效果,具体课程标准分类见表2。
表2 课程分类的相关标准
结合汽修专业课程特点,将知识目标划分为初级、中极、高级三个目标。首先,针对初级目标而言,则要求学生能够熟悉掌握汽车机械的基础知识内容、了解发展历史和当前发展状况,对汽车维修业务的管理有所涉及;针对中极目标而言,则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全车构造,熟知各部分工作原理;针对高级目标,则要求学生完全掌握汽车所有故障的诊断和相关理论知识。
从技能标准角度出发,也分为三个等级。针对初级水平,要求学生具备汽车修理工艺、操作技能,能识图,可借助工具对汽车实施维修操作;针对中级水平,则对全车构造予以掌握,具有一定的故障诊断能力;针对高级水平,要求学生完全具备汽车综合故障的诊断技能,并在汽车修理完工后还能够凭借专业化的检验能力实施验证[8]。
对于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的情况,不同学生所树立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并不相同。针对参加高考学生而言,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在设定知识目标时,可设定为高级,在经过有效培养后,能够掌握更多的汽修技能。相对而言,由于高考学生在之前学习过程中并未涉及到实践操作,所以在设定技能标准时可以标定为中级水平。
针对综合测评的学生来讲,这种学生通常在汽修方面具有较强的技能优势,不过总体上在学习能力方面表现出薄弱的现象,在设定目标期间可以将技能标准设定在中级、知识目标设定在初级。
针对中职对口招生的学生而言,由于在中职阶段已经接受过相应的汽修技能培训,有些学生已经完全掌握了相应的汽修技能,甚至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获过一等奖,但总体观察其对理论知识的把握有所欠缺。因此,可以将知识目标设定到中级,而对于技能标准设定为高级。
针对“3+2”中职转段的学生来讲,他们的理论学习能力有限,但是动手能力较强,可以着重培养其在汽车维修技能提升方面的能力,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学赛结合”的教学模式。因此,对于汽修技能的要求相对较高,在此基础上,可以将知识目标设定为中级,而技能目标设定为高级。
针对扩招学生来讲,这类学生绝大部分以弹性学制为主,修业年限为3至5年,为此要制定专门的扩招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国家对扩招教学的要求,采用混合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工作学习两不误的需求。同时还要以“产教融合、研教一体、校企协同育人”为特色,采取开放的办学思路和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与行业知名企业开展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和人才联合培养,积极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四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将扩招学生的知识目标设定为中级、技能标准设定在初级水平。
从教学管理方式出发,在对生源多样化背景下的学生进行分类时,可以从考核与出勤两方面入手。对于考核管理而言,可以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期末考试单一判断的管理模式,而应当有效结合分类课程标准,将考核力度向实践技能倾斜,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并依据学生的不同要求,在学生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后才表明考核真正通过。例如,按照规定对于综合评价学生来讲,知识水平确定为初级目标,技能标准达到中级水平时,才能够说明通过考核。
对于出勤管理而言,则应当改变传统学校作为管理主体的情况,通过有效联合学校、企业、家庭,构建起共同参与的管理框架,并结合学生的日常考勤、考试成绩、奖惩记录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再将其公布到展示平台后,便于随时查看高职学生的具体状况。在这种模式下,还能够发挥出监督作用,让高职学生从意识上引起重视,提高出勤率并保证学习效果,最终提高高职院校生源多样化背景下分层分类培养的质量。
本研究以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合理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现状及在教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对不同生源学生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课程标准、教学管理方式上进行分类培养,最终依据学生能力的不同,积极调整教学模式,找到适合不同生源学生的最优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