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大勇
航天企业作为事关国家安全命脉的战略性企业,建设航天强国是必须担当的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在圆满完成一项项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以下简称:航天科工二院)深深体会到,助推中国实现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跃进,必须始终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坚持系统观念和一流标准,造就更多匠心向党、技能报国的精兵强“匠”,为推动航天事业创新发展、建设航天强国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航天科工二院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全过程各方面,打造党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抓总、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航天科工二院在广大职工中,广泛宣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产业工人的殷切希望和谆谆教诲,并与宣传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成就相结合,与宣传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主力军作用相结合,与宣传产业工人对航天科工二院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相结合,引导职工群众不断增强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航天科工二院积极引导职工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航天科工二院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劳动创造幸福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以身边的全国最美职工胡兴盛,大国工匠曹彦生、常晓飞为榜样,引导职工群众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航天科工二院大国工匠曹彦生、常晓飞受邀参加首届大国工匠论坛
二是坚持正确创新导向。唯创新者胜,航天科工二院在落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过程中,紧盯科技之变、对手之变,培养了一批在创新领域的“最强大脑”。航天科工二院把他们从过去的焊枪、刀锉高手培养为掌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最新数字技术,能熟练完成生产制造、工艺执行、物流操作等前沿智能制造技术的“操作手”,引导他们冲破“只能照图操作”的角色定位,在不断的创新中实现自身价值。
三是坚持正确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曾用“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16个字概括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而经过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积淀形成的航天精神,则是工匠精神在航天事业中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写照。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培育了一大批不计功名得失、刻苦钻研、扎根一线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他们醉心科研默默奉献,“生在永定路,死在八宝山”就是航天科工二院建院之初提出的口号,老一辈二院人以无私奉献的豪迈气魄,推动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
一是营造文化氛围。工匠精神的背后蕴含着的是对职业和人生的敬畏,它体现出的是一种理想和情怀,超越了世俗的功利之心,更多的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航天科工二院坚持在新时代新技术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弘扬工匠精神,通过印发工匠事迹书籍、编排以大国工匠为原型的话剧、组织各类讲堂报告会等形式,以榜样的力量感召职工、鼓舞职工,营造尊重匠心价值、重视匠心人才的氛围。全院职工进一步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把工匠精神作为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进而带动更多的人涵养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匠心”,在潜移默化中践行着航天精神、工匠精神,逐步完成自己由“工”到“匠”的转型跃升。
二是搭建成才平台。环境好、生态好,则人才聚,事业兴。航天科工二院坚持厚植人才培养沃土,做强做大产业工人“营养基”和“培养皿”,促进学习链、比武链与工作链有机衔接。航天科工二院围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强化政策引导,探寻政策和需求“最大公约数”,紧贴科研生产实际,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一方面,航天科工二院积极报名参加北京市职业技能竞赛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赛项多样、内容丰富的“比武”活动,为职工提供施展抱负的舞台,也提供了难得的创业、创造、创新舞台,在比武赛场上学到的知识,使他们很快成长为复合技能型人才,具有了从事多工种多岗位复杂工作的能力。另一方面,航天科工二院聚焦航天事业的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每年至少组织4个赛项的院级技能比武,按照“比武项目选题聚焦能力提升+专家领衔赛前培训+比武现场实战考验”的方法,加速打通产业工人“主动创新+成果发布+能力生成+服务企业”的“链路”,让政策制度红利最大限度惠及产业工人群体,使企业通过产业工人能力的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推行“赛展彰”相结合的办赛模式,即比武、展示、总结表彰相结合,例如,刚刚结束的航天科工二院无人车技能比武暨总结大会上,与会人员既观摩了全年最后一个比武赛项无人车赛项的总决赛,又通过系列短片回顾了全年8项技能比武的组织情况。会上,表彰了各项比武的获奖者,进一步提高了竞赛的影响力。航天科工二院通过组织技能比武,培养和选拔了一批具有较好专业水平、良好道德行为的专家、裁判员队伍。不仅如此,航天科工二院在确保各项比武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同时,将比武与解决生产难题、参与技术改革创新、工艺改进、传技带徒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提升社会地位。随着航天事业、国防事业取得一个个胜利,无论是在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无论是在工业经济领域还是在数字经济领域,航天科工二院的技能人员越来越被全社会所关注,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把镜头对准航天科工二院的劳模工匠人物,通过多角度的采访和报道,他们不仅成了单位的网红,也成为其母校、出生地的骄傲。在航天科工二院工匠、劳模等评优晋级工作中,留出固定比例用于一线技能人员;在职工代表、党代表选举工作中,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重点向产业工人队伍倾斜,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话语权。在工匠精神与航天精神共同滋养的这片沃土上,产业工人在航天科工二院的地位不断提升,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牢固。
一是注重打通成长链条。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人社部制定出台的《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等系列政策的要求,航天科工二院大胆探索、主动作为,用体制机制解决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航天科工二院着力改变产业工人在地位、收入、待遇上整体低于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现状,将管理、技术、技能三类人才“并轨”,消除人才身份壁垒。航天科工二院把工人技能岗位等级与技术支撑相互比照,有效衔接,让技术技能岗位之间可以进行转换和流动,为产业工人在学习进修、岗位聘任、职务职级晋升、科研项目申报、专利申报等方面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近两年,航天科工二院已有10余名产业工人通过评审取得高级工程师和工程师职称,成长舞台更加广阔。
▲航天科工二院“天剑杯”无人车赛项比武现场
二是注重精准选树培养。航天科工二院把科研生产一线作为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把重大任务作为砥砺创新的主战场,坚持分类施策,依托工匠学院、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平台,结合重大工程、重要项目、重点任务打造不同的培养模式,为帅才出征夯实基础,为将才上战场提供平台,为英才技术攻关提供保障,鼓励产业工人把磨炼技术技能当成终身追求。目前,航天科工二院已培养全国劳模4人,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4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15人,巾帼建功标兵13人,大国工匠2人,全国最美职工1人。在推优的同时,航天科工二院积极做好优秀人才的服务保障工作,使他们有干头、有劲头、有奔头,切实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落到实处。航天科工二院工会每年组织劳模疗休养,每年“五一”期间劳模慰问率100%,并将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技能人员纳入院党委联系专家范围,定期听取意见建议。一系列举措使人才成长的路更宽、劲更足。
三是注重有效激励保障。航天科工二院创新产业工人队伍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先后出台了《二院技能人才技能等级和职务管理办法》《二院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等,促使薪酬与技能水平时时挂钩;设置技能人员薪酬待遇等级,作为国家技能人员技能等级制度的补充,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航天科工二院坚持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在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的同时,技能人员平均收入增长40%以上。以航天科工二院二八三厂为例,2021年,技能人员年收入最高已经超过40万元。该厂还针对不同岗位特征,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根据人才所在的行业、岗位和层次,科学设定不同领域人才评价要求,分类确立评价标准,突出评价标准的差异性、精准性、实用性和动态性。此外,航天科工二院六九九厂为技能大师王保森定制了他一人独享的激励机制,突破现行工资结构,实行“一人一策”的协议工资制,成为航天科工二院第一个拿年薪的一线人员。
四是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航天科工二院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抓住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从满足职工基本生活需要向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转变,从满足物质性需求向体面劳动、实现自我价值等社会性、精神性需求转变。职工书屋、咖啡屋、健身房成为产业工人闲暇休憩的场所,单身公寓、职工住宅楼分配向优秀技能人员倾斜,使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
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航天科工二院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在接续奋斗中深化技能人才培养,努力造就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产业工人队伍,奋力走好新时代航天事业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