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新
(江西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江西九江 332000)
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实施意义重大。为避免实际勘查期间对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应在水工环地质勘查全过程中渗透落实环保理念,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及法律法规,同时做好相应的废弃物处理工作,实现水工环地质勘查与生态环保协调发展[1]。
所谓水工环地质勘查,即采取相关技术方法,检测分析有关区域的地质指标,然后把勘查获得的结构及数据用于各领域中,如水文分析、环境保护和工程建设等[2]。一般情况下,水工地质勘查涵盖3大部分,具体分析如下:
1.1.1 水文地质勘查
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调查并研究,以了解地下水、地表水的状态、运动规律以及实际分布状况等,为地方水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凭据。
1.1.2 工程地质勘查
基于工程项目实际建设需求,对勘查现场地质结构及构造等进行调查,认真分析,勘查内容包含水文地质条件、地貌特征等,进而确保工程结构稳定性,同时为工程结构体的防护提供依据。
1.1.3 环境地质勘查
环境地质勘查的目的就是对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具体情况实行检查、分析和预测,并评价环境恶化程度,为环保提供重要的依据。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环境影响因素,明确重点保护区域的环境变化情况,以便能够及时发现生态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以制订合理、有效的环保措施。
在新时期社会建设发展过程中,需要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统一协调发展。为了构建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充分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我们必须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在不对社会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下,科学配置自然资源。因此,水利环境地质勘查开始调整思路。目前,水工环境地质勘查的主要目的是协调城市环境,避免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合理评价项目建设风险。
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比较特殊,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内容,在实际勘查中,容易受到周围环境与植被的干扰与影响,而遭到严重破坏,且会对地方土地资源与水资源造成污染,从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3]。另外,地质勘查工作量较大,如果没有合理利用机械设备、方法以及相关技术,会加大自然灾害发生率,如泥石流、滑坡等。显而易见,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实施,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
2.2.1 对区域的文物古迹造成破坏
深入挖掘地质属于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范畴,如果最初没有落实具体的探测工作,或使用的探测方法不合理,会对地下留存的文物古迹造成损坏[4]。由于文物是历史遗留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科学考察价值与文化价值,一旦受损,必然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2.2.2 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在地质勘查过程中,会占用大面积的土地,因此,有关工作人员有必要对范围内相关的地质环境条件展开全面的勘测,必要时,当地居民需要搬到其他地方,这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一系列矛盾纠纷。若当地的居民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迁移出去,则在地质勘探过程中,当地的地下水源可能受到污染和破坏,进而引发严重疾病,对其健康十分不利。
近年来,科技水平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视域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在水工环境地质勘查领域,科技创新水平不高,大部分科研成果不能有效应用于实践。也正是因为这种不足,使得水工地质勘查效果难以满足理想要求。
大多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较低,过于依赖技术仪器,不能准确判断存在的问题,更不能提前预防或规避问题的发生,导致地质勘查没有细化,甚至遗漏环境保护的某一个环节,从而影响整体效率。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往往会漏掉某个环节,未经过严格审查就草率完成工作。有些工作人员甚至不能掌握测量技术,敷衍了事。由于在水工环施工中,并未建立专业、统一的科学化队伍,一般为固定人员,并且这些人员技术传统落后,无法顺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缺少创新,加之施工队伍未建立完善的内部体系,没有督促员工学习,也没有招聘新的技术人员,任务分配不够科学。单方面允许员工进行一般性的水文环境调查,但没有规划具体的要点,致使队伍人员缺乏凝聚力和个人智慧。
对于环境保护的理念,地勘部门人员缺乏深化意识,浅层认为地勘环境保护是对地质环境的探索和监督。基本上是派出一些人员,通过专业的技术对地质环境进行定期检测,解决其中发现的问题。这种方式比较落后,不能事先掌握地质可能会存在的一些列问题,缺少实践经,停留于技术层面,对于新型复杂问题无法做出应对。所以环保仅流于口头和形式,并未真正形成正确可行的应对策略。此外,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检测、实验、改良和资源利用,以推进水环境的自动化运行,实现地质、水循环的有效保护。但在平时工作当中,大多数工作人员仅仅实行简单检测,只进行情况登记,并未深入挖掘各方面,对周围环境没有具体的实际调查,致使工作效率较低。由于过分追赶工作进度,太多注重工作成效,往往疏忽了水工环客观发展规律,影响正常生态发展。尤其是水工环牵涉诸多问题,其中有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等多个维度,相关人员只了解水工环是一项工作任务。在解决问题时,他们往往会把大事变成小事,只一味地关注自身利益。
现阶段,我国大多水环境地质勘查实施期间均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弃,以及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引发的噪声污染。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勘查中废物和潜在影响因素的处理,在实际勘查工作中,秉持节约用水原则,尽可能降低废水和废气的排放量。在对排放出的废水处理期间,禁止将其直接排出,应进行适当处理后,再将其排放,防止污染干净水资源。此时,为了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废弃物不能乱堆乱放,同时采取科学方法,对废气进行处理,减少诸如粉尘等有害物质,避免对地方空气造成污染。除此以外,布设相应的绿色隔离带,以降低噪音等污染。隔离带能够将作业区与居民区分隔开,防止噪声进一步扩散。通过绿化带的有害物质能够得到净化,减少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5]。
大范围的水环境地质勘查工作难免会给周边自然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而要想控制规避该影响,需人力、物力的支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有效落实个人责任,制订明确的补偿措施。地质勘查完成后,有关部门及责任人需及时协助地方开展环境保护恢复工作,确保本地区的人类、自然、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实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可持续、和谐推进。
传统地质勘查技术已难以满足当今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需求,是勘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关键因素。设备的不合理使用和繁杂的勘查流程,都会影响生态环境[6]。例如,一些勘查工作重复钻孔会破坏岩石结构和植被,并且产生的扬尘会对空气、水文环境造成影响,甚至出现水土流失、水污染等影响恶劣的环境问题。因此,要不断优化革新水工环地质勘查技术,积极引入先进的新勘查仪器设备,尽可能不使用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性较大的勘查方法[7]。
在现代化水工环地质勘查过程中,工作人员经常采用3S技术。3S技术即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全称,利用远程遥感勘查、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数据对有关地区的地貌、水文与地质环境进行分析,并获得直观性平面和三位模拟图,这样,工作人员可以对勘查现场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细致分析。详见图1,在使用3S技术进行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时,一般会采取远程遥感、模拟分析,或应用大数据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而且简化勘查流程,降低工作量,操作难度,提高勘查效率[8]。将水文地质勘查与GIS 技术结合,可以对大范围水系和水文特征进行模拟分析,以获得能够体现地方水环境特征及发展态势的准确的数据信息,详见图2。
在进行地质结构勘查时,可利用比较先进的雷达技术、超声波技术以及激发极电技术。在不破坏当地岩石、土壤和植被的基础上,对地质结构进行分析模拟。以超声波检测技术为例,通过声波仪器发出的弹性波在岩层中的特定传播实现对岩石结构状态的模拟,从而分析岩层实际构造特点及岩层的物理性质。这种方式优势明显,能够有效识别出岩层中的不足,为工程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在现代化工程地质勘查中,固定换能器反射法被广泛使用。这种方法往往依靠安装在地面上的发射和接收换能器,根据超声波在岩石结构中的传播特性实现对地质承载力、稳定性和缺陷的分析,以便在后期工程建设中进行选址和地质加固。
在我国推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中,相关部门需引入水工环地质勘查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来约束勘查期间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并在勘查项目立项时,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审核,从根源上规范组织单位和行为,始终以环保工作为勘查工作的必要条件[9]。
要想加大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力度,可通过建立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并切实落实到地质勘查工作中,对环境破坏加以科学控制。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正式实施前,首先要对整个勘查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勘查工作的开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其中内容包含勘查项目实施、勘查地质选择等。根据最终评估结果制订行之有效的地质勘查策略,促进勘查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将对环境的破坏控制在合理、可控范围之内,严格遵循有关规定要求,拟定相关评估报告,并及时汇报给当地的有关部门。另外,勘查工作要在评估机制下开展,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有序推进,还能减少环境破坏。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日渐推进,人口数量呈大幅度增长趋势,为城市工业建筑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为了使工业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当地相关企业往往忽视了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致使地质遭到严重破坏,影响水工环利用环境,阻碍水利设施的修建,不能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加之地质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环境运转力度下降,大气循环和水循环得不到有效利用,影响社会的整体发展。所以,针对以上问题,有必要采取合理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