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产业学院的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2022-11-22 12:22邱秀丽封声凤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双创学院融合

蔡 军,邱秀丽,封声凤

(贺州学院 建筑与电气工程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0 引言

现代产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建设目的主要包括加大地方高校与区域产业紧密合作,加快高校成果转化从而协助地方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地方企业在进行转型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地方高校的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支持。学院所依托的地方高校包括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以及应用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具有双创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建设学院过程离不开地方企业对学院学生应用技能的培养、实习实训环境的、解决产业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产业学院是创新创业背景下产生的,学院经过不断探索,其发展过程中需要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撑、地方企业的技术扶持,其符合创新创业教育三螺旋理论。

为加快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的地方应用型高校示范性人才培养的步伐,根据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现状、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的办法,并基于全过程管理的研究思路开展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

1.1 不同类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国外高校关于如何创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制定了不同方案,其中包括率先开设创业教育的百森商学院提出课程理论+课外活动+学术研究为一体的创新创业体系;美国斯坦福大学为营造创新创业的生态教育环境建立了以高校与企业的人员为主的创新创业合作关系网;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开展了以课程体系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思维,以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和企业,以产出成果经过市场检验并反馈指导教学的螺旋式循环教育体系[1]。

2012年国内外不同层次高校结合办学定位、教学环境等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国内高校通过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从而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体系,教育体系以课-训-赛为主,即营造的创新创业环境包括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建立创新创业园区训练基地、举办创新创业竞赛等。

2020年教育部、工信部联合启动的现代产业学院旨在培养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国内外不同层次高校提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更多集中于在校内进行创新创业方面的培养与训练,不能完全契合地方企业对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亦不符合地方高校现代产业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办学定位,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与专业教育进行融合,并加强地方高校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促进地方企业转型发展。

1.2 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融合路径研究

为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西部地区不同层次的地方高校依托创新创业发展方向制定适合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专创融合路径,包括双一流高校研究的“人才—创新—文化—成果”[2],本科高校凝练的“学、赛、创”三位一体,地方本科院校创建“双创竞赛+专业实践+专业社团”三位一体,以及“教-赛-研为一体、科教创贯通”[3],高职院校制定的“学-研-创-用”等多种融合路径[4]。

一些高校已提出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法融合路径不符合当前双创教育发展趋势,高校培养的创新型人才与市场需求处于割裂状态,高校师生共创的成果不能进行成果转化,即不能转化为可供企业生产、解决企业实际难题的工程技术。为此,2021年由教育部举办的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开展企业命题,其为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即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围绕解决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并加强地方高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促进地方企业快速转型升级发展。所以,现代产业学院依托于地方高校、企业、政府而形成的新型办学形式,其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方向应在“专创融合”过程并与企业的需求保持紧密联系,避免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

1.3 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管理研究

为推动高校双创教育发展,高校提出了关于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路径的支撑条件和过程管理办法,双一流高校提出以人才队伍、技术发展、文化基因、创业实践为四螺旋的创新创业的支撑条件,利用PDCA多重循环过程管理办法对双创教学制定计划和执行,以及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与根据结果进行修订教学计划[2]。地方高校提出“精设计、重支撑、强方法、促发展”的创新创业教学过程管理办法[5],即以“学、赛、创”为设计,以专业导师、创业导师以及软硬件设施为支撑,以导师引导学生自治学习作为教育方法,从经验到流程不断地进行迭代并发展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

现有的双创教育支撑条件和过程管理办法能够较好地推动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然而,在设计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撑条件和制定过程管理办法时忽略了企业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形成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有效地形成教育闭环。结合“互联网+”大赛中的产业命题,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师生共创的成果、教师指导学生产生的创新成果需要经得起市场检验。高校成果在企业投产使用得到的反馈指导高校双创教教育发展是学院在进行双创教育管理中应着重关注的焦点。

学院的建设目的是加强地方政府、地方高校、行业企业三者之间的联系,由地方政府主导,地方高校的教学、科研成果、人才培养服务于地方区域,促进地方企业快速转型发展,地方企业反哺和协同地方高校的发展,其发展内涵符合创新创业三螺旋理论[6-8]。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包括课-训-赛-创-产等主要环节,然而现有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地方企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和高校成果转化需求不能有效地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不能确保双创教育的各个环节有效地衔接转化并且形成教育闭环,从而不能确保现代产业学院的人才在培养效果呈现迭代发展的态势。为进一步促进学院建设,需要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探索出适合学院“专创融合”教育发展的路径。

2 “专创融合”教育的全过程管理路径研究

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原则是坚持育人为本、坚持产业发展、坚持产教融合、坚持创新发展,建设过程中要打造集产、学、研、转、创、用于一体的人才培养创新平台,用以培养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将“专创融合”教育融入学院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并基于全过程管理方法对现代产业学院的“专创融合”教育划分为“课-训-赛-创-产”等环节,并制定相应的支撑条件、控制措施以及相对应的实践路径[9-10]。学院“专创融合”教育的全过程管理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专创融合”教育的全过程管理路径

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机制,在融合过程中需落实以下内容:

(1)在学院中构建创新创业师资、教师+工程师的“双师型”师资,确定双创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此外将产业案例引入双创教学过程中,在专业课程中将创新内容以及创新性的工程解决途径以动态的形式向学生演示,培养学生双创能力和开拓学生的工程视野,从而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互相渗透、相互融合的目的。

(2)以企业案例为背景,以创新性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为导向,以教师科研项目与大学生的双创训练项目协同为途径,学生作为教师科研助理学习和掌握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创新方法,并通过在课外实训基地开展大学生双创训练计划项目,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凝练和汇总科研项目和大学生双创训练项目的成果,以便转化为企业的生产成果。

(3)将学生实训基地作为学科类竞赛的实践平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与创业思维能力。为检验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成果以及师生共创的成果是否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以及推广价值,将作为双创成果参加创新创业类竞赛,包括“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大赛”等,以便学者、行业专家从全方位、多角度研究和判定双创成果的商业价值与投产的可行性。

(4)根据学生的成果以及师生共创的成果在创新创业比赛中存在的问题,对市场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调研,结合企业以及市场需求,通过学生的创新思维、导师的引导等对成果进行调整与优化。

(5)将创新成果运与学院合作的地方企业生产中,将成果进行投产使用与检验,将产出的实际效果和企业的意见进行反馈,使人才培养过程中的 “专创融合”教育形成完整的教育闭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 “专创融合”教育的全过程管理实践探索

为探索适合现代产业学院“专创融合”教育的全过程管理实践路径,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作为导向,将学校的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与学院合作的地方企业作为基石,将学院制定的学科基础教育、双创理论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双创实践教育作为阶梯,促使现代产业学院专创融合教育路径的“课-训-赛-创-产”教学环节形成一个教育闭环。现代产业学院“专创融合”教育的全过程管理实践途径如图2所示。

图2 学院“专创融合”教育的全过程管理实践路径

3.1 “专创融合”教育实践探析

分析现代产业学院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路径,现有双创课程和教材未能围绕学院的新工科专业展开。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实训基地仅局限于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并不具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企业生产中难题的功能。在编制创新创业课程教案时需引入和更新企业案例,并分析案例中的创新思维与意识,将学院教师与企业的工程师互换角色,培养具有工程经验的教师和具有教学能力的工程师,建设创新型双师团队。整合学院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科竞赛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及地方企业的实习基地,构建可供地方政府、企业、高校师生共享的科研、教学、实践平台。

3.2 “专创融合”教育课程探索

现有的创新创业课程主要涵盖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创新创业类的公共选修课等,创新创业课程、专业课程、学科基础课之间逻辑顺序设置不合理,以及创新创业类课程与学科专业课程没有形成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关系。具体表现在大学生双创与就业指导课程集中在大一完成,此期间学生只涉及到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基础课;创新创业类公共选修课在授课过程中未能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渗透;SYB创业培训讲座更多集中于创业案例的讲解。

为提高学院“专创融合”教育实践能力,联合企业重新梳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将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课分成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其中理论部分主要介绍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并且与学科基础课程同步进行,实践部分设置在学科专业课程之后,并且与学科专业实践类课程同步进行,当学生具备学科专业知识之后再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有助于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成果。创新创业公共选修课与SYB创业培训讲座应根据课程按学科进行分类,并将相应学科知识引入案例,从专业与双创两个方面进行系统深入地讲解。

3.3 “专创融合”教育实践的过程控制措施

为确保学院“专创融合”教育实践路径的运转,需要制定“专创融合”教育的过程控制措施。通过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调研统计表,定向调研学生创新能力的变化情况,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法从学生的发展对比分析经历过“课-训-赛-创-产”一体化融合机制训练前后学生创新能力的变化;并且通过层次分析法与因果分析法进一步分析“专创融合”影响学生双创能力的主要因素,并根据主要因素制定与之对应的控制措施。地方部分高校双创教育缺乏教学体系设计、各个环节结果缺乏明确的导向以及运行过程缺少监管与评价。为研究双创教育与专业融合路径的效果,“专创融合”教育需制定详细教学实训计划、过程监管控制措施、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与纠偏措施。

4 结语

现代产业学院“专创融合”教育从全过程管理视角将创新创业教育分为“课-训-赛-创-产”5个环节,并制定适合学院发展的“专创融合”教育实践路径及其控制措施。学院“专创融合”教育重构了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梳理了专业教育课程与双创教育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突破了“课堂育人”“实训育人”“竞赛育人”“双创育人”的育人界限,制定“课-训-赛-创-产”各个环节内容以及融合方式,以及确定学院与地方企业在“专创融合”教育过程的职责,以此才能有效地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效果。

猜你喜欢
双创学院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融合》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