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广西沿海地区的实践及经验

2022-11-22 15:34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沿海地区北部湾广西

吴 小 玲

(北部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钦州53501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有机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同各地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适合国情和各地区发展实际的实践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2]。广西沿海地区也以自己独特的实践形式和非凡的魅力,向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该区域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在从1978年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广西沿海地区(1)广西沿海地区主要指今北海市、防城港市和钦州市的所属地域范围。的北海市(含防城港)于1984年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1987年,钦州市被列入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带的范围。从这时起,广西沿海地区开始承担起广西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的历史使命。2006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立,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广西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不断实践。经历了4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广西沿海地区成功实现了从中国沿海经济“洼地”[3]32向经济发展高速增长点的转变。回顾广西沿海地区4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总结其宝贵经验,对推进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高质量发展、实现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加快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广西沿海地区的历史性转变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从中国沿海经济“洼地”向经济发展高速增长点的转变

在改革开放前,广西沿海地区基础薄弱,国家投资很少,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1950—1985年间,原钦州地区得到的国家投资人均仅为283元,为全国人均投资的21.79%,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缓慢。1978年,钦州地区社会总产值为30 693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为22 466万元,工业总产值为2.91亿元,财政收入为1 545.5万元[4],工业以传统手工业为主,生产方式落后、规模小、技术装备差,基础设施差,城镇规模小。

自1984年北海市(含防城港)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对外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之后,广西沿海地区初步建成了一批基础设施。但由于地处中国南部沿海沿边地区,广西沿海地区的发展滞后于其他同类区域,其产业落后,经济总量不大,工业经济实力不强,城镇化水平不高。2003年,广西沿海三市的国内生产总值总量仅为380亿元左右,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7.4%。2005年,全国的城镇化率为42.99%,广西的城镇化率为32.62%,广西沿海三市的城镇化平均率为29.5%。这里没有形成经济通道,也无法有效地集聚资金流、物流、人流,被称为我国沿海经济的“洼地”[3]32。

2006年3月,广西成立北部湾经济区。2008年1月16日,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区人民政府于2011年3月19日正式批准广西沿海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统一使用“广西北部湾港”名称。广西沿海地区抓住机遇,大力打造“向海经济”,建立起现代化的港口群、临港产业经济带、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等[5]。从2008年至2019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和总量成倍增长:广西沿海三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从2008年的944.58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 358.3亿元,年均增长13.5%,占广西全区的比重由11.9%提高到15.8%,工业总产值占广西全区的比重由13.3%提高到23.8%[6];财政收入从2008年的69.67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491.27亿元,增长了6倍;港口货物吞吐量从2008年的0.809亿吨增至2019年的2.6亿吨,增长了2.21倍(2)相关数据根据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相关年度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综合得出。;三次产业的比例在2008年为25.5∶34.9∶39.6,到2019年,调整为20.3∶49.1∶30.6,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增加值大幅提升。广西沿海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高速增长点。

(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互联互通的内外网络日益完备

1978年,广西沿海地区港口吞吐量只有59万吨,没有铁路,也没有高速公路[7]。至2019年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拥有1 9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约占广西全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40%。连接南宁、北海、钦州及防城港四市的高速铁路已经实现了公共交通运营,并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的高速铁路相连,形成了多区域的陆路连接,实现了四市间的“1小时经济圈”以及与广西其他主要城市间的“2小时经济圈”。广西北部湾港已建成生产性泊位26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6个,最大靠泊能力为20万吨,设计年吞吐能力近2.5亿吨……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通航[8]。2019年,广西北部湾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331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82万标箱;2020年,广西北部湾港完成货物吞吐量近3亿吨,比去年增长1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505万标箱,比去年增长32%,成为中国华南地区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港口,首次迈入全国十大沿海港口行列[9]。广西北部湾三大港口(防城港、北海港、钦州港)实现了与广西铁路网的全网互通,开通了与渝桂、川桂、滇桂、黔桂、陇桂5条海铁联运线路;广西北部湾港开通国际航线44条,覆盖整个东南亚的主要港口[10],成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和我国对东盟海上贸易的重要口岸。开行班列从2017年的178列增加到2020年的4 607列,数量增长超过24倍[9]。随着钦州港东航道扩建工程的加快、北海铁山港进港专用铁路线通车、防城港渔澫港区中心堆场工程启动建设、广西滨海公路龙门大桥开工,广西加快建设主要向海的东、中、西三条通道,全力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口,构建连接区域与海、边的立体化运输网络,构建出区出海出边、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11]。

(三)现代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快速形成和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978年以前,国家没有任何大型项目落户广西沿海地区。到2008年,也几乎没有任何重大项目落户广西沿海地区。而目前,广西沿海地区已逐步形成以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冶金新材料、粮油食品、造纸和海洋工业为主导的现代沿海工业体系[12],培育和建立了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如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防城港大西南临港工业园、钦州保税港区、北海工业园区、北海铁山港(临海)工业区、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这些产业园区已成长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工业产业基地。2017年,广西沿海地区的6个重点产业园区的工业产值达4 223.8亿元,其中有5个园区的工业产值超过500亿元。2018年,广西沿海地区的6个重点产业园区完成工业产值达5 545.13亿元,有1个园区的工业产值(贸易额)超过千亿元大关(3)数据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网站:广西北部湾经济区12个重点产业园发展情况。网址为:http:∥bbwb.gxzf.gov.cn/sjfb/zdcyyqfzqk/.。2019年以来,投资约540亿元的惠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达700亿元的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项目将建成全国循环经济的化工示范基地。“十三五”期间,广西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超过13%[12]。2019年,广西海洋生产总值达166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占广西生产总值比重为7.8%[13]。以上数据表明,广西沿海地区基本形成具有广西特色的现代海洋经济体系。

(四)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到2019年,广西沿海地区城镇化率达到52%以上,以核心城市为枢纽,多中心、多层次的城镇体系在加快形成。广西沿海三市的协同城市化位于全国前列,特别是户籍、社会保障、通信、金融、交通同城化的实现,促进了域内城际融合和一体化发展,人民群众从中不断地享受到便利和实惠。随着宜居城市建设的启动,城市景观格局建设得到加强。城市交通体系建设不断地朝便捷高效的目标迈进,公共服务得到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的试点建设开始。如防城港市加快了海湾城市的建设,城镇化水平接近60%,钦州市高品质建设江海宜居城市,北海市培育“北海特色”“北海制造”“北海文旅”“北海服务”四大品牌,打造“海丝明珠·魅力北海”品牌城市[14]。

(五)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获得长足发展

广西沿海地区继续加大民生投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北海市先后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城市”“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宜居城市”等称号;钦州市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魅力之城’”“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示范城市”“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中国吸引华商投资最具潜力城市”等称号;防城港市号称“北部湾唯一的全海景生态海湾城市”,被誉为“中国氧都”“中国金花茶之乡”“中国白鹭之乡”“中国长寿之乡”。2020年12月,钦州市、北海市和防城港市的县级市东兴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在“十三五”期间,广西沿海三市的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稳定维持在80%以上,461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出列,30.63万人成功实现脱贫。

(六)生态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环境保护得到加强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广西沿海地区坚持保护碧海蓝天、绿水青山,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因而现代蓝色港湾得到加快建设,各类保护区的建设得以顺利推进。广西域内现有各类自治区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海洋自然保护区等)10个,森林覆盖率超过49%,并且建立了一批以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为主的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其中,东兴、浦北分别荣获“中国长寿之乡”“世界长寿之乡”的称号,推进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形成大规模循环经济,陆海生态环境质量优良,资源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强。

(七)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日益深化

在改革开放前,广西沿海地区的交通和信息闭塞,对外贸易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2008年,广西沿海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只有41.9亿元。2019年,广西沿海三市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 303.34亿元。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广西沿海三市的进出口总值仍实现1 195.4亿元(4)相关数据根据广西统计信息网中北海市、防城港市和钦州市三市当年的社会发展统计指标综合得出。。广西沿海地区积极参与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的开放格局,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城市,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通过举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中国四大名陶展、蚝情节、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北海南珠节暨国际珍珠展、北部湾开海节等一系列规格高、影响大的活动,深化合作交流,提升城市开放形象;通过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建立现代化港口群、临港产业经济带、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等多位一体的发展格局[15];通过发展临港工业、海洋装备制造业、远洋捕捞业等,基本形成广西核心增长极和加快发展的战略引擎[16]。

二、广西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

(一)坚持解放思想、排除万难、抢抓机遇、先行先试,这是广西沿海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沿海地区正视自身不足,紧抓机遇,借机发展。1984年,北海市(含防城港)被列入全国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1992年,党中央发出建设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号召,北海市迅速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投资热点地区。防城港于1968年建港,1993年建市,2002年防城港跨入国家大型枢纽港之列。钦州市于1992年建港,自筹资金建设两个万吨级起步的码头,开始以港兴市谋求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广西沿海地区以改革开放的精神、先行先试的勇气,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如成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创造跨区域统筹协调的新模式;组建广西北部湾银行、北部湾投资集团、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三大融资机构,创新投融资平台;探索建立石化、冶金产业发展负面清单机制等,统筹规划编制、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港口铁路发展和岸线资源开发利用等[17]。防城港市创下了四个“全国第一”:第一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第一个人民币与越南盾特许兑换业务试点、第一个东盟货币服务平台、第一家跨境保险服务中心[18]。北部湾三大港——钦州港、防城港和北海港,一度各自为政、恶性竞争,使发展受阻。2007年2月14日,广西成立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将三港整合为一港,实行“四统一”(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统一)模式,增强综合实力,使其快速崛起,发展成为亿吨大港。广西沿海地区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全方位交流与合作,重点建设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和中国—东盟信息港。目前,加入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的成员已达39个。2019年,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钦州港片区获批设立,它肩负着“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19]。钦州市全面整合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保税港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国家级开放开发平台,统一规划管理钦州港临港区域,建立“核心区+功能区”管理模式[20],扩大自由贸易试验区优惠政策的范围。中马“两国双园”率先在全国开展马来西亚毛燕进口加工、“点对点”金融等特色业务[20]。钦州港片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实行35项制度创新,并在全区、全国复制推广。其中,“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极简审批”等一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钦州港片区已成为广西自由贸易区三大片区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功能载体[21]。

(二)坚持突出区位和港口资源优势,寻求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径,这是广西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1.结合沿海沿边的实际,制定完整的发展战略

广西不断调整和明确社会经济发展思路,把目光投向沿海:1992年提出“蓝色计划”;1997年提出“三大战略,六大突破”,后完善为“东联西靠,南下发展”;2006年提出“一轴两翼”的架构;2008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2009年12月25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广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12年6月26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对沿海三市发展给予明确定位,如在钦州、防城港市区和临海工业区等建设保税港区,发展临海重化工业和港口物流,建成加工制造基地和物流基地;北海市以开发滨海旅游和跨国旅游为主,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出口加工业,成为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的海滨城市。2017年1月20日,国务院批复《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党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即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广西沿海三市不断调整目标定位。钦州市近年来提出以下发展战略:2000年提出“以港兴市,以市促港,项目支撑,开放带动,建设临海工业城市”;2005年明确要实施“大港口、大工业、大旅游”;2009年明确为“以港兴工,三化互动”;“十二五”期间提出实施“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强科教、惠民生”;“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大力实施“开放创新、港城联动、产业强市、生态惠民”;2020年提出要全力做好“港(国际门户港)、区(自贸试验区)、产(绿色石化业)、城(江海宜居城)、人(小康幸福人)”五篇文章,加快建设“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城市[22]。防城港市从以建设边海经济带和海洋特色鲜明的城市为目标,到提出加快构建“海边山”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北海市立足自身的历史和文化优势,强调以“大旅游”理念抓旅游发展、抓文化建设、抓城市形象提升,走出了一条“产业带动跨越发展、文化引领持续繁荣、开放增添不竭动力”的发展路子[23]。2019年11月,广西出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北钦防一体化发展规划》,广西沿海三市进入一体化协同发展建设阶段。广西沿海地区实施“以港兴市”“旅游兴市”和“产业立市”等发展战略,使之形成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有机整体,在广西沿海地区现代化进程中构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发展“五位一体”的完整格局。

2.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并形成目标明确的发展思路

广西沿海地区立足于向海发展,做足通道大文章,群策群力,深化改革动力,谋求未来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期,广西沿海三市达成共识:借鉴世界沿海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把拥有海洋资源特别是丰富的港口资源作为城市获得较快发展的砝码,工业与港口将是推动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引擎。为此,钦州市自力更生建设钦州港,积极探索码头建设“业主制”的运行模式,争取国家支持。1997年6月,钦州港一级口岸正式对外开放。1999年,广西在“南北钦防规划”中把钦州市定为临海工业城市。2000年8月,钦州市提出“以港兴市,以市促港,项目支撑,开放带动,建设临海工业城市”的发展战略,步入了全力加快临海工业建设的阶段,为钦州港跻身中国南方大港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防城港市拥有东兴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旅游试验区等多个国家级开放平台,入选国家港口型、陆上边境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2019年5月成功举办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24],是国家战略聚集区和先行先试特区。北海市以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为基础,推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同时也是区域性国际化的现代产业集聚基地、旅游商贸物流中心、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发展成果,这是广西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力量之源

1.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展依靠人民

广西沿海三市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注重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和力量,形成齐抓发展、共搞建设的合力。钦州港依靠钦州市人民艰苦奋斗,自筹资金,在20多年时间里从地方小港发展到国家大港。北海市在早期建设中,汇集了全国各地的资金。今天,广西沿海地区已是五方交汇的地方,大量的外来人口成为推动沿海三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2.坚持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近年来,广西沿海三市注重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缩小社会差距。北海市在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明确提出“真抓实干、把事干成、造福百姓”的发展理念。钦州市在2011年就提出“惠民生”的发展方略,在2020年提出要写好“小康幸福人”的篇章。防城港市在2020年强调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从2013年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优先实现通信、交通、产业、城镇体系、旅游服务、金融服务、教育资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口岸通关一体化九大领域的同城化建设[25];加大民生投入的同时,扎实推进市政设施、教育、卫生、便民服务、残疾人保障等为民办实事项目;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落实边民待遇等。因此,只有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才能保障人民的福祉,才能不断开拓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这是广西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取得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

1.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推动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沿海地区经历了几次大的行政区划调整。1983年10月,北海市从钦州地区划出,升格为地级市。1987年7月1日,合浦县划归北海市管辖。1993年5月23日,防城县、上思县从钦州地区划出与防城港组成防城港市。199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钦州地区,设立钦州市。至此,原钦州地区一分为三个地级市。2018年11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正式挂牌,统筹规划、统筹开发、统筹管理,全力助推经济区发展。行政区划的调整与改革给广西沿海地区的经济带来了巨大活力。

2.不断创造条件,抢抓机遇

随着海洋经济时代的到来,广西打破长期以来“守着大海吃农业饭”的思维定式,大力发展临海工业,以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世纪80年代,广西学者提出构建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构想。1992年后,学者提出加快建设西南出海通道。21世纪以来,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西南六省区市区域合作、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中国—东盟合作、中越两国两廊一圈合作战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加快发展带到更为现实的层面[26]。2008年后,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战略将广西的改革开放推向更高层次。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作出“打造好向海经济”“写好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的重要指示。广西沿海地区进一步强化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19年,广西提出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的全方位发展格局;2019年2月,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同年8月,国家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广西沿海地区把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门户港、枢纽城市等作为目标,进一步对接和服务国家政策,构建对外开放体系,提升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广西沿海地区在40多年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历史成就

(一)创造了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成功范例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广西沿海地区长期以来是中国的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因此寻找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成为当务之急。从20世纪90年代起,广西沿海地区从自身特点和优势出发,抓住机遇,加速发展,走出了一条以港口为依托、以临港大工业为突破口、以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为平台、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开放创新为动力的发展之路,全力加快港口群、经济开发区和中心城市建设,以超常规的速度加快发展,跨越式发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16]。至2019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广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8.52%,不仅成为支撑广西加快发展的重要引擎,还是全国沿海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27]。实践证明,这是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它有效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有潜力和活力的经济区域之一[28],创造了后发展欠发达地区超常规发展的成功范例[17]。

(二)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场”和“排头兵”的作用

广西沿海地区各族人民勇于改革,先行先试,打破行政区划界限,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成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在全国创造了跨区域进行统筹协调的新模式[17]。实行广西沿海三大港口的整合,开全国沿海港口跨行政区域整合的先河,还实施了三市的同城化、一体化协同发展等。这些探索与实践都发挥了“试验场”和“排头兵”的作用,为广西沿海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支撑,也为全国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三)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提供了绿色崛起的典型案例

在加速工业产业发展的同时,广西沿海地区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建设与大工业和谐发展的道路。广西沿海地区坚持绿色生态发展,吸取一些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把4.25万平方公里的经济区划分为城市、农村和生态三类地区,把其中三分之一的地域规划建成生态屏障[29];对落户该区域的产业项目坚持大企业、严要求、高门槛、新科技的标准,规定不越底线,不触红线。在钦州,为了保护“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专门划定一段生态海岸线,不准在其中布局工业项目。在北海,把40平方公里城区(包括两个工业园)划定为禁燃区,规定工业生产不得使用煤炭或重油作燃料[18]。在防城港,为了保护国内少有的城市红树林区,把原规划建物流园区的东湾岸城市红树林区,改为建红树林生态实验园[30]。在产业得到发展的同时,广西沿海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良好,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全国前列,一批标志性生态物种如红树林、白海豚、白鹭等得到有效保护。

(四)在搭建国际通道和合作平台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重视广西沿海地区的发展,并出台诸多扶持政策,将其作为带动西部大开发、推动东盟与中国合作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广西沿海地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重点面向东盟、联合周边省份,以产业投资合作为先导,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指导,推进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精心打造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南宁渠道”和“钦州平台”,成功推进边境综合金融改革试验区、中越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等一批重大平台建设,创造了中马“两国双园”等新型国际合作模式,建立了全面运行、高速运转的西部保税物流体系,为构建国际合作体制和机制提供了一批通道和大平台。这些通道和平台将会形成集聚效应,为中国发展跨境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可推广的经验。

40多年来,广西沿海地区从产业薄弱的中国沿海经济“洼地”和边陲末梢,发展成为今天广西经济增长最快、活力最强、成长性最好的区域。这充分证明:中央关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设立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广西沿海地区发展的部署和要求是完全正确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这也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31]。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仍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同各地区的具体实际充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获得适合本地发展实际的实践形式。

猜你喜欢
沿海地区北部湾广西
广西贵港
劳动力流动对沿海地区企业成本竞争力的影响
影响防城港市沿海地区母乳喂养相关因素分析
《广西戏曲》
送你一朵北部湾浪花
鹭舞北部湾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广西诗歌五人谈
近观北部湾“南北钦防”的圆桌式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