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群众路线 推动乡村振兴

2022-11-22 21:26:52冯林叶乔梦瑶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农民群众

冯林叶,乔梦瑶,孙 艳

(1.喀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喀什 844000;2.吉首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曾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由此可见乡村振兴地位的重要性,但是实现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全国各族人民以坚定不移的信念长期努力、不断奋斗的结果,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既要总结好脱贫攻坚的丰富经验,利用好在脱贫扶贫中所积累的资源优势,又要激活人民群众的发展主动性,完善乡村公共设施和基础设备,让乡村地区的农民群众过上更加安全、稳定、美丽的幸福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人民群众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奋进。

1 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作用,建设美丽乡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群众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提供了极大的智慧和力量,他们推动并决定社会前进的方向,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要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我国现已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如今正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其中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不可少且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巩固脱贫攻坚伟大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建设乡村不仅要靠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更要激发劳动人民的致富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自发、自觉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家乡的热情。

要使广大的劳动者们积极投身于乡村建设中,首先要唤起农民对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起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农民群众踊跃投身于建设美丽家乡的实践中,大力支持村民们通过各种有效合理的方式振兴乡村企业,营造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近年来,大学生返乡创业逐渐成为热潮,他们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体之一,大学生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和价值,同时也缓解了城市就业难的问题,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对于青年学生返乡创业都应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其次,在转化农业的传统发展方式的同时要优化农产品企业的布局结构,这是加快解决农村、农业、农民发展模式的关键一步。要推动村民们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旅游业、养殖业、花卉业等产业,促进农村产业的深度发展,挖掘本地区、地域的农业特色,打造独特、专属的乡村公共文化产业,通过借助网络直播平台等方式推广农村的特色产品,加强农村经济水平的发展,并保证农民的经济收入稳步提升。

最后,乡村振兴要充分发挥文化教育的教化功能,加强农民群众对于有关“三农”政策的学习理解与具体实践,使农民在深刻理解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财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增强村民们的勇于奋斗、敢于奋斗的精神,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信念,不仅要彻底地摆脱贫困,防止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等现象的发生,而且还要继续发展经济,强化人们的脱贫攻坚思想,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 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大力吸引人才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乡村振兴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没有人才,乡村振兴的目标就无法高质量完成,因此,只有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大力吸引人才,才能为农村建设输入大量新鲜的血液,推动更多青年人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上奉献才华,实现个人价值。

当前农村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境,一方面传统的农业耕种无法满足当下青年生活所需,相对于第二、三产业来说,农业的投入与产出达不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除此之外还要受到地理环境、气候状况的影响,而大城市丰富、便利、收入高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条件都吸引着众多青年一代,另一方面,乡村基础设施、生活环境、教育资源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城市,为了自身的发展以及下一代的成长,很多年轻人选择在城市生活工作,这些现象都使得青年人不愿意留在农村生活。当然也有一些有志青年为了建设家乡回到乡村,但是由于公共设施、思想观念等的冲突,他们中的一些人也难以持久地留在农村,因此只靠家乡情怀吸引青年人才并不是长久之计。

想要真正地留住人才,首先必须要使政府加大对人才引进的支持,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这一文件明确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的思想,文件指出要全方位培养各类人才;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只有在思想上真正重视人才的作用,在政策上将引进人才的方案落到实处,才能为乡村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推动本土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实现乡村振兴。

其次,“百年大计,教育先行”,作为系统培育人才的主渠道,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家一直重视教育的发展,但由于城乡设施条件差距较大,城乡的师资力量、教育水平等也有相应的差距,因此完善乡村地区的教育设施、改善农村的教育条件、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教育帮扶力度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振兴乡村除了要引进人才,还要加大对本土村民的培训力度,加强他们对相应职业的学习了解,从整体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拓宽他们的致富路径,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学习班等方式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家庭收入。

最后,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第二、三产业的基础,没有稳定的粮食供应,农村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都会停滞不前,因此,要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驻村干部等基层人才的培养和支持,使他们多学习多实践,在广阔大地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通过各种奖励和补贴等手段激励他们多做事、干实事,有效保障基层群众、干部人才的基本权益,使他们能安心、精心扎根乡村,为乡村的振兴发展献出自己的智慧和汗水。

3 完善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和谐村社

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改善农村贫穷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现状,营造一个生态优良、和谐美丽的居住环境,打造安居乐业的乡村氛围,提高村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完善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一个邻里和谐、互帮互助的友好村社。

加大力度提高乡村地区的医疗、交通、住房等公共服务的水平,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工作之一。要想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就必须使他们的住房、医疗、休闲、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有所保障,虽然一些落后地区的公共服务条件得到改善,在许多脱贫地区职业院校发展迅速,为青年就业增收提供了多种路径,各地通过多种方式相结合一起提升贫困地区的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同时,这些乡村的医疗水平也在逐步升级、村级综合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公共基础服务在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大多数农村地区,尤其是那些刚脱贫地区,他们的基础设施还存在着数量不足、供给单一、村民的参与和保护意识不强、缺乏专业服务人才等问题。这些局限的存在都影响着村民的生活体验感,降低着他们的幸福感。

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要加大精神文明建设,为了更好地提升村民们的精神享受,建设现代化村庄,一方面,要重视政府作用的发挥,在农村公共服务中,政府要将自身的领导、规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落实到位,当地政府除了要投入足够的资金支持乡村公共服务以外,还要积极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建立企业与乡村的帮扶制度,可以通过提供优惠政策、资源来更好地扶助企业与乡村的进一步发展,这样既能发挥企业的贡献作用,帮助企业打响品牌,又能更好地服务村民,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达到双赢的局面。另一方面,要重视农村自治组织作用的有效发挥,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工作中,农村自治组织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桥梁作用,可以更好地辅助政府传达一些指令,也可以帮助农民向政府反映一些意见。同时,还可以有效整合农民的需求,更精准地完成公共服务的供给。农村自治组织作为沟通政府和农民群众的中介,再上传下达的过程中既体现了人民民主又更好地履行了职能。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农村自治组织发展还不够成熟,公共服务供给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因此,政府应适当地提供一些人力、物力与财力上的支持。

因此,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完善,既可以使得广大农民的主体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提高农民们的精神面貌,为乡村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能够为农村公共服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构建更完善且适合的村级公共服务体系,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提升提供一定保障,为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助力。

4 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提升社会兜底保障水平

易地扶贫搬迁是通过国家政策扶持,把居住在交通不便、生活困难地区的贫困农民搬迁到条件较好的地方生活和工作,按计划、分时间、有组织地规划实施,改善搬迁之前生态环境恶劣、不适宜人口长期居住的现状,要达到迁入居民在搬迁之后实现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的目的,而且对于迁出区生态环境还要加以进一步保护并通过一些技术措施恢复生态、美化环境,这一项政策有利于贫困群众在新的环境下创业、就业,保证并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使得这些村民能够在迁入地安居乐业、勤劳致富。如今,易地搬迁已有序完成,做好搬迁扶贫的后续工作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虽然易地搬迁将农民从不适宜生活的山区迁到了环境良好、交通便利的城镇,但是在搬迁之后的农民们也存在着一些生存和生活上的问题。搬迁来的农民收入较少,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农村家庭会选择让正值壮年的中年夫妻外出打工,年长者则留在家里依靠集体分配的土地养活家庭并照看年幼的儿童,在搬来城镇之后只能依赖外出打工的中年人来赚取每年的生活费用,除此之外,城镇的物价要高于农村,搬迁来的农民原先在自家地里可以种一些必需的花果蔬菜,但是搬到城镇之后没有“屋前屋后”的土地可以耕种,老年人也没有工作可以分担家用,所以生活成本增加,生活负担加重,加之,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一直持续不断、反反复复地发生,疫情严重地区的停工停业也为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增加了工作和生活的难度,因此必须要做好搬迁之后的后续工作,加强政府对于这些刚脱贫人口的社会保障程度,以保证他们的生活质量得以稳定。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对青壮年就业创业培训、就业创业指导,让他们在本地工作,根据搬迁后当地区域的产业特点与工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集中性地对他们进行不同岗位的技术培训,使这些农民可以掌握当地区域产业的岗位工作、技术工作方式,这样一来既可以增加收入,又能够照顾家人,陪伴孩子,减少因父母外出打工而造成的留守儿童无人教育的现象。同时鼓励那些离耕种区较近的住户进行规模化的种植,政府、合作社以及具有帮扶力度的企业可以对这些农户提供政策、金融和技术上的帮助与支持,让他们逐步机械化生产,学会使用机器并通过提高科学知识扩大产量,学习栽培种植技术、管理技术、控制技术等,在提升就业能力的情况下,增加经济来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在2020年年底完成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脱贫攻坚伟大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地衔接起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贫困地区的农民群众通过脱贫攻坚行动推动了产业的迅速发展,提升了他们的物质水平,增加了家庭的收入,促进了社会不断发展。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努力,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只有发挥社会各阶级的力量,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不同主体、团体、群体对解决“三农”问题献言献策,充分地开动农民群众的致富思路,提高他们致富的积极性,加强党组织引领发展的权威性,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人民群众必定能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农民群众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人大建设(2018年1期)2018-04-18 11: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