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阳
(莒县夏庄镇中心小学 山东日照 276514)
在增效减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开展的语文教学活动能够让小学生不再产生沉重感,而是带着期待感和兴趣走进语文学习,从教师身上获取语文学习的智慧,从课堂中汲取各种语文知识,从自主学习中磨炼各项学习技能。为了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实效,教师应将新课改倡导的增效减负教学要求融入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多样化的科学教学策略打造轻松、高效的语文教学模式。
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已然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究其原因,是教师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下过于关注学生的分数与成绩,在课堂教学中致力于让学生完成各种学习任务。长期下来,小学生的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这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增效减负是新课改针对学生过多的学习负担、学习低效化问题而提出的教育指导理念,要求教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科学的新教学方式引进来,让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使其进入到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不再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减缓学生长期以来的学习紧张感,让学生能够度过快乐的学习生活,使其潜移默化地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逐步提高学习实效[1]。
语文课程知识具有明显的繁冗性这一特征,以往教师通常是尽可能地将丰富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保障学生接收的知识量。然而学生真正能够化为己用的知识却比较少,大多数精力都放在筛选重要的知识信息、分类知识信息等方面上,导致学生既浪费了学习时间,增加了学习负担,又难以提升学习实效。
因此,教师开展增效减负教学时,要坚持在知识精简化原则上,对课堂中涉及的语文知识进行科学的梳理,并将学生需要重点学习的知识内容整合到一起,将这部分知识内容传递给学生即可。学生可根据这些知识点展开延伸性的学习,使其形成良好的发散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发挥这一思维品质,对具有内在逻辑性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认知与掌握。
以生为本是新时期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想要让小学生不再背负过重的学习负担,并提高其语文学习的有效性,则需尊重小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所组织的教学活动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自主获取自己需要的语文知识,围绕自己感到疑惑的问题展开独立思考[2]。
当小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是语文学习的小主人时,他们不再被动地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反而会有所选择地采取主动性的学习行为。尤其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方向、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后,他们会具备更强的自信心,自觉地展开高效、自主的语文学习。这显然是教师增强语文教学实效、消除小学生沉重负担感的重要教学途径。
活跃的思维状态是小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前提,他们能够在独立思考或者思维碰撞的情况下,对语文知识或者语文学习问题展开深入的探究,从中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或者问题的答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凸显出探究性的特点,无疑能够为教师实现增效减负的教学目标提供良好的条件。
目前,教师已经适当地加大了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教学力度,但是要真正达成增效减负之目的,还需要教师为探究性教学投入更多的教学精力。
每个小学生均属于不同的个体,他们在语文课堂中会表现出不一样的学习能力,而且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均存在明显的差异。以往教师采取的统一性教学模式无疑增加了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比如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在海量的知识学习压力下,会产生疲惫的学习心理;学习能力处于中上游的学生也无可避免地需要完成一些基础的学习任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但是也让学生投入了不必要的学习精力,使其产生厌倦的学习心理。
因此,教师要根据个性化原则来为学生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并随时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各自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来选择学习内容,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学习目的。
教师的备课质量与课堂教学效果存在紧密的联系,为了减轻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负担,教师可改进备课方式,在删繁就简的原则上找准语文教学重难点,浓缩语文知识内容。教师根据这一备案内容展开教学时,可以简化自己的知识学习过程,快速又高效地掌握新课知识。
东南沿海岸线作为琅岐岛海岸线的一部分,在设计时要注意景观分布和功能分区之间的联系,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沿海景观内部空间与结构的有效联系,而不是将景观节点作为独立景点来设计。在设计中,首先要根据琅岐岛整体性质确定景观设计主轴线,结合当地文化习俗、地形特点沿主线展开,重点规划轴线上几个部分,做到有区域特色景观点划分,并主次分明,个性鲜明,人为景观与自然景观结合恰如其分。特别是在整条沿海岸线上,还应考虑到沿海地区的生态平衡、用地详情、资源保护和景观四季变化会给整体设计带来的影响。
以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桃花心木”一课为例,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围绕“桃花心木”这个中心词来找准课文的重难点知识,具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桃花心木的特殊性;第二,栽种桃花心木苗的人;第三,种树人的栽种方法;第四,种树人的栽种心得;第五,“我”受到的启发。教师可围绕这几个知识点进行备课,让学生在课堂中将其作为线索,展开针对性的阅读学习,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文本内容,然后归纳出相应的知识内容。这种备课内容有利于学生明确阅读的学习目的,能够使其朝着具体的方向获取知识、学习知识。
比如,当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种树人栽种桃花心木的方法时,可以归纳相关知识:像插秧一般弯腰种树苗;不规律浇水;补种枯萎的树苗。学生可根据这种归纳方法,对其他知识点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整合到完整的阅读知识结构中,使其有效掌握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
因此,教师要朝着轻负担、高效率的方向进行科学的备课,让学生根据相关知识点关注文本内容,理解作者围绕“桃花心木”展开创作的背景、目的,理解作者在课文中传递的生活哲理。
“少教多学”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教学要求,即教师要适当地减少教学指导的比例,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这一教学要求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了教师要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将自己放在组织者、指导者的位置上,同时也将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上。
在少教多学的教育原则上,教师可合理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一教学活动时,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自主学习意识及学习能力,对课堂中的重要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究,将其转化为自己可用的知识内容。
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一课为例,教师可依托微课对学生布置核心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围绕视频中的内容展开自主探究学习。在微视频中,学生可以看到内蒙古草原的真实面貌,还能看到草原周围的小丘和平地、草原上的牛羊马、策马奔腾的男女老少、草原上搭建的蒙古包、草原人民热情款待来客、载歌载舞、乐于表演等等画面。
教师可基于此,引导学生围绕微课中提及的阅读任务来展开自主探究学习,走进情境之中,对作者在课文中描述的草原之美、内蒙古人民的待客礼仪、内蒙古习俗活动等展开讨论,说说作者采取了哪些手法来刻画了草原及草原事物的美,说说内蒙古的待客礼仪体现了他们的哪些民族精神,谈谈内蒙古的歌舞文化风格,从不同方面了解草原的独特风光与文化习俗。这一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能够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的理解,同时还能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体验下增强阅读学习情感,有利于实现新课改倡导的增效减负教育效果[3]。
“精讲多练”也是新课改倡导的重要教学要求,教师可在讲述重难点知识时,引导学生展开精细化学习,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中加强练习,提高其语文学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教师可在随堂练笔教学活动中落实精讲多练的教育措施,让学生掌握随堂练笔的学习技巧,并在读写结合理念下展开随堂习作训练,以实现增效减负的语文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作者描述的游览地点或景观,将其串联起来,归纳出作者的游览路线。基于此,教师可让学生对该游览路线进行分析:“作者是通过怎样的顺序来描述自己游览的路线呢?”
其次,教师可指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精准解读,圈出文中描写了景物的地方,然后分析其写作手法。比如,第三自然段就采用了“时而……时而……时而……”的排比手法,第四自然段则采用了“像……似的”的比喻手法。
最后,教师可让学生学习灵活仿写的学习技巧,学习如何利用有效的写作素材来仿写出优秀的文章。基于此,学生可参与到随堂练笔活动中来,围绕“记……”这个写作主题,将上述写作知识点运用到写作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旅游经历来写一篇写景文。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教师能够提高教学内容的精准性,扩大了学生随堂练习的空间,还让学生有效锻炼了自身的读写技能。
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协作学习的科学学习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又能让学生在轻负担的学习状态下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满足教师落实增效减负之目标的教学要求[4]。因此,教师可将合作学习法引进语文课堂,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成效。
以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一课为例,教师可为学生设计合理的合作学习任务:(1)自主从网络上搜集中国造纸术这一古代发明的相关资料,了解本篇课文的写作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2)了解中国古代人们是如何一步步发明纸、造纸的,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造纸术的了解;(3)走进课文,了解在造纸术的完善过程中,古代的纸存在哪些优缺点;(4)了解造纸术是如何逐步发展并弘扬开来的,试图站在文明使者的角度,讨论造纸术文化弘扬与发展带来的影响。
这些学习任务能够帮助学生从创作背景、造纸术的历史发展、造纸术的优缺点、造纸术文化交流等方面入手,有效理解课文内容。各小组的学生可合理分配学习任务,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然后展开合作讨论,围绕“纸的发明、使用与弘扬”这一话题展开交流。学生既要学会表达小组的整体观点,又要学会阐述个性化的观点,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能够让学生乐于调动思维能力,展开有一定深度的语文阅读学习。
分层学习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而制定科学教学对策,让学生根据各层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展开针对性学习的先进学习方式。每个学生均可在分层学习过程中各取所得,使其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教师可利用分层教学法来落实增效减负的教育目标。
首先,以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为例,教师可先将学生分成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等几个层次。首先,对于学困生,教师要采取学困生转化策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困难,为其安排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围绕“黄河的变化”这个主题,从课文中圈出一些明显表现黄河变化的字眼,将其串联起来,学会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黄河发生的具体变化。这有利于学生掌握中心思想,学会抓住明显的线索来解读课文。
其次,对于中等生,教师可采取“提升能力”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这一知识点。这属于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对学生的文本阅读与分析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最后,对于优秀生,教师可为学生安排一些能够激发其学习潜能的学习任务,即让学生找出课文中黄河变化的具体原理,自主从网络中下载直观的视频,理解其原理。学生也可根据个人的理解来绘画草图,将相关原理呈现出来。
通过这些分层布置学习任务,教师可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需求,还能让学生将学习精力集中在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上,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
综上可知,小学语文教师应贯彻落实增效减负教育理念,减轻小学生沉重的语文学习负担,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形成科学的语文学习方式,学习精简的语文知识,在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展开探究学习,对语文课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准确又高效的掌握。教师还要在精讲多练的前提下,让学生锻炼更多的基础学习技能,甚至要将新课改倡导的合作学习、分层学习等教育方法引进来,从多个方面提高小学生的整体语文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