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智能制造专业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2022-11-22 20:10:35华顺方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中职

华顺方

(江苏省陶都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无锡 214221)

目前中职学校已经逐步成为人才培养的后备力量,中职学校应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后,人才培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的人才可以直接进入到对应的企业中工作,满足了企业在人才方面的需求。现代学徒制方案的实施,注重了对人才技能的培养,使得人才的实践能力有很大的进步和提升,中职教育在产教合一的阶段获得了较大的成果。参考本校对专业群建设的研究,智能制造专业群是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主,数控技术应用、物联网技术、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机器人技术等专业的组合集群。实际教学中现代学徒制的应用虽然起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真正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会有一些细节部分存在问题,使得现代学徒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对于中职智能制造专业群来讲也不能获得更大的进步。

一、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意义和实施现状

(一)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意义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一种联合,对传统的学校教师授课方式进行改变,通过产教融合,学校与企业共同提供平台和教师对人才进行培养。该种教学方法的实施使得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增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增强,学校设置的教学课程符合企业的生产需求,课程内容也更具实践性,学生所掌握的技能更具实用性,人才的培养质量有了更大的提升。

(二)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现状

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实施以来已经获得了很大的成效,而且国内大部分的中职学校都已经实施学徒制教学,获得了有效的教学经验。一是现代学徒制的推广是由国家大力推广和支持的,使得校企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培养出了更多优秀的人才,而且一些试点学校开展学徒制教学工作获得的经验为后续中职学校的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二是近年来校企合作机制逐步成熟,企业人才需求也得到了满足,我国人工智能快速涌现,国家的制造业逐步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很多的中职学校开始抓住这个机遇,注重培养智能制造业方面的优秀人才,企业在智能制造业方面的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国家进一步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和应用,有效满足了人才方面的供需,推进产教融合的教学发展,让企业与学校有机合作,会使学生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三是校企之间的合作使得学生拥有双重身份,不仅是学生,还是企业的预备员工,这样有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提升了中职学校的就业率,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得到满足。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的实施,使得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高度契合,满足了学校、企业和人才各自的发展和需求,也解决了社会就业难的问题。

二、中职智能制造专业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一)专业设置符合社会需求

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需要面向社会,要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根据企业的具体岗位设置对应的专业,使得中职教育更具针对性,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这样学生进入到社会之后,也能够快速适应企业岗位的需求。

(二)校企共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校企合作中,需要学校和企业合力培养人才,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推进校企联合教学,学生也是有双重身份,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由专业教师传授,进入到企业之后由专门的师傅带领学习实践操作知识,这样使得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得到共同进步。为了使得实践技能有更快的提升,学习理论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学校需要扎实学习理论知识,这样在实践中才不会有较大的难度。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注重校企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师傅共同培养人才,这样才会使理论教学与实践同步。学生在企业中学习实践操作技术,专门的师傅带领学生,师傅可以将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薄弱部分反馈给学校,学校则需要注重加强对薄弱部分的理论教学和指导,这样学生在实践中就会很快掌握。

(三)调研专业,明确专业群人才培养计划

在对智能制造群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开发方案进行制订的过程中,要有效做好对专业的调研工作,这样可以及时调整之前的人才培养计划。可以调研对应产业背景、企业需求、用人单位等,将获取到的调研数据集中进行归纳总结,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也能够判断当前智能制造群人才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调研之后,对于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主要是从知识领域、能力和素质方面做好规划,知识教学领域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数控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有专业能力、社会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需要在教学中才能够获取,学生需要具备的素质包括基本素质和职业素质。

(四)通过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实训基地结合创新技术平台,给人才提供技术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教学平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的教学则需要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研究企业的相关项目;企业则需要提供技术人员在项目工作中的支持,以真实的项目研究为载体,有效提升学生的技术,将企业的实际制造和生产环节引入到实际教学中,将实际生产与技术研究有效结合起来,实现了产教进一步融合,学生也可以快速掌握更多的技术。

2.产品质量考核与学生成绩评价结合

在产品的制造和生产方面,由多个年级共同完成生产工作,教师团队则负责指导,生产制造的过程是一个真实的实践操作过程,生产出来的产品需要进行检测,将检测标准与学生的成绩挂钩,作为学生学习考核评价标准,赋予生产产品不同的权重,将其作为课程的成绩。可以制造生产机电一体化设备装配、机械加工类的项目内容,有效应用到相关的技术。

3.注重通过项目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智能制造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要多参与到一些技能实践中,多考取职业技能证书,这对学生以后进入到企业有较大的帮助。学校开展的一些项目技术竞赛活动,需要有企业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和点评,要让学生积极展示各自的成果,发挥各自的技能优势。学生通过在真实的生产实践场景中会掌握更多的专业技术,而且将所学习到的技术应用到项目活动中,有利于学生自我价值的提升,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4.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智能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需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习方面的需求,要在整个教学中融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要实现课程平台与专业模块之间的渗透,进一步完善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体系。通过建立公共基础、专业(技能)等课程平台,选择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进一步拓展课程专业能力模块的范围。在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体系的设置要注重达到精技能的目的和效果,可以结合线上线下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实训场所进一步拓展,有效扩大内容范围,要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仿真教学手段,要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技能培训有效结合,不断改革教学方式,让学生所能够掌握的知识进一步扩大,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5.校企合作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对于中职学校来讲,要特别重视实训工作,要促使产教有效融合,同时在生产制造实训中应用到先进的仿真技术,使得智能制造专业群实训工作更加有效。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立需要结合课程内容,要融入各个专业的通用技能,建立的实训室要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结合专业群的实际技术或服务方向,将实训室打造成一个技术中心或者是技术服务中心,满足项目教学实训服务的提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的,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要切实将校外实训基地打造成以企业技术为重点、校企共同分享教育资源的平台,在基地中引入企业的相关资源,完成对学生的实训教学,加强深度合作,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满足中职学校的教研需求。通过建立教学工厂,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要将工业生产中的设备和技术引入到工厂中,融入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智能机器人等设备,要建立一个综合性的实训项目基地,将实训现场打造成一个智能化的工业实训基地,同时引进虚拟仿真技术,进一步完善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建立的智能化实训中心,需要将先进的资源和技术引进来,使得实训基地面向社会,在实践技能方面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6.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双师型团队

中职教育教学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弘扬工匠精神,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队伍,可以从企业中聘请优秀的技术人员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制定相关制度保障教师可以保质保量参与到实践中,同时给教师提供参与到一些行业、企业活动中的机会,让教师的技术能力和水平有更大的进步。同时要以对应专业建立科研项目,配备项目研发和创新平台,使得智能制造专业群教学具备完备的教学体系,应用先进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完善教学理念,要在技术研发中融入工匠精神,提高智能制造专业科研团队的整体水平。为了使得智能制造科研团队做出更大的成绩,需要对教学团队结构进一步改革,积极引进当前智能制造技术教育方面的前沿力量,要将在学术界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引进来,要培养一支双师型队伍,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另外,对于教师的发展和进步,需要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注重提升教师各个方面的能力,或者提供给教师一些外出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加强教师的研修能力。要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教师终身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完善的制度,要有效做好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考核,可以从企业实践、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考量,依托智能制造建立对应合作应用平台,要将教育培训、校企合作等融入其中,开展有效的教学科研活动,进一步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使得教师团队的力量进一步扩大,引领教学前沿方向。

7.进一步完善校企深度合作方式

为了有效发挥现代学徒制的优势,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通力合作,将学徒制优势发挥到最大,学校与企业合作要以最优的合作方式达到人才培养标准,将双方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一是要将学校的优秀教师与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组成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共同针对课程内容进行开发和探究,使得学校能够充分发挥优势,企业则发挥在技术方面的支持。二是明确学校和企业各自的职责,学校与企业合作需要签订合作意向书,这样会使双方的职责更加明确,更容易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要对双方的责任有效明确,这样有利于双方之间的有效合作,不会存在利益冲突。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主要是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进入企业实习,则是要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企业中是以一种学徒的身份学习,也是进行工作,企业需要为学生在企业中的劳动支付报酬。三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企业的师资队伍需要进行沟通交流,企业需要针对学生的实践表现情况给予学校对应的反馈,让学校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针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确保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的实践有效衔接,

8.完善对学生的评价考核

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形式,需要对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改革,注重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企业以后的长远发展服务。同时要对学徒制应用情况进行了解,是否达到了人才培养目的和要求。校内考评的方式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理论考试,对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解,企业对学生进行的考评,主要是针对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表现给予评价,这样可以更加全面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人才就业需求,满足企业在人才方面的需求,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缓解了学生优质就业难的现状,让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技能,并将学习到的技能应用到实践中,不仅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发展。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中职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校企合作五反思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