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初中数学为基底的五育融合路径尝试*

2022-11-22 20:10:3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五育教学方式德育

张 烁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 四川成都 610052)

五育融合是教学的创新和进步,不仅给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学习体验,而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局限在理论知识的部分,侧重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必备的素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而不是理论知识的灌输式教学。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的方面愈加重视,教师的教学理念也需要围绕五育融合进行更新替换,提高教学的建设水平。因此,本文就以初中数学为基底的五育融合路径尝试为基本论题,展开论述。

一、浅谈以初中数学为基底的五育融合路径尝试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必备的能力和素养

在五育融合路径的课堂开展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以数学内容的创设性,将五育理念融合到教材内容的学习中,从而使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发展自身五育融合的综合素养。当学生养成一定的学习理念,就能够正确认识到学习与社会素养之间的关联,而这正是之前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理念以及培养人的目标。所谓培养人,就需要教师能够从学生层面出发,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而实践课堂就是最好的体现方式,实践也是五育融合中重要的教学因素,所以在课堂中开展五育融合,也为实践学习提供发展空间。实践是学生掌握真知和形成行为素养的良好方式,对于初中生来说,正是学习数学及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如果能够通过一定的学习认知来提升学习兴趣,达到提升综合素质能力的效果,与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方式分离不开,而实践的教学方式正是最典型的教学措施。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围绕数学问题,展开德育、美育、智育方面的猜想和思考,同时带动劳育、体育二者的学习,以这样的方式,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五育融合路径的课堂教学深入。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偏向于借助板书式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对于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建设未注入足够的重视,以至于有些学生面对教师长期不变的教学方式而降低了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活跃性,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同时教师也未融入教学德育等方面的知识,让课堂的教学只局限在教材知识上,会让学生更加产生出枯燥无味的学习感受,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课堂建设作为教学重要因素之一,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再去革新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注入动力。同时,学生的整体发展也是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以学业成绩为导向,而在五育融合路径中,学生可以得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进而实现学生的整体进步和素养提升,以及缩小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让学生在整体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开展学习探究和共同讨论及交流问题,不断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进步。最后,五育融合路径并不是将其中内容进行无理由的串并联,而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都有由内而外的收获,以创新思维的角度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整合、辩证等,进而让学生在学习感知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价值观的升华和瞬间的恍然大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学习数学等本质的思想内核,也是提升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体现。

(三)有助于提升课堂学习乐趣和成就感

五育融合路径的课堂渗透,首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因为在以往的课堂学习中,教师往往很少融入五育的教学思想,通常都是以完成教材内容上课为主,所以在这一点上,课堂的教学内容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丰富,也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元化和思想化的新知识,从而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将五育思想潜移默化地养成自身的学习观念,有效达到教学的目的。其次,五育融合路径创新了课堂的教学方式,从以往课堂中来看,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往往处在教室中,课外活动和数学实践等方式很少开展,自然不会衍生与劳育、体育的深度接触。而五育的教学内容中,实践作为课堂开展的主要因素,能够有效给学生的课外实践增加机会,学生在这样的趣味性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对于数学问题的感知,以及便于自己更好地去理解数学知识,同时学会如何在实践中运用数学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这种能力的体现可以极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而成就感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不竭的动力,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和激发深度学习的能力。最后,五育融合路径对于课堂教学的作用是“润物细无声”的,教师如果忽略这一教学方式的存在,那么势必会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加紧凑社会教育程度的步伐,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将五育融合路径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开展,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创造。

二、浅谈以初中数学为基底的五育融合路径尝试的基本措施

(一)组建数学学习小组,挖掘学习潜能

对于挖掘学生潜能的方式来说,首先需要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组建数学学习小组就是一件很好的教学措施,它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升班级学习的氛围感,在学生进行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就是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有力体现。同时五育中的内容也是需要学生们共同参与的,特别是通过小组学习,可以更好地发挥五育融合的教学效果,比如可以借助劳育来引导小组学生共同参与劳动,接着再引出德育和美育的思想情感和理论知识,以点成线似的将五育教学逐步深入课堂中。其次,学习小组中由于没有教师以及外界环境的压力干扰,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讨论,可以进一步激发思想的发散性,有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和探究,也增强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这也是五育中德育教学的一部分。所以学生在小组的学习中,可以给五育融合提供发展机会,也有助于五育融合的课件设计。最后,小组学习可以通过互讲、互评、小组活动等方式,围绕教师所设置的教学要求开展深度学习和探究、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且小组的学习方式也被大部分学生所喜爱和接受,可以较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的教学开展做良好的铺垫。

比如初中数学教师在上《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为了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及融合五育的教学内容,首先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以及完成课后的习题。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较好地锻炼组内的学习交流,同时也有助于组内学生培养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凸显德育的教学渗透。之后教师在课堂中要求学习小组自行设计一件事,以统计的方式做出一份统计报表,这时教师可以引入五育融合的话题,让学生从德智体美劳方面,进行组内数据收集的创设,待学生完成此任务时,再让学生之间进行学习成果的点评,这样可以较大程度激发学生之间对于五育的探索欲,从而加强对于五育融合的概念认知。最后,教师以设置奖励的方式,激励学习小组之间互讲、互评的学习精神,让学生真正爱学、乐学,形成良好的五育学习氛围。

(二)创设情境式教学,引导深度学习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以完成教学进度为主的教学状态,对于教学形式的更新创造未注入过多的重视与精力,所以课堂的学习氛围一直维持在普通的状态。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最大因素就是良好的学习氛围,特别是在五育融合的教学过程中,其中的德育和美育等都是需要学生真正参与和感同身受的。若教师的教学手法没有感情色彩,全程都是普通且单调的,五育融合的教学效率就会受到限制,学生的学习收获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教学手法的更新创造,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的建设步伐,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其次,从五育融合的教学建设来看,情境式的教学手法可以较好地展现五育融合的教学内容,因为德育和美育等都可以通过情境的构造,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且情境式的教学方式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手法,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投入其中开展学习探究。情境式教学给五育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素材,可以推进五育教学的课堂进展。最后,教师在情境的创设中,需要充分发挥教材内容和五育之间的贴合度,同时需要围绕学生所感兴趣的方面开展情境创设,这样才能够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挖掘学生深度学习的潜能。情境式的教学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可以真实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和成就感,以此来推进学生深度学习五育的强烈动机。

比如初中数学教师在上《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为了进一步强化课堂的教学效果,以情境式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首先教师以趣味性的情境导入教材内容,让学生产生课堂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中的象限设置,来准确说出自己的在教室的位置。再通过互讲的互动方式,让学生之间加强对于象限的理解与认知。接着教师再引入美育和智育的内容,让学生围绕象限展开美育讨论,同时教师借助典型例题来锻炼学生的智力思维。与此同时,教师再引入劳育、体育的理念,教师以眼、耳、手、脑、身体并用的方式要求学生准确说出自己所处的象限位置,再以动手小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开展体育方面的活动。最后,教师再以德育做出总结,让学生围绕本堂课的学习收获,主动延伸对于课后的学习,让学生主动学和愿意学。

(三)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五育融合的教学机制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新兴,所以学生与其需要一定的磨合期,那么如何判断学生是否有学习收获或者学习时的状态表现呢?可以通过组建教学评价体系的方式,来整体收集学生的学习意见,进而更好地对教学方式做出调整和更新完善。但是教师往往对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方式不抱有重视态度,认为只要开展五育融合的教学即可,要求学生自主和自发性地对教学提出意见,而这样的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学生可能会由于畏惧教师的权威而将教学评价的初衷违背。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评价机制的媒介设立,来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其次,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作为课堂的参与主体,数学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和关怀,从而激发自己的奋斗意志和树立一定的学习自信心,以此来推进学生参与五育融合的教学步伐,促进五育融合的课堂深入。

比如初中数学教师在上《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为了进一步呈现五育融合的教学优势,首先通过智育的层面,给学生引入概念知识的学习,同时借助多媒体的画面展示,给学生呈现相交线和平行线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运用实例,通过实例引入,激发学生探索二者背后的好奇心理。接着,教师再以美育的方式,让学生在实例中发现线条美和结构美。与此同时,教师再引入劳育和德育的思想内容,数学教师询问班级学生:“通过此章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相交线与平行线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对于数学的学习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如果以劳育为主体,该怎样关联劳育和数学学习的关系?”等,最后,教师通过学生整堂课的表现,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开展教学评价:“1.是否接受教师这样的教学方式?2.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够提出哪些建议?3.教师的哪些方面突出显示了五育融合的特性?”等等,这些问题可以很好地检测到学生对于五育融合的整体意见,进而有助于教师进一步地调整和完善教学。

结语

综上所述,五育融合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也能够推进课程教学建设的步伐,紧跟社会教育化水平,将五育融合以综合实践运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潜移默化的行为习惯,从而提升自身五育化的素质水平。其次,五育融合对于教师来说也很重要,对于教师的教学创新改造有着积极的参考借鉴意义,也能够确保教师的教学建设化的持续推进,从而共同发挥教学上的优势作用,促进师生共同的成长进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五育教学方式德育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体育教学(2022年4期)2022-05-05 21:26:58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5:14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学周刊(2016年23期)2016-09-08 08:5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