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杨
(通化县综合高级中学 吉林通化 134100)
诗歌鉴赏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励学生在有限的文字中挖掘无限的意境,领会其中教育价值。高中学生虽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但诗歌鉴赏教学并非朝夕之间,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耐心与恒心,需要学生具备鉴赏能力与诗歌学习兴趣,在相互协作中实现教与学的双向奔赴,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但是现阶段部分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面临困境,降低了诗歌这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1]。为改善这一现状,本文主要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展开分析。
结合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情感考查一直是诗歌鉴赏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情感理解侧重于学生的主观意识,在简单的文字之中挖掘其中潜在的情感是鉴赏诗歌的先决条件[2]。对于诗歌而言,理解或有难度,情感是拉近学生与诗歌之间距离的纽带。单从卷面分析,诗歌一类的题目侧重于情感考查,对于学生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水平,否则难以深入挖掘其中情感,更不能与之建立情感共鸣。可一旦缺乏情感共鸣,诗歌理解难于上青天,这也就意味着诗歌部分卷面分数学生难以全部获取。从教学角度分析,学生情感理解不透彻是一个显著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多依附于教师的讲解,一旦脱离讲解,学生对于诗歌的情感理解陷入困境。在赏析诗歌的同时,大部分学生难以站在诗人的角度去想象,更不能结合诗人的生平事迹与所处的时代背景等方面展开分析,这就导致学生的诗歌情感理解存在拔高现象或偏颇现象。一旦如此,学生将难以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更不能实现鉴赏目标。由此可见,情感是诗歌鉴赏中的主要元素,只有注重情感,才能逐步落实诗歌鉴赏教学目标。
意象是诗人在诗歌中用于寄托情感的一种载体,通过意象表达自己的观点、心理、思想、感情等等。意象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提升诗歌境界的宝贵资源,只有明确诗歌的意象表达,才能深入挖掘其中的哲理,感受作者的情感,开发诗歌的教育价值[3]。结合我国古典诗歌的表达现状分析,诗人写柳多代表惜别,盼望久留,也可以形容女子的腰肢或代指女子;写月则代表思念家乡与亲人之情;写秋多代表悲凉之意;写春天则多代表万事万物春意盎然,充满活力之感。诸如此类的写法就是一种意象的运用,以月代表思念家乡之意,此时月就是意象,或以秋天代指自己的悲凉之情,此刻秋天便是作者的意象。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是哲理的线索,一些常见的意象,高中生可以足够掌握,如秋天、春天、月亮等等。虽然可以掌握一些简单的意象,但是大部分学生多停留于表层,难以挖掘深层含义,偶尔对于意象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如诗歌中一些关于梧桐的描写,部分学生在理解梧桐的时候,会将其直接与高洁相互挂钩。但部分诗中的梧桐并非此意,如“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此处的梧桐与芭蕉意象相似,或代表愁苦凄凉之感。这一类的诗歌如果在鉴赏中出现纰漏,将会改变诗歌原本的意境。
高中语文教材中收编的诗歌中大部分藏有典故,如人教版高一必修下册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引用了南朝陈后主玉树后庭花的典故;《念奴娇· 过洞庭》运用了苏轼孤光典故,运用了李白的风色典故[4]。此外,辛弃疾的诗歌几乎每篇都含有典故,而这些含有典故的诗歌,学生必须明确典故的出处,才能深入理解诗中含义。反之,如果学生在诗歌学习中不了解典故的出处,对其一无所知,那理解或鉴赏这首诗歌可称为纸上谈兵。但是就目前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情况分析,大部分学生典故阅读严重不足,一旦缺乏教师的引导,学生难以找出其中的典故,这将导致学生诗歌鉴赏面临困境。在缺乏典故认知的情况下,学生以主观观点解读诗歌,将会降低鉴赏准确性。典故或来源于古诗中,或来源于文言文,或来源于历史书籍,是学生鉴赏诗歌的主要线索。而现阶段高中生典故阅读严重不足,导致诗歌鉴赏教学目标难以有效落实。
诗歌鉴赏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一旦缺乏知识的支撑,诗歌鉴赏或流于表象。换言之,学生只有不断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审美能力,才能以此为基础鉴赏诗歌,挖掘其中内涵[5]。故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必须将加强学生知识积累放在首位,倡导学生在课后阅读大量诗歌,并对其自主鉴赏,在实践中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不断完善知识网。在学生的课后积累中,其鉴赏能力与阅读能力也会随着诗歌的阅读量逐渐提升,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有所助益。教师若仅靠教材的诗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或有难度,必须在课后适当地拓展弥补教材教育短板,如记录一些意象、情感载体、用典等。学生在积累中对于诗歌也会有学习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也会随着积累逐步提升。
例如,人教版高一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中所用典故来源于“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村。”学生在学习这一首诗歌的时候,可以将杜甫一些常用的典故记录下来,除了教材上涉及的相关典故,学生也应在课后借助信息技术掌握一些更多的典故内容。在学习杜甫诗歌用典的时候,也可以掌握一些关于杜甫的故事。杜甫出生官宦世家,祖父在朝廷做官,父亲曾任司马,杜甫从小志向远大,最崇拜的是远祖杜预,他是晋代的名将,多才善战,懂得法律、经济、工程,还曾注释过《左转》[6]。学生在记录杜甫典故的时候,也可以将唐朝白居易、李白等人惯用的典故进行记录,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又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引用的是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学生在了解王安石典故的时候,也可以多了解一些关于杜牧的典故。诗歌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知识共通性,学生在大量的诗歌朗读与鉴赏中,知识网会更加完善,鉴赏能力也会随之提升。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应倡导与鼓励学生多学习一些课外内容,丰富知识储备,为更好地鉴赏诗歌夯实基础。
诗歌鉴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中感悟诗歌的力量。对于学生而言,诗歌鉴赏当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并非教师要求或者被动鉴赏的一种教育形态。新课程理念下,国家教育部门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诗歌鉴赏教学这一板块,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自主鉴赏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其中内涵哲理[7]。教师将学生视为教育主体,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诗歌鉴赏中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领悟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基础能力、生活经历、理解水平等各方面存在差异,这将导致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也会存在不同,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性格特征、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为尊重学生的主观差异,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鉴赏的空间,在鉴赏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感悟诗歌力量。
小组合作鉴赏诗歌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较常用的一种方式,以人教版高一下册古诗词诵读《桂枝香·金陵怀古》为例,教师可以主张学生小组合作,在合作中发表各自的观点,可以讲述王安石的生平事迹,也可以自主探索文章中主要传递的价值观,可以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某一句话进行解说,如文中“千里澄江似练”引用了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在解说某一句话的时候,必须说出这句话的出处与自己喜欢的原因,也可以用现代文的方式尝试将这首诗歌讲述出来。现代文讲述并非是直接翻译,而是加入自己的观点与情感完善这首诗歌,在完善中加强与诗人之间的灵魂碰撞。学生可在小组合作中各抒己见,将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相互分享,也可以尝试说出自己对于本首诗歌的观点与看法。在思维碰撞中,学生的阅历视野会极大丰富,思考空间极度广阔,对诗歌的内涵、情感、哲理、思想等都会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小组合作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劳诸育教育有一定的帮助。除了在课堂中合作讨论之外,教师也可以倡导学生在课后进行合作学习,多掌握一些诗歌鉴赏知识,在课外诗歌中自主鉴赏,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在运用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的影响远高于理论教学,且诗歌鉴赏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并非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诗歌鉴赏过程,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诗歌鉴赏兴趣,发挥传统文化教育力量。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丰富的诗词活动,调动学生的诗歌鉴赏积极性,在活动中主动鉴赏诗歌,与诗人达成情感共鸣,建立灵魂深处交流,其鉴赏效果远高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侧重于学生的主观意识,给予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与教师日常授课教学相互弥补,是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8]。诗歌鉴赏活动主要是鉴赏一些教材之外的内容,学生在鉴赏新诗歌时开发自己的知识储备,启动知识网。在鉴赏中运用自身的知识积累,如此既能实现知识的应用,也能在应用中获取新的知识。学生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学生的积极响应中,其诗歌鉴赏能力也会随着诗歌的诵读与理解潜移默化的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举办诗歌鉴赏大会、诗歌朗诵会等等。以诗歌鉴赏大会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搜集一些喜欢的诗歌类型,每个学生至少准备三首,将这些诗歌在鉴赏会中积极讨论。或以班级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可以各自发表见解。教师将学生搜集到的诗歌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喜好选择鉴赏的诗歌类型,同一类型学生为一组,在组内相互合作,分享经验,共同鉴赏诗歌内容。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倡导每组学生推荐一位组员汇报各组的诗歌鉴赏情况,教师对于学生的鉴赏成果作出评价,并对于鉴赏较好的小组进行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如奖励笔记本、水杯、文具等等。并鼓励该小组成员担任班级本月的诗歌鉴赏之星,主要负责班级学生的诗词鉴赏指导,帮助教师共同完成诗歌鉴赏教育目标。以诗歌朗诵会为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制定诗歌朗诵主题,并结合教材教育方向对学生的主题进行调整。学生在课后可围绕主题搜集相关诗歌,在大会上积极朗诵自己收集到的诗歌内容,并尝试用自己的观点解说。在学生解说中,其他同学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充,在相互弥补中最大限度开发这首诗歌的教育价值。对于高中生而言,培养其诗歌鉴赏能力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诗歌朗诵给予学生充分的朗读空间,可以在朗读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情感为主线拉近学生与诗歌之间的距离,近距离鉴赏与解说诗歌是提升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促进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目标全面实现的有力武器。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面临的困境降低了诗歌这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价值。本文主要对现阶段部分高中诗歌鉴赏教学面临的困境展开了分析,进而结合人教版高一必修下册语文教材从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建立知识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感悟诗歌力量、开展诗歌活动,提高学生鉴赏兴趣三方面详细论述了解决方法,以期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语文学科对学生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