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婧冉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 西藏日喀则 857000)
初中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运用英语表达、交际,形成良好的英语素养。其中,课堂是学生学习、运用英语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在此期间的学习参与度直接影响“教与学”的效率。对此,为了强化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升英语教学成效,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掌握学生的实际学情,通过营造平等、轻松的教学氛围,借助情境教学、角色扮演、师生问答、分层教学、合作教学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实践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新课改后,倡导课堂教学由师生共同参与,需保持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高频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在教学中未积极开展师生互动,学生学习依旧以反复抄写、单向记忆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同时,一些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其形式相对单一,只采取简单问题的方式,未指导学生深入探究、交流合作,导致学生缺乏良好的质疑精神与探究能力,影响了教学有效性。
现阶段,部分教师只关注知识讲解,未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没有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学生缺乏充足的自学机会和语言训练机会,无法加强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此外,一些教师未关注学生的层次性,在设计教学内容与课后作业时,仍旧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没有重视学生的个体需求与学习差异,导致优等生无法拓展学习范围、学困生逐渐降低学习水平。
在现代教育下,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其后续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缺乏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导致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难心理,甚至逐渐丧失英语学习兴趣。其中,一些学生不愿意与同学和教师开展互动,在回答问题时十分紧张与慌乱,甚至抵触课堂教学活动,影响了学生的参与有效性。对此,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体验感,教师要营造多样化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愿意交流、敢于表达。
学习具有系统性,学生也需要循序渐进地掌握英语知识,参与教学活动。其中,为了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学情,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带动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在授课期间,初中英语教师要树立新型教育观念,明确自身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与规划者,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者与执行者,在树立正确观念后,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做好准备。同时,教师要营造平等、和谐的互动环境,确保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无障碍交流”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无论学生参与何种教学活动、学习过程如何,教师都要肯定、鼓励学生的学习表现,逐步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自信,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有效提升其课堂参与度。当教师发现学生对英语学习存在畏难情绪时,要积极与学生沟通,分析学生成绩下滑的主要原因,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疏导,以此明确学生学习存在的相关问题,有效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度[2]。最后,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置英语学习小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根据各小组制定教学档案,全面掌握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状况,精准定位教学切入点,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现阶段,部分教师依旧采取单向教学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未提升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与灵活性,导致教学氛围枯燥,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逐渐降低。结合实践来看,情境教学可以显著增强课堂灵活性,对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帮助。对此,教师要积极运用新型教学手段,重视教学氛围与环境的创设,可以应用情境教学法,整合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在讲解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socks?一课时,本课主要以服装为主题,通过学习服装名词,引导学生运用询问服装价格与服装颜色,如“What color are they?”“They are green.”在讲解相关句型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购物情境,为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服装或袜子。接着,教师可以代入相关的句型知识,随后要求学生围绕课件图片运用句型,可以两人为一组,还原买家与售货员的对话。同时,教师需要运用多媒体强化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加强对语言的理解,借助真实情境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又如,在讲解“When is your birthday?”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英文版的生日歌,借助优美旋律营造良好的课前导入氛围,使学生对本课内容形成初步了解。接着,教师在讲解询问他人生日的句型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还原相关情境,要求学生看图说话,可以围绕图片与句型,在组内自行开展对话,加强学生对月份单词及日期表达方式的运用。此外,当教学涉及教材中没有的知识点或素材时,教师可以实时搜集相关资料,为学生展示各种各样的影音图像,辅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英语学习。不仅如此,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计听说训练与读写训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指导学生用英语互动交流,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听说机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想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提问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通过巧妙设计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其中,教师可以借助问答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取教学信息,同时调整学生的学习问题,强化学生自主参与教学互动的能动性。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课中讲解等方面进行,要确保问题具有趣味性与启发性,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究。并且,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控制问题难度,可以采取分层提问的方式保证各层次学生有所收获,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参与机会。例如,在讲解“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导入提问学生:“Think back to last weekend.How did you spend your time and what hAppened?”在提问后,引发学生思考,要求学生运用英语谈一谈自己在上周末都做了什么。接着,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回想以往知识点,借助一般过去时造句。在讲解本课知识点时,如感叹句、重点词汇等,教师可以运用相关知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设置不同难度的教学问题,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词汇和句型的运用。此外,教师在提出问题时,要面向全体学生,需保证问题的群体效应,即激发所有学生参与、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其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知识点连续设置教学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考范围,给予学生充足的表现机会。这样一来,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问题探究中感受成功的喜悦。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除了设计问题外,还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3]。期间,师生角色可以互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通过师生之间互相问答,充分激发学生的质疑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程度。
初中生的表现能力与模仿能力较强,若教师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合理利用这一特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具有重要帮助。其中,许多初中生对故事、情境具有浓厚兴趣,渴望通过表演、模仿等方式参与学习,这样可以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初中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英语语言情境,通过组织学生角色扮演,给予学生充分的表现机会。其中,角色扮演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使学生关注角色与情境本身,在运用英语知识的同时收获情感体验、巩固学习基础。教师在创设语言情境时,要保证情境的故事性与鲜活性,在学生还原故事的基础上,简化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同时,学生在角色扮演时,教师不要过度干预学生的表演过程,也不要设置死板的故事情节与对话内容,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由发挥空间,借助表演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使学生在表演中随机应变、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时,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对话练习,如:Is there a hospital near here?Yes,it is on Bridge Street。接着,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可以两人为一组,分别扮演Tony和Linda,开展如下对话:Hi.Excuse me.Hello.Can I help you?Yes,is there a bank around here?There's it on center Street opposite the park。Where is center Street?It's not far from here.I can walk you there.That's great!Thank you so much.You're welcome。通过此类对话,使学生更好地运用相关单词与句型,在对话中代入角色,更好地记忆英语知识点。此外,学生在角色扮演后,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评价,实时改进教学方案,借助有效评价激励学生的表现信心。最后,教师在设置情境对话时,要充分围绕教材,使学生边表演、边对话、边思考,在交流与讨论中掌握所学内容、巩固学习基础。
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如学习基础不同、学习习惯各异。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可以实行分层教学,确保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各学习阶段的学生取得良好发展。在授课前,教师要做好准备,掌握全体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习惯与喜好需求,以便教学工作更具针对性。同时,在讲解某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要求学生结合个人情况自行选择,通过启发、点拨等方式,带领学生全身心进入学习状态[4]。此外,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也要设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内容,逐步增加难度,要求学生结合个人需求选择作业,鼓励学生持续进步。例如,在讲解“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后,教师可根据本课重点,为学生设计三个层次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基础作业或拓展作业。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现阶段,合作学习是极为常见的教学模式。其中,教师可以参与、引导学生的合作过程,促进各小组深度沟通,在教师的点拨与指导下,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了学习中。同时,在合作分工下,教师可以布置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后,促使学生深入探究学习内容。例如,在讲解“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在讲解基础知识后,要求学生围绕学科开展讨论,每人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学科与具体原因。通过此种方式,可以促进师生、生生交流,还能增强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此外,为了切实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要引导组内成员积极发言,鼓励学生敢于表达真实想法,在共同交流下,全面提升学习效率。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围绕某个主题指导各小组拓展学习,持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核心素养。
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显著提升教学有效性。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教师要高度重视师生互动,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其一,教师要持续提升教学水平,增强专业能力。在文化融合背景下,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日渐增多,教师要结合这一点,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足的英语交流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5]。其二,教师要关注教材,实时跟进教学改革进度,为学生拓展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度交流。其三,教师要定期了解学生的学习想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深度沟通下掌握学生的学习问题,从而给予针对性指导。
总结上文所述,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是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关键点,更是强化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受到教学方法、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兴趣较差,对学生后续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对此,为了强化教学质量,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教师要优化课程设计,营造平等、轻松的互动环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积极实践、合作交流,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