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玉门市第一中学 康 磊
本文主要探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既能满足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能展现历史课程的人文作用。从满足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普通历史学科应该全方面展现育人价值,提升国民的人文素养。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高中历史课程承担着育人的价值。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进程中,高中历史课程在推动社会发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瓶颈。只有坚持基础教育变革,将教育与社会发展进程整合,才能提升国民素养。以往,学校只是给学生讲授知识,没有注重提升学生的技能,尤其是具有创业能力的综合素养人才非常少,这样就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历史课程进行整合,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知识,可以推动教育创新。从展现历史课程的人文作用来看,在较长的时间段中,我们国家只注重传授知识,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学内容没有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就不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也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业教育可以将教育与社会建设整合起来,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效果与水平。
生涯就是每个人的生命经历。
当前还没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定义,借助查阅相关素材,笔者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这样进行定义: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的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明确职业目标,开辟职业发展路径,对人生的每个时期的发展做好计划,包括学习计划与职业目标实现计划等。
简单来讲,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是“高中生结合自己的主观特征和主客观因素的测定、探究与概括,明确职业生涯的目标,依据这个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确定工作、教育和培训方案,恰当安排自己的时间,运用必要的行动明确职业生涯目标的环节”。
借助职业生涯规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树立职业规划观念,提高自己的行动力。帮助学生设计具有意义与价值的人生道路,并在不断地追求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以及兴趣爱好选择未来的就业方向,并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高中时期不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尝试阶段,也是黄金阶段,对人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尝试职业生涯规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完善对自己的认知;二是初步了解职业。
认识自己主要是理性探究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为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做好铺垫。提高学生认识自己的途径有学校的德育工作、健康教育指导、专业测验以及学科教学。
认识职业主要是了解职业的工作门槛、内容、环境与酬劳等,感受一些职业每天需要做哪些工作,需要具备哪些技能等。借助感受提高与修正对自己理想职业的辨别;自己是否适合,将来从事各方面的工作需要具备哪些技能,要具备这些技能高中时期应该做哪些准备。
借助高中历史教学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整合,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对单个或者全局之间的关联产生准确的了解。尤其是在新的高考改革背景下,要求学生不断提升综合能力,为以后的学习与生活做好铺垫。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思想,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入各项教学工作,让学生在无形中了解与社会职业相关的知识。
历史课程标准曾经指出,在普通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环节与规律,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这要求承载了高中生涯规划的教育,高中历史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还应该将生涯规划融入三观构建中,在高中历史知识的讲授中,教师要给学生讲解社会上的职业与工种,并让学生清楚意识到这些职业需要的知识与能力。
我们国家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缺失的,然而职业生涯规划又是需要要长期坚持的事情,高中阶段正是学生探索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时期。社会中的大量职业都与历史课程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关联,历史课程涉及对学生兴趣爱好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涉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念。在高中历史知识的讲授中,教师将历史课程与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是非常有意义的。
在传统教育中,历史课程一直处在尴尬的境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历史课程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运用“满堂灌”的形式给学生讲授知识,大部分学生虽然喜欢历史知识,但是并不喜欢这门课程。当然,这中间还存在一些主客观因素,但问题的本质是教师只给学生讲授“历史性”的知识,没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并不能与历史课程中的知识形成共鸣。只有将历史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热情,实现学生的生命价值。
高中教学具有直接性目的,即推动学生良好发展,向高校输送大量具有高素养的人才,向社会输送大量优秀人力资源。从当前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一些高中学生与社会发展不一致,对社会职业了解比较片面,这样就不能了解学习与社会职业存在的关联,对未来的发展没有明确的计划。但是,在高中历史课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完善学生对未来发展的了解。例如,教师在进行“五四运动”这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在教学课堂上采用角色扮演的情境体验让学生切身体会处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国民的内心感受。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角色扮演情境中分别扮演北大学生、北洋政府、工商界、帝国主义、日本、德国等人物角色代表,以此来还原五四运动内容、背景以及结果,这样学生就能在角色扮演情境中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最后再由教师做出总结:“身为新时代青年,不仅要为了梦想而读书,还要肩负一定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同时为学生今后发展及就业打好基础。
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历史课程的综合性决定不只是学习课本中的知识,还需要从多条途径获得知识,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在上课前可以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素材,组织学生运用上课前的几分钟对时政进行评价,提升学生获得知识与分析信息的素养。
在对历史知识的讲授中,教师要充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学习基础,创设与历史知识相关的情境,借助学生“自学互学”和“展评反馈”等环节,组织学生不断对知识进行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与创新素养,展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教师要从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方面进行思考,在给学生讲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合作观念,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借助与其他小组成员的共同目标一起制订解决问题的计划,整理资源,找到问题的结论,这个合作环节才能实现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形成团结合作精神。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授“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的知识时,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代表几个诸侯国,要求学生论述自己所代表诸侯国的变法运动。在这个环节中,小组成员中有整理素材的,有编辑台词的,有负责表演的。通过分工与合作,学生可以树立团结合作精神。
积极性与学生选择未来职业存在较大的关联性,历史教师应该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则,借助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准确的职业观念。教学与平常生活进行结合,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要探究当下的教学状况,对学生的生活进行延伸。以“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这一课时为例,这一课时内容中有为学生介绍我国古代纺织业、制瓷业等多方面的发展情况,教材中也为学生展示了大量精美的纺织品和瓷器,教师在教学期间可以借助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瓷器,之后再让学生以“鉴宝”的形式来对其进行品鉴,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认识相关职业,真正起到科学规划职业的效果,有效落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根据调查可以看到,大部分农村学生没有树立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清楚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工作。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历史人物帮助学生树立行业形象。高中历史课程中有众多历史人物,他们都有着高大的形象,可以看作行业标杆,像书法家有王羲之、怀素,哲学家有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科学家有袁隆平等。教师可以借助这些行业形象,给学生介绍在高中学习阶段应该关注哪些课程,学生对哪些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是否具备较高的学习能力。
家国情怀可谓历史这一学科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家国情怀、提高民族自信心及责任感,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中学生,也应当承担起民族希望的责任,这有助于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更加具体且合理的规划,将个人追求与国家发展有效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以“抗日战争”为例,教师在为学生讲述这一课时的时候,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与抗日战争相关的视频,如马占山面对日本人的入侵,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英勇杀敌的视频画面,借助这一直观视频情境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这样才能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生涯认识,让其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提高自身民族家国情怀及责任担当意识。
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为学生渗透正确的职业理念,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梳理其正确的职业认知及职业思想观念,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以“古代经济政策”这一课时为例,教师在教学期间即可引导徐盛阅读《历史纵横》栏目之中有关于“贱商令”的相关内容,然后基于此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高度重视农业,并且在发展农业的时候抑制商业?过度重视农业对农业本身会造成什么影响?过度抑制商业对社会发展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对当代不同职业分工以及社会价值你有什么看法?”通过上述问题来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不同职业只是分工不同,与古代“士农工商”鲜明的等级差异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各行业的劳动成果,树立起正确的职业理念及价值观,这样才能真正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有效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在以往的历史课程中,职业生涯规划存在各种问题。比如,生涯规划教育在发达国家已经实施多年,构建了比较系统的教育结构,但是在国内才刚刚发展,呈现出了滞后的特征。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起步,在学校中并没有相关教师,主要是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负责,是一种形式化的规划,不利于学生的持续发展。
在高中历史课程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要突破原有的知识框架,还要在课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将生涯规划教育融入日常的教学中,将历史教育生活化,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历史课程目标。历史教师在课程中应该将三个目标落到实处,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历史知识的讲授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是长期坚持的事情。历史教师是学生职业生涯过程中的引路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引领学生,给学生树立好职业模范。在教学模式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历史课程越发多元化,学生的能动性被充分调动。在历史课程的深入变革进程中,高中课程会更加注重职业生涯教育,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